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析柴科夫斯基浪漫曲的音乐形象和演唱风格

2019-06-11 07:28乔诗琪
中国民族博览 2019年2期
关键词:托尔斯泰

【摘要】本文简要介绍了浪漫曲和俄罗斯著名作曲家彼得·伊利奇·柴科夫斯基,以分析柴科夫斯基与文学家阿·康·托尔斯泰合作的两首浪漫曲为例,阐述了两首浪漫曲的音乐形象、演唱表现及风格特征等,并归简要概括柴科夫斯基的浪漫曲的作品语言、音乐形象及演唱风格的基本特征。

【关键词】浪漫曲;柴科夫斯基;托尔斯泰;音乐形象;声乐演唱表现

【中图分类号】J613.6 【文献标识码】A

一、浪漫曲、柴科夫斯基及托尔斯泰简介

浪漫曲就是一种无固定形式的抒情短歌或短乐曲,又称罗曼司,主要指具有抒情性的声乐曲和富有歌唱性的器乐曲。

“浪漫曲”(Romance)源自西班牙抒情声乐曲。俄文为“Романс”。因旋律线条悠长唯美,易引起听者浪漫遐想的情怀而得名。起初在18世纪后半叶法国民间,19世纪在俄罗斯广为流行。

在俄罗斯音乐中,浪漫曲体裁是最为重要的艺术形式之一。19世纪初,浪漫曲定义为:有乐器伴奏(钢琴为主)并与诗歌相结合的声乐体裁形式。众多的经典浪漫曲,如《夜莺》《春潮》等,至今仍广泛传唱,经久不衰。

彼得·伊利奇·柴科夫斯基(Пётр Ильич Чайковский1840-1893)(简称:柴科夫斯基),19世纪俄罗斯最杰出的浪漫派代表作曲家,毕生写有11部歌剧、3部芭蕾舞剧、4部乐队清唱剧以及近100首浪漫曲,如歌剧《叶普根尼.奥涅金》、芭蕾舞剧《天鹅湖》、清唱剧《欢乐颂》、浪漫声乐曲《在喧闹的舞会上》等。

柴科夫斯基的声乐浪漫曲大部分根据各个时期、各种类型的诗人诗作而写。其中有抒情浪漫曲,抒情性和戏剧相结合具有深刻心里内容的浪漫曲,以中世纪《末日审判》曲调为基础的戏剧性叙事曲,19世纪后半叶反映幽默讽刺悲剧的民间生活风格歌曲、包含对话和模仿的童话式歌曲以及后期创作的悲剧性歌曲。

柴科夫斯基浪漫曲的歌词来源则是从不同思想意识的诗人作品选出。这些诗人有些是俄罗斯和波兰的革命民主和民族解放运动的战士(如普列谢耶夫、西罗科姆拉);有些是一方面不满现实,一方面又不理解革命斗争意义的俄罗斯诗人(如阿·康·托尔斯泰、阿普赫汀);还有些是热衷于唯心主义美学思想的人物(如麦科夫、谢尔比娜)。丰富的词作通过作曲家生动的、有巨大感染力的音乐语言和高度技巧的表现手法来刻画各种心理状态和感情体验,使音乐中的艺术形象较诗歌中的艺术形象更为丰富。

柴科夫斯基的104首浪漫曲中,有12首是托尔斯泰所创作或翻译的诗。其中本文着重分析的《如果我知道》《在喧闹的舞会上》两首浪漫曲都是托尔斯泰的作品谱曲而成。

阿·康·托尔斯泰(简称托尔斯泰)是杰出的俄罗斯诗人、戏剧家。他在创作思想上有一定的矛盾性,一方面突出反对革命民主主义者的政治纲领和艺术,另一方面又讽刺和嘲笑反动官僚制度。其作品有历史长篇小说《谢列勃里亚尼公爵》、历史剧三部曲《伊凡雷帝之死》《沙皇费多尔·伊凡诺维奇》和《沙皇鲍里斯》,讽刺诗《波波夫的梦》等。

柴科夫斯基的每一首浪漫曲都表达了主人翁内心复杂、细腻的心理变化。叙事不是他常用的手法,作品也没有用宏大的手笔,他的歌曲往往抓住基本的中心思想和最基本形象进行洗练,最大限度地赋予作品戏剧性的形象,并使音乐得到戏剧性的发展,因此他的作品也被称为“声乐交响诗”。

在柴科夫斯基的浪漫曲中,声乐与钢琴结合得非常完美。在歌唱的间隙,时而钢琴伴奏从辅助转为主导,对乐曲进行意境、情感的延伸和升华。

二、《如果我知道》作品分析及演唱表现

(一)作品详情

《Кабы знла я》这首诗是托尔斯泰的一首典型的叙事抒情诗。献给阿·瓦·帕那叶娃。于1880年创作,作品号Соч.47 № 1。以叙事的形式表回忆过去、放眼现状。

(二)歌词大意

叙述的是一位少女得知她所痴情等待的意中人变了心,从痴情等待的憧憬到痛苦失望的悲叹。如果早知道他不会回来我绝不会痴痴地等待。

(三)音乐形象分析

作品中详细地描述少女痴情等待意中人急切盼归的行为表现,如不断在窗户边眺望、太阳没有升起时翘首在路口盼望、月亮高挂时又迟迟不肯回家、眼前时常浮现意中人高举皮鞭策马奔腾而归。旋律由缓到急,情绪由充满希望的盼到充满恨意的怨。全诗多次重复“如果我知道”层层递进,表现了痴情少女被欺骗的悲叹。结尾以“啊。”叹词结束,将主人翁悲愤绝望痛苦的情绪哭叹出来!

(四)声乐演唱表现

在歌曲表演时应注意主人翁的情绪变化。表现作品前部分内心活动的悲伤情绪要谨慎,音色犹如宣叙调说话一般。

第二乐段谱例1(Кабы знла я,кабы ведала...)情绪起伏强烈而紧促,要把握节奏的准确性,后又恢复平静,重复初始悲伤乐段。旋律递进由浅至深,将人物深化。

第三乐段谱例2情绪更加强烈,但与第二乐段不同的是情绪更为沉重,速度力度稳中带强(не приде ли он,ненаглядный мой.),准确调整音色和气息,此处俄语歌词辅音较多,就更要求演唱者的语言要准确。

第四乐段谱例3段虽又恢复平静但已无力呼喊,直达叹词(АХ…)“啊”的出现,以悲哀的哭腔结束歌曲。悲哀无限远去,钢琴伴奏再现主旋律,延伸无言的悲苦!

此曲要求演唱者极高的演唱技巧和感情表达能力,在柴科夫斯基的悲情歌曲中极具代表性,也充分把诗与音乐伴奏完美结合,是人物內心活动淋漓尽致的表达。

俄罗斯国宝级歌唱家叶莲娜·奥布拉佐娃演唱的《如果我知道》,准确地把握了作品的感情走向,高超的演唱技艺在作品对比变化中短淋漓尽致地体现。我在演唱这首作品时,前部分的叙述借鉴唱宣叙调的处理技巧,中间旋律强的部分结演唱歌剧咏叹调的处理方法,从演唱歌剧的角度理解来诠释此曲。

三、《在喧闹的舞会上》内容分析及演唱表现

(一)作品详情

《Средь шумного бала》这首诗是托尔斯泰于1851年写给妻子的一首爱情诗,描述他们初次相识的情景。此诗一经问世就备受喜爱,不胫而走。柴科夫斯基于1878年更将其谱曲作品号为Соч.38 № 3。

(二)歌词大意

作品描写的是诗人与女主人公索菲亚第一次见面就一见钟情,每当夜深人静就会勾起思慕的情绪。当然,很喜剧的是,诗中女主角索菲亚就是托尔斯泰的妻子。

(三)音乐形象分析

从诗中可以看出,诗人对所女主角肖像描写的非常具体,典型的俄罗斯族女性的形象:面纱遮面露出深邃迷人的双眸,曼妙的声音,窈窕的身材,爽朗的笑声。

柴科夫斯基在这首作品上继承了俄罗斯抒情声乐曲的创作特点,运用了3/4拍的圆舞曲华尔兹律动刻画。虽然曲名是“喧闹的舞会”,实际上此曲既不热闹也不喧哗。旋律犹如跳动的脉搏,表现了作者的紧张与迷茫的心情。

(四)声乐演唱表现

声乐演唱时要非常好地掌握其節奏规律再进行演唱。演唱前部分演唱要自然流畅,感情真切。

但要注意歌词部分的辅音,音节较多的情况下把握好律动的节奏、气息平稳的叙事状态。靠后的乐段表达爱慕者内心的不安,注意情绪的变化。最后一句“但似乎是这样,我爱上你了!”(но кажется мне,что любло)!坦白了自己的爱慕之情,集中推向歌曲的最精彩部分,注意più f的表达。

此曲要求演唱者很强的节奏感和内心多变的情绪表达,音乐与歌词结合完美,要仔细体味、把握好节奏脉动。

这首作品流传较广,笔者在学习此曲时聆听了多位不同声部的歌唱家演唱,进行比较学习,并结合自己的理解来演唱,喧而不闹,把握整首歌的节奏旋律动向。

四、结语

柴科夫斯基声乐浪漫曲代表了俄罗斯19世纪下半页音乐艺术发展中的极为重要的阶段。本文通过对其最具代表性的两首作品进行分析,对演唱柴可夫斯基作品应如何把握作品的语言、音乐形象及演唱风格等方面总结如下:

(1)歌唱与钢琴伴奏要恰到好处地结合。做到声断伴奏延伸,伴奏音乐与声音和谐融洽。

(2)对比乐句乐段间所表达的律动走向,然后结合音乐情绪总体走向思考。适当地对作品进行曲式分析,来帮助演唱情感的表达。

(3)掌握俄语语音的特点,在多辅音的情况下要合理分配。多数浪漫曲歌词本身就是诗,可以把歌词带有情感地熟练诵读后再演唱。

(4)对乐曲中经常出现自然景色及假设的人物,需要表演者充分想像和创造,像演唱歌剧式的场景安排是必要的,将情节、人物、音乐高度浓浓缩,抒情性和戏剧性相结合,也是柴科夫斯基声乐浪漫曲的戏剧特征。

参考文献:

[1]钱仁康.译柴科夫斯基独唱歌曲选[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1957.

[2]张宁.俄罗斯浪漫曲精选[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3.

[3]阿·阿尔什凡格著,沈天真译.论柴科夫斯基的歌曲[M].上海音乐出版社,1957.

[4]徐宜.柴科夫斯基艺术歌曲选[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4.

[5]叶菱H.Г.克雷洛娃,编著.大学俄语[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4.

作者简介:乔诗琪(1991-),女,汉族,山西运城,运城护理职业学院,歌唱专业,音乐教师。

猜你喜欢
托尔斯泰
恶毒的爱
婚姻中的托尔斯泰
七颗钻石
另一个托尔斯泰
忘记自己的人
伟大的“搬运工”
“死”后写出《复活》
硬币里面的大度
爱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