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小莲
一、未雨绸缪之心 生动课堂之路
我们知道一堂课上得成功与否,与教师是否充分做好课前准备是有关系的。教师在制定目标时要因材施教,充分考虑三维目标的统一,兼顾好强、中、弱三个层次的幼儿,难易适中。要知道创造有效的,甚至是高效的课堂,离不开精心预设课堂,也离不开教师随机应变能力。
课堂教学效果最终体现在幼儿身上。幼儿有一种本能心态,即期望得到教师的“爱抚”。教师创设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精心设计能调动孩子课堂学习主动性的方法,这就保证了提问的有效性。幼儿的思维只有处于这样的活跃状态下,才能积极探索知识、举一反三,转化为自身的能力,达到教育的目的。实践证明,用儿童化语言上课,课堂气氛活跃、生动,易于幼儿接受。
二、把握“四大”原则 掌控教学命脉
(一)目标性原则
提问应该紧紧围绕课堂教学内容精心设计,针对教学活动的重难点,合理设计问题的切入点,即提的问题要明确具体、干脆利落、要问到点子上。
(二)趣味性原则
幼儿期的儿童处于具体形象思维阶段,抓住幼儿思维特点,运用生动有趣的提问,引起幼儿的好奇心,激发幼儿的求知欲,使幼儿在趣味中思考问题,在趣味中解决问题,从而开启儿童的智慧之门,让生活更有乐趣,让教学更有内涵。
(三)层次性原则
幼儿的发展水平是不同的,提问的内容应了解每个幼儿不同的经验,不同的水平。提问内容的问题难度与幼儿发展水平相适宜。因人施问,因材施教,才是真正的关注个体差异。
(四)启发性原则
幼儿教育是启蒙教育,教师设计提问内容要富有启发性。启发性问题在提问上有多种方式,答案往往不同,需要幼儿分析、比较、概括等。幼儿教育就是启发幼儿的经验不断重组和改建,拓展幼儿的思路。在教学中多采用“为什么?”“你从哪里看出来?”“如果……还会发生什么事情?”等启发性的语言,促使幼儿主动思考,大胆想象。这样,师幼互动强了,教育的效果也好多了。
三、讲究“五要”技巧 促进自主发展
(一)提问要明确具体,避免宽泛突兀
教师所抛出的每一个问题要让幼儿听得懂,指令明确,突出重点。教学重点是幼儿应该掌握的内容,是教学活动的高潮,因此对重点要反复设计提问的问题,使幼儿理解和掌握活动重点。如中班语言《螃蟹小裁缝》,教师导入环节:你觉得螃蟹适合做什么工作“这个问题看起来很开放,但幼儿盲目的猜想,多次猜想都不能进入主题活动。若我们把导入的提问改成:螃蟹的两个大钳子如两把大剪刀,你觉得螃蟹做什么工作最适合?相信幼儿很快会理解教师的意图,回答也会回到点子上。教师提问应开门见山,紧扣主题,更多的给幼儿实质性的探索,使幼儿的学习探究活动得到最大限度拓展的作用,使幼儿的认识过程有可能发生质的飞跃。
(二)提问要精炼适宜,避免过多过长
心理学家维果茨基提出了“最近发展区”之说。实践证明,只有针对最近发展区的教学,才能促进学生的發展,提问亦是如此。教师提问要适宜,要根据幼儿的发展水平及学习特点进行提问。只有这样,才能激发幼儿对问题的兴趣。不同能力的幼儿要用相适宜的提问,就如教学活动认识“春天”这一季节特征,对于小班幼儿可以针对某一具体事物提问,“春天的树叶怎么样了?”而中班的幼儿则可以提问“你从哪里看出春天来了?”大班的幼儿则可以比较的方式提问“春天和夏天有什么不同?”教师只有根据教学内容和幼儿的年龄特点、学习特点,对幼儿提出适宜的问题,才能促进幼儿的认知水平在原有水平上发展。
(三)提问要层层铺垫,避免东拉西扯
提问是要有梯度的,科学地设计一定梯度的问题,不仅要设计好单个问题,更重要的是要设计好问题序列。如案例:大班科学《是谁来过这里》教师第一梯度提问:小助手们,猜猜这里发生了什么事情?(幼儿根据小动物留下的各种痕迹推测和判断小马、蛇、孔雀……等动物可能来过这里。)教师第二梯度提问:那你们认为鱼骨架是怎么回事呢?为什么?(幼儿根据排除法推理判断:蛇吃东西是吞的;鸭子低头觅食,抬头吞下;孔雀会吃蘑菇、嫩草、玉米、小麦、昆虫等;蜘蛛喜欢吃昆虫;蜜蜂吃花粉和花蜜;人吃鱼)教师要巧布逻辑脉络,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建立解决问题的梯架,巧妙串联整个教学环节,帮助幼儿沿级而上。
(四)提问要灵活运用,避免千篇一律
案例1:中班语言《大狗医生》
师:甘大哥为什么老是不舒服?
师:甘小妹为什么会得病?
师:甘小弟为什么要抓头发?
师:甘大姐为什么不舒服?
案例2:应彩云老师上的大班绘本《辛福的大桌子》
师:你们知道什么叫海员吗?
师:你们在哪儿见过厨师啊?
师:生活中你们都知道哪些人是音乐家?
师:什么是警察?你们心目中的警察是什么样的?
从案例1和案例2中看出:在教学活动中,不同提问方式所达到的效果是不同的。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幼儿已有知识经验及应答反应,设计灵活多样的提问,才能使整个教学活动更符合幼儿认知水平,并进一步促进幼儿认知的发展。
(五)提问要巧妙牵引,避免敷衍了事
教师面对的是一群多变的孩子,他们回答问题的角度很奇特,教师提问后经常会遇到出乎意料的答案,这就有赖于教师立足于教育现场生成新的问题。幼儿年龄小容易跑题,教师对此应灵活对待,既要及时肯定幼儿的思维闪光点,又要引导幼儿更好地完成任务。如美术活动《画糖果》,丁丁兴致勃勃的画起了奥特曼。面对此时此景,我没有打击丁丁,而是引导丁丁“奥特曼真勇敢,可是他肚子饿了,赶紧画几颗糖果给他吃吧。”我的鼓励与引导使丁丁立马转移目标画起了糖果。
“问题提的好,好像一颗石子投入平静的水面,能激起幼儿思维的浪花”。 一堂成功的集体教学背后蕴含着老师一个个精辟巧妙的提问,只有让每个提问都恰到好处,教学才能成为真正有效的教学。“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作为幼儿的引导者,我们还需要不断的跟进、探索、研讨、实践、反思,才能使教学活动精彩无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