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思思
中华文化有着五千年的历史,她有着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特点。世界上没有任何一个国家的文化能像中华文化一样历经几千年的沧桑巨变依然渗透于中国人民的日常生活之中。国家目前大力倡导文化自信,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而语文这一学科正因其特殊性而与传统文化相伴相行,成为传承弘扬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我们应该通过将传统文化渗透于语文教学之中来弘扬传统文化及传统美德,从而促进中学生的全面发展,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一、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意义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有着非常丰厚的内涵,我国文化也经历过漫长的的发展历史,其中所蕴含的内容和思想越来越丰厚,对现代学生的学习来说,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和作用。我国传统文化对现代学生在学习中,直到良好的辅助性作用,同时对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树立也会产生一定的影响。传统文化当中的儒家思想在经历过我国两千多年的变化仍然被世人所称颂,由此可以看出,传统文化在人们心中的重要性。初中生正处于青春期阶段,所以很多不成熟的思想会对学生自身的生活和学习产生影响。而将传统文化与语文教学进行有效结合,让学生能够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在学习当中,能够逐渐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另外,传统文化在语文教学中的渗透,可以让学生学习一些传统美德,比如成语当中的“一诺千金”,让学生意识到什么是诚信精神。
二、初中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渗透中出现的问题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我国初中语文传统文化教育渗透中面临诸多问题。一方面,很多初中语文教师对传统文化教学的重要性缺乏足够的认识。这些老师在传统文化进行教学时,只是讲解考试所涉及的内容,而对语文新课标中要求学生了解的内容并没有进行系统的讲述。此外,很多语文教师教学传统文化知识时,没有将传统文化教学与学生的实际生活,以及当下社会实际进行联系,这就很难让学生对传统文化产生情感上的共鸣。另一方面,一些学校并没有为初中语文传统文化教育的渗透提供足够的平台,使得很多语文教师无法完成传统文化渗透的课外延伸教学。
三、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有效措施
1.努力提高语文教师素养
作为一名语文老师,老师的专业素养和综合能力是学生不断接受传统文化的关键。一个初中生喜欢其任课老师,他就会在老师的课上积极热情,学习效率就会非常高,反之则会产生厌学心理,学习效率自然低下。所以在传统文化渗透语文教学这一过程中,老师一定要成为学生的榜样。老师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之后,上课时可以引经据典,旁征博引,这时学生便会很崇拜老师,很愿意向老师学习,也愿意与老师交流,促进师生友好关系的建立,还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学习的热情和对中国传统文化精神的理解,把“要我学”变成“我要学”。例如,老师在讲解九年级上册《出师表》时,可以结合历史文化背景和传统文化中的爱国精神来讲述与分析,在学习过程中,学生被带入时代发展中去,这可以彻底地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和学习热情,主动学习新的知识,提高学生对课文知识的掌握度。
2.丰富课堂内容,感知传统文化的魅力
学生中流传着这样一个知心语录:一怕文言文,二怕周树人,三怕写作文。在大多数人的记忆当中,学习文言文就是要记牢重点词义,翻译重点句子,根本上还是为了考试而服务,枯燥无味,很难产生对传统文化的那份热情。因此教师们可根据教材特点和自身经历,以学生乐于接受的方式,创造出一套适合自己又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例如在讲授关于传统节日的文章时,可以先让学生了解当时的文化背景,然后从各书籍或者老一辈人的口中寻找他们所感兴趣且符合文章内容的小故事等等。并且可以开展一个课前五分钟分享所感的小活动,再与其他同学进行互动交流。又如,教学山水游记类文言文时,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信息技术,以“能变会动”的视频、音乐、图片等相互结合的形式,为学生展示古代圣贤的风雅情趣,道德情懷,以及祖国河山引人入胜的壮阔景观。循序渐进,润物无声地消减学生对传统文化的排斥心理。这种方式不得不说在调动学生积极性方面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3.利用有趣的传统文化吸引学生的兴趣
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将传统文化逐渐的涌入其中,主要是为了将传统文化进行有效的传承,同时对学生的各方面素质和价值观念的树立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和作用。在传统文化的渗透中,教师可以选择其中一些具有趣味性的内容来进行讲解,比如我国的民俗文化。民俗文化是我国在几千年的岁月场合当中根据人们的日常生活习惯、情感以及具体的信仰等逐渐演变出来的一种传统文化。民俗文化与人们的日常生活之间是保持密切联系的一种存在,利用这方面的内容来进行讲解的时候,一下子就会拉近与学生之间的距离,让学生意识到民俗文化与自己的生活之间的距离是非常近的。
4.积极构建传统文化的学习平台
由于课堂的时间是极其有限的,仅仅通过语文课堂中传统文化的渗透教学是远远不够的。因此,初中语文教师可以积极投身于建设传统文化学习平台,通过创建传统文化知识分享平台来不断为学生普及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并定期推送历史小知识等。教师可以创建传统文化讨论贴吧,引导学生在帖子下可以各抒己见,在彼此交流、相互沟通的氛围中,学习传统文化。教师可以定期发送传统文化知识的帖子,引导学生进行阅读和学习,在有所感悟后,学生就可以在帖子下发表评论和看法,然后与其他同学进行切磋和讨论。这样不仅可以充分利用学生的课余时间,还能够引导学生对传统文化知识进行深入了解。
总的来说,传统文化渗透语文教学不是一蹴而就的。是一个较为漫长的过程,需要教师付出极大的努力和学生的积极配合,通过多阅读,培养兴趣等多个途径实施传统文化对语文教学的渗透,与此同时,教师也要提高自身文化素养,不仅要重视教材内容的讲述,还要联系传统文化并结合实际情况开展教学计划,提高学生文化素养,达到教学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