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漫
摘要:高职院校艺术设计专业培养目标和中心点是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强调创新和技能并重,以更好的培养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因此,艺术设计专业的常规教学运行的不同阶段和各个方面都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以就业为导向,明确课程结构与就业之间的内在关系,制定特色鲜明、科学合理和成熟完善的课程结构体系。
关键词:高职院校;艺术设计;就业;教育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码:1672-7053(2019)03-0044-02
1 高职院校艺术设计专业教育教学发展现状
艺术设计是一种艺术与技术相互结合的新的艺术形式,所涉及的门类涵盖人类生活的衣食住行等多方面,是一门新型的实用学科。而高校艺术设计专业作为一门新兴的专业,与时代发展紧密结合,具有蓬勃的朝气与生命力。艺术设计专业涵盖的内容范围十分广泛,是一个跨学科、综合性强的专业,在专业学术理论的广度与深度,以及专业技能的多样性与实践性上,都有着一定的代表性。
随着艺术设计专业的招生规模不断增加,毕业生与社会需求之间的关系由“供不应求”转为“供过于求”,毕业生面临很大的就业困难。从用人单位反馈的信息来看就业难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毕业生缺乏实践经验;二是毕业生缺乏应有的创新意识和能力,并且独立思考的能力较差;三是缺乏团队意识和沟通能力;四是职业意识弱;五是传统就业观念影响着毕业生的选择;六是部分学生缺乏自主能力;七是求职经验不足;八是缺乏与企业共同发展的精神。
多数的高职院校一般都采用传统三段式的教学模式:院校公共课程、专业设计和设计基础三个模块,每一个的模峡又会分为若干体系的课程,而且课程之间互相独立,缺乏必要的关联性。往往会以专业基础设计启蒙、专业设计和实践环节为主要教学环节。这种教学模式的缺点就是割裂了课程之间的有机联系,各课程之间的内容不能相互的衔接融合。与此同时,专业课程和实践环节也分割开来,没有将所教授的课程与实践很好地的结合,课程内容不够系统化。学生在接受知识的过程中会导致理论与实践脱节,所学的专业知识不能达到预期的应有广度和深度。培养出来的学生不能与市场接轨,难以培养出市场所需的设计人才需要,这些无疑都体现着传统三段式教学模式的不足之处,需要对相应的教育教学进行探讨与改革。
2 高职院校艺术设计专业教育教学改革思路
艺术设计的教育要服务于生产。学校培养出来的毕业生要由市场来检验是否合格,其结果可以反映出专业的培养目标定位是否准确,教学方法和内容是否科学。由此反馈给学校相关的就业信息,对艺术设计专业的课程设置、教学内容等方面作进一步的调整。同时实行理论与实践教学相结合;专业基础与项目教学相结合;对教学方式进行探讨和研究;建立适合高职院校的教学评价体系等。
2.1 优化课程模块构建课程系统
根据艺术设计专业的自身特点,可以设置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体系相结合的課程结构。可按照公共课、创新设计、专业理论、就业与创业、专业拓展等五个方面设置课程模块,完成构建既有利于学生长远发展,同时又紧密结合设计实践的理论教学体系。
2.2 根据高职院校学生的特点完善现代化教学手段
高职院校的学生更多易于接受多媒体等影像的信息化教学手段,不在满足于文字的阅读。学生更易于接受视听觉的效果来获取知识,因此决定教师进行多媒体的教学是提高学生对知识和信息接受效率的较好形式。
2.3 完善和加强课堂教学各个环节的管理
在课堂上的教学环节中,强调课前和课后的知识传授具有连贯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了解课前和课后知识课程,在依据课程大纲的前提下,采用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学手段进行课堂讲授,同时注重课后的总结与学习。由于艺术设计专业具有连续性很强的特点,所以在上完一节课后,要安排总结观摩会,及时总结和改进。体现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的原则,调动和发挥学生在教学环节当中的积极性。
2.4 完善实践教学强化专业技能培训
艺术设计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艺术,实践是设计专业的生命。在实践课程体系的安排中,要注重构建整体性实践教学体系,将实验、实习、社会调查、毕业设计等教学环节紧扣相连。加大实践教学比例,同时专业课程的实践教学环节努力向相关设计行业的设计实务靠近,还应在课程以外加强与社会的联系,将最新的创新设计理念和目前市场发展趋势融入到实践教学之中。
2.5 切实加强教学队伍建设
课程建设要充分发挥具有丰富经验的教师的积极作用,带动其他教师变为课程建设的研究者,确立教师在课程建设中的主体地位;课程内容的选择、评价等各个教学环节都要求教师全程参与。在课程的组织形式上要进一步改革,逐步施行骨干教师工作室制,在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精神,逐步形成一支结构合理、人员稳定的师资队伍。
2.6 教学要与市场有机结合
艺术设计专业培养出来的人才要与市场和行业相适应,打破原有单一的知识和学术的教育教学环境,教师要主动参与社会实践并迅速吸收和消化最新的理念,及时关注第一线的信息并带入课堂的教学当中。与此同时,可以邀请已经毕业的学生回到母校,将自己在工作中的经验与在校生进行交流和讨论,带来市场最新的有关艺术设计的信息和技术发展应用情况。促使课堂的教育教学艺术与市场的时代技术完美结合,在整个教育教学过程中贯穿市场性、有效性和行业性。
3 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院校艺术设计专业教育教学模式构建
艺术设计专业要始终坚持以社会需求为专业设置导向,确保毕业生专业基础能够全面与就业渠道畅通。学生要增强相关设计门类的认识,提高在社会实践中的适应能力。依靠设计行业实际需要及艺术设计教育自身规律,形成有利于学生长远发展的教学理论体系。在以设计类为主导的课程群建设中,本着服务于设计实践的原则进行大胆而有序的课程改革。应在课程以外加强与社会的联系,将创新设计理念、市场发展趋势融入教学。
3.1 利用公共必修课培养学生就业导向
高职院校都会开设公共必修课等通识性课程。包括思想政治理论课、计算机应用基础、就业指导课等课程。公共必修课是一种广泛的、非功利性的基本知识和态度的教育[1]。应体现“以德为先、能力为本、德能并重”的原则。在艺术设计专业的教育教学中,以多学科渗透为改革理念,改革的高度理应放在使学生获得对社会理解的基础之上。艺术设计专业的人才培养,应鼓励学生在将来的专业学习和职业生涯中,在社会活动中追求生命的超越。帮助学生塑造正确的价值观,形成以理解能力为核心的能力结构,注重学生的通识视野和人格的培养,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和价值。
3.2 利用专业必修课夯实学生专业基础
专业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课程是专业必修课为包合的重要内容,保证专业基本规格。课程设置应克服之前体系中互不相连的脱节现象,讲究科学、有效和合理。如不少院校艺术设计专业已将素描课程调整为设计素描,但在实际授课内容中,素描、色彩课程的改革只是变成了形式。因此,基础课程各专业之间的联系应是教育教学的重要环节。
在课程教学中,首先培养学生的视觉反应力,增强视觉接受信息的能力;其次开发学生的想象力;再次要培养学生的设计思维能力,努力使基础课教学适应专业课的需要[2]。
3.3 利用专业选修课造就学生就业形势
专业的选修课是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将来的职业方向而设置的课程。课程的设置应紧紧围绕设计产业的需求发展,能够跟得上社会经济的发展步伐。专业选修课随着市场的需求进行相应的调整,使之知识结构处于动态的匹配当中,为学生就业形势提供良好的平台。教育教学改革在制定方案时,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目标,选修课考虑实用和实践性,满足社会功能的需求。
3.4 利用实践性课程提升学生就业能力
实践性课程,主要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艺术设计专业具有很强的实践教学环节,应注重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应强调连续性和渐进性。在前期的基础理论课、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的教学中,采用讲与做结合,实现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交替渗透[3];第二,要以设计与施工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培养为基础。在突出动手能力培养的同时,加强计算機辅助设计教学,使学生具备运用计算机辅助设计的能力;第三,坚持以实际案例和课题教学为主导的教学手段,要加强产学研密切合作,与社会、行业以及企事业单位共同建设实习、实践教学基地[4]。让学生在学中做,在做中学。学生能够在实践中学习掌握设计的基本程序,施工操作规程、施工机具的操作、维护和保养,使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技术指导能力的培养显得尤为突出。
3.5 利用公共选修课拓宽学生就业范围
高职院校的公共选修课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是拓展学生的知识结构和择业就业的重要课程。利用现有教育教学资源之外,涉及其它素质教育的各类课程,是实现培养“通才”的有效途径之一。艺术设计在设置公共选修课要注意考虑两方面,一方面要考虑选课的自由度,适应每个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为推行弹性学制、双专业的制定奠定基础;另一方面可考虑增设创新学分,通过开设相关的创新活动,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能力。通过不断的提高认识,增加一定的投入,来体现艺术设计专业公共选修课的时代鲜明感、内容丰富等特点。唯有如此,才能培养出专业技能强、知识面广、具有团队精神和创新能力的适用性强的优秀人才。
4 结语
艺术设计教育为设计行业的生产服务,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以多种形式开展创业教育,培养创业能力,提升和拓展高职学生就业能力。学校培养出来的毕业生是需要市场来检验,可以直接反映出学校对于专业培养的目标定位是否科学合理,教学方法与内容是否与时代相适应。通过往届艺术设计专业毕业生的优势资源以及设计人才市场的就业反馈信息,为高职院校艺术设计专业课程设置、教学内容等教育教学改革和调整提供一定参考。
参考文献
[1]陈智.高职教育通专要抬人才培苏藻纂式的探索与实践—∫远顺德职业技术学院为例[A].2006海峡两岸大学通识教育研讨会[C].2006.
[2]以就业为导向,加强设计人才适用性培养[EB/OL].http://www.doc88.com/p-9955268819580.html.
[3]马晓敏,李悦.艺术设计专业教学要突出专业特色[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08(15).
[4]郑吉昌.高级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M].浙江大学出版社,200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