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莹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已经明确指出:中国的教育发展与改革重点必须要放在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上,特别是在这个高速发展的今天,新时期对于高职院校毕业生的能力与知识结构提出了更高要求,通过不断的研究与分析来为下一步的教学管理设计出更为合理的改革方案。只有对现有的高职院校教学管理进行不断创新与改革,才能够为党和人民培养出更多适合国家发展、行业领域进步的全新高职技术人才。
1 高职院校教学管理现状
与传统的高等教育教学理念、学科建设制度不同,高职院校更加倾向于对实用型、技能型人才的培养,通过结合社会用工需求展开具有针对性的人才培养。特别是近几年的高等教育管理中,随着扩招力度的不断加大,导致了个别高职院校门槛较低、学生生源较差等问题。而这些学生也都存在一个共性,那就是自我约束能力 、学习积极性、学习主观能动性非常薄弱,一旦没有做好对应的教学管理工作将会从本质上导致整个高职院校教学氛围与学习风气的恶性循环,久而久之还会影响到教师的授课积极性。所以,新时期、新背景下的高职院校教学管理中,必须要充分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出发来强化对学生的管理和教育工作,在提升教学质量与学生综合素养的同时实现高职院校健康发展的美好未来。
2 高职院校教学管理改革创新手段
2.1 打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对于高职院校的教学管理而言,必须要强调对于整个学习氛围的良好构建,特别是在学风建设、教风引导以及教学管理等方面更是需要卓有成效的手段来实现课堂教学环境与氛围的营造。特别是高职院校的学生,在步入社会后他们代表的是整个学校的精神面貌以及综合素质,而这种精神素质的养成则是要通过规范化的约束中实现。所以高职院校的教学管理改革创新必须要积极而又主动的为学生构建一个良好的氛围,通过对学生学习态度、未来工作态度潜移默化的影响来实现学风、教风质的提升。
2.2 通过规范制度建设完善教学考核
传统模式下的高职院校教学管理更加倾向于强调对学生“教”的过程进行渗透,而对于教学考核、教学管理而言则是缺少一定的科学化与规范化。所以在改革创新模式下的今天,广大高职院校更是要充分结合自身实际情况以及教学管理实际规律来不断完善、修订各项管理类制度以及教学考核制度,通过引导整个学校教育管理走向规范化、合理化而努力奋斗。另一方面,在改革创新的过程中高职院校教学管理还应当强调从教学质量监管体系落实和各系部的考核指标体系入手,在质量评估员、质量监督以及质量保证的前提下进行全新教学体系的构建,在素质教育、人文教育下的今天更是要通过对学生能力培养为依据、全面提升学生的健康成长与学习进步。结合先进的绩效考核手段来对教学工作展开量化考核,真正的将“教好教坏一个样”这种错误思想扼杀在萌芽中,充分调动考核指标体系的“引导性”与“评价性”来推动整个高职院校教学管理工作的全面提升。
2.3 划分学校管理权限、明确部门职责
与企业管理相同,高职院校的教学管理同样也要从划分权限、明确职责角度入手,特别是作为高职院校的核心工作之一,教学实践管理更是呈现着千头万绪的状态。然而个别院校依旧存在着不同程度的集权管理,面对这种局面首先要从对权力的纵向调整入手,结合教学管理职能的划分来进行体系建设,从而确保各个系别都能够确立与之相互对应的教学管理主体。通过融入二级管理等方式来削弱管理集权重心,遵循充分授权、合理监管的角度来进行管理职责的划分。最终实现通过对各项教学管理体制改革创新的角度来实现整个院校的宏观调控、微观治理,将高职院校的教学管理体制改革转变为一种协调、监督与指挥的风向标,确保整体教学管理目标高效、有序、高质的顺利开展。
2.4 不断提升教师素质、强化服务精神
高职院校教师在进行教学管理工作的过程可以说是千头万绪的,而他们所面对的问题、对象也是存在多维度、多层次性。为了确保整个教学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和进行,在高职院校的教学管理创新研究中,可以通过如下几个方面来进行实现。
第一、必须要以一种滴水穿石的力量来实现既定的教学管理目标的落实,通过对每一名教学管理参与者的专业素养提升来确保每一项高职教育管理方针、管理法规都能够落到实处,在不断摸索、创新教学管理体系的过程中强调对各类多媒体、教学管理软件的应用,最终实现教学管理工作的高品质实现。
第二、确保每一名教学管理者都能够具备一定的协调、沟通能力。作为高职院校的一线教学管理者,必须要从自身做起来树立对应的服务意识,在充分肯定教学管理重要性的同时以一种忘我的精神投身到整个的教学管理工作中去,从思想上、认知上、行动上打造为教学服务的思想,真正的将教学管理工作落实到位、落实到细致。
第三、对于高职院校而言同样也要为广大的教学管理从业者提供良好的进步平台,在教学管理改革创新的过程中可以结合学校的发展现状以及社会需求情况,来增加一系列的课程教学意识提升,通过更具创造性、灵活性以及科学性的方式来进行课堂教学质量与教学效果的提升。
首先,要确保对课堂容量的管理工作得到落实。为了能够将现阶段的高职院校教学活动落实的更为具体、迅速,便需要通过对教学内容的定量管理入手做好相关教学容量的设置。避免学困生“吃不了”、学优生“吃不饱”。
其次,要结合课堂教学的实际情况来对各个专业授课过程中的难易程度进行调整和管理,站在教師与学生知识水平的角度出发来实现课堂教学训练的平衡。要让学生有一种难度适中的感觉,不会因为授课内容过于简单而导致学生失去了探索学习的兴趣,同样也不会由于难度过高而导致学生失去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信心,通过一步一个脚印的方式来实现教学难易程度的循序渐进,以此实现整个课堂教学目标的有的放矢。
最后,要对课堂教学时间进行充分而又具体的管理。很多人会觉得高职院校在进行教学管理的过程中随意性、任意性是非常大的,这主要是由于高职毕业生在步入社会后一般从事较多的行业都是一些一线岗位,久而久之便会导致一些学生甚至教师错误的认为只要能够在一个学期内完成书本上所罗列的知识便可万事大吉。这种观念是十分错误的,在高职院校的教学管理改革创新过程中,教师必须要将“教学”时间与学生的“实践”实践进行完美融合与分配,在充分确保学生学习主体地位的同时来提升整个教学节奏,为他们日后步入社会、步入工作岗位奠定基础保障。
除此以外,在高职院校教学管理的改革创新研究中,更是要强调对课堂教学结构的整合,通过一系列严谨、丰富的教学体系来实现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教师之间的双向互动,不仅要做到层次分明、结构合理,同时也要实现整个课堂教学的无缝衔接,在丰富教学结构的同时实现整个体系的整体性与有序性。
3 结论
综上所述,新课改下的高职院校教学管理体制的创新和革新并不是一件一劳永逸的事情,它需要每一名高职教育从业者以与时俱进的精神去开拓进取,同时也需要充分的结合时代对于人才的需求来进行深度挖掘与调整,只有这样我们的高职院校教学管理才能够被称之为是成功的教育,愿每一名高职院校的教师都能够成为学生成才之路上的一盏启明灯,照亮学生日后进步的道路。
(作者单位:上海震旦职业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