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文龙?刘明辉
〔摘要〕 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背景下,作为西部贫困地区,贵州塘约村的脱贫致富经验值得从理论上进行总结和提炼。塘约村脱贫致富的实现机制和经验可以概括为:党建优先和“村社合一、合股联营”的新型集体化道路,合作社内部市场化的治理和竞争约束机制,共建共享的利益分配机制,政府有形之手的助力机制和跨区域的地区性帮扶机制。塘约村的脱贫致富的探索进一步丰富了精准扶贫的经验和理论,为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了多样化的参考。
〔关键词〕 乡村振兴;共同富裕;脱贫致富;集体化道路
〔中图分类号〕F3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0694(2019)02-0052-09
一、引言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强调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并且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国家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进一步明确了乡村振兴的发展目标、主要内容、重点任务和具体要求等。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新时代党中央为解决“三农”问题做出的重大战略部署,也是解决城乡之间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重大战略举措。
贵州省安顺市平坝区乐平镇塘约村在全省的“三变改革”(即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中脱颖而出,走出了一条“村社合一,合股联营”的农村集体化道路,两年多内实现了脱贫致富,目前正在探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作为西部贫困地区,塘约村既是新时期加强党的领导,发展农村集体经济的典范;也是在“穷则思变”思想指导下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实现脱贫致富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典范。在国家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下,塘约村的经验值得从理论上总结和提炼,从而为西部贫困地区因地制宜和创造性的完成宏伟的战略任务提供重要借鉴与有益启示。
二、塘约村富民富村与乡村振兴实践探索的初步成效
塘约村位于安顺市平坝区乐平镇,距乐平镇3.5公里,辖10个自然村寨,11个村民组。2018年,塘约村全村921户3392人,全村耕地确权后面积4860亩。〔1〕2014年以前,塘约村还是一个省级二类贫困村,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不足4000元,村集体经济不到4万元,共有贫困人口138户645人。为改变“村穷、民弱、地撂荒”等现状,塘约村以“党建引领、改革推动、合股联营、村民自治”为主线,探索出“村社一体、合股联营”的发展模式,形成村集体与村民“联产联业”“联股联心”的发展格局,极大程度地释放了改革红利。2016年,全村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0030元,村集体资产达202.45万元,实现了从省级贫困村到小康村的蝶变。
如今的塘约村实现了三方面转变,其一,从贫困村转变为小康村,建成了村文化广场、林荫小道、健康步道等基础设施,80%农户户均年收入3万元以上,50%以上农户建起了新房,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被评为贵州首届“十佳美丽乡村”。其二,从后进村转变为先进村,村集体经济收入增加了近200万元,村级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增强,人心变齐。其三,从封闭经济到开放经济的转变,农业产业园区和合作社的运输公司、旅游公司等经营实体,保障全村劳动力就业,外出务工人员从860人减少至50余人。
三、塘约村脱贫致富和乡村振兴战略的实现机制
在短短几年时间内,塘约村能够从一个省级二类贫困村发展为小康村,目前正在进一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其脱贫致富的实现机制可以总结为以下五个方面。
1.党建优先和“村社合一、合股联营”的新型集体化道路
塘约村以“党总支+合作社+公司+农户”的发展模式,引导农民以土地入股成立“金土地”合作社,突破了专门从事农业生产的传统模式,走向了新型集体化道路。合作社下组建公司,将全村的劳动力组织起来进行优化配置,社员在合作社务工,经营所得收益按比例分成,形成了责任明确、产权明晰、集体化、市场化相互补充的发展新格局。塘约村以村“两委”为核心,由村干部带头,以专业合作社为载体,发展生态农业和乡村旅游等,产生了明显的社会效应和经济效应。
塘约村这种村社合一的集体化道路,既发挥了党的领导在农村集体化道路中的核心指导作用,有利于小规模的村子发挥人财物的集中优势;又有利于通过市场化方式形成合作社这种经济组织,按照市场的竞争原则办事,提高了合作社的组织效率和工作成效。这种“党建+市场化运营”的组织模式,类似于我國国有企业的现代化改制之路,即将加强党的领导和市场化运作结合起来,起到保障发展方向和提高运行效率的双重目的。当然,塘约村“村社合一”的集体化道路不同于我国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合作社和人民公社时期“政社合一”的集体化道路。塘约模式是“党建+市场化运营”模式,党支部的领导与带头示范作用是关键,但是这种领导只对合作社的内部人具有约束力,具有半强制性,其主要目的是实现富农富村与加强乡村治理。而人民公社时期的集体化道路,是将基层的政权组织和经济组织合并在了一起,对外代表全体社员,对内具有超强制性,其主要目的是基层政权稳定和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壮大。
塘约村村社合一的集体化道路,用党支部的示范带头作用和党建的组织领导作用培养了集体经济发展的带头人,保证了集体经济发展的目的是富民富村;又用合作社这种市场化的经济组织方式解决了集体经济组织的运行效率问题,保证了集体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所以说,党建优先和“村社合一”集体化道路是塘约村能够取得脱贫攻坚战的胜利,逐步实现共同富裕的制度保障和组织保障。
2.合作社内部市场化治理和竞争约束机制
塘约村“金土地合作社”内部构建起法人治理结构与竞争约束机制,以实现有效的市场化运作,主要表现在:合作社以村委会、组委会为引领,设立理事会、监事会,理事会大部分都是由村民推选的优秀党员组成,监事会是由党支部的监事会进行监督,对于党员实行积分制考核,对村干部实行驾照式管理,驾照式管理主要是参考驾照积分方式对村干部的德能勤绩等进行积分,以积分来计算年终的工资绩效。物质激励与精神激励并举,奖罚制度分明;合作社下设了市场营销中心、农技培训中心、妇女创业会、运输队、劳务输出中心、建筑队,设立项目制,项目管理层实行竞争上岗,设定了高级管理层、中级管理层,实行绩效薪酬制,公司的管理层由村民大会推选,并由村委会认定即可,公司所得收益按70%、30%比例分红给合作社、公司,公司的职员都为本村村民,村民所得收益分别来源于入股分红、务工收入及自由兼职收入。合作社内部按照市场化原则,开展土地入股、水权入股、林地与水利工程抵押贷款,将“沉睡资源”变成“鲜活资产”。
塘约村合作社内部引入委托代理机制,以“党建+市场化运营”的模式降低合作社治理的内生交易费用,在小规模且利益一致中实现委托代理的低成本,提高社员的利益最大化,实现村集体经济的发展。塘约村农民专业合作社存在委托代理关系,在运行过程中委托人与代理人都实现了自身的利益目标。入社农户作为委托方,经营者作为代理人,农户将土地承包经营权折股入社,全村4881亩土地全部入股,募集股东921户,农户通过村民大会选举和罢免理事长、执行监事以及“入社自愿、退社自由、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等制度设计维护自己的权益,并对经营者的行为形成约束和监督,有效制约机会主义行为的形成,同时以村两委及相关规章制度规范农户入社行为,以利润分红机制满足农户的经济利益需求,这种激励约束机制满足了农户的权益需求。合作社内部聘经营者,外部聘项目管理者、公司管理者,经营管理者一方面受“网格化”制度、党员及村干“驾照式”考评制度、“条约式”制度的约束,另一方面合理的收益分配机制、业绩考核和奖罚机制提高了经营者的积极性,经营机制和决策机制的合理设计防止了集体资产的流失,从而实现了集体经济的壮大和农民脱贫致富。
3.共建共享的利益分配机制
塘约村致富的关键在于走新型集体经济道路,构建了合作社、农户、公司之间共建共享的利益分配机制。村民的土地入股收益由合作社、村集体、村民按照3∶3∶4的比例进行分成。水务公司收益由村集体和村水务公司按6∶4进行分红,村集体收益的50%再量化给全体村民,20%用于贫困户帮扶,30%用作村水利发展基金。合作社下设的公司经营性收益按照7∶3的比例分给合作社、公司,山东寿光集团以技术入股合作社,获得合作社30%的股份,实现合股联营。这些利益分配结构实现了合作社、公司、农户多赢,壮大了村集体经济,探索出了富民富村的新道路。
塘约村在村两委的引领下构建了合作社、公司、农户为主体的“资金共筹、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利益分配机制,保障了各主体之间稳定的利益关系。合作社、公司、农户作为主要的经济利益主体,通过合作组织之间的财务核算制度、有效的风险调节制度、合理的盈余分配制度、激励机制等将三者的经济利益链接起来。农户既是合作经济组织的生产者,又是合作社的股东,通过股份分红、务工工资、经营性收益分配获取经济利益,真正保障了其公平参与分配的权力。同时,村民大会民主选举理事会、监事会等机构,以及农户参与合作社产业化经营中的民主管理、决策和监督,确保了农户权益得到充分体现。塘约村以村集体名义构建的金土地合作社,实质上是在行政权力基础上的“村社一体”,实现了村集体经济“统”的功能,公司凭借技术、资金入股也获取了经济收益。这种土地、资金、技术入股分红与经营性收益分红等利益分配机制,实现了合作社、公司、农户、村集体的利益一致,充分调动了利益主体的积极性,推动了农业生产经营的市场化、产业化和规模化,为塘约村集体经济的壮大与实现共同富裕奠定了坚实基础。
4.政府有形之手的助力机制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经濟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核心是要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要求充分尊重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有形之手的作用。〔2〕塘约村的蜕变发轫于政府的政策引导、资金支持、技术服务、智力支撑和基础设施投资等,尤其是精准扶贫、特色乡镇等战略实施提供的发展平台起到关键作用。村“两委”在政府顶层设计的架构下共谱塘约村发展新面貌、共商塘约村发展新未来,探索并实施了“省县决策、村镇实施”的乡村发展新模式。在安顺市政府搭建的对口帮扶平台下,青岛市农业公司以产业帮扶为接口,与塘约村农业专业合作社共建高效山地蔬菜产业园,青岛市投入帮扶资金、“美丽乡村”建设项目、“智教”资源平台、山东寿光公司的技术入股等,变“输血”为“造血”,支持塘约村的建设发展。在政府的鼓励下,平坝信用社加强对塘约村合作社的金融扶贫力度,并且进一步优化金融服务,为平坝区政府打造了金融扶贫的“塘约村模式”。塘约村合作社坚持市场和政府的有机结合,始终立足于培养特色产业、提升自身可持续发展能力,因此成为塘约模式运营的关键主体和培植村经济发展内生动力的重要组织。塘约村紧抓全面深化农村改革的政策机遇,积极开展“七权”同确工作,通过确权颁证确保“三权分置”得以实施。塘约村以政府为主导,以农村制度改革为核心,积极开展农村地区产业扶贫、金融扶贫、集约扶贫、结对扶贫、精准扶贫,培育、壮大村集体经济,探索出一条可持续发展的共同富裕之路。
5.跨区域的地区性帮扶机制
“结对帮扶”“借力脱贫”是塘约村实现从“贫困村”到“小康村”蜕变的重要经验,也使得塘约村成为落实精准扶贫战略的成功典范。山东寿光公司以470万技术入股塘约村合作社,并无偿提供700万帮扶资金,以及青岛的农业公司提供相应的帮扶资金、技术服务和智力支持等推动塘约村农业产业园区建设,打造“村集体+合作社+公司+农户”的发展模式,推动农业产业“接二连三”,实现村民致富增收。
对口帮扶通过采取双方结对的形式实现互助合作,是一种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扶贫方式,富有针对性、时效性。《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年》指出“东西部扶贫协作双方制定规划,在资金支持、产业发展、干部交流、人员培训以及劳动力转移就业等方面积极配合,发挥贫困地区自然资源和劳动力优势,做好对口帮扶工作”,“大力提倡企业社会责任,鼓励企业采取多种方式,推动集体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3〕根据纳克斯的“贫困恶性循环理论”,要实现脱贫致富,必须借助外力作用。〔4〕现有的跨区域帮扶机制多以政府为主导,如山东通过产业扶贫和扶贫搬迁帮扶重庆14个扶贫开发重点县脱贫,而社会组织之间的帮扶相对较少,且形式单一,如北京绿山谷公司通过农业科技援助内蒙古科尔沁沙地农民致富等。而塘约村脱贫致富的外力主要来源于公司等社会组织的资金、技术等支持,且合作模式多样化,包括技术参股等,社会组织支持成为塘约村发展的重要外部力量。
四、塘约村脱贫致富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探索启示
1.加强党的领导,坚持农村经济发展的集体化道路
塘约村之所以能够在短短两年多的时间内,从一个省级二类贫困村发展为一个小康村,关键抓手之一是坚持了党的领导,抓好了党的建设,党员在脱贫致富中发挥了带头示范作用;关键抓手之二是坚持了集体化的农村经济发展道路,发挥了集体经济的集中优势和比较优势。塘约村正是坚持了党的领导,抓好了党的建设,涌现出了像村支书左文学等这样的带头人和能人,通过带领群众、团结群众和依靠群众,走出了一条脱贫致富的小康路。在塘约村实践中,如果说党的领导是把握了脱贫致富的总体方向,那么党的建设就是实现脱贫致富的组织保障。塘约村实行的对党员的“驾照式”考评机制,是对党员的激励约束机制。这种精神激励+物质激励的积分制有力地保障了党员的先进性和积极性。在中国农村改革实践中,不仅仅是塘约村,江苏省江阴市的华西村、河南省漯河市临颍县的南街村、四川省彭州市的宝山村等,在实现共同富裕过程中都发挥了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发挥了党组织的组织保障作用,发挥了致富能人的带头示范作用。这一点,在我国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和农民脱贫致富过程中,是可以总结和借鉴的重要经验。
当前,中国农村经济发展的方向到底怎么走?有主张私有化改革方向的,也有主张坚持集体化道路的。从改革的实践来看,贵州省安顺市的塘约村,江苏省江阴市的华西村、河南省漯河市临颍县的南街村,四川省彭州市的宝山村等都是集体化道路成功的典型。这些村的改革,既坚持了集体化道路,保障了农村集体经济的公有制性质;又充分利用了市场配置资源的优势,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最重要的是在集体经济发展过程中,发展壮大了农村集体经济,实现了村民的脱贫致富,逐步走上了共同富裕之路。另外,如果以集体经济为主的“苏南模式”和个体私营经济为主的温州模式比较,会发现以集体经济为主的发展模式更有利于降低贫富差距,实现共同富裕。〔5〕所以,当前,中国农村集体经济的改革方向,应当坚持集体化道路,但是在集体化道路的实现形式上可以多样化。
另外,塘约村的村社合一的集体化道路也有可借鉴之处。当前,农村改革实践中,有各种各样的集体化实现模式,如村社合一模式、“合作社+农户”模式和集体企业模式等,各种模式都是因地制宜而采取和发展起来的。塘约村是在人多地少、贫困程度较深,区位优势不明显等条件下,集中优势资源,合理配置人员,走上了一条“小而全”和“小而精”的集体化组织模式。这种模式可以适应中小规模的集体经济发展,能够保障其发展方向是沿着集体化道路进行的,能够保障组织运行的效率,能够保障经济组织的收益被全体村民共享。
2.发挥好政府和市场“两只手”的作用
在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过程中,各级政府一直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在基础设施、基础制度、基础性科学研究、基本公共服务和基本社会保障方面,从而成为后发国家利用好政府这只“有形之手”的成功典范。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和农民脱贫致富也应该发挥好地方政府这只“看得见的手”的作用,帮助农村解决好基础设施、基础制度、基本公共服务和基本社会保障等方面的问题,同时要引导和帮扶集体经济发展。在中国市场经济建设过程中,市场化改革一直是着力点。目前,在中国农村集体经济发展过程中,像江蘇省江阴市的华西村、河南省漯河市临颍县的南街村、四川省彭州市的宝山村等一些典型的村子,都是既坚持了集体化道路,又注重了市场化原则。利用好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是实现资源优化配置,提高经济效率,增强集体经济组织竞争力的重要手段。要实现农业和农村的现代化,走中国特色的共同富裕之路,就需要在坚持集体化道路的基础上,用市场化的原则组织生产和创造财富。
塘约村的脱贫致富过程中,同样发挥了政府这只“有形之手”和市场这只“无形之手”的共同作用。政府这只“有形之手”在方向指引、平台搭建、资源支持和制度供给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无论是从王宏甲先生的报告文学《塘约道路》的文字描述中,〔6〕还是实地调研的情况来看,地方政府在支持塘约村脱贫致富过程中功不可没。在全国实施精准扶贫战略和贵州省推进农村“三变改革”的大背景下,针对塘约村这样的贫困村,地方政府也积极作为,最大可能地发挥了政府调动资源的优势,引导塘约村走“村社一体、合股联营”的农村集体化道路,协助塘约村搭建各类发展平台,通过集中扶贫资金和财政资金等帮助塘约村解决乡村道路、农田水利和公共服务设施的建设问题,协助合作社建立科学合理的管理运行机制,以及引导塘约村建立完善的乡村治理机制等。
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在塘约村的脱贫致富中也发挥了重要作用。塘约村按照市场化原则组建了金土地合作社,成立了水务公司、劳务公司和旅游公司等。这些公司都是按照现代企业模式进行运行管理。值得注意的是,调研过程中,笔者发现金土地合作社内部的市场化非常值得肯定。金土地合作社内部,有多个项目部,项目部分别负责劳务、水务、运输、旅游等各种项目,每个项目设项目负责人,实行绩效考核,体现“能者多得”的报酬原则。合作社内部的市场化运作,不仅实现了资源的有效配置,而且提高了组织绩效和经济效率,能够最大限度地调动合作社成员的积极性。另外,对党员的“驾照式”绩效考核,也是以经济激励为基础,党员一般会被安排在重要的岗位,按月领取固定工资,同时也根据工作绩效发放绩效工资。这样就可以充分调动党员和村级领导干部的积极性,体现了精神激励和物质激励相结合的原则。塘约村还根据市场需求,开发了莲藕种植、菌类种植和乡村旅游观光等项目,并按照市场化原则,通过土地经营权和集体资产抵押等方式获得市场融资。
3.构建好共享型的产业发展及利益分配机制
在塘约村飞速发展过程中,共享型的产业发展及其分配机制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塘约村践行了贵州省“三变改革”中提出的“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的价值内涵,将村集体的土地和农民手中的土地集中起来,以土地经营权入股形成了金土地股份合作社,以村集体的水利设施等入股形成水务管理工程有限公司,实现了集体资源到集体资产的转变;将支农资金和扶贫资金等财政资金量化到个人,然后入股到合作社,形成了资本到股金的转变;农民将手中持有的资源和资金入股到合作社,实现了农民向股东的转变。在“三变”改革过程中,塘约村的村民的收入,由“股金分红+其他分红+务工收入”等三部分组成,达到了共享发展和共同富裕的目的。
当前,在中国的农村集体经济改革和发展过程中,如何实现共享发展和共同富裕,塘约村共享型的发展机制和利益分配机制给我们提供了参考。要想发展好农村集体经济,实现农民的脱贫致富和达到小康生活水平,就需要有共享型的产业作支撑。共享型的产业发展起来了,才可能留住人,即产业留人。当前,一些地方的农村出现的空心化,最重要的影响因素是在种粮的比较收益很低时,农村中没有合适的产业能够支持农民就业和提高其收入水平。贵州省安顺市的塘约村和江苏省江阴市的华西村、河南省漯河市临颍县的南街村,四川省彭州市的宝山村等一样,都是有了农村的集体产业且做大做强后,才留住了人,才提高了农民的收入水平,实现了共同富裕之路。共享型的产业发展机制,必须解决好利益分配机制问题。既要把事业做大做强,又要坚持按劳分配和按要素贡献分配的原则,这样才能够提高农民的收入,才能够增强农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才能够增强农村集体的聚合力。
4.发挥好“先富带动后富”的帮扶和带动作用
当前,利用“先富带动后富”的地区间帮扶和合作机制是有利于解决欠发达地区发展所需要的资金、技术、人才和市场网络等问题的。在精准扶贫过程中,“闽宁东西扶贫协作模式”就是福建省通过“政府援助”“企业合作”“社会帮扶”和“人才交流”等方式帮助宁夏自治区的贫困地区脱贫致富的典范。〔7〕对于像两年前塘约村这类的贫困村要实现真正的脱贫致富,除了政府的转移支付、产业扶贫和智力扶贫等措施外,发挥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发挥好“先富带动后富”的作用不容忽视。一是内部的“先富带动后富”,即村子经济条件好的,能力强的致富能人带动其他村民,尤其是处于深度贫困地区的村民组成合作社,“穷则思变”,走出了一条脱贫致富的道路。二是外部的“先富帶动后富”,即山东省寿光市龙耀食品(集团)有限公司对口帮扶塘约村,通过无偿提供帮扶资金700万和470万的技术股帮助塘约村组建农业产业园,现已经初具规模,后期的经济效益也将持续显现。这两种“先富带动后富”的形式都有助于塘约村集体经济发展和实现共同富裕。
参考文献:
〔1〕安顺市平坝区乐平镇塘约村[EB/OL].(2018-08-16).http://gzzgxy.org.cn/Web/NewsContent/Index/1004.
〔2〕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EB/OL].(2013-11-15).http://www.gov.cn/jrzg/2013-11/15/content-2528179.htm.
〔3〕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年)》[Z].国务院公报2011年第35号,2011-12-02.
〔4〕罗格纳.纳克斯.不发达国家的资本形成问题[M].北京:商务印书馆,1966:07.
〔5〕范从来,孙覃胡.新苏南模式所有制结构的共同富裕效应[J].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2007,(02).
〔6〕王宏甲.塘约道路[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123.
〔7〕董 玲.深化创新“闽宁模式”东西扶贫协作焕发活力[J].新商务周刊,2015,(21).
(责任编辑 王 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