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利利
一、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理解小数加、减法的意义。
2、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提高计算能力。
3、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增强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和成功感,逐步养成迁移类推的好习惯
二、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知
1.回顾旧知
回顾 整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简单小数的计算方法
2.引入新知
什么是克隆?学生交流课前收集的有关“克隆”的信息。
师:今天我们就一起来了解两头可爱的克隆牛的情况,看他们身上有哪些有趣的数学问题。
(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1.自主学习,提出问题
课件出示:情境图健健、壮壮出生时情况记录。
通过获取的信息,你能提出什么问题?(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先来了解“壮壮”出生时的胸围是多少。)
2.解决问题
(1)“壮壮”出生时的胸围是多少?
(2)“壮壮”出生时的体长比健健长多少?
学生列式,说明意义
师板书:0.77+.0.03=(米)师:用你喜欢的方法计算。
请用不同方法的同学板演计算过程。
3.合作探究,优化算法
他们的方法你喜欢哪个?为什么?(用竖式计算比较简便)
列竖式的计算过程,探究算理。(合作学习)
(三)自主练习,巩固知识
课本79页,自主练习1题。
(四)學以致用,当堂达标(完成学案内容)
1、一根彩带长0.92米,用去0.25米,还剩多少米?
2、青年歌手大奖赛中,3号选手演唱得分93.8分,综合素质得分0.75分。3号选手的总分是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