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斐斐
【摘要】近年来,中职公共基础课为专业课“服务”发生了改变,强调公共基础课与专业课的相互“融通和配合”,这一转变重新界定了公共基础课在教学上的地位,更体现其在教学上的重要性和特殊性,是对公共基础课的科学认识和理性认识,也可看作是公共基础课的一次质的飞越和重生。做好与专业课的融通与配合,探究中职文化课与专业课的融通机制,带给中职教育者崭新的思考契机和实践机遇。
【关键词】中職语文;专业课; 融通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教育部关于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若干意见》文件中指出,“发挥人文学科的独特育人优势,加强公共基础课与专业课间的相互融通和配合,注重学生文化素质、科学素养、综合职业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培养”,由原来的公共基础课为专业课服务发生了改变,明确提出公共基础课与专业课之间是“融通和配合”的关系。探究中职文化课与专业课的融通机制,对实现学生更高质量就业和职业生涯更好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融通,原指使资金流通,这里指事物之间融会贯通,相互沟通,达到融洽通达的程度与状态。在中职教学中,是指公共基础课与专业课间的相互“融通和配合”。以下以中职语文课与旅游专业课为例,从几个方面提出一些想法和建议。
一、语文课程教学目标与职业能力培养相融通
2015年《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大纲》中指出,语文课程的教学目标包含“指导学生学习必需的语文基础知识,掌握日常生活和职业岗位需要的现代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具有初步的文学作品欣赏能力和浅易文言文阅读能力”,通过语文课程的学习,让学生适应就业和创业的需要,促进职业生涯的发展。这样的教学目标对不同专业的学生来说还不够明确和细化。
从培养旅游专业人才的角度来看,语文教学中的听、说、读、写等能力目标应该与旅游专业挂钩,具有专业针对性和适用性。旅游专业的人才,应具有推销、解说、介绍、接待、谈判等听说能力,应具有写作计划、总结、合同等应用文的能力。在具体的语文教学中,应培养和提高学生在旅游职业岗位典型工作任务中的语文文字表达能力。
二、语文课程内容与专业岗位需求相融通
陶行知先生倡导“生利”的教育,并把“生利”当作职业教育的宗旨,即职业教育是培养职业界人事的教育,是培养生利人物的一种教育类型。语文课程应根据社会发展和社会需求的改变不断调整课程结构和内容,完善和提升学生的职业能力。对于旅游专业学生来说,学生的所学、所知、所能应与旅游职业岗位需求实现最大限度的对接,满足日益发展的社会对旅游行业人员的能力要求。
紧紧围绕旅游专业职业能力培养,将语文教学与专业能力培养相结合,与展览讲解员、茶艺师、导游等考证相结合,将语文课程中的专业能力培养融于旅游课程中,将职业能力培养融于语文课程教学中,开发符合现代职校理念的具有旅游专业特色的语文课程,并将课程内容系统化、模块化、专业化。如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根据旅游专业要求,设置介绍、推销、解说、说服、谈判等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可设置公务文书、事务文书、专业文书等教学内容;针对旅游专业特点与需求选择教学内容的表现形式,范文、示例、练习等尽量与专业有关,使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受到专业的熏陶,开阔视野,从而不断提高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
三、语文课程教学模式与职业工作过程相融通
语文课程具有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特点,但它的知识和技能散布在各个环节中,不像专业课那样具有很强的目标性和流程性。要培养高素质旅游管理人才,语文课程可以通过项目教学、任务驱动、“教学做一体化”等教学模式,加强知识和能力的同步形成。
语文项目教学可通过能力目标设定、能力项目设计、能力过程训练、能力效果演示等方式,实现“知”到“行”的达成。例如教授“讲解”,可将内容设计成“讲解家乡”或“讲解校园”项目,教学目标可定为“培养和提高学生讲解的口头表达能力和讲解词的写作能力”,设计“技巧要点讲授——模拟训练——评价提高”的教学过程,在“了解讲解的对象——撰写讲解词——模拟讲解——完善讲解”的实践项目中,让学生得到职业能力的培养训练。
语文课程的任务驱动教学即将各项相关的教学内容设计在一项工作任务中。如设计旅游产品的推销任务,可假设学生在旅行社工作,要求学生完成接待、讲解、说明、撰写广告词、推销等分任务。通过一个个分任务的完成,实现总目标的任务达成。
四、语文教学方法与专业特点相融通
语文课堂教学应根据旅游专业特点和岗位要求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创设相应的职业情境,从而实现教学过程与工作过程的一致性。常见的有案例教学法、角色扮演法、仿真训练法、实战演练法等。
例如案例教学法,在学习与旅游专业有关的应用文时,可采用实际旅游类工作中的真实案例进行教学。如向顾客推销一种旅游项目而撰写解说词或广告词,教师可选取旅游公司中真实的案例展示,让学生进行评判、分析优劣。又如在学习《荷塘月色》《长江三峡》等写景散文时,可要求学生根据课文提供的素材写作导游词,在课堂上进行模拟导游。这种角色扮演能使学生迅速进入情境,不仅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还通过现场解说导游词,锻炼了学生的介绍、讲解、演讲等多方面的能力。旅游专业的实操性和应用性很强,通过实战演练法,让学生对山川河流、园林古迹有一个亲身的体验过程,亲自撰写导游词,或者去参观旅游公司、旅行社等,或者让学生利用假期去实习,可以让学生获得切身的体验和高效的能力提升。
五、语文教师与专业教师互相学习融通
实现语文和旅游师资的融通,表现在两方面。一方面语文教师要积极融入专业建设和语文改革中去,使语文课程在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中发挥应有的作用。在通识语文的基础上,根据所教的学生专业,认真钻研具有特色的专业语文。旅游专业的语文教师应懂得一些旅游的专业知识,能将语文知识与能力与旅游有机地整合起来,从而推动语文能力向职业能力的转化。
另一方面,作为旅游专业教师,首先应认识到语文教学在专业学习中发挥的潜移默化的作用,其次能与语文教师一起互通有无,提高听说读写等各方面的能力,还可以与语文教师一起开发新教材,参与课程建设,参加技能培训等。学生在参加导游技能大赛时,语文教师可以教学生写作优秀的导游词,指导学生朗诵和讲解的技巧,一定比专业教师孤军奋战有效得多。
六、语文课与专业课两者评价体系相融通
语文课的考核目标应以运用知识和技能解决职业情境问题为主,考核内容与旅游职业能力密切相关,考核形式不再是一份笔试的试卷,还应进行口试、训练等形式,有条件的还可以进行实战。语文课程的考核评价也应相应改变,注重表现性评价和过程性评价。重视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做出的各种表现,如完成学习任务的知识运用能力、探究能力、创新能力等,或者小组合作时表现出来的参与意识、合作意识等,还有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旅游专业课的考核中,也可以将语文素质的考核纳入其中,如口语交际能力、应用文写作能力等。
参考文献
[1]周龙军,陆琦.高职文化基础课与专业课相互渗透模式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1(20).
[2]林素琴.就业导向下的高职语文课程与专业整合探 析——以无锡工艺职业技术学院旅游管理专业为例[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9).
(编辑:张晓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