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昕
【摘要】肖邦,19世纪浪漫主义时期杰出的波兰作曲家、钢琴家。他7岁开始创作,8岁开始登台演出,是历史上最具有影响力、最具代表性的钢琴作曲家之一。他的作品优美动听,多以波兰民间歌舞为基础,被誉为“浪漫主义钢琴诗人”。《降E大调夜曲》是肖邦夜曲中流传最为广泛的一首,具有传统夜曲的身影,富有诗意,旋律优美而又十分幽静。右手保持着华彩的咏唱,左手始终是相同的节奏型,描绘着大自然美丽的夜色,也倾诉着肖邦内心的独白。《降b小调夜曲》同样也是Op.9中的作品,也是他所写作的第一首夜曲。著名钢琴家傅聪先生曾这样形容这首作品的主题:“开头的几个音符好像是从很远的天上来,像是梦境里的声音。”简单的几个音符,就足以把你带入肖邦静谧的世界,我想这就是肖邦夜曲的魅力,让人深深为之着迷。
本文从钢琴的演奏技法、作品的风格特点、美学意义以及曲式、和声等角度,对两首夜曲进行研究,探寻肖邦夜曲之美。
【关键词】Rubato;美学思想;创作特点;创作背景
【中图分类号】J60 【文献标识码】A
一、肖邦夜曲的创作特色
肖邦的夜曲旋律极其富有歌唱性,肖邦的夜曲每一首都像是一首首动听的歌曲,优美的旋律以及细腻的情感,使旋律线条十分柔美。他在创作中还加入了歌剧当中的宣叙调,对作品的情感进行进一步的渲染烘托。同时,他采用了器乐化的“加花变奏”,使旋律具有更强的张力与表现力,在主旋律的基础上衍生出无限的可能性。他将器乐与声乐的想象进行了完美的融合,在保留器乐化旋律的基础上加入了人声的想象,使旋律具有很强的歌唱性。因此,每一个钢琴演奏者在弹奏肖邦夜曲时,都要深入了解他音乐中的声乐性以及他细腻的情感起伏,从而了解其夜曲的独特风格。
肖邦的夜曲多为三部曲式,中部往往是充满戏剧性的旋律,前后两个乐段则静谧优雅为主,使得夜曲这一体裁突破了菲尔德式的幽静,更加具有表现力与张力,被赋予了新的生命与内涵。每一次主题的重复,大多都是同头不同尾的重复,以相同的旋律开始,而结束在不同的旋律音上。這样的ABA的写作手法,使整首曲子具有对称美,从平静中来,最终又归于平静,使每一段都相对独立,而又具有相对统一的乐思。
二、和声语汇的运用
在传统和声学当中,正格进行是确立以及稳固调式调性的主要手法,D-T之间的和声进行是传统大小调和声体系的核心。肖邦虽然处于浪漫主义时期,但古典主义的音乐思想依然具有重要影响。一方面和声语汇在浪漫主义时期得到了创新与发展,另一方面古典主义的和声进行也依然得到了继承与完备。在肖邦的夜曲中,大多数乐句的停顿与乐段的终止时依然采用了D7-T的正格进行,使他的乐曲在富有线条的流动性与旋律性的同时又有着如同古典主义时期作品的清晰的结构感。但与古典主义时期作曲家不同的是,肖邦善于运用装饰性的华彩与终止四六和弦相对应,使整个终止听起来更加具有流动性,不像古典主义时期作品那样运用柱式和弦来增加,强调终止感。
正格进行的运用不仅是在乐句乐段的结束,在结构内部中同样也被肖邦广泛运用。在乐曲的开头,肖邦经常会运用原位D7-T的正格进行来确立调性,D7-T和声进行通常会配合相对缓慢而固定的节奏,再加上右手主题的呈式,表达其音乐情感并塑造氛围。由于属7和弦的强烈倾向性,在离调过程中对音乐的展开具有强烈的推动作用,而这种“音乐动机性”或许也是他偏爱正格进行的一个重要原因。在《降b小调夜曲》中可以清楚地感受到这种独特的和声进行。在80-85小节处,肖邦采用了降3音的DVII7进行到T,打破了DVII7向上小二度对主和弦的倾向性。从整体上看,b3DVII7-T的进行是对乐曲的补充终止,在结尾处运用带有调式变音的DVII7,使得结尾和声色彩更加具有变化感。
完全进行的使用。在属和弦之前加入下属功能组和弦,构成S-D-T的和声进行被称为完全进行,是古典乐派的标志性和声进行。完全进行使调式调性得到了最完整的呈现,同时又极具终止感。在肖邦的夜曲中,II7在大调的乐段中,往往会以b6级的形式出现。这种用法在巴洛克时期巴赫的众赞歌中就已经出现过,但最初是因为声部的半音化和调式相互渗透产生的。随着音乐的不断发展,这种b6级和弦逐渐被作曲家们所接受,而在肖邦的作品中这种下属功能和弦已经成为了他常用手法之一。尤其是b6级音的II7与D7-T连接时,这种小调的忧郁、黯淡色彩的半减七和弦与后面明亮的属七和弦形成对比,对音响色彩具有更为强烈的冲击,独具一格的浪漫主义气息就在不知不觉之中体现了出来。
变格进行的使用。肖邦在夜曲中沿用了这样的手法,通常终止之后放入一个变格进行作为补充。在《降E大调夜曲》的25-26小节中,尾声刚开始肖邦便运用了b6级音的s46与II2与T构成变格进行,宣示着尾声到来。在听觉上,s46与II2的小三与半减七和弦的忧郁神秘感与T的大三和弦放在一起时,更显现出主和弦的明朗与稳定。在肖邦的夜曲中,除了下属功能组和弦构成的变格进行以外,重属和弦也会代替下属功能组和弦与主和弦构成变格进行。在《降A大调夜曲》的8-10小节里,重属七级七和弦被用来替代下属功能组和弦,与主和弦进行连接,由于VII7/V的减7音响,紧张感比下属和弦更为强烈,因此,与主和弦连接具有更为鲜明的色彩对比。
三、夜曲中的rubato弹性节奏
Rubato被称为弹性节奏,起源于民间的即兴演唱或演奏,指的是某个音乐片段在整体上保持基本的速度,但某个乐句或某个音的速度可以稍有不同,若前面的音符拉长,后面的音符则要缩短,总体演奏时间应基本不变。因此弹奏时就要注意,必须要有借有还,不可随意拉伸或缩短乐曲的时间。肖邦在这一方面要求极其严格。肖邦认为,弹奏旋律的手可以摆脱严格的时值,但弹伴奏的手必须严格遵循时值。首先是指法的设计上,他在《降E大调夜曲》中第9小节处,他在右手的指法上写上了连续的小指进行,暗示了速度的放缓,而后的一串音则回到原速,并应略有加快。再者是装饰音的应用。装饰音的时值一般计算在装饰的音或者前一音的时值内。经研究表明,肖邦在他学生的乐谱上标注了装饰音必须放在正拍上,这样由于装饰音的演奏而导致旋律音的延后出现并缩短时值便自然而然地导致rubato的出现。
我们在弹奏肖邦的作品时,有些地方可以采用rubato的处理手法。首先是乐句终止处的附点节奏可以使用rubato。乐句终止处的附点节奏本身就带有一定的倾向性,再加以渐慢的处理,便会加强结束感,归于平静。其次是在切分节奏中,为了情绪的推进可以采用rubato。切分节奏本身就打破了常规的节拍逻辑重音,将强拍上的音变为弱音,弱拍弱位上的音变为重音,本身就具有情绪色彩的转化功能,加上弹性节奏的运用,会更加具有动力感与推动力。再者就是双手节奏不统一时,肖邦的作品中右手的旋律经常会有多连音的出现,三对四,十二对十七等,这时的右手由于旋律歌唱性的特点,可以在两端开头从略微放缓速度,中间加快速度,会有如行云流水般的感觉,增强了乐曲的整体流动性。
四、结语
在肖邦的一生所创作的作品当中,夜曲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是体现他诗意盎然的旋律的重要体裁。深厚的思想内涵、丰富的情感变化、新颖的和声织体、独具一格的弹性节奏、细腻的指法以及装饰音处理,都使得肖邦的夜曲足以在浩如烟海的世界钢琴作品中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参考文献
[1]曾威.浅析肖邦《夜曲》中的和声语汇[J].长沙铁道学院学报,2013.
[2]宋晓婷.浅析肖邦夜曲的创作特色[J].戏剧之家,2017.
[3]许佳奇.音乐表演中速度的同一性与差异性的声学表现——以肖邦的《降E大调夜曲》为例[J].莆田学院学报,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