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伟萍
经历过2018年的一波三折,目前市场对于医药板块的态度分歧较大,从券商医药行业2019年度策略报告观点来看,受医保控费政策影响较小的医药OTC获得多家券商的大力推薦。历史数据显示,作为市场投资主线之一,医药OTC曾在1998年~2004年以及2005年~2011年迎来两波大涨行情,2019年医药OTC领域是否会迎来新一波的上涨行情?哪些龙头个股又值得重点关注呢?
本周《红周刊》邀请药剂学出身的云溪基金基金经理阳勇和长期跟踪研究医药OTC领域的金田龙盛总经理杨丙田进行深入探讨。在两位嘉宾看来,医药OTC行业2019年确定性相对较高,阳勇对老字号品牌中药企业“情有独钟”,认为将迎来“慢牛”行情,建议投资者从稀缺性等三个维度进行挖掘。杨丙田则对儿童用药领域的OTC龙头企业颇为看好,建议重点关注产品渗透率较低、估值便宜的个股。
《红周刊》:对于2019年的医药OTC行业投资机会,二位如何来看?
杨丙田:根据我们自上而下的研究,从估值模型计算以及与全球一些医药公司估值对比来看,叠加过去10年的历史数据,整个医药板块都是相对比较便宜的。如果从长周期来看,整个医药行业仍处于往上走的态势,例如,人们用药安全意识的提高、国家对药企临床和批号的审批趋严等,都导致行业进入门槛在提高,行业集中度提升,好公司走出来,不好的公司被淘汰。
而就医药OTC细分领域而言,因为不属于医保范围,受医保控费等政策影响相对较小。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到来,对OTC药品的需求将逐步增加,市场前景广阔。此外,从负债率等上市公司财务指标来看,整个医药OTC行业的确定性还是非常强的。
阳勇:我们看好具有稀缺产品的品牌OTC企业,这些企业大多具备处方或者原料的稀缺性,护城河坚固。由于其稀缺性,这些品牌OTC企业可享有自主定价权,不仅不会像其他药品一样受到“4+7”集采政策的影响,甚至可以垄断整个市场,采用饥饿营销、现款现货模式,具备超强的经营性现金流获取能力。我们认为老字号品牌中药企业拥有定价权,抗通胀能力强,其后会是“慢牛”走势。
《红周刊》:有观点认为,品牌OTC药品具有普通消费品属性,可以用食品饮料等消费股投资逻辑来分析,如重点看OTC药品的品牌、渠道、管理层等,从这些角度来挑选标的?
阳勇:品牌OTC药品的确具备消费品属性。因为OTC药品不需要经过医生,消费者具有更高的自主性和便利性,可以自行选购,而且使用安全、疗效快,其销售呈现出品牌化的特点,因此较处方药而言,品牌OTC药品具有更多的一般消费品属性。
另外,由于消费者对OTC药品疗效缺乏准确的认识,购买知名品牌OCT药品也成为首选,所以其品牌塑造像消费股一样至关重要。有些品牌OTC企业也已经进入消费品领域,例如,云南白药牙膏已经跻身一线牙膏品牌,积累了丰富的日化产品营销经验,成功将中医文化引入日常消费领域。
《红周刊》:杨总对品牌OTC药企的投资机会又如何看?您比较看好行业内哪些细分领域的投资机会?
杨丙田:品牌OTC药企,目前已经家喻户晓了,市场份额占比较高,虽然企业盈利和增速都是比较确定的,但业绩弹性往往不如市场渗透率低的药品高。就投资角度而言,我们认为经过2017年的大涨,当前多数品牌OTC药企估值偏高。我们更喜欢寻找一些在行业中渗透率比较低的产品,因为渗透率低通常意味着潜在市场空间会更大,行业增速会更明确一些,例如一些新崛起的儿童医药领域的OTC龙头公司。
儿童用药指的是应用于0~14岁未成年患病者所使用的药物,目前我国儿童用药仍是医药领域的短板。我们对于儿童用药未来比较看好的逻辑主要在于:一是随着80后、90后一代的结婚生子,他们作为父母对小孩子生活质量要求越来越高,对于儿童用药安全性的关注程度也越来越高,在药物支出方面舍得花钱,有品牌度、有质量的儿童医药有很大的发展空间。中商产业研究院数据显示,目前儿童用药市场规模仅占医药行业的5%,而儿童占全国人数约16.6%,儿童用药市场远未饱和,预计2018年将突破1500亿;二是目前儿童用药上市企业总市值多集中在20亿~70亿之间,相较于老字号品牌OTC药品企业,未来存在较大成长空间;三是近年来儿童用药领域迎来一系列利好政策,为行业发展提供了更好的市场环境和机会。
《红周刊》:整体来看,未来医药OTC领域的市场空间有多大?
阳勇:从公开数据来看,我国OTC市场2017年为2800多亿元,占整个药品市场不到20%,感冒药是OTC领域规模最大的品类,占比在15%~20%。
我国的OTC市场仍有广阔的发展空间:一方面根据FDA(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和CFDA(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的数据对比,2015年美国人均OTC消费1000美元,中国人均OTC消费只有28美元;另一方面,我国正步入老龄化社会,对OTC需求增加。根据德勤的生命科学与健康报告,OTC药品主要消费人群是老年人,占消费者总数的40%-50%。
目前医药OTC市场最大问题是同质化竞争;因此,有品牌力、产品力的公司,尤其是独家产品公司具有竞争优势。
《红周刊》:在衡量医药OTC企业投资价值的时候,二位认为需要关注的核心指标是什么?哪些龙头企业值得重点关注?
阳勇:在挑选医药OTC企业时,投资者可以主要关注以下指标:一是上市公司品牌力强或本身具备稀缺性(原料稀缺或者处方稀缺),有提价能力,而且自带消费流量,比如片仔癀、云南白药等。二是上市公司不但要有拳头产品,还要有齐全的产品梯队。三是具备销售能力和终端服务能力,比如要有强大的团队维护终端药店等渠道。我主要看好品牌力强、品种丰富、有定价能力的老字号品牌OTC,例如同仁堂、东阿阿胶、片仔癀等。
杨丙田:行业增速比较确定、产品渗透率较低、估值便宜,具备上述三个条件的个股是我们中意的标的。三者合一,从防范风险的角度来看,下跌空间是有限的。如果行业增速比较确定、产品渗透率较低,但估值中枢不是特别便宜的话,未来将存在估值修复或再提升的情况,投资者需要有长期持股的耐心,此时投资者赚的是行业和产品渗透率提升的钱,需要等行业增速已经明确、企业利润释放出来之后,股价才会有所反应。
例如,某只医药OTC领域个股,产品渗透率较低,行业PE为25倍,但其自身PE仅为10倍,那未来仅估值方面就存在15倍的溢价空间;而如果叠加未来业绩推算的话,其目前PE可能仅有5倍,这意味着未来或存在20倍的溢价空间。
《红周刊》:2018年以来,华润三九和江中集团等多家企业多款常用药品提价,OTC药品涨价是否将对公司业绩带来直接影响?
阳勇:提价被消费者认可的前提是消费升级,即消费者认可品牌及稀缺性带来的品牌溢价。即便提价,消费者也不会流失。另外,因為OTC药品无须经过药品招标环节,价格变动对利润影响快速而直接。
杨丙田:我觉得相较于价格调整,我更关注产品销量的变化。因为受企业成本、营销费用、管理费用等增长,药品涨价存在必然性,但价格上涨幅度通常不会很大,很难出现暴涨的情况,也就难以带动业绩出现爆发增长。同时,价格上涨对药品品类的销量也可能带来一定的抑制,从而给竞争对手产品提供占领市场的机会。相较而言,销量则是更为确定性的指标,通过对产品销售渠道、产品结构等方面的调研,比较容易做出判断OTC药品未来的成长空间,从而计算出预期差。
《红周刊》:2015年以来药品价格放开,两票制等政策实施,OTC药品的提价使得渠道(经销商或药店)的终端利润大幅提高,这是否也将给药店板块带来投资机会?
阳勇:大型连锁药店的销售方式已经发生了改变,从过去推荐杂牌药的伤客行为到现在依靠与品牌OTC达成战略合作并直接采购,承诺一定的销售规模并获取更低的进货折扣。OTC企业和零售药店之间的联系会更加紧密,但也要注意零售药店会越来越多地面临线上的竞争。
《红周刊》:“4+7”城市带量采购虽然对OTC药品的直接影响较小,但也有观点认为,集采会导致大量的处方药转战OTC,从而造成OTC竞争加剧,是否会存在这种情况?
杨丙田:“4+7”集采的确可能会使得部分仿制药企逐步将处方药转向OTC,但转化率并不会太高,因为难度较高。很多处方药还是需要专业医师来指导服用,另外,处方药盲目转向OTC也容易使得医疗事故概率增加。
(文中涉及个股仅做举例,不做买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