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牡丹江市纪律检查委员会 牡丹江市监察委员会
随着反腐力度的不断加大和权力制约机制的不断完善,基层党员干部的违纪问题逐渐减少,但群众身边腐败问题仍时有发生,且出现了新的变化。为准确把握这些新变化新趋势,找准工作主攻方向和着力点,牡丹江市纪委监委组织各县区纪委监委分别开展了群众身边腐败问题专题调研,并选取3县1区开展了“万人问卷调查”,对牡丹江市群众身边腐败问题和不正之风有了进一步把握,为改进工作提供了依据。
此次调研发放问卷10500份,收回有效问卷9636份,重点针对侵害群众利益、破坏发展环境和“四风”3方面、8大项、35小项问题。调研对象中农村和城镇居民分别占60%和26%,乡镇(社区)干部、农村“两委”成员、农村村务监督人员、企业和个体私营业户等共占14%。经过汇总分析,群众反映问题情况如下:
(一)侵害群众利益方面
1.农村集體三资管理突出问题
共有3082人反映了这方面问题,其中反映最为突出的是违规处置集体资金、资产、资源,特别是违规发包集体土地问题,占反映人数的60%。
2.民生资金领域突出问题
共有3840人反映了民生资金领域问题,群众主要对民生政策信息不公开和违规审批发放低保、医保等资金问题反映强烈,分别占到48%和44%。
3.扶贫领域突出问题
共有2871人反映了扶贫领域重点问题,其中,在扶贫工作中截留挪用资金、谋取不正当利益人数占比22.95%,占第一位。在扶贫对象精准识别及扶贫项目建设验收中弄虚作假问题占15.99%,排第二位。
4.惠农领域突出问题
共有2937人反映了惠农领域重点问题,其中对优亲厚友以权谋私问题反映最突出,占50.09%。反映截留挪用惠农资金、编造虚假材料骗取惠农资金和办理过程中吃拿卡要三类问题的分别占26.65%、12.52%和9.75%。
(二)破坏发展环境问题
1.行政执法部门存在主要问题
共有1250人反映了行政执法部门存在的问题,其中最突出的是违规执法、执法不严问题,占51.36%。此外,对行政审批部门吃拿卡要问题反映也比较突出,占23.76%。执法部门滥用自由裁量权,以“依法办案”名义给企业发展设置重重障碍问题占14.24%。税费部门弹性收取税费,超标准收费、分解收费、搭车收费问题占10.64%。
2.社区服务领域存在主要问题
共有1128人反映社区服务领域存在的问题,其中便民利民服务不到位问题占比最高,为70.21%。信息公开不规范、监管不到位问题和服务管理中吃拿卡要问题占11%,贪污侵占集体财物和补助资金问题占6.74%。
3.公共服务行业存在主要问题
共有1278人反映公共服务行业存在的问题,其中对公共服务窗口工作人员对群众态度生硬、耍特权问题反映最强烈,占56.42%,对不遵守一次性告知制、首问责任制、限时办结制等规定,服务不到位问题反映占25.85%。行政部门在履行管理职能提供公共服务中变相收费或多收费少服务,甚至只收费不服务问题占17.76%。
(三)“四风”问题
共有1451人反映“四风”方面问题,其中群众反映最强烈的是大操大办或化整为零操办婚丧喜庆事宜问题,占37.9%。排在第二位的是公款吃喝旅游问题,占17.23%。
调查印证的基本判断一:群众的维权意识越来越强,但基层干部以权谋私问题依然突出。从问卷调查的数据中可以看出,群众对优亲厚友、以权谋私类行为的反映是最强烈的。从反映人数占比看,在农村集体三资管理中占60%,惠农领域占50.09%,扶贫领域占22.95%,行政执法部门主要问题中占51.36%,借大操大办敛财占37.9%,所调研的共计8项内容中有5项居本系列问题首位。且对行政审批及落实政策时吃拿卡要、人情保关系保、违规向村民筹资筹劳等问题都有较强烈的反映。这一方面表明群众对维护自身利益的意识越来越强,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的态度已趋于“零容忍”。另一方面也说明,以权谋私仍是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最典型的本质形式,基层干部红线意识和底线意识还不强,滋生腐败的土壤依然存在,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传导的压力还需加大,对基层腐败问题的整治力度仍需加大。
调查印证的基本判断二:群众对优质公务服务的要求越来越高,但基层干部服务意识和能力都有待提升。从调研中我们看到,群众对服务态度冷硬、推诿扯皮、服务效率不高等作风问题反响非常强烈,仅次于以权谋私。特别是在破坏发展环境问题方面,社区便民利民服务不到位问题的反映人数占比高达70.12%,公共服务窗口工作人员态度生硬耍特权问题反映人数占比高达56.42%,均居本系列问题人数占比首位,且对窗口单位工作人员不履行一次性告知制、限时办结制等问题也有一定反映。可见,群众对公务服务质量的要求日益提升,但有些基层干部仍然存在“官本位”思想,摆高高在上的“官老爷”架子,必将损害党和政府的公信力,拉远与群众的距离。解决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不能只盯违纪违法,还要在提升服务意识、增强服务效率等方面下功夫,不断提高群众对公务服务的满意度。
调查印证的基本判断三:群众参与自治的主动性越来越强,但很多基层干部仍习惯以管理者自居。调研结果证明,很多群众已经改变了原来事不关己、高高挂起,或事虽关己也是能忍则忍的态度,对村务活动或惠民扶贫重点工程等参与热情越来越高。比如,在村务政务公开方面,对民生政策信息等公开不到位反映人数占比48.1%,居本项问题第一位;对集体经营活动不公开的反映人数占比达到13.85%、对社区服务中公开不规范的反映占11.7%,均位居本项问题第二位。再如,对村集体收入管理混乱、扶贫对象精准识别过程和扶贫项目验收中弄虚作假、虚报项目骗取惠农资金等问题都有了一定的关注度,反映人数占比分别达到了12.36%、15.99%和13.52%,均达到反映本项问题的十分之一以上。这说明,群众越来越有意识地主动参与村民自治、社会治理等活动。但另一方面也表明,一些基层干部仍然以管理者自居,凡事以自己为主体,不注重公开透明运行权力,不习惯主动接受群众监督,不擅长发挥群众作用。解决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必须进一步发挥群众的自治主体作用和对权力的监督作用,更多倾听群众的意见建议,以群众满意为标准改进工作。
调查印证的基本判断四:群众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整治效果有一定认可,但基层不正之风隐形变异现象依然突出。调研中群众普遍反映,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有所遏制,明目张胆、肆无忌惮欺负老百姓的越来越少,但却出现了一些新变化。一是由显性向隐性转变。目前,侵犯农民利益问题出现了由“直接发难”转“变相设卡”或“秋后算账”的现象。比如,有些群众平时跟村(居)干部关系不好,办理低保申请时嘴上答应,就是拖着不办。再比如,有些干部办红白喜事邀请群众参加,没有礼尚往来的也得去,否则事后就给穿小鞋。二是由直接向问接转变。当前,直接侵犯群众个人利益的现象变少了,但套取国家资金或侵占集体利益的现象却越来越突出,变“明火执仗”为“暗箱操作”。比如,在退耕还林或种植补贴过程中,通过申报面积不实套取资金,或挪用资金、截留冒领、不及时发放。对机动地、荒山等村集体资产用隐性方式擅自变卖、低价发包、超长期发包,等等。三是由乱作为向不作为转变。有些干部虽然不去故意损害群众利益,但服务意识和责任意识不强,懒政怠政。比如,在申报玉米补贴时,有的村干部不去实地验证种植情况,坐在家里凭记忆填报,使有些农户得不到补贴。有的窗口服务人员,工作推托,服务不热情不主动,一件事让群众和企业来回跑很多趟。
一是基层干部缺乏纪律和廉洁意识。基层干部整体上呈现年龄老化、学习意识不强、法纪意识淡薄、工作规范性不高、接受监督自觉性不够等特点,廉洁自律意识还有待加强。比如,一些基层干部认为“八项规定”精神、反“四风”、反腐败约束的是领导,与自己关系不大,偶尔违纪违规,没什么大不了;一些基层干部把公权当私器,要么运用手中的权力收买人心,要么怕得罪人,办事不能处以公心;一些基层干部工作只求结果,不注重工作程序和规范要求,导致违法违纪行为发生。
二是基层权力制度约束不到位。基层权力清单制度还不健全,有些权力边界还不明确,权力运行程序还不规范,权力运行监管机制还不完善。一些规章制度虽然建立,但流于形式,贴在墙上、挂在嘴上,就是很少落实在行动上。比如,一些村居主官自认为是村里一把手,代表村集体,村里事情自己说了算,把集体议事规则当儿戏,把财务管理、村务公开当摆设,以账外账、假公开甚至不公开来逃避政府和群众的监督。有的对制度执行不严格,对自己有利的就执行、不利的就忽略,搞变通解释,使制度成为维护少数利益体的“护身符”。
三是基层监督监管力度不够。有的地方和部门“两个责任”最后一公里还没有打通。有些市直单位对本级机关的管理比较重视,对下级单位的监管却存在疏忽,不能做到常态化、长效化,更谈不上对出现问题的基层干部及时咬耳扯袖。大部分职能部门对所辖村级事务的监管不能一竿子插到底,有时只是听听汇报、看看表面现象,且主要为事后监督检查,对政策执行过程中的监管不够,有问题不能及时指导修正。纪检组织大多只设置到乡镇一级,且乡镇纪委大多人员少、执纪审查能力不强,监督显得力不从心。
四是基层干部心态失衡现象一定程度存在。一方面,现在既是发展的机遇期,也是矛盾的凸显期,随着基层群众的权益保护意识逐渐增强,基层干部面临着发展和维稳的双重压力,工作条件艰苦,难度大。另一方面,基层干部在政治、经济待遇两方面都较差,晋升空问有限。这种工作强度和工作待遇上的不对等,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基层干部的工作心态和对自身发展的预期,从而在思想上放松要求,导致了腐败问题的发生。
解决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必须坚持治标与治本、当前与长远、继承与创新并重,突出维护群众利益这一核心,重点做到“五重并举”。
(一)重“责任”,层层传导压力。要以增强责任意识为前提,落实“两个责任”专题报告、述责述廉、常态考核、社会评价等制度,通过教育引导、明晰责任,增强党组织和领导干部的责任意识,强化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要以常态管理为手段,完善约谈、函询、诫勉谈话、公开曝光机制,对基层干部廉洁履职情况进行全程留痕监控、动态管理评价,对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的整治工作查找不足、整改推进。要以严肃问责为保证,坚持“一案双查”“一问三责”,对责任不落实、措施不到位、群众反映依然强烈,或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听之任之、有案不查、瞒案不报的基层党委和纪委(纪检组),严肃问责追究,曝光典型问题,倒逼责任落实。
(二)重“教育”,筑牢思想防线。一要强化理想信念教育。以优秀基层干部的先进事例引领风尚,用身边的反面案例告诫警示,引导基层党员干部坚定理想信念,牢固树立宗旨意识和群众观点,摒弃“官本位”等不良思想,正确行使手中权力,正确看待基层岗位重要性和个人进退留转。二要强化廉政教育。积极开展全方位、多层次的党纪党规教育和廉政文化进基层工作,举办廉政晚会、知识竞赛等丰富多彩的宣传教育活动,营造崇廉尚廉、风清气正的良好氛围。同时,要建立健全对基层党员干部廉政谈话提醒机制,及时扯袖子、咬耳朵,将问题及时消灭在萌芽状态。三是强化法制教育。实施法律下乡村、进社区等活动,有效开展法律知识集中培训,不断提高基层党员干部的法制观念,教育引导基层党员干部牢记法律纪线不可逾越、法律底线不可触碰,心有所戒、行有所止。
(三)重“整治”,解决突出问题。要注重广听民意,畅通信访举报渠道,完善群众来信、来访、来电和网络监督举报平台,定期梳理群众反映强烈的重点问题,找准工作着力点。注重定向出击,牢牢把握新形势下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变化趋势,以问题为导向,采取多级联办与县区交叉同部署、自查自纠与专项治理相结合的方式,抓住农村“三资”管理、惠民扶贫政策落实等重点领域,着力解决好违规处置集体资产、违规审批发放低保、落实惠农政策优亲厚友、大操大办婚丧喜庆事宜等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注重综合施治,积极运用监督执纪“四种形态”,对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及时进行提醒函询,更多运用组织处理等手段,使违纪违规的党员干部付出代价、刻骨铭心。
(四)重“效能”,优化发展环境。全面提升全市党员干部的服務意识和能力,推进基层干部从管理者向服务者转变,着力优化发展环境,提升群众满意度。一是从影响企业发展问题人手,严格落实“宁静工程”和“门禁制度”,扎实开展审批事项全程领办、全力帮办,着力解决对企业设卡、干扰等问题,努力打造“政策最优、环境最优、服务最优”城市。二是从影响依法行政问题入手,针对违规检查、收费、罚款等问题开展自查自纠和集中整治,有效解决吃拿卡要问题,推进党员干部文明执法、依法办事。三是从影响机关形象问题人手,加强监督检查和问责惩处,集中整治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以及不作为、慢作为等问题,推进党员干部以民为先、服务至上。
(五)重“建制”,加强权力监督制约。要建立基层小微权力清单制度,从基层腐败问题易发多发的重点领域、重点部门、重点环节、重要岗位人手,对用权行为进行梳理,完善权力清单和责任清单,明确权力边界和责任归属,使基层干部不越权、不错位、不缺位。健全完善村(居)集体“三资”监管、扶贫惠农项目运作、村务政务公开、群众民主监督等体制机制,形成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既相互制约又相互协调的运行机制,规范基层党员干部的用权行为,消除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发生的制度诱因。创新基层纪检监察队伍建设模式和交叉互检等工作方式,健全对村集体“三资”管理、扶贫惠农项目建设等重点工作的监督检查机制,加强对村支书等基层干部任期目标评议考核和离任审计的监督,切实保护群众利益不受损害。同时,要完善基层干部关心关爱机制,有效提高基层干部待遇,更多从边远地区、基层一线锻炼选拔干部,为基层干部创造良好成长环境。
责任编辑/胡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