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团结视野下云南民族民间音乐的发展研究

2019-06-11 05:36张承林
北方音乐 2019年1期
关键词:民族团结现状发展

【摘要】云南民族民间音乐是我国传统民族音乐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独具自身魅力的音乐文化体系。借助于民族民间音乐的传承和发展,能促进云南地区的发展和民族文化建设,对加强民族团结,发挥了积极的推动作用。本文对民族团结视野下,云南民族民间音乐的发展现状进行了分析;阐述了保护与传承云南民族民间音乐,对于实现民族团结的重要意义;最后,对云南民族民间音乐的发展和传承路径进行了讨论。

【关键词】民族团结;云南民族民间音乐;现状;发展

【中图分类号】J607                             【文献标识码】A

任何一个民族,都有自身独特的艺术文化,由此丰富了我国的文化资源,使我国音乐文化的大花园异彩纷呈。而在民族传统文化资源中,云南少数民族音乐占据着重要的历史地位。该民族的音乐艺术特色非常鲜明,尤其是特色音效,所产生的声音效果极其美妙动听,凸显了民族性的特征。改革开放以来,不断涌入的西方文化,严重威胁和冲击了我国少数民族音乐,使民族属性淡化问题日益突出。所以,对云南少数民族音乐的保护和传承,对于构建民族团结,发扬光大我国优秀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云南民族民间音乐发展现状分析

(一)文化个性使云南民族音乐保护难度加大

对少数民族音乐的保护,是为了对这些音乐文化遗产更好的使用。少数民族地区的人们也同样希望拥有现代人的生活,由此和少数民族音樂遗产形成一个根本性矛盾。而在整个中华民族的大家庭中,任何一个民族都有对立和统一的关系,也是共性和个性的关系,彼此之间互为补充、相辅相成。正是因为文化的遗产性和个性,使少数民族音乐不能被作为一种艺术符号而广泛传播。文化遗产的地域性非常显著,极具文化个性,并且由于地域而存在。一个文化群落的成员,在这个特定的区域中,相互沟通和交流,增强了民族的团结,产生精神和文化的凝聚力。而一旦有共同性的介质存在于这种个性中,就会有共性产生。这种介质和其他审美主体间的联系日益紧密时,就会引发人情感上的共鸣。

(二)资金的匮乏使传承工作者举步维艰

关于云南民族民间音乐的传承,上个世纪八十年代田丰曾创办过传习馆。教师多半是来自农村的老艺人,民族文化底蕴丰富,学员也是那些对民族音乐有着浓厚兴趣的、自愿来学习的孩子和青年。学员无须向传习馆缴纳学费,而教师还定期得到基本的费用,由此导致传习馆的收支严重失衡。云南省政府尽管高度关注和支持田丰的创举,但因为缺少资金的支持,最终导致传习馆解散。

(三)传承人老龄化与断档

迅猛发展的科技,使乡村年轻人外出就业成为潮流。而云南音乐文化保护工作无以为继,传承人在年龄分布出现了断层。虽然在当地的旅游开发分区内,依然有少数人在工作。他们对相关文化,以解说员的身份去解说,向游客展演本民族的歌舞项目,但从整体格局分析,对民间歌舞的保护和传承,是非常有限的。

二、云南少数民族音乐发展对促进民族团结的重要意义

(一)促进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关系

少数民族民间音乐是一门综合性的艺术,包括诗歌,舞蹈等等。为此,在欣赏和感受民间音乐的过程中,能对人的感官进行刺激。并且能协调发展人的个性和心理功能。凭借着独特的传情达意的方式,云南少数民族民歌营造人与人之间和谐关系。原生态的民歌,是一种集体活动的实践,也是需要集体创作和流传的,如婚丧、节日庆典和宗教祭祀等。正是由于这些集体活动的群众基础牢固,能促进人们之间的沟通与交流,加强民族团结。

(二)促进人与社会的和谐

反对冷漠与仇恨,增强民族团结性,是创造少数民族民歌的初衷。因此会有来自不同民族的人们,共同参与这些音乐活动。在活动过程中不仅能感受美,还能对相互理解和团结友爱切身体验,将心中的仇恨和害怕消除,对民族稳定和人与社会的和谐发展,发挥积极的推动作用。

(三)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任何一个民族的原生态歌曲主题都是讴歌自然,从各民族的自然崇拜中,提炼出这种情调。云南少数民族倡导对自然的保护,从这些歌曲的主题思想中,能深切地感受这一点。所以通过发展少数民族民间音乐,能将人们保护大自然的觉悟激发出来,以真正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三、云南少数民族民间音乐发展和传承的措施

(一)保护云南少数民族音乐的原生态环境

保护原生态环境,是保护好云南少数民族音乐的前提。需要在原来的生活方式中融入云南民间音乐,通过渗透浓厚的民俗,将这种民间音乐形式“原汁原味”地保留下来。所以,应将原始少数民族村落的保护力度进一步加大,如对少数民族音乐生态展览馆、少数民族传统音乐档案馆等进行构建等。因为云南少数民族音乐的艺术特点非常鲜明,决定了非常容易失去该民族的民间音乐的优质。所以极有必要采取博物馆式保护的进行活体传承。运用一些传统的手段,如实物资料、文字描绘和现代科技手段,如摄像、摄影灯等,能对艺人风格的特点、艺术形式的变化和云南民间音乐的生态环境的变迁更好的展现。通过图片、摄像、文字的展示,形象生动和立体地印证过去的云南民间音乐文化,也能引导年轻学习者对云南少数民族民间音乐文化更深入地了解。

(二)结合云南地区经济发展,大力推动民族音乐传播

由于云南少数民族地区具有丰富而且独特的旅游资源,因此我们可以再发展本地区特色的旅游产业的时候,融入一些民族音乐的传承,这样就能够传播云南少数民族音乐。如我们可以在一些旅游景点建立民俗文化村或者民族文化生态保护园,这样既可以保护云南少数民族音乐文化的原生态环境,而且让旅游者真正感受到云南的民间音乐,并且能深入了解云南当地人民的生活方式与习俗等等。这种手段不仅推动了云南地区的经济发展,而且起到了保护和传承云南少数民族音乐的作用,达到了双赢的局面。

(三)制定完善措施,加大投资力度

首先,为了更好地保护我国优秀的非物质文化遗传,需要增加对科研工作者经费方面的支撑,为他们更好的开展田野工作提供保障;同时,还需要将传承人经费方面的投入进一步加大,让更多的年轻人能够安心传习;其次,还应培养少数民族人们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最后,在国家层面,还应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立法工作,使云南民族民间音乐的保护工作稳步推进。通过与民族传统节日和“文化遗产日”的有机结合,使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活动更加丰富多彩。

(四)民族民间音乐走向课堂,加强教育的传承

因为云南民族民间音乐在传承人上出现断层,所以应加强教育的传承,对少数民族民间音乐进人课堂积极地推进。在学校式的传习中,聘用一些熟悉民族乐舞的青年教师。目前,云南民族民间音乐传承力度层层减弱,甚至频临消亡。为此,可在中小学音乐课本中,设置民族民间音乐,对孩子的民族认同感和责任感进行培养。例如云南艺术学院开展了民族音乐艺术进校园的活动,并加强了“云南民族音乐”精品课程建设,以有效传承云南民族歌舞類非物质文化遗产。该活动的教学主题定位为“传统在场”,对由“非遗”传承人领衔表演的云南民族原生形态歌舞所蕴含的人格精神集中展示。云南少数民族众多,包括布朗族、拉枯族纳西族等等。该活动吸引了众多民间艺人和传承人参与,增强了各个民族的团结和友好。而学生在参与的整个过程中,从好奇到对云南少数民族民间音乐的特征充分认知。通过引入这种学习方式和教学资源,能使师生们对不同民族的音乐舞蹈体系的认识进一步拓展。进而做好充足的准备,对人类的音乐舞蹈重新审视。

(五)有机融合民间音乐和现代音乐,促进二者的共同发展

时代的进步给音乐的发展带来更多的机遇和挑战,使人们能对时尚元素更多的享受和体验。应有机融合民族音乐和现代音乐,不断探索民族民间音乐发展的新途径,以更好符合大众审美,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为此,不仅能在原生的基础上更加稳固地传承少数民族音乐,还能利用其独特性,将其他门类的音乐灵感更好的激发出来,以促进二者的共同发展和传播。少数民族文化在一个时期内,集中概括了一个民族的社会形态,是民族凝聚力和民族风格的体现。在对具体的音乐作品进行体现时,也是对蕴含在作品中该民族的神韵、文化和气质进行了展现。因此,可对少数民族的特色充分运用,来创作出与原有作品求同存异的新作。

四、结语

云南少数民族音乐文化具有悠久的历史,既被世界各民族认可,也是云南人民的宝贵文化。其独特的价值,从艺术特色和文化内涵上有所展现。随着时代的进步,在民族团结视野下,发展和传承云南民族民间音乐,具有重要的意义。不仅能促进社会的和谐与发展,还能巩固民族关系,增强各个民族的友好往来,使文化真正走向复兴。

参考文献

[1]普红雪.跨国文化镇康“阿数瑟”民间传统歌舞研究综述与构想[J].当代音乐,2017(14).

[2]普红雪.新时期文化视域下高等民族声乐教育教学的多元化——探索高等音乐院校音乐教育专业声乐教学的改革研究与实践[J].北方音乐,2017(17).

[3]普红雪.浅析学前教育专业教学中幼儿歌曲的弹唱教学策略[J].北方音乐,2018(2).

[4]普红雪.云南民族民间音乐的现状及发展[J].北方音乐,2018(7).

[5]马婕.对民族音乐发展的思考——评《传统·民族·世界:中国音乐学教授访谈录》[J].中国教育学刊, 2018(10).

[6]万紫晶.经济文化视阈下民族音乐的功能、掣肘与展望[J].时代金融,2017(30).

[7]陈自明.我学习和讲授世界民族音乐课程的经验和体会[J].人民音乐,2017(4).

作者简介:张承林(1983—),男,云南省昭通市镇雄县人,本科,副教授,研究方向:音乐学。

猜你喜欢
民族团结现状发展
童心绘团结 各族一家亲
民族团结的内蒙古样板
区域发展篇
职业高中语文学科学习现状及对策研究
语文课堂写字指导的现状及应对策略
混合动力电动汽车技术的现状与发展分析
我国建筑安装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构建与实施的措施
图说共享发展
图说创新发展
教师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