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除陈规陋习,让年味儿更浓

2019-06-11 07:07黄振胜
公民导刊 2019年3期
关键词:村规民约交通道路

黄振胜

春节虽过去了,全家团聚的温馨画面还萦绕在很多人心中。但也有一些人觉得,春节的仪式感在时代变迁中弱化,年味儿淡了。

异变的人情

“不要脸的人,办不要脸的酒;不知耻的人去帮忙,不要脸的人去吃酒。”今年春节期间,某镇这则治理滥办酒席的横幅标语掀起了不少风浪,泼妇骂街式的语言受到了诸多关注与批评。

用语不雅、有辱斯文,难以为受众所接受;以不文明方式制止不文明行为,工作方法简单粗暴,会损害基层政府形象。这是批评声音的主要内容,但话糙理不糙,热议的背后是各种“无事酒”蔚然成风的现实。

“今年春节前后参加了35场酒宴,送出人情费2万余元。”常年在外务工的陈晓说,送礼是全年支出的大头,尤其是年底扎堆的酒宴经常花费过萬,走人户更需一家四口全部上阵,如果遇上好日子,一人两户都未必走得过来,常常是“礼到人不到”。

人情往来、办酒庆贺等乡风民俗本能让乡邻团结、凝聚人心、互助共赢,但近几年来却悄然异化。农村年底扎堆办酒,“无事酒”成风,满月酒、升学酒、乔迁酒、祝寿酒等,各类酒宴名目繁多。

在部分地区,办酒宴讲排场、铺张浪费也是常态。餐桌上凉菜、炒菜、蒸菜20余个铺满整桌,但实际上食用并未过半。

春节扎堆办酒现象层出不穷,五花八门的酒席不仅增加了人们的经济成本,浪费精力与财力,也让礼尚往来的传统本义离我们越来越远,人情味变得越来越淡。

随着酒宴人情债的负担日益加重,不少群众开始抱怨,很多人大代表痛斥歪风陋习的不良影响,建议相关部门及时引导整治。全国人大代表、重庆市涪陵区南沱镇睦和村党支部书记刘家奇认为,乡风文明需要进一步加强,要做到治理有效,立好村规民约,对滥办酒席、婚丧嫁娶大操大办等,要正确引导和教育。

如今,部分农村地区已经通过成立红白理事会,建立专业的志愿者队伍,制定村规民约,以破除陈规陋习,禁止农村红白喜事大操大办。如南川区大观镇金龙村,对操办宴席制定村规民约,设置“硬杠杠”,在加强宣传的同时,利用经济手段予以规制,使得淳朴民风再现。

村民往往抹不开面子,政府又不好介入太深,用村规民约让百姓自己来管理自己的事,能深化文明乡村建设,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树立良好民风、村风,创造安居乐业的社会环境。

堵车是一种“城市病”,得治

清晨抑或傍晚的城市,无论天朗气清还是刮风下雨,总会裹着一股子喧嚣,漫长车队在或直或弯的道路走走停停,堵车让人心急火燎。

这种现象逐步蔓延到农村。近年来的春节,城里的路畅通了,农村的路却越来越堵。

正月初四,我在拜年返家途中遇到了一起交通事故,双方因赔付争执不下,将车停在了本不宽敞的乡村道路上,致使前后堵了20余辆车。

车主们争得面红耳赤,不停地打电话找熟人前来协商,也有其他车主上前建议,希望尽快解决问题,及时疏导交通。当天下着小雪,两辆车行驶的痕迹还清晰可见,但奇怪的是双方都没有提出报警,而一直强调私下和解。

“两个人都喝酒了,要是交警来了,怕是驾照都要被扣。”一旁围观的看客解开了我的困惑。

每到过年,农村喝酒之风盛行,不少人安全意识淡薄,酒后驾车出了事故不愿按照正常处理程序,必然会给道路添堵。

近几年来,潮汐式的“村堵”在重大节日期间日益明显,农村公路车流如织,一堵几小时的情况屡见不鲜。在社会学家胡光伟看来,“村堵”是多方面原因造成的。首先是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有钱买车改善出行方式;其次,农村公路越来越好,但缺乏规制交通的警力与设施,人们交通意识淡化;此外,还有交通应急管理水平滞后,以及大家的攀比心理。

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农村交通拥堵问题会加剧,不仅仅只出现在春节期间。针对“村堵”问题,全国人大代表汪其德曾表示,解决农村堵车问题在于乡村公路改造升级,而资金投入是其最大瓶颈,因此建议国家安排专项资金拓宽改造乡村公路,同时针对不同道路的实际情况重新调整建设养护管理补助标准。四川警察学院客座副教授、宜宾交警专职教官王燕则认为,道路狭窄只是其原因之一,重要的是交通参与人提高安全意识,做到安全、文明行车,才能真正减少春节堵车或交通事故的发生。

也许,人们再也找不回物质匮乏年代里春节的那种满足感与愉悦感,春节不仅应有仪式感,更需要将好的风俗习惯传承下去。在物质丰富的当下,更应破除歪风陋习,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满足人们多样的需求,让节日丰富起来,让年味儿更浓。

猜你喜欢
村规民约交通道路
道听途说
莫让村规民约成墙纸
健全现代基层社会治理机制 形成务实管用的村规民约
村规民约助推乡村治理
城市的道路为什么叫马路
对村规民约体系重构的思考
一次骑行带来的感悟
图说交通
发达交通之磁悬浮列车
阅读理解三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