关于音乐专业声乐课程教学模式研讨

2019-06-11 19:04佘贵荣
北方音乐 2019年1期
关键词:音乐专业教学模式

佘贵荣

【摘要】音乐可以陶冶个人情操、净化心灵、充实自我,此外,音乐对一个人审美观的建立具有猶为重要的指导意义。声乐课程教学模式力求突破瓶颈,对学生进行基础教育的同时,可以大大提高学生自身的修养,最终达到个性化音乐塑造个性化学生、个性化教学打磨真性情音乐的目的。

【关键词】音乐专业;声乐课程;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J616                             【文献标识码】A

声乐课程教学旨在通过教学的方法、外在形式、内在原理等方面使师生之间的关系共融、心灵共鸣。作为一种基本的课堂教学,也需要学生的配合和老师的正确引导。充分发挥学生的艺术潜质是完善声乐课程教学模式的主体思想,而声乐技能的熟能生巧恰恰是声乐课程教学模式需要深入探讨和研究的长期课题。

一、声乐教学现阶段的问题

(一)忽略教材的理论知识,经验性教育占主导地位

在学生中间一直流传着“纸上谈兵”的故事,艺术生们不想成为把理论说得天花乱坠到头来自讨苦吃的赵括,所以现在的声乐教学也更趋向于学生本身的偏好,课堂理论知识的传授与学习慢慢减少,课时也相应的缩水,一些经验性的教学方式占据了课堂教学的主导地位,理论知识倍受冷落。殊不知,这样的教学模式会影响艺术生自我判断和提升的能力,进而使作出来的音乐空洞、匮乏,缺少理论构架的支撑,失去音乐本身的光泽。

(二)自我梳理能力的下降阻塞了新型音乐的开发

在声乐教学课堂,教师的讲解式教学占据主导地位,学生的自我挖掘潜力受到节制,许多学生捧着书本,思维游离,早已不在课堂上,这样一来,过于强调教师的课堂主导地位,却忽略了学生的自学环节。所谓新知识、新音乐的发现、发掘,多数是通过学生自身的思考及悟性开发出来的,而教师的传授与讲解只是敲门砖或是一根引线,老师领进门,修行靠个人,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1]。

(三)就业前景不乐观影响学生主动钻研的积极性

音乐专业属于艺术特长生的范畴,目前,很多在校学习的音乐专业的艺术生受到一些未来就业前景不容乐观的影响,导致对声乐学习的积极性明显下降。目前,社会上对声乐方面的专业人才需求量供过于求,加之许多艺术院校每年扩大招生,声源多,就业率受到制约,面对现状,学生们对专业知识的渴求度、自主性显著下滑。就业前景受限,学生们的主观能动性也从根源上缺失。

二、关于对声乐教学模式的深入探讨

(一)改变教学观念,植入多元化教学模式

教学观念的更新关系到学校与学生未来的发展,一直以来,多数教授声乐的学校还在沿用着“点对点、一对一”的教学模式,不过,效果却越来越不明显。关注学生的演唱能力,只要把歌唱好,就代表把声乐知识学好,这个误区如果不及时纠正,就会影响学生自身音乐素养的提升,专业知识也得到滞固。单一的教学模式已无法满足学生们对声乐技巧、技能的提高,只会唱,不会教的学生也会越来多[2]。多元化教学模式的引入不仅可以练就学生过硬的基本功,也能培养出全能型音乐人,让学生成为在学、唱、教等方面的综合型可塑人才。开展多元化的教学模式,也是对教师队伍的一次实地演练,考验教师在声乐教学的各方面所展现出的个人天赋,教师队伍与学生的能力同步提高才是最成功的教学模式。比如在实际教学中,教师们可以引导学生把音乐与生活情境融合到一起,一首歌是一个生动的故事,一曲音乐就是一部人生的喜怒大戏,这对于培养应用型音乐人才大有裨益。

(二)根据不同学生特点,准确定位教学理念

每一个学生的特点不同,有的学生偏于内向,有的学生偏于外向,在教学模式上要有针对性地引导和开发学生自身的潜质,最大限度提高教学效果。在教授中外优秀曲目时,比如《莫斯科郊外的晚上》,这是一首喜静的曲子,那么,对于那些性格偏外向的学生来说,不一定会接收到曲子中的意境,往往内向的学生更容易走进这首曲子,体会到曲作者当时创作曲子的心境[3]。再比如中国风式的音乐,对性格外向的学生来说很快就能身临其境的感受到其中所阐释出的标志性寓意,外向的学生更容易把握尺度,及时领会教学理念。所以,在声乐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因材施教,切不可采取全窝端式的教学方法。

(三)集体受教的实用性

许多音乐院校注重集体教授的方法,一般情况下,把一个班的学生分成15人至30人不等,然后划分成组别,点对面教学,一个教师同时对多名学生进行口述实教。比如声乐理论课程的理论教学部分,可根据不同类型和风格的作品,在集体授课过程中予以阐述和诠释,把名家范唱环节和中外音乐欣赏结合一起,会有事半功倍的效果。在声乐理念的教学环节,就像学医的学生一样,先让学生们了解发声器官的构造和原理,在做发声训练与歌唱练习时,学生更容易了解和掌握,从而进入一个最佳的歌唱状态。音乐学校一直提倡学生由自然的歌唱状态向自如的歌唱状态过渡,通过这种教学方法,就很好的解决了这一问题。

此外,集体教学过程中,还能使唤学生之间互帮互学,共同进步,对学习中遇到的偏解,也可以通过这种方法予以纠偏,逐步的让学生对音乐的认知从感性上升为理性,从模糊进化到清晰。集体教学还可以有效的活跃课堂气氛,尤其是讲授理论课时,语言和内容枯燥,课堂气氛也会变得死板无趣,所以集体教学调动了大多数学生学习和歌唱表现的积极性,对学生们系统和规范的学习声乐理论知识,拓宽声乐知识面大有帮助。

(四)特色授课,适当引入娱乐教学

声乐教师可以根据自身的长项,在课堂上采取特色授课的方式。比如体能教学、幽默教学、哲理教学、相声小品式教学等等,都属于特色授课的范畴。很多艺术生感觉声乐的课堂教学过于单调乏味,缺少激情,其实这源自教师的教学方法,如果适当的把娱乐教学引入课堂,势必收效显著。娱乐教学可以引入时下最流行的相声小品元素,由教师本人担当捧哏,由学生担当逗哏,把难懂枯涩的声乐理论转化成相声语言,一问一答,一说一笑,学生们在开心的同时,也记住了声乐教学的关键点,顺其自然的学会了理论知识。

(五)从生活中汲取养分,充实声乐知识

艺术来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这是亘古不变的真理,在实际教学当中,声乐教师可以因地制宜,从生活中选取实例,书本上的理论可以只做参考。大街上有音乐、广场上有音乐、厨房里有音乐、行车中有音乐,我们的生活处处充满音乐,这都是声乐教学可以选取的素材,切不可墨守成规、因循守旧,只从书本上获取知识。

(六)合理的考核方式可以激发学生们学习的乐趣

每一所院校都有期末考核机制,考核机制应该注重理论联系实际,保证考核本身的实际意义。理论考核所占的比例应该在百分这六十以上,而上机操作课与课程设计分别占到百分之二十即可,三者合理兼顾,考核初发点才得以落地。学习声乐的学生多数是因为对声乐感兴趣,才报考的声乐学校,所以除了日常的基础课时与生活外,一个学年的考核制度对学生们学习积极性的提高也影响颇多,甚至有时候,合理的考核方式能从根本上激发学生们学习声乐的乐趣,教学目的也得以实现。

三、结语

声乐课程教学模式研究与探讨的问题涉猎面广、覆盖面全,而这需要声乐教师进一步完善自身修为,提升专业素养,全方位、多角度的学习和撷取新的知识、新的方法,应用于教学当中。声乐课程教学模式是随着时代的进步而不断改变的,但是,其最初的教学宗旨一直都坚守育人树才,相信经过全体声乐教师和学生们的共同努力,热议的教学模式也会悄然从实践当中脱胎换骨,迎来一个全新的改革完善期。

参考文献

[1]康才斌.音乐教育专业声乐课程教学改革探析[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2018(1):247.

[2]石令希.声乐艺术指导课程在高师课堂教学中的探究[J].北方音乐,2018(16):102-104.

[3]张晓蓓.研究高师声乐教学适应中小学音乐新课程的思考[J].北方音乐,2018(11):160.

猜你喜欢
音乐专业教学模式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思”以贯之“学、练、赛、评”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索
创新线上英语教学模式的思考
高中英语“读写学思”教学模式探索与实践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三本院校音乐专业学风建设的现状与思考
关于普通高校音乐专业钢琴教学人才培养方案的思考
高校音乐专业理论课教学探讨
5E教学模式对我国中学数学教学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