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阻的测量》教法探讨

2019-06-11 11:07王晓红
学校教育研究 2019年7期
关键词:阻值电压表电流表

王晓红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人教版物理九年级第17章第3节《电阻的测量》是电学部分教学的重点,也是实验教学的重要实验,它完整地体现实验探究过程的七个要素,对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有一定的作用。下面我从四个方面来阐述对本节教学的理解和设计。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电阻的测量》,安排在学生学习了电流、电压、电阻的概念、电流表、电压表、滑动变阻器的使用和欧姆定律之后,是对欧姆定律的具体应用,使学生体验物理规律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作用。促使学生把前后知识联系起来,从而形成知识的系统化。而正确连接电路、安全使用电路元件,对后面学习安全用电知识也是一种启示。从知识的角度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从实验的角度来看,本节内容是继规律型实验,探究串、并联电路电流、电压、电阻的特点,探究导体中电流与导体两端电压、电阻的关系之后的第一个测量型实验,运用间接测量的研究方法,为后续学习测量小灯泡的电功率,高中学习伏安法测电阻打下基础,因此本节课是初中电学的重点,处于电学实验的核心位置。在中考中也是一个热点问题。

(二)教学目标

新课改的精神在于以学生发展为本,能力培养为重。根据课程标准、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要求以及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与结构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我确定如下教学目标:

1.知道用电压表和电流表测电阻的原理;进一步掌握电压表、电流表的使用方法及规则;了解灯丝电阻的特性。

2.通过实验探究过程,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的能力;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

3.激发学生对科学的求知欲;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利用电流表、电压表测定值电阻(小灯泡)的阻值的原理,培养学生探究式学习能力,分析找出电阻变化规律。

教学难点:分析实验数据,发现规律。突破这个难点关键在于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适时点拨引导,使学生在与他人的交流合作中获得新知,并使学生的思维得以发展。

二、教法与学法分析

教学方法:本节课主要采用了探索发现法、启发引导法、小组讨论法、实验探究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通过这些教学方法的整合发挥,创设认知性、挑战性、趣味性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主动质疑、探究。

学法指导:新课标要求,以学生学习为主,把学习主动权还给学生,创造积极主动、勇于探索的学习方式,因此本节课采用动手实验、主动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法。通过实验探究,让学生主动获得知识,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三、教学过程

1.复习过渡揭示主题

通过复习欧姆定律,引出主题:如何测定电阻的阻值大小?

2.创设情境引入新知

通过两个问题来创设情境,引入新知

(1)在修理铺里,用万用表就可以直接测电阻了。但如果没有万用表,怎样测量电阻呢?

(2)教师展示调光台灯工作,然后提出问题:灯泡越亮温度是否越高?亮度改变时电阻是否改变?

利用实物展示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增强学生的探究热情,引导学生思考,为后面实验数据分析做好铺垫。

3.合作交流探索发现

通过“三放”、“三收”引导学生探索发现

一放:放手让学生自己找出实验的原理、需要测量的物理量、需要的实驗仪器、并设计出实验电路图,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根据我们的问题,应如何设计实验?请各小组制定实验方案,并在方案里明确以下问题:实验原理是什么?为了测出电阻的阻值我们需要什么仪器?需要测量哪些物理量?能画出电路图吗?)

一收:通过学生展示、交流方案,教师引导,共同找出最佳设计方案,统一思想。

二放:放手让学生小组合作设计实验步骤和记录数据的表格。然后小组自评、互评,完善内容。

二收:通过小组代表述说实验步骤,展示设计表格,教师点拨完善学生的实验步骤和记录数据的表格。

三放:将学生分为两部分,一部分学生测定值电阻的阻值,一部分学生测小灯泡电阻的阻值。放手让学生动手实验。同时通过多媒体展示电流表、电压表、滑动变阻器的使用方法、实验过程中的注意事项等。

三收:分析实验数据是本节的一个难点,需要学生从数据中发现疑点,找出规律。让两组实验的学生代表分别汇报实验结论,产生冲突,进一步返回头检查、思考产生不同结论的原因是什么?是因为误差的造成的吗?通过设疑,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观点。最后教师引导归纳出实验结论。

4.归纳总结发展深化

通过问题的提出,深化本节内容,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和反思能力。同时掌握物理问题的处理方法,让学生学会用物理的思维方式去思考问题。

(1)定值电阻多次测量求平均值可以减小误差。测定小灯泡电阻,多次测量求平均值有意义吗?

(2)反思实验过程,认为做好实验应该注意什么问题?本次实验有什么失误,如何改进?在实验过程中你又有什么启示和收获?

5.课堂练习拓展创新

通过课堂练习,评价本节的教学效果,检验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

6.分层作业各有所得

作业布置,本节课后的动手动脑学物理的4道题,要求学生至少选做两题,鼓励有能力的同学全做 。

四、教学评价

采用教师评价、自我评价、学生互评,让评价贯穿学生学习的全过程,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让学生认识自我。(1、连接电路时,开关是否处于断开状态。2、闭合开关前,滑动变阻器的滑片是否滑到最大处。3、电流表、电压表的“+”“—”接线柱是否接反了。4、是否通过“试触”进行量程选择。5、是否认真检查电路,确认无误后才闭合开关。6、是否尊重实验数据。7、是否敢于表达自己的观点等)

猜你喜欢
阻值电压表电流表
如何判断电压表的测量对象
测电阻试触法的一个疑难解释
对一道电学实验题的思考
电流表使用“四步走”
电压表的妙用
再探电压表内阻的测量方法
电桥平衡条件的应用
这道电学黑箱题有误吗?
例析电流表的正确使用
电流测量“三部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