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莹 任洁娜 徐航 吴清爱
[摘 要] 为顺应各大医院护理行业的现实需要,中职院校的护理学教育越来越重视提高护理专业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而非仅仅理论知识的灌输。因此,近年来,护理院校教育一直以此为目标推行教学改革。作为基础与临床相连接的基础护理学,也经历了对教学模式不断改进的探索阶段。理实一体化及急救模拟人(ECS)是护理职业教育中新兴的教学模式,通过在教学过程中融入技能训练,能促进学生对理论知识的进一步掌握和理解,也能明显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一经推出即获得了较好的反响。通过查阅大量文献,分别对上述两种模式进行分析,并就ECS结合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在护理学基础中的教学研究作一综述。
[关 键 词] ECS 理实一体化;护理学;基础教学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9)02-0068-02
护理学是实践性较强的学科,也是医学教育中非常重要的部分。随着医学模式从以疾病为中心向以病人为中心转变,医学教育模式也在逐渐发生改变。为顺应这一时代要求,培养动手能力强的实用型护理人才成为中职护理教育的目标。在护理教改的不断推进中,出现了理实一体化、以问题为基础(problem-based learning)、抛锚式、自学-辅导式、研究性学习、分层教学、问题-讨论-指导、标准化病人、以病例为基础、急救模拟人(ECS)教学等新兴教学模式,均取得了一定成效[1]。本文即对在护理学基础学科教学中运用ECS结合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模式作一综述。
一、传统护生教学模式的优势与弊端
传统的教学模式是教师为主导,教师主动教,学生被动学,在课堂上主要由教师发挥组织、监控的作用,这有利于护理基础知识的系统性传授,特别是教师会结合自身经验区分重点、非重点进行教学,也便于学生在接受知识时能抓住重点学习。但长时间这种模式的教学,可能会制约学生在课程知识中的自主探索能力,进而影响在今后工作和进一步学习中创新精神及能力的发展。在既往的护理学基础教学中,大多安排为理论课程,留给学生进行见习或实习等能接触临床的机会较少,容易造成理论和实践的脫节,而且枯燥乏味的理论知识也会磨灭学生对专业知识学习的积极性,缺乏护患间沟通技巧和对临床实际情况的鉴别、处理的训练,更不利于学生在今后临床工作中的角色转换[2]。
二、ECS与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的特点分析
(一)ECS教学模式
ECS能通过编辑电脑软件来模拟真实临床病例,对模拟人的各项生化指标进行不同数值的设置,配合各种相关医疗抢救器材的使用,以创造出能和真实患者基本一致的临床病情变化及医疗环境,如心跳呼吸骤停、恶性心律失常等临床上较为危急、需要急救的情况[3]。同时,监护仪上显示的不平稳的生命体征及声音刺激,能为学生提供较为真实的急救环境,调动学生情绪,让其处于较为真切的急救状态,实现了急救时护理操作的全过程,训练学生的临床思维、处突应变能力以及正规的护理操作技能。以模拟人体作为操作对象,也避免了增加真实患者的痛苦和危险的情形[4]。
(二)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
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遵循“实用为主,够用为度”原则,将理论与实践教学相融合,打破了传统重理论轻实践的教学框架,根据职业要求设置培养标准,以技能训练为核心来确定其所需要的理论知识,并根据技能分类建立不同的教学功能模块,从而实现理论与实践的沟通联系。护理学基础本身即是连接护理专业基础知识和时间操作的桥梁性学科,包含了所有临床护理的基本操作,在对护理学相关理论学习后,结合实训操作,将教、学、做融合在一起,不仅可以避免因枯燥乏味的理论知识引起的学习疲惫感,还能激发学习兴趣,在临床实践和真实病例分析中进一步巩固已学的知识。而且,相对于传统教学,理实一体化教学更重视“问题”,能通过实训操作,对每一模块的学习情况进行及时反馈和评价[5]。
三、ECS结合理实一体化教学的发展和应用
ECS教学起源于一战的美军课堂,强调在环境中教学,增加学生在真实环境中的实践。1968年,Barrows首次将模拟病人(SP)运用于教学,并提出了教学中需遵循SP的标准化和仿真性。随后,美国将该教学过程分为8个步骤,对应不同方法,深入探讨该教学模式的实践及实用性成果,并设计出较为真实的模拟训练方法,后在西方国家得到较广泛应用。
我国ECS教学则起步较晚,在结合国外经验及本国教育实情后,我国护理教学主要采用“简短理论讲授+分项技术练习+综合模拟训练+录像分析总结”的培训模式,将案例分析、情景模拟、实践体验三者结合,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兴趣,提高了批判性思维能力和沟通能力[6]。而理实一体化教学原本就是建立在摆脱以往“满堂灌”做法的基础上,强调护理人员实践操作和理论知识相结合的教学方法,是为进一步培养学生对护理学专业知识的兴趣,提高护生的临床实用性而在近年来备受推崇的教学方法[7]。
两者原本即在教学理念中有相通之处,一经结合,使护理学基础教学更具有实践性、动态性,让学生在临床护士的角色扮演中逐渐学会主动分析病情、检查各项体征、主动寻找答案、针对不同病情探索不同的解决处理方式,教学效果更佳。黄四碧等选取120名四年制本科护生,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结合ECS、理实一体化的病案情景模拟教学,在实训课时根据教学视频,每4~5名学生一组,各个组员承担各自角色实训操作,对照组进行常规教学。在学期结束考核时发现,实验组学生在包括病历书写、体征评估、给药方式、无菌技术、健康教育等的基础考核与各类仪器使用技能考核方面成绩均优于对照组,P<0.05[8] 。孙广田在对专科护生的教学中,也运用了高仿真模拟人,在进行常规理论知识授课后,选择能覆盖教学内容的相关模拟情境设置各项生命体征数值,让观察组的学生观察上述数值、讨论对策、制定相应护理措施,并在模拟人上进行护理技能操作,而对照组学生仅仅按照传统方式进行教学。结果发现,观察组学生认为该教学模式比传统教学更具趣味性,更愿意主动学习,也更利于学生各项技能的提高以及基础知识的掌握[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