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静
【摘 要】 目的:分析护理干预在预防急诊重症监护室导管相关性感染中的效果。方法:选择本院急诊重症监护室自2014年1月至2017年12月收治的834例患者,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17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综合护理措施,对两组护理效果进行比较。结果:两组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导管相关尿道感染及中心导管相关血液感染对比,差异明显(P<0.05),体现在观察组发生率均较低。观察组导管使用天数、EICU天数与对照组对比,前者均明显少于后者(P<0.05)。结论:给予急诊重症监护室留置导管者有效的护理措施,可使导管相关感染发生率降低,可以借鉴。
【关键词】 护理干预;急诊重症监护室;导管相关性感染
文章编号:WHR2018072041
多数收住在急诊重症监护室的患者病情较重,需对其进行穿刺性检查及治疗,以了解患者病情,然此类患者机体抵抗力低下,易出现导管相关性感染,使病情进一步加重。因而需采取积极护理干预,以减少感染发生,减轻患者痛苦,然常规的护理措施缺乏个性化、针对性,难以满足需求[1]。给予综合护理,从多方面入手,疗效得到肯定。现选择本院急诊重症监护室自2014年1月至2017年12月收治的834例行留置导管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具体情况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本院急诊重症监护室自2014年1月至2017年12月收治的834例患者,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17例。对照组,男211例,女206例,年龄为21~77岁,平均年龄为(47.38±3.46)岁;观察组,男222例,女195例,年龄为22~79岁,平均年龄为(48.42±3.96)岁,这两组患者在一般资料等方面无明显差异(P>0.05)。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一般护理,观察组给予综合护理干预,具体如下。
1.2.1 穿刺部位选择 导管留置部位选在感染风险较小处。有研究显示[2],中心静脉置管时,锁骨下静脉很少出现感染,感染发生率较高的部位是股静脉,其感染原因均为局部分布的菌群。医务人员在进行操作时严格遵守无菌原则,正确洗手,穿隔离衣,戴帽子、无菌手套、口罩等,正常消毒穿刺口周围皮肤(消毒直径大于10cm)。
1.2.2 减少导管留置时间 尽可能减少导管留置时间,时间越长其发生感染的几率越大[3]。有研究显示[4],置管时间大于3周者感染率达76.9%,1周内很少出现感染,占比为1.30%。因而在临床工作中,要对患者病情进行密切观察并评估,尽早拔出不必要的留置导管。
1.2.3 导管和敷贴的选择更换 在进行操作时需选择合适的导管,以减少感染发生率[5]。双腔导管适用于需监测中心动脉压者,单腔导管适用于单纯输液者。
操作完成后要观察穿刺部位局部皮肤情况,看是否有渗血、感染等,因而需选择无菌透明材质的敷料,敷料更换频率为1次/3d。
1.2.4 输入装置消毒护理 为避免接头处污染,在输液前对其进行严格消毒,避免不必要的旁路操作,定期更换输液装置、肝素帽、三通等,前者更换频率为1次/d,后两者为1次/3d,此外注意及时更换污染装置。
1.2.5 预防导管内血栓形成 为预防导管内形成血栓,在置管过程中要保持导管通畅;输血、采血操作尽量不经过导管,以免导管腔内血凝血块粘附。为使纤维蛋白血栓形成减少,定期使用肝素进行封管,1次/6h。因血流中菌群受导管内血栓的影响,易在导管壁中繁殖,增加相关感染几率。
1.3 观察指标[6]
1)导管相关性感染发生比例;2)导管使用時间、EICU入住时间。
1.4 统计学分析
应用SPSS 17.0软件进行分析,以(%)表示计数资料,行χ2检验;以(±s)表示计量资料,运用t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导管相关性感染率对比
两组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导管相关尿道感染及中心导管相关血液感染对比,差异明显(P<0.05),体现在观察组发生率均较低。
2.2 两组EICU天数、导管使用天数对比
观察组导管使用天数、EICU天数与对照组相比,前者时间均明显少于后者(P<0.05)。
3 讨论
要有效控制导管相关性感染,需做好插管时、插管后的护理[7],前者具体为:1)深静脉插管时,操作人员做好消毒隔离措施(戴帽子、口罩,穿无菌手术衣),插管部位选用的无菌单要尽量大;在操作过程中,遵守无菌原则,戴无菌手套,若因意外出现破损停止操作,待更换后继续。2)注意医疗器械、各种敷料的选择,要求达到无菌水平,且在有效期内;对使用的麻醉用品进行消毒。3)无特殊禁忌下,穿刺点部位选在锁骨下静脉。4)操作人员若患有感染性疾病,不可进行操作,如湿疹、疖肿、感冒等[8]。
插管后护理:1)将穿刺点敷料定时进行更换,及时更换感染、潮湿的敷料;为利于观察穿刺点皮肤情况,其敷料可选择无菌透明专业贴膜或无菌纱布敷料;2)在接触导管接口、更换敷料时严格遵守无菌原则,正确洗手消毒后将无菌手套戴上;3)注意观察三通锁闭处情况,看有无血迹,一旦发现及时进行更换;4)在治疗期间,患者洗浴时不能使导管潮湿,需对其进行保护;5)不可频繁更换输液管,但以下情况除外,如输脂肪乳、输血后或停止输液时;6)了解并遵守拔管适应证:定期更换导管或许可减少感染发生率,但会增加患者痛苦,增加医疗费用,弊大于利,但疑似感染者可考虑;7)导管的日常护理应由经验丰富护理人员负责;8)对导管留置性需每天进行评价,在病情允许下尽早拔管。
本次研究中,對于急性重症监护室留置导管者行综合护理干预,结果显示,观察组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为0.72%,导管相关尿道感染及中心导管相关血液感染均为0.48%,其导管相关感染发生率均较低。俞飞云等[9]研究显示,综合护理干预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为0.69%,导管相关尿道感染及中心导管相关血液感染均为0.41%、0.49%,本次研究结果与之相符。由此可知,给予急诊重症监护患者有效的护理干预,可减少导管相关感染率。在临床上,要评估护理疗效不能完全依据感染发生率,还要注意患者入住重症监护室时间、留置导管使用天数。本次研究中,观察组导管使用天数、EICU天数分别为(5.96±2.07)天、(10.98±3.47)天,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由此可知,综合护理措施可缩短导管使用时间、EICU天数,上述时间缩短也可减少导管相关感染的发生。
综上所述,要有效减少急诊重症监护室导管相关性感染发生率,可给予有效的综合护理措施。
参考文献
[1] 董颖.系统性护理干预措施对中心静脉导管发生相关性血流感染事件的影响分析[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8,12(02):176-177.
[2] 曾惠莉,徐春婷,陈艳华.预见性护理干预对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感染发生率和患者满意度的影响[J].中国临床护理,2016,08(02):109-111.
[3] 江培兰,蔡照红,吴兰.血液透析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患者集束化护理干预的预防作用[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5,25(08):1805-1807.
[4] 韩艳丽,吴清余,陈丹丹,等.ICU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感染系统性护理干预的研究[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5,25(06):1336-1338.
[5] 费佩佩.集束化综合护理干预在预防血液净化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应用分析[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7,21(16):151-153.
[6] 王宜珍.集束化护理干预在连续性血液净化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患者护理中的应用[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7,02(31):36,41.
[7] 荀林娟,宋瑞梅,叶海燕,等.系统性护理干预对外科中心静脉导管发生相关性血流感染的影响[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6,20(02):93-95.
[8] 黄色丹.集束化护理干预在连续性血液净化导管相关性血液感染患者护理中的应用[J].中国社区医师,2017,33(06):110-111.
[9] 俞飞云,赵伟英,王志娟,等.ICU导管相关性感染护理干预的效果评价[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6,26(08):1906-1907,1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