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视域下对联文化在拓展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实践

2019-06-11 08:36许思祥
课外语文·上 2019年2期
关键词:对联传统文化

许思祥

【摘要】对联作为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它应用广泛,旋律优美,形式活泼,概括性强,读起来朗朗上口,易记易懂,广为大众喜爱。秉承“古为今用”,弘扬传统文化的宗旨,我在教学中常常运用对联进行教育教学活动,普及对联知识,提高了学生学习传统文化的积极性,达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对联;传统文化;通俗易懂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对联,俗称对子,亦称楹联,是中华民族独有的一道文化景观,是我国文学百花园中的一朵奇葩,也是用途最广、群众性最强、普及程度最高的一种文学形式。由于对联旋律优美,表现内容形式活泼,概括性强,并且读起来朗朗上口,易记易懂,故能“老少皆宜,雅俗共赏”。近年来,语文课本中也选用了部分对联知识作为教材。在教学中,学生对对联这种文学形式很感兴趣,学得津津有味。古代教育家孔子有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现代教育思想更提倡快乐教学法,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探究新知识,掌握新知识。我因势利导,在教学中经常利用对联作为教学过程中的兴奋点来渲染教学气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陶冶学生的情操,收到了令人满意的效果。

一、运用对联激趣,导入课文内容

我在教学《卖火柴的小女孩》一文时,首先板书一谜语联:“二三四五,六七八九。”横批“南北”。指出这是一户人家的过年门联,让学生猜一猜这副对联的寓意。当时学生兴致很高,交流热烈,踊跃发言。这是一组缺字法对联,上联缺“一”(谐衣),下联少“十”(谐食),横联“南北”(没有东西),含蓄地表现了这户人家“缺衣少食,没有东西”的困境。然后引出课文《卖火柴的小女孩》来说明像这样的贫苦阶层不但在黑暗的旧中国有,而且在资本主义国家里同样存在。

又如在教学课文《黄继光》一课时,先简介发生在20世纪50年代初,美国侵略朝鲜时的战争的背景,说明中国与朝鲜是“一衣带水,世代邻邦;唇亡齿寒,辅车相依”的邻国关系,用自编联“毛主席审时度势发出抗美援朝,志愿军出国赴朝奋勇保家卫国”来加深学生对当时情况的了解,激发学生对黄继光的爱国思想和国际主义精神的敬佩。

二、以课文内容作对,助学生记忆悟知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熟悉、理解課文内容,我往往自撰一些通俗易懂的对联来总结课文内容,让学生有兴趣诵记。如在教学《卖火柴的小女孩》一文时,我用对比的方法衬托出小女孩的悲惨和资本主义制度的黑暗,深化了主题。“大年夜,有鹅有炉,全家团圆吃年饭,欢度圣诞;小女孩,又饿又冷,孤苦伶仃卖火柴,惨死大街。”(“鹅”“火炉”分别指课文中小女孩在寒冷的大年夜用擦火柴取暖时,产生幻觉所见到的“喷香的烤鹅”“暖和的大火炉”)强烈的反差引起了学生的共鸣,从而更加突出对世道的不公的憎恨和对小女孩的深深同情。在上《狐假虎威》一课时,我用“凶恶老虎,蒙受狐狸骗,半信半疑失美味;狡猾狐狸,凭借老虎威,大摇大摆显威风”来概括全文。联中,我引用了课文中的“凶恶”“狡猾”“半信半疑”“大摇大摆”等词语,既帮助学生理解了词义,又揭示了课文内容,使学生明白了狐狸狡猾的本性和老虎上当受骗的原因,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再如在教学《温暖》一课时,我先让学生自己阅读课文、观察插图,写了这样一副对联:“周总理通宵工作后,见清洁工热情握手表谢意;清洁工寒晨扫街时,得周总理亲切关心添温暖。”让学生体会到“周总理平易近人,对普通劳动者深切关怀,使清洁工人倍感温暖”这一主题内容。在《黄继光》一文的总结中,我用“侵略者居高临下以机枪封锁我军路,妄图负隅顽抗;黄继光立地顶天用胸膛堵住敌枪口,凛然视死如归”的对联,让黄继光为了祖国和人民勇于牺牲自己的大无畏的英雄形象更清晰地屹立在学生们的面前。

三、活用汉字结构拆分,巧帮学生识字书写

少数学生作业马虎,经常写错别字。如“蚕”字,本是“虫”字上面是“天”不是“夭”,而有些学生写时往往出错,偏偏写成“夭”字头。对此,我用拆字法对联“鸿是江边鸟,蚕为天下虫”来帮助学生记住字的笔画。对有些学生“洒”“酒”难分,对两点水的字易错写成三点水,“切”字往往写成“土”字旁,“分”字常写成“人”字头,我引用“冻雨洒窗,东两点,西三点;切瓜分片,横七刀,竖八刀”的拆字联来让学生分辨字形,“冻”“洒”二字分别拆分为后半句的“东”加“两点”,“西”加“三点”;“切”“分”二字分别拆开来看,正好是后半句的意思说的“切”为“七刀”,“分”为“八刀”。还有的学生往往把字的部首换位造成错字,如“鲜”字写成“羊鱼”。总之,造成错别字的原因大多是由于学生粗心马虎所致,对此,我自编了一副对联“鱼可认,羊可认,羊鱼组字焉可认;马能行,虎能行,马虎行事怎能行”,并随机讲述“马虎”一词的来历故事,以此来教育学生要养成认真写字的好习惯。

四、适时运用对联,教育感化学生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古往今来,许多先哲名家留下了许多联语育人的佳话。教学中,我常用著名的教育家徐特立的对联“有关家国书常读,无益身心事莫为”、明代顾炎武的“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和“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等名联来教育学生从小树立远大的理想,关心国家大事,自觉抵制社会不良现象的侵蚀,勤奋学习,珍惜年华,奋发向上,立志成才,对学生有很好的激励作用。

我还用对联发挥出转变后进学生思想的功效。上学期开学初,我班一女同学放在文具盒里的20元压岁钱在午休时丢失,初步了解可能是本班学生所为。上课时,我在黑板上板书一联:“年少偷针手脚不好不医治;长大盗金道德败坏要牢刑。”然后结合生活实际,举例讲述小偷小摸的不良后果,教育学生要做知错就改的好儿童。对拿钱的同学触动很大,放晚学后,他主动地找我认了错,退还了钱。以后,这位同学彻底改变了贪便宜、拿别人东西的坏习惯,学习也有了很大的进步。

五、继承传统弘扬对联文化 ,探索创新体现时代精神

在我为教学所撰的对联中,虽然有些不够工整完美,但能贴近教学内容,通俗易懂,引起了学生的浓厚兴趣,增强了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在组织学生出黑板报时,我常常用对联作为安全警句,如用“学习消防知识,增强防火观念”“珍爱生命,让意外事故远离校园;预防溺水,使平安幸福相伴人生”“遵守交通规则,保护生命旅程”等通俗易懂的联语来强化学生的防火、防溺水和道路交通的安全意识。我还不失时机地向学生介绍一些对联知识,教学生吟唱《对联启蒙歌》:“天对地,雨对风,大陆对长空……”并发动学生收集古今名联让学生诵记,学生对此乐此不疲,参与热情很高;语文课上还随时出一些简单的上联让学生试对,学生视对联练习为一项有趣的文字游戏活动,每当对出合乎要求的联句,高兴之情马上溢于言表;还有的同学把自己所作的对联书贴在门上或书房里。在所授的学生中“古为今用”已初见端倪,对联之花已呈蓓蕾初绽之势。

“启蒙先对课,益智始童年。”祝愿博大精深的优秀传统文化,不断地滋养着祖国的花朵,日益绽放出绚丽的光彩。

参考文献

[1]李可跃.古今对联入课堂 语文学习乐趣多[N].发展导报,2018—11—09.

[2]李乃亮.语文教学中的对联探趣[J].文教资料,2018(20).

[3]黄良才.基于教材的对联仿写,让课堂教学焕发新意[J].语文教学之友,2018(6).

[4]凌燕梅.让国学经典——“对联”走进语文教学[A]\\教育教学研究——教育理论研究(2018年版第一辑)[C].广东晨越教育发展有限公司,2018.

(编辑:龙贤东)

猜你喜欢
对联传统文化
小议对联
巧对对联
“图书馆+书院”公共文化服务模式探析
就陕西平面外宣出版物创意设计谈几点看法
浅析日本“世袭政治”产生的原因及其影响
大学生国学教育中相关概念辨析
中国影视剧美学建构
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主义的和谐思想融合
对联知识小问答
自对在对联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