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雪渊
中职学校肩负着为社会输送一线生产技能型职业人才的责任,承担着提高职校学生社会生存能力的教育使命。因此,提高职校学生的职业素养的发展,是中职教育的根本性任务,是中职教育核心目标之一。笔者,依据教学经驗及执教心得,基于机械类中职生职业素养有效培养为论题,研究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法,希望对一线教学能够有参考性价值。
职业素养:劳动者对社会职业了解与适应能力的综合体现。其中包含着职业道德、职业意识、职业行为准则、职业技能的多方面,因此,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的塑造与加强,是推进学生职业核心竞争力的发展,促进学生未来就业上岗“零距离”的重要途径之一。
1 重视专业课程,提高学生工作能力
中职学校生源招生主要面向无法升入普高或者初中未毕业的学生,该生源普遍化存在学习兴趣较弱、自主学习能力差、文化学习功底薄弱、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等。尤其,在中职机械类专业课程中,教学内容多数偏理论成分较重,教与学活动存在高耗低效的现象。因此,教师在机械类专业理论课程教学中,一定是基于学生学习喜好与认知水平的基础上,多元化开展专业课程的教与学工作,如:合作学习法、项目任务驱动法、情境教学法等方式,进而符合职校学生实际学习的多样性需要。同时,多元化教学方式中,也包含着职校学生学习能力、解决问题能力、沟通能力、合作能力的有效塑造,从而以形式多样的教学表现,促进学生职业综合素养的发展。
例如,在机电设备安装与维修专业《机械制图》课程中零部件测绘章节的教学中,我巧用合作探究学习的教学模式,首先,对学生有效分组,以“同组异质、异组同质”的方式,提高学生之间具有相互带动的教学效果。其次,充分明确教师在课堂是辅导者的角色定位,以教师为辅导和学生为主体学习的模式,有效在零部件测绘知识点教学中,引导生生之间的合作探究学习。在小组实践环节中,先分配不同的学习任务。如:有的负责测绘、有的负责记录数据……。由此促进测绘学习过程中,渗透学生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的培养,在学习过程中提高自主、主动性学习,促进生生之间在相互探究学习过程中,发展职校学生自主问题发现、解决问题的工作能力,以此达到提高学生工作应变解决能力和增强学生团队协作意识的目的。
2 注重专业实训,强化学生职业意识
中职机械类专业是应用型与实践性并重的课程,在教学中要重视学生动手实践能力的培养。故此,有效通过专业理论知识与实践教学的结合中,通过实践操作学习,提高学生理论知识的迁移与应用能力,通过实践过程的不断操作,来纠正专业理论理解的偏差性,从而在实践中提高学生理实内化的学习效率,达到实践技能快速向职业化发展。其次,教师在实训课程中,要严格按照实际行业的工作场景及流程,进行实训教学。在开展实训教学时,要求穿工装,穿戴不整齐的不允许进入实训室。在进入实训室后,要求学生有序的打卡。在操作时,要仔细检测自身的工具、机床等。在实践操作过程中,要求学生按照具体操作要求指示,遵循实训安全管理制度,达到提高职业规范化操作,树立安全第一的操作意识。实训完毕后,要求学生对工具、机床,进行有序摆放、清洗的收尾工作,并认真填写设备使用卡。这一过程,是最大化营造实际的工作场景,在学习过程中通过潜移默化的方式,提高学生职业规范操作,促进职业意识的发展,提高职业适应力与职业安全意识。继而,在未来顶岗实习中,能够快速投入岗位角色,迅速适应工作环境与熟悉岗位内容,不会犯下低级性错误。该教学方式,是增强学生职业意识,实现学生发展职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途径之一。
3 加强校企合作,提高综合职业能力
我们在专业理论课程中,应用形式多样的教学方式,满足中职学生实际学习需要,符合中职学生学习观,实现教与学双边活动,渗透职业工作中具备的各项关键能力发展。我们在实训教学中,提高学生理论知识的迁移力与应用力,即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与职业意识,完成技能与心理的职业化,更好的顶岗实习中,具备较强的适应能力与得心应手的基本岗位操作。
而校企合作是验证学生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的重要教学途径,是学生职业综合素养全面提高的关键期,因此,学校要根据机械类专业的对应性,多元化展开校企合作,为学生提供良好实习平台与实习机制,保障学生心理与技能,都顺利向职业人员蜕变。例如,2.5+0.5育人模式下,学生顶岗实习半年中,脱离学校的辅导,教师也鞭长莫及,是很容易因为工作负面情绪较重,导致中途离职……。所以,学校既要更具实际的办学条件,也要针对性进行复合型育人机制的构建。如,2.5+0.5加订单式的结合,借助人才对口培养,满足企业对人才的需求性,基于学校理论教学、企业承担实习阶段的教学管理。在校企合作共赢的基础上,也补充2.5+0.5模式的弊端性,有效保证学生在实习期的顺利成长。另外,还有其他教学模式,如:工学结合、现代学徒制、产学结合等。通过多元多向研究与分析育人模式的优劣性,中职院校才能真正实现,学生职业综合能力的顺利推进,从而才有可能实现职校学生上岗就业“零距离”的教育目标。
(作者单位:张家口机械工业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