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风险管理在儿科病房中的应用分析

2019-06-11 23:32马小霞
中外女性健康研究 2019年3期
关键词:护理风险管理护理满意度

马小霞

【摘 要】 目的:探讨分析护理风险管理在儿科病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按入院时间顺序将2017年3月至2018年3月在本院儿科住院治疗的156例患儿分为两组,各78例。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护理风险管理。观察比较两组患儿住院时间、不良事件发生率以及家属护理满意率。结果:研究组平均住院时间、不良事件发生率均较对照组低,家属护理满意率较对照组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儿科病房应用护理风险管理对降低不良事件风险、缩短住院时间有一定积极作用,且有助于家属护理满意率的提升,值得广泛推广应用。

【关键词】 儿科病房;护理风险管理;护理满意度;不良事件发生率

儿科病房由于患儿年龄较小,自主意识较差,加之病情复杂、变化性大,导致护理难度加大,极易发生不良事件,从而引發医疗纠纷[1]。近年来,为降低不良事件风险,提高儿科病房安全性,护理风险管理被不断应用至临床[2]。本研究通过选取156例儿科患儿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分组护理,探讨分析护理风险管理在儿科病房中的应用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3月至2018年3月在本院儿科住院治疗的156例患儿,按入院时间顺序分为两组,各78例。其中对照组男40例,女38例;年龄2~12岁,平均年龄(5.24±1.02)岁;病程1~7d,平均(2.31±0.56)d;发热21例,黄疸16例,脓疱疹14例,脑膜炎23例,其他4例。研究组男41例,女37例;年龄1~12岁,平均年龄(5.18±0.98)岁;病程1~8d,平均(2.37±0.61)d;发热20例,黄疸17例,脓疱疹13例,脑膜炎23例,其他5例。所有患儿家属对此研究均事先知情并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且研究经本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两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比较。

1.2 方法

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干预,包括用药护理、健康宣教等基础护理。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护理风险管理,措施如下:1)建立风险管理小组,对儿科病房护理中可能发生的一系列风险或问题进行全面分析评估,小组内展开讨论,提出相应的应对办法;2)加强对护理人员的培训,包括静脉穿刺、配药等专业技能,提高护理人员专业能力素质;并开展风险管理教育,提高风险意识,增强风险预判能力;3)做好患儿及其家属的健康宣教,根据患儿具体情况,制定通俗易懂的宣教内容,详细耐心讲解疾病相关注意事项,提高家属认识;同时提醒家属对患儿行为有所约束,尽可能远离电插座、热水、试管等物品,避免发生意外;4)加强病房巡视,尤其是夜间巡视,检查患儿管道是否脱落、弯折及护栏是否牢固,避免患儿坠床、窒息等情况发生;5)调节患儿输液速率,避免过快导致水肿、心衰,并告知家属输液速率过快的危害,协助调节输液速率;6)护理人员要根据患儿体重精确计算用药剂量,并熟练掌握配药技巧,护士长定期指导、考核相关知识,避免用药错误引发的风险;7)加强病区抢救工作的组织管理,急救药品及器材由专人管理,及时补充,随时备好。

1.3 观察指标

观察比较两组患儿给药错误、管道缺陷、压疮等不良事件发生率以及患儿平均住院时间;通过自制满意度调查表评估患儿家属的护理满意度,调查表分为非常满意、一般、不满意三个层次,总满意率=(非常满意例数+一般例数)/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2.0软件,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住院时间

研究组患儿平均住院时间为(6.16±1.23)d,较对照组(8.22±1.40)d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9.763,P=0.000)。

2.2 不良事件

研究组患儿不良事件总发生率较对照组低(1.28% VS 10.2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2.3 家属护理满意度

研究组患儿家属对护理总满意率较对照组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3 讨论

医疗护理风险是指在临床护理过程中由于护理人员操作、处置不当或患者不当行为所造成不必要损害的风险。相关临床实践表明,对儿科病房采用常规护理,通常会出现各种各样状况,引发医患纠纷,因此,可有效规避风险的护理管理显得尤为重要[3]。

护理风险管理的实质为做好事前预防工作,识别并评估风险,然后采取应对措施,目的在于预防风险发生,保障各项工作顺利进行。本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平均住院时间、不良事件发生率均较对照组低,家属护理满意率较对照组高,表明在儿科病房应用护理风险管理有助于降低不良事件发生风险,缩短患儿住院时间,且有利于患儿家属护理满意率的提高。究其原因在于护理风险管理对护理人员穿刺、配药等各方面能力素质的要求较常规护理更高,可为患儿提供更加优质的护理服务,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家属护理满意度。成立风险管理小组,全面评估病房可能存在风险,可有效识别风险,提前做出应对措施;健康宣教则提高了患儿及家属的认识,并使家属协助约束患儿不恰当的行为,尽可能避免患儿因顽皮等因素造成的意外事件;加强病房巡视,则确保了输液管道的畅通以及输液速率的调节,并可避免患儿夜间睡眠窒息等不良事件的发生;加强病区抢救的组织管理,则尽可能减少时间浪费,确保抢救成功率[4]。

综上所述,在儿科病房应用护理风险管理对降低不良事件风险、缩短住院时间有一定积极作用,且有助于家属护理满意率的提升,值得广泛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缪红,董承颜.持续护理质量改进在儿科门诊护理风险管理中的应用[J].医学临床研究,2018,35(03):612-615.

[2] 李娜,殷海斌,袁明泽,等.139例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患儿家庭留置护理风险管理分析[J].中华全科医学,2016,14(06):1037-1042.

[3] 赵孝英,金娟,钟前进.探讨风险管理在先天性心脏病患儿术后颈内静脉置管维护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循环杂志,2017,32(z1):222-223.

[4] 司帷,邸红军,吴秋霞.输液风险管理中FMEA和RCA联合应用价值探讨[J].中国医学装备,2017,14(06):33-37.

猜你喜欢
护理风险管理护理满意度
面部烧伤女性患者的临床护理干预
优质护理在提高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生活质量及护理满意度中的效果观察
探讨护理风险管理在胸外科护理工作中的应用效果
全程优质护理对食管癌患者住院时间及护理满意度的影响
护理风险管理对神经外科高血压脑出血住院患者皮肤损伤的影响
护理风险管理对神经外科高血压脑出血住院患者皮肤损伤的影响
产妇产后出血护理风险管理效果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