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苗族银饰是苗族人民生活中的重要装饰,苗族银饰作为苗族社会的一种文化现象,是苗族文化的载体。在现代文明的冲击下,苗族银饰的传统制作技艺也受到当代工业文明的影响。在新的历史发展机遇中,只有将苗族银饰的传统技艺与现代元素想融合,才能更好地适应经济社会的变迁发展。
【关键词】苗族银饰;价值;传承发展
【中图分类号】K892.23 【文献标识码】A
苗族银饰,素有“穿在身上的史诗”之称,苗族银饰纹样装饰是苗族银饰的灵魂,在银饰气象万千的各类纹样装饰中,中国古人“纹必有意”的表现方法得到了很好的传承,即便一个普通纹样也有其深刻的内涵及不同文化背景下特殊的解读,甚而有的古老纹样需要 “借助群众口述和专家的解读”[1]方知晓其义,苗族银饰上的造型主要以各类虫鸟花卉和动物纹饰为主,更加凸显其工艺的精湛和独有的特色,同时也是区别于其他民族的艺术语言符号。其独特的文化符号外表下渗透着重要的文化价值。有文化价值的就值得传承,当然,在新时代的历史潮流中,如何使苗族银饰更好地传承和发展,这是值得我们去探讨的。
一、苗族银饰的价值
苗族银饰的发展,与早期人类生活的自然环境紧密相连,在人类社会的早期,由于人类认知的有限以及生产工具的缺乏,人类在变幻莫测的大自然中显得极为脆弱,人类的命运与自然的紧密相连,依托自然环境的存在而发展,正因如此,人类对自然的崇拜和敬畏产生了最原始的图腾崇拜。从苗族银饰的纹饰和造型亦可看出与其所形成的环境和特殊的民族背景有着极强的联系,银饰的造型、工艺、纹饰展现了苗族人们的情感、意识、喜好、愿望,从其工艺以及各样的造型纹饰也可看出苗族人们的传统生活方式以及文化气息,更凸显了苗族人民的独特审美和文化内涵,是苗族文化历史的沉淀、类系划分的印记、宗教信仰的形化和是否婚配的标志。同时,银饰以大为美、以多为美、以重为富的特征,从某方面也体现了一个家庭是否富裕。银饰始终贯穿于苗族人民生活的各方面,是根植于苗族社会文化载体的重要组成部分,“更展示着一个民族丰富的精神世界和特有的审美情趣”。
苗族“喜银器,无论男女,戴用耳环相劝,妇女并戴手钏。富有妇女戴手钏五六对者。其项圈之重,或竞多至百两,炫富争妍,自成风气。”凡重大节日期间,苗族妇女们均身着饰满银饰的盛装,或庆祝、或炫富、或求偶、或示情。[2]古今以来,银子在某种意义上被视为财富的象征,尤其是在古代,银子一直以货币的形式存在,是用来交换物品的媒介,苗族人民对宗教信仰在某种程度上以银饰的物化、外化形式呈现出来,同时也是一个家庭富裕程度的体现。即便在今天,苗族地区也会为家中的姑娘置办银饰套装,作为其出嫁的盛装或平时参加盛大节日的服饰。品种类型多样,做工极为讲究,繁复重叠,光芒耀眼,给人以极强的视觉冲击。苗族银饰的品种多样,从头到脚,饰遍全身。明代,史籍中开始出现关于苗族佩戴银饰的记载,“富者以金银耳洱,多者至五六连环”。[3]日常生活中的苗族人民以佩戴银饰为基本的着衣常态,尤其以女性为主,在重大节日和婚庆时,苗族姑娘便会特别注重银饰与服饰的搭配,头戴银角、银扇、项圈、手带银镯、身批银衣,脚带银链等佩带琳琅满目的银饰去参加活动,苗族银饰穿戴上身时,随着步伐的移动会彼此撞击,发出带有节奏感的声响,像悦耳的铃声,欢快而又富有动感;节日中佩带银饰盛装出席,既是盛大节日的欢庆之心,同时也是为了展示自身的着装美和形象美。一旦逢年过节、婚庆赶集便成了苗族银饰的最佳展示场所。苗族银饰品种多样、造型奇特、工艺精湛,以大、多、重为美是其基本的审美观念。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家庭的富裕程度,同时也充分表现了苗族银饰特有的民族独特感以及内涵价值。苗族银饰表现出来的璀璨艺术世界吸引着世人的目光,同时也吸引了世人对其文化内涵的探索。
二、苗族银饰的传承与发展
目前,在新时代历史潮流的改革发展中,中国各民族都面临时代的变革与发展,各个民族必须在传统与现代中找到相互交融的平衡点。在传统的工艺作业中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保留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同时吸取现代化工艺技术,加入到现代化的历史潮流中,向国际化、标准化演变是每一个民族繁荣富强的必然之道,任何一个民族都应该积极应对。传统与现代,本就是相互矛盾的概念,如何使二者之间共生共存,成为一个共同体,这正是需要我们去要探讨的。
苗族银饰的传承是通过人来体现的,传统的苗族银饰饰件都是通过手工锻造完成的,银饰的各类样式和图形构造都是经过工匠们的精心设计,从而形成独特的银饰艺术。“民艺的特征之一,是在相似的生活形态下代代传承,而这传承中的主角——人,便成为主要因素”。[4]
但目前苗族地区技艺精湛、了解银饰历史发展、拥有这种记忆情怀的工匠大多已到垂暮之年,年事已高,随时面临离世,这对银饰技艺的传承发展都将造成巨大的损失。如果后继无人,即意味着该项技艺面临失传。事实上,技艺熟练的老师傅是很愿意把手艺传授给子孙后代的,但仅仅依靠打造银饰赚取手工费已满足不了现代年轻人的物质需求,看到同村的年轻人外出打工,打工挣的钱远比在家打造银饰要多得多,很多年轻人放弃了家里的技艺传承,从事其他职业以谋生存,迫于生计的压力和希望生活水平的提高,很多老人也愿意年轻人外出打工挣钱。另外,部分年轻的工匠在银饰制作上一味追求时尚、潮流,对银饰的文化内涵和历史发展知晓甚少,喪失了银饰的传统款式花样和文化内涵。尤其现在银饰制作机械化生产的方式以及外来观念、文化的冲击,苗族银饰的传统技艺正在被削弱,传统银饰技艺面临失传的境地。 现在,在苗族的日常生活中,我们能看到穿着简单民族银饰服饰的老人,但平时年轻人是很少穿的,着装基本是汉化,只有在大型的节庆日上才能看到品类繁多的银饰配饰,由此可见,苗族银饰在现代社会发展中已经缺少了许多有利条件。
苗族银饰如果想在现代化的潮流中赢得发展机会和空间,应该放眼全球,立足根本,结合当地特色旅游产业,保留民族传统的精髓,迎合消费者需求,在银饰设计上加以创新改进,采用先进工艺技术提高银饰产品的质量,打造精品银饰。创新品牌意识,纯手工打制的银饰,可以刻上制作者的名字,品牌不仅是产品的识别更是知识产权的保护手段之一,品牌的价值有时候是品牌背后的文化内涵价值,采用品牌化等一系列的商业活动,融合更多的时尚创意元素,从产品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其市场形象和信誉,对银饰产品出具专业的鉴定证书,完善银饰市场监管制度,以便消费者能够购买到货真价实的商品。另外,应注重商品出售包装,设计款式流行、新颖,适合大众口味的包装,以凸显商品的档次,包装精美的银饰往往是消费者赠送亲友的佳品。当然,在满足银饰设计现代化需求的基础上,还应保留其民族独特的审美情趣与艺术魅力,只有这样才能使苗族银饰有更好的发展空间和广阔的市场。
三、结语
苗族银饰是苗族人民生活中的重要外形装饰,也是苗族文化深层记忆的载体。苗族银饰文化艺术具有的传承机制在传承过程中本身也是一个发展的动态过程。在保护好苗族银饰传统文化的同时,迎合时代的发展,结合当地特色产业,做好苗族银饰的创新,为民族工艺的传承提供更好的平台,开拓更大的空间。
参考文献:
[1]余未人.中国民间美术遗产普查集成(贵州卷)[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7.
[2]张世申.中国贵州民族民间美术全集[M].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2007.
[3]明郭子章《黔记》卷五十九<诸夷>,第35册,上海图书馆藏影印抄本,第16页.
[4]杭间.手艺的思想[M].济南:山东画报出版社,2003.
作者简介:曾艳丽(1986-),女,汉族,湖南新化人,硕士,研究方向:专门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