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提琴演奏艺术在中国的民族化问题探讨

2019-06-11 19:04叶树雯
北方音乐 2019年1期
关键词:演奏艺术小提琴

【摘要】17世纪后,小提琴成为了西方常用的演奏乐器之一。当前,小提琴在我国也有了较为显著的发展,这与民族化问题有着直接的关系,只有认识到民族的才是世界的,才能够更好的对小提琴演奏艺术进行发展,因此在今后的发展过程中应该坚定民族化发展道路,不断对其他民族的优点进行吸收,从而更好的做到中西方小提琴演奏艺术相结合,进而更好的对小提琴演奏艺术进行巩固。本文结合小提琴演奏艺术展开了探究,并结合民族化问题进行分析。

【关键词】小提琴;民族化问题;演奏艺术

【中图分类号】J622                             【文献标识码】A

小提琴这一乐器起源于西方,通过长期的不断发展,成为了当前常见的一门乐器。我国从清朝的时候引入小提琴,一直发展至今,已有百余年的历史,从大众了解、熟知发展为大众的认可与喜欢。随着小提琴的不断发展,应该进一步认识到民族化问题。我国要想不断提升小提琴演奏艺术,就需要坚定民族的才是世界的观点,不断对中国传统音乐进行借鉴,还要加强对国外小提琴演奏技巧进行吸收,从而更好地实现中西方音乐相结合,进一步对演奏技巧进行改变,更好的满足中西方观众对其的认同。本文在这一基础上展开了探究,从小提琴来对民族发展道路进行思考。

一、中国小提琴艺术民族化的重要意义

(一)有利于小提琴艺术的普及

小提琴是西方音乐演奏的重要乐器之一,是西方文化内涵的象征,小提琴与我国清朝时期引入中国,虽然引进的较晚,与我国的传统文化关联不大,但随着民族化进程的加快,小提琴艺术也得到了较快的转变,越来越多的人了解与喜欢这一种乐器,并对其演奏的方法产生兴趣,有利于小提琴的推广以及普及。

(二)有利于小提琴审美情趣的丰富

小提琴引进中国后,我们不能只是对国外的演奏技巧进行模仿,不断向国外的审美情趣靠拢,而是应该对其进行创新,增强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的融入,从而在小提琴演奏的过程中增强中国特色,让小提琴艺术更加贴近人们的生活。例如在引进小提琴后不断将其与中国传统文化进行融合,利用小提琴来演奏《梁山伯与祝英台》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是中国古老的传说,并且是经典的传统曲目,利用小提琴进行演奏此曲,不仅融入了中国特色,还使得小提琴成为了属于全世界的精品。加强了中西方音乐文化的碰撞,使得全世界的人民都可以听到具有中国特色的小提琴曲目。

(三)有利于民族音乐之路的开拓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音乐艺术进一步得以发展,这一过程中除了对传统的音乐文化进行传承外,还需要不断的创新,找到一条中国独有的音乐之路,因此这一过程中就要求我们加强对自身的分析,找出一条音乐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在对传统音乐继承的同时,还要增强对自身的创新。小提琴作为一种高雅的艺术,在发展过程中应该与中国的传统文化相结合,从而赋予小提琴全新的活力,这一做法不仅能够促进小提琴的发展,还能够打开中国传统民族的发展前景。

二、中国小提琴艺术民族化的表现

小提琴民族化发展是中西方音乐文化的碰撞,是多元化的,具有复杂性。

(一)创新题材的民族化

题材是艺术发展的基本,也是小提琴民族化发展得以实现的重要基础,我国的历史源远流长,博大精深,音乐文化也较为丰富,这为小提琴的发展提供了较多的素材,中国传统发展过程中有较多的民间音乐、戏曲以及地方曲目等,这些作品都可以结合小提琴来进行演奏,来将中西方的音乐文化进行融合。例如《花儿为什么这样红》、内蒙古民歌、《渔歌唱晚》等都结合了小提琴进行演奏,并得到了较好的反响,传统曲目中加入小提琴艺术也使得艺术元素更加具有活力。

(二)作品风格民族化

不同时期的音乐发展历史过程中都具有自身的独特风格,风格受到各地的地理环境、当地风俗、经济状况以及宗教背景等方面的影响,中国传统音乐具有已经、千回百转,而小提琴适合演奏抒情音乐,二者结合则能够较好的对中国传统音乐的韵味进行表达。例如小提琴演奏《牧歌》能抒发其中的壮美,小提琴在演奏传统曲目过程中可以灵活进行调整,将节拍、旋律等藝术元素中融合中国特色。

(三)演奏技巧民族化

小提琴演奏较为西方化,因此在演奏过程中应该努力的将中国的独特艺术风味进行表达,彰显民族性。中国传统音乐重视中正平和,因此能够演奏出空灵的意境,小提琴演奏过程中则可以对中国传统音乐的力度以及印象进行借鉴,加强中国特色,并且采用简便的布局,在演奏过程中不同的片段采取不同的速度,来增加跌宕起伏的感觉。对以上内容进行重视能够较好地提升中国民族特色。

三、加强中国小提琴表演艺术民族化的发展创新

创新是一切事物发展的灵魂所在,只有创新才可以促进艺术的进步和发展,艺术风格的体现可以通过演奏手法来完成演奏的手法不同,表达出来的艺术风格也是有差异的,在不断尝试小提琴的民族化过程中,要十分注意吸收和借鉴中国传统乐器的演奏手法并在吸收的基础上和不断加入自己的创新。如果不进行这个环节的尝试,而是一味的原版照抄,直接搬运西方固有的演奏手法,是永远不能实现小提琴演奏艺术中国化的,尽管在表面上看的确掌握了小提琴的演奏精髓,却不过是为他人做嫁衣,使西方的小提琴得到了发扬。如果真正想让中华文明在世界上占有一席之地,唯一的途径就是将自己的民族特点发扬光大。将中国先进的、优秀的民族文化展现在世界人民面前是每一个中国人的使命。广为流传的小提琴协奏曲《梁祝》在这方面起到了很好地正面作用,何占豪、陈刚不仅吸收了民族音乐的精华后,也还在小提琴的演奏手法上进行了大胆的创新,例如《梁祝》中运用了大量具有中国特色的二胡琴弦上的滑指手法,巧妙地利用小提琴展现出梁祝中的悲痛情感,极易让人产生情感上的共鸣。除此之外,中国在越剧中常用的倒板、嚣板等表现手法,也在创新后首次被运用到了协奏曲当中。这些手法的给世界观众带来的极具震撼的音乐体验效果,获得了巨大的成功。

小提琴虽然是起源于西方的乐器,但如果进行合理的创新后,用来演奏中国传统曲目同样可以让人觉得耳目一新,产生令人震撼的效果,不光可以演奏出中国民族乐曲的神韵,甚至可以使中国曲目别有一番韵味。这就要求学生们在学习小提琴演奏时,将民族音乐与西方小提琴结合起来,才能让世界人民认可中国小提琴,让能让中国小提琴在世界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

四、结论

小提琴虽然是西方音乐艺术,但在演奏过程中不断增强民族化才能够使得我国传统音乐文化的魅力也得以彰显,因此小提琴演奏过程中要坚持民族化发展道路,不断对中西方音乐文化进行结合,巩固小提琴演奏艺术,从而使得其更加符合中国观众的艺术审美习惯,增强国外观众的认同感。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如果想要中国的小提琴演奏能够长远不断的发展,除了要以坚持民族化为基础,不断吸收中国先进的音乐文化素养,更要不断融合西方的音乐文化,使得小提琴表演艺术历久弥新,不断发展,也可以使小提琴表演艺术更加受到世界人民的喜爱和推崇。

参考文献

[1]刘楠.小提琴演奏艺术在中国的民族化问题探析[J].音乐生活,2016(10).

[2]梁寒琰.林耀基小提琴教学艺术精髓探析——评《林耀基小提琴教学法精要》[J].中国教育学刊,2016(5).

[3]孔腾腾,赵聪,王志辉.评卡尔弗莱什《小提琴演奏艺术——一般技巧部分》一书[J].大众文艺,2018(6).

[4]王媛.谈小提琴演奏中的揉弦技巧及应用[J].艺术评鉴,2016(3).

[5]戴若琳.伊萨伊《六首无伴奏小提琴奏鸣曲》艺术创新研究[D].太原:山西大学,2017.

[6]曹欣欣.不同阶段小提琴作品的演奏特点研究[J].文艺生活·文海艺苑,2017(10).

作者简介:叶树雯(1979—),男,福建人,硕士研究生,副教授,研究方向:小提琴。

猜你喜欢
演奏艺术小提琴
Hey Diddle, Diddle
偶遇一位拉小提琴的老人
小提琴
拉威尔水中嬉戏的演奏艺术
拉威尔水中嬉戏的演奏艺术
板胡演奏艺术中的技术运用
钢琴演奏中如何缓解心理紧张情绪
现代小号的演奏艺术分析
论竹笛演奏艺术的“技、韵、情”
Pear Concer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