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群
[摘 要] 信息化时代如何把微课和学生核心素养有机融合,已成为广大教师思考与研究的热点。从中职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内涵出发,提出中职语文微课设计与应用的原则,力图提高中职语文课堂教学质量,以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关 键 词] 核心素养;中职语文;微课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9)08-0008-02
2014年3月,教育部印发《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首次提出“核心素养”这一观点,旨在把教育教学和人才培养有机融合。2016年9月,《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总体框架正式发布,我国课程改革正式进入以“核心素养”为标杆的时代。作为传承中华文化最重要途径的语文学科,如何把核心素养的培养落实到日常教学中去呢?这值得我们深思!
一、新时代中职语文核心素养的内涵
2009年《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大纲》课程教学目标指出:“中等职业学校语文课程要引导学生重视语言的积累和感悟,接受优秀文化的熏陶,提高思想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形成良好的个性、健全的人格,促进职业生涯的发展。”根据这一目标,我们把中职语文核心素养概括为:语言的理解与运用,思维的发展与提升,审美的发现与鉴赏,文化的传承与创新。中职语文核心素养的概括为中职语文的教学和改革指明了方向。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微课这一短小精悍、支持多种学习方式的微型课程资源,已普遍应用于中职语文课堂教学。在信息化与人类生活、学习高度结合的今天,微课与核心素养的结合,能够为学生营造一个优质教育资源的信息化学习环境,更有助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
二、微课对培养中职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作用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提高核心素养奠定基础
美国心理学家和教育家布卢姆指出:学习的最大动力,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中职阶段的学生,生理和心理尚处于发展阶段,对新鲜事物有着强烈的好奇心,教师开展有意义的教育活动会给学生带来深刻的体验,甚至会影响到他们以后的学习、生活以及工作。在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把握好时机,利用微课直观、形象、具体的特点,对教学内容进行呈现,给学生的感官和心理形成强烈的冲击,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让他们成为课堂教学的参与者、实践者和推动者。比如,教师在讲解朱自清先生《荷塘月色》时,即使可以用优美、艺术的语言对月色下的荷塘美景进行描绘,也无法让学生深刻地感受到其中的意境。这时教师就可以结合微视频,为学生展现教材中所描绘的优美意境,教师也可以伴着优美的乐曲给学生讲述其中的内容,这样可以更有效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教学效率,也为核心素养的培养奠定了基础。
(二)有助于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
传统的教学中,学生的学习形式主要局限于课堂,形式单一且效率低下。而微课的引入,则让学生的学习方式更加灵活多样。课前,学生可以通过移动客户端、互联网等观看微课,预先自学,发现问题,及时记录;课中,学生可以就发现的问题向教师请教,做到有的放矢的学习;课后,学生还可以再次观看微课,复习巩固知识点,弥补欠缺。微课的运用拓展了学生学习的空间和方式,使课前、课中、课后三位一体,提高了课堂实效。这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还培养了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增强了合作探究的意识。
三、新时代中职语文微课设计与应用的原则
在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大背景下,中职语文微课资源的开发应基于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来设计微课,关注学生的语言应用、思维发展、审美鉴赏、文化传承等方面,重在促进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以此培养学生的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和综合素质,最终达到培养人、发展人和造就人的目标,把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落到实处。
(一)关注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
《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大纲》指出:中等职业学校语文课程要在九年义务教育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思想感情,使学生进一步提高正确理解与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以适应就业和创业的需要。人的语言运用能力并不是与生俱来的,必须要通过语文学习获得。教材中的文本本身就是很好的范例,教师如果能根据各个知识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微课,开发相应的微课资源,积极引导学生主动积累、强化练习,久而久之,学生就能形成自己的言语经验,就能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正确有效地运用语言文字进行交流沟通。学生形成较好的语言运用能力,自然能提升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及交际能力等,为以后的持续发展起到重要作用。
语言的运用主要体现在表达方式、表现手法、语言特色等方面。据此,教师可以开发出相应的微课资源。如,在学习老舍《我的母亲》、莫泊桑《项链》等文章时,教师可设计“动词的使用”专题微课,以文中句子为例,引领学生探究动词的用法,感知动词的妙处,分析人物的性格和形象。例句:①她挣扎着,咬着嘴唇,手扶着门框,看着花轿徐徐地走去。②她跳起来,搂住朋友的脖子,狂热地亲她,接着就带着这件宝物跑了。“挣扎”“咬”“扶”“看”,“跳”“搂”“亲”“跑”这些动词分别写出了母亲和玛蒂尔德当时的心理活动。学生课前学习微课,可以小组合作讨论探究;课堂上表达交流;课后利用所学,完成人物动作描写片段練习。教师的用心设计可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构建自己的语言体系,提高语言理解和运用能力。
(二)关注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
杜威认为:“学习,就是要学会思维。” 素质教育更是要求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而非是机械的死记硬背。语言是思维的外衣,语文思维的发展可以简单表述为“学会思考”,即在语文教育活动中勤于思考、善于思考。教师开发微课资源,要让学生既能在课下认真地思考,慢慢地学会分析和反思,又能根据微课资源的启发,学会如何运用批判性思维审视文学作品,发现和探究语言现象和文学现象。例如《项链》中:“人生是多么奇怪,多么变幻无常啊,极细小的一件事可以败坏你,也可以成全你!”“丢项链”这一情节究竟是对玛蒂尔德的成全还是败坏?教师课前设置“细节能否决定成败”微课,学生观看微课之后,根据启发,在课堂上展开讨论,有的学生认为丢项链成全了玛蒂尔德,让她改变了爱慕虚荣的性格,彰显出诚实守信的优良品质;也有学生认为丢项链败坏了她,一串项链毁了她十年的青春,太不值得。最后,教师引导学生得出细节可以决定成败的结论,接着再结合学生实际,让学生明白无论是在学习还是在生活中,都要养成注重细节的好习惯。语文学科的工具性与人文性被微课有效地串联了起来。教师没有直接公布答案,而是引导学生运用发散思维积极思考,进行创造,长此以往,学生的思维就会更加活跃,语言运用能力得以提高,思维能力得到发展和提升。
(三)关注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
在语文学科中,审美鉴赏就是指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学生通过阅读欣赏优秀作品,品味语言艺术去体验真挚的情感,获得审美的发现,进行审美体验和审美鉴赏,并通过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表现美、创造美。中职语文教材的内容大多是古今中外的优秀作品,在这些作品中有很多美的展现,如雨巷的凄清、荷塘月色的淡雅、边城的纯真等。这些美可以主要概括为自然美、社会美与艺术美三种。中职语文微课的开发,教师要充分利用鲜活的文本教材,从文本中某一方面入手,引导学生感受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在实际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在分析教材语言美、形象美的过程中,调动学生情感,激发学生想象,多方位培养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如在《荷塘月色》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微课将荷塘月色的美景一一展现出来,让学生在情景中感悟这种美,从而得到美的享受。语言的修辞美也是语言美的重要部分,《荷塘月色》中运用了大量的比喻句,如“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正如一粒粒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简单的几个比喻句,非常形象贴切地写出了荷叶舒展自如和荷花晶莹剔透、若隐若现的特点。教师也可以就这一知识点开发微课,准确地抓住重点词句,对比分析,推敲揣摩,引导学生感受文章的语言美。
(四)关注学生的文化传承与创新
文字记录着历史,更传承着文化。中职语文教材中一篇篇文质兼美的课文,无论是寥寥数十字的古诗,还是言简意赅的古文,又或者是引人入胜的故事,甚至是意境深远的散文,无不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品性,与文化血脉相连。文化已寄寓在具体的语言文字中,教师要带领学生,深究文字,把文本内在的东西挖掘出来,从内向外,让学生感受文化、获得文化和传承文化。如在讲授《鸿门宴》宴会座次安排时,教师可制作“古代座次安排”微课,让学生更好地了解中国古代座次的知识,学习中国传统文化。在学习完《我的母亲》《合欢树》后,教师可开发二十四孝故事中的“亲尝汤药”“卧冰求鲤”“芦衣顺母”等一系列微课资源,强化学生热爱母亲、孝顺母亲的理念,教会学生懂得感恩,做一个孝义之人,更好地传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四、结语
中职语文微课资源的设计与应用是多层面、多角度的,但是在语文学科核心素养视域下的微课设计与应用,必须要关注学生的语言的理解与运用、思维能力的发展与提升、审美的发现与鉴赏、文化的传承与创新。信息化时代,教师积极探索、构建多元化微课资源,能让学生在更广阔的领域里主动学习、合作探究,感悟提升,逐步提高语文核心素养和综合素质,从而形成良好的个性、健全的人格,促进职业生涯健康、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顾之川.论语文学科核心素养[J].中学语文教学,2016(3):17.
[2]汤继光.微课程让语文核心素养落地[B].教育科学论坛,2017(9):53-55.
[3]郭勇.“学科核心素养”背景下语文微課的取向[J].语文教学与研究,2017(11):51-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