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文娟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如何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是一项艰巨而浩繁的语文课改工程,是值得语文教师穷神竭力去探索的事业。笔者认为: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是一个首要前提。那么怎样才能真正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八年的小语教学实践中体会到:
一、教师博学多识,学生兴趣浓厚
常言道:“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必须有一桶水。”这种说法并不科学,只能是过去注入式教学法的精辟概括。在现在信息社会中,很多学生见多识广,各种信息良莠不齐,学生可能比老师知道的要多。“老师有一桶水,要指给学生通往大海的一条河。”这才是现在新型教师,新型教学法的形象概括。
教师博学多识,才能真正会解读教材,挖掘教材的思想、知识、情感内涵,溶化进许多有趣的、有思想内涵的、相关联的知识,进行课堂教学,才能真正调动起语文的学习兴趣,并且能够获取大量的知识及各种信息。
平时与其他教师攀谈时,了解到很多教师不愿意教语文。与许多学生座谈,说起学习语文来,许多学生竟异口同声地表示,最不喜欢的是语文。而笔者恰恰相反,我非常愿意教语文,而我的学生也非常愿意学语文。六年前,我在振邦小学教的六年级班,共五十八人。今年考上大学的就有25人,而学文科的就有十几位。一位家长见到我后,说我的学生考文科的多,是受到我的影响。这很出乎我的意料。我只教了他们一年,就改变了他们人生的航线。我感到既自豪又惭愧,因为文科毕业后就业很不易。
一个教师只有在知识上有了量的积累,才会转变成讲课的技巧,才能有效地影响学生,进而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增强学习的信心。我从教八年也是我不断学习、积极探索的八年。“教,然后知困,学,然后知不足。”不断学习,不断提高,教学相长,这是一个有责任心的老师永远都不会忘记的。因此,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了大面积获得丰收,老师就必须下大决心,花大力气练好内功,多学多记,增加积累,形成能力。以自己的博学多识去教育学生,去影响学生。只有这样,才能获得成功。
二、加强学法指导,激发学习兴趣
作为教师,如何给学生指出一条通往大海的河流,就必须努力探索、改革教学方法,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使学生能够积极主动的去学习。
首先教给学生学会积累。从二年级开始,我就叫学生建立一个“积累本”。无论是课内、还是课外,无论是校内、还是校外,无论是家庭生活、还是社会生活,凡是遇到名句、名篇、美文段落,就要记录下来,并且多诵读几遍。在课堂上要教给他们积累的方法。如学习语文园地中的日积月累“名联”方面,就要求他们从社会生活中积累二十副对联;学习描述春天的古诗,就要求学生从课外阅读中积累三至五首描述春天的古诗;学习名人名言,就要求他们从校园内、家庭中积累十句名人名言。这样,学生的阅读就非常广泛,积累就非常丰富,语文素养就能得到提高。
第二,读书要做到四到:眼到,口到,手到,心到。小學生一般能达到眼到口到,不能达到手到心到。他们阅读课外书时,只是看热闹,囫囵吞枣,遇到不认识的字、不理解的词一晃而过,不能真正读通读懂。在课堂教学中,学习课文时,要求学生必须准备好笔、本子、字典,遇到不认识的字必须自己查字典解决,新的词语标记下来,课下写在积累本上。这样经过长期的学习、培养,他们已经养成了阅读查字典、做笔记的良好习惯,提高了阅读质量,真正做到了“四到”中的“手到、心到”。
第三,比较法是阅读中一个比较好的学习方法,教材在这方面进行了渗透。我们必须挖掘出教材这方面的意图,在教学中进行有效的指导。如在教学寓言时,学完教材中的寓言故事后还要再给学生讲几个寓言故事,让他们自己体会寓言的寓意,表达方法。在学习完童话这一单元后,我就从图书室中借一部分童话书籍,让他们进行比较阅读。学习完一个名家的文章,再让他们阅读这位名家的其他作品,感悟名家的语言艺术美。这样,使学生在比较学习中,提高了语文素养。
三、国学经典诵读,弘扬传统文化
国家科技部研究中心对“古诗文诵读”的评估报告说,背诵古典诗文能弘扬传统文化,对学生的修养和人格发育有好处。据介绍:组织少年儿童在记忆力的黄金时期(3~13岁)熟背经典诗文,平均每天20分钟,坚持3年,终身受益。是让民族精神的血液在一代一代人身上流淌,是激活传统,继往开来的有力之举。
据报道,中科院院士,原华中理工大学校长杨叔子教授,要求他的机械专业的博士生,先要背会《老子》和《论语》,否则不能进行博士论文答辩。杨教授说,让博士生背《老子》《论语》有三个好处:培养民族责任感,锻炼形象思维能力和学会如何做人。
历数近现代文学巨匠、名人,从小就有扎实的背功,雄厚的古诗文底子。鲁迅、郭沫若、老舍、茅盾等,从很小的时候就背诵许多经典古诗文。苏步青读小学时,《左传》《唐诗三百首》能背诵如流。冰心四岁时就能熟背随园全部女弟子诗。现在我们敬爱的温家宝总理,在讲话中能引经据典,博古通今,他在青少年时期肯定对古诗文有扎实的背功。
我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始终探索教学改革的方法、路径。但最终收效最好的是教学生进行国学经典诵读。如前面所谈到的六年前的六年级学生,就要求他们每天抄写一首唐诗并背诵。有的学生就能背诵二百多首唐诗。近几年,我又教给学生背诵《三字经》《千字文》《论语》等经典,利用地方课程时间,每学期背诵一部。有部分学生能够熟背,大部分学生能够熟读。学习效果十分明显,不但没有影响教学成绩,而且大大提高了学生的语文考试成绩,每次考试全班总分均为第一。这样,学生的人格发育、语文素养均得到了提高,为学生的终生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