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蕾
【摘 要】 目的:评价乳腺癌患者凝血指标与赫赛汀治疗效应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本院2015年4月至2018年4月收治的乳腺癌患者30例,回顾性分析其全部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采用赫赛汀治疗,根据疗效将其分为无效组(10例)和有效组(20例)。比较两组凝血指标包括D-D(D-二聚体)、Fib(纤维蛋白原)、TT(凝血酶时间)、APT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PT(凝血酶原时间)等水平。结果:有效组D-D水平较无效组略低,而TT、APTT、PT较无效组略缩短,但差异不显著,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有效组Fib较无效组显著较低,且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乳腺癌患者采用赫赛汀治疗无效后其纤维蛋白原会达到较高状态,因此患者治疗效果和预后可通过纤维蛋白原的血浆浓度加以有效判断。
【关键词】 乳腺癌;赫赛汀;凝血指标;治疗效应;相关性
目前,在临床治疗乳腺癌患者的过程中,单克隆抗体药物如赫赛汀获得了广泛应用,且达到了较高疗效。但患者接受该药物治疗后,其临床反应具有较大差异[1]。而针对此种差异,临床当前主要关注免疫细胞和肿瘤细胞两个方面,尚未深入研究内环境因素,因而整个过程中凝血因素的作用尚未给予重视[2]。选取本院2015年4月至2018年4月收治的乳腺癌患者30例,本文作者即对乳腺癌患者凝血指标与赫赛汀治疗效应的相关性做了评价。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5年4月至2018年4月收治的乳腺癌患者30例,回顾性分析其全部的临床资料,患者均为女性,均为进展期乳腺癌,平均年龄46岁,其中3例治疗后2年内出现转移或复发,所有患者均采用赫赛汀治疗,根据疗效将其分为无效组(10例)和有效组(20例)。两组除肿瘤学组织分级外,在PR(孕激素受体)、ER(雌激素受体)及淋巴结转移状态、肿瘤大小、年龄等方面比较无明显差异,且P>0.05,无统计学意义。
纳入及排除标准[3]:所有女性初诊时均经病理确诊为乳腺癌;患者经治疗后均未出现转移或局部复发;具备完整凝血指标检测结果,且D-D(D-二聚体)、Fib(纤维蛋白原)、TT(凝血酶时间)、APT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PT(凝血酶原时间)等均按时记录;患者临床病理资料均完整(TnM分期、HER-2、PR、ER、病理类型;排除近期使用止血或抗凝药物、既往心律失常史、近1月内有创伤病史或严重感染史、既往有血栓病史。
1.2 方法
在治疗前,于清晨空腹状态下,对所有患者采集5mL前臂静脉血,按柠檬酸盐与血液标本1∶9的比例完成抗凝。血样离心10min(转速3000r/min)后,在2h内对TT、D-D、Fib、APTT、PT等凝血指标进行检测。本次血液标本检测采用CA7000全自动血凝仪(日本Sysmex公司)。各指标正常参考值分别为[4]:TT:14~21s;D-D:0~392ng/mL;Fib:1.8~3.7g/L;APTT:21.4~32.7s;PT:9.8~13.7s。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凝血指标水平。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22.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数资料行卡方检验,计量资料行t检验,组间差异以P<0.05表示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有效组D-D水平较无效组略低,而TT、APTT、PT较无效组略缩短,但差异不显著(P>0.05)无统计学意义;而有效组Fib较无效组显著较低,且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在女性肿瘤中,乳腺癌具有一定的高发性,且病死率、发病率均相对较高。针对此类患者,采用赫赛汀治疗极大地提高了生存率,但临床也会出现常见的抵抗赫赛汀的现象。在抗肿瘤活性方面,单克隆抗体主要通过两种方式实现,一是治疗抗体可在免疫系统中直接参与激活,进而对免疫效应加以调控;二是与靶标蛋白结合,从而对转到信号的通路加以抵抗。有关研究显示,单克隆抗体对临床反应的机制可归为两方面,一是削弱免疫机制,即机体免疫应答因单克隆抗体数量和亚型而无法有效激活;二是信号通路未能阻断,即抗体无法结合肿瘤靶向抗原而产生效应[5]。本研究中,有效组D-D水平较无效组略低,而TT、APTT、PT较无效组略缩短,但差异不显著(P>0.05),无统计学意义;而有效组Fib较无效组显著较低,且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这表明,凝血相关因子的测定,可作为除病理、临床因素外判断患者诊治和预后的补充方法,且可有效预测发生血栓的可能性和早期判断患者是否形成血栓[6]。而且可以看出,乳腺癌患者采用赫赛汀治疗后可通过血浆中纤維蛋白原浓度判定其疗效。
乳腺癌患者采用赫赛汀治疗无效后其纤维蛋白原会达到较高状态,因此患者治疗效果和预后可通过纤维蛋白原的血浆浓度加以有效判断。
参考文献
[1] 白羽,帅淑芬,李小庆.乳腺癌患者凝血指标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探讨[J].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2017,17(10):110-111.
[2] 刘玉琳,夏宇,刘婧,等.乳腺癌患者凝血指标与赫赛汀治疗效应的相关性分析[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6,37(17):2384-2386.
[3] 王增辉,丁梅,马振玲,等.定期监测乳腺癌患者凝血指标对患者预后及化疗后复发的判定价值[J].临床外科杂志,2015,23(11):827-829.
[4] 郑晓青,李浩.赫赛汀对人乳腺癌细胞侵袭转移能力的影响[J].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2015,20(07):759-762,768.
[5] 邓婷婷,陈彬,王继红.HER2变异体在乳腺癌进程和赫赛汀抵抗中的临床意义[J].现代肿瘤医学,2015,23(06):859-861.
[6] 刘尚军.赫赛汀与多西他赛联合应用治疗HER-2阳性转移性乳腺癌疗效分析[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4,13(24):2053-20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