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专院校音乐系《曲式与作品分析》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2019-06-11 06:32常晓英
北方音乐 2019年2期
关键词:作品分析曲式欣赏

【摘要】《曲式与作品分析》与《和声》《复调》《配器》并列属于作曲专业的“四大件”,同时也是教育部大纲规定的音乐专业理论必修课。其应用的范围之广、作用之深,历来是备受音乐专业院校师生广泛关注的,然而对于实际操作和实践过程中作品的多变和分析本身的多样性而言,对于课程的学习又是复杂的。尤其对于大专院校的学生来说,入学时程度较浅,入学后的学习过程中也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以至于对《曲式与作品分析》的学习很困难。所以,对于这门课程的教学就需要做一些调整和改革,才能适应我们目前的音乐教学。

【关键词】曲式;作品分析;欣赏;结构。

【中图分类号】J60                               【文献标识码】A

大专院校的课程是三年制,《曲式与作品分析》是放到大三来学习的,是因为这门课程需要《基本乐理》《和声学》这两门课程来做基础的。所以,我们在大一的时候学习乐理,大二的时候学习和声,打好基础,大三的时候才可以学习曲式。但是在学习的過程中,不能按照作曲专业的教学深度来要求大专的学生,甚至本科音乐表演专业学生的教学方式也不合适大专音乐系的学生。那大专的曲式课该怎样上呢?

一、《曲式与作品分析》的重要性

鉴于《曲式与作品分析》这门课程的难度,很多学校由于师资的缺乏和课程本身的难度都会选择不上或者少上。实际上,这些安排都是违反教学大纲的。在教学大纲里,和声和曲式是音乐专业的必修课,而且学时必须达到一学年。

在现在的音乐教师资格证的考试中,其中有一项就是对于音乐作品的曲式分析,如果学生在上学期间没有学过这门课程,那么面对考试可以说是无从下手,对学生的拿证、面试以及工作都是很有影响的。而且任何一个音乐老师在教学过程中都要面临给学生分析作品结构这一项教学任务,才能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作品。在教学过程中要求老师使用专业术语,例如根据作品结构的不同,二段分为“呈示段”“再现段”;复三部分为“首部”“中部”“再现部”;奏鸣曲式又分为“呈示部”“连接部”“展开部”和“再现部”等。作为一个老师,在给学生讲解演唱或演奏作品的同时,应该能够准确使用这些曲式的术语,而不是只会告诉学生这是第一段,这是第二段,这里再现了等,这样不专业的教学用语在教学的过程中是会被逐渐淘汰的。曲式分析就如同盖高楼的图纸一般重要,没有图纸,盖不起房子,没有结构,就不懂作品,分不清结构和层次,谈何演唱、演奏?

二、大专音乐系《曲式与作品分析》课程存在的问题

在大专音乐系的课程设置里,曲式课往往是很容易被忽略的。

首先,因为这个课较难,从心理学角度分析,人们遇到难的东西第一反应往往是选择逃避,而不是深入研究。在大二学完《和声学》,很多学生已经认识到作曲理论课的难度了,谈到《曲式与作品分析》,大家会觉得是一门比《和声学》更难的课程,在没有寻找到规律以前就产生畏惧的心理。

其次是因为专升本考试的课程里没有曲式,一部分学生会自动放弃,这就使《曲式与作品分析》课的教学实施缺少了市场。

三、大专音乐系《曲式与作品分析》课程如何改革教学

如何成功吸引学生喜欢这门课程并认真学习呢?实施一些教学的改革是很有必要的。

(一)结合声乐、器乐专业的实践性分析作品

如果我们把曲式上成纯理论,那就只适合作曲专业的学生了。如何能让其他音乐专业的学生也对曲式课感兴趣,就需要结合他们专业的实际情况了。这就要求任课老师站在其他音乐专业的立场和角度,教他们如何从运用作品结构层次的角度给自己的学生分析一首声乐作品,或者是一首钢琴小品。

例如三段的曲式结构,如果是给作曲专业的学生讲三段曲式,要从三段的概念、特征、分类逐一分析介绍,并且按照三段的分类重要性,要重点讲三段的第一种分类:引申型单三。但是对于非作曲专业的学生来说,实践性必须要大于理论性,这就需要我们先从大家耳熟能详的歌曲下手,所以,我们先来讲一首大家都会唱的歌曲,例如《唱支山歌给党听》。先给大家放一遍音响,当然,如果可以让学生自己演唱并伴奏,那可入手的角度会更多,因为学生的演唱、演奏本身会存在问题,从他们的问题入手,再引入曲式解决他们的问题会达到更好的效果。然后提问学生作品能分为几个部分,很显然,是三个部分。我们可以先从这三个部分的演唱情绪导入,问学生能不能用同一种情绪演唱这三个部分,学生肯定回答不可以。然后引导学生从“亲切如说话地”“痛苦而仇恨地”“明亮而光辉地”这三种情绪来把握作品。在实际演唱过程当中,情绪的表现是离不开速度和力度的表现的,这样,再划出三个段落的力度、速度图。从实践入手,再谈理论,然后告诉学生,这类型歌曲的曲式结构包含的每一个段落都是有名字的,分别是呈示段、中段和再现段。然后再对照三段曲式每一个段落的样貌特征分别分析和研究,从而向学生阐明三段曲式的结构特征。之后再举几个类似的例子,如《洪湖水浪打浪》《送上我心头的思念》等,让学生从一个作品了解一类作品。讲完并置型的三段,再来讲引申型和综合型的三段,由简到难。以这种先实践后理论的教学方式入手可以极大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并且可以很好的指导学生,让他们以后站在讲台上能够系统的给学生讲解作品。只有作品的曲式结构掌握了,才能更好的指导演唱和演奏。

(二)曲式分析要结合音乐欣赏

理论的学习是枯燥乏味的,而音乐欣赏却是轻松愉悦的。如果课堂也可以这样,就不会让学生抵触繁重的学习了。

关于曲式教材的《绪论》,一定要花大量的时间来导入,不能因为在曲式概述里提到的一些问题在后面的章节中都有具体讲解就一带而过,过早的直奔主题会使学生在还没有了解曲式具体是干什么就直接接触理论教学,会大大的降低学生对曲式学的兴趣。如何花大量的笔墨来导入曲式的概述,就要从音乐欣赏开始。

比如说,讲到曲式发展的基本结构原则,一定要展开来分析,这样的分析就从音乐欣赏开始。比如说呼应原则,可以举很多民歌的例子,比如我们熟知的《桃花红杏花白》,上下两个乐句,乐句间本身就是一个呼应的关系,而它的第一句当中,“桃花来你就红来”对“杏花来你就白”,也是一对呼应的关系。类似这样的民歌有很多,可以让学生来发现并演唱,不仅可以让学生更好的掌握和分析作品的结构,更能提高他们对曲式分析的兴趣。再比如说,讲到起承转合原则的时候,可以用诗歌引入:床前明月光——起句;疑是地上霜——承句;举头望明月——转句;低头思故乡——合句。可以给学生有表情的朗读诗歌,从而引入起承转合的作品,比如四句类的民歌《孟姜女》、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的主题等等,都属于起承转合的结构。这种用熟悉的旋律深入讲解的办法可以激起学生探究的兴趣,所以欣赏就显得尤为重要。

后期的曲式作品逐渐庞大,例如奏鸣曲式、回旋奏鸣曲式等等,对于专科段的学生来说,极细致的分析几乎是不可能的,所以对于这些作品的分析,都要从欣赏下手,而欣赏的过程中也不能一直给学生强调结构,只能从宏观的角度,让学生了解作品的类型,所以,音乐欣赏的比重一定要大于作品结构的分析。

对于音乐专业专科段的学生来说,《曲式与作品分析》可以说是最难的一门理论课程。在这门课程的教学当中,如何能让学生钻研,是曲式学习的重点。所以老师要从各种角度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把知识具体化、实用化;还要把枯燥的理论课生动化、形象化,使得我们的教学更好的实施。

作者简介:常晓英(1985—),女,山西右玉人,朔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音乐系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作曲与作曲技术理论。

猜你喜欢
作品分析曲式欣赏
该丘斯曲式学之乐句式研究
柴科夫斯基《第五交响曲》第一乐章指挥版本比较
莫扎特钢琴三重奏作品分析
钢琴教学中的作品分析
浅谈情感在声乐演唱中的重要性及表达
浅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视阈下技校生美术欣赏能力的培养
门德尔松《春之歌》分析
德媒:中印尚难以做到彼此“欣赏”
“共性写作”时期的非典型曲式中的典型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