缪国富
【摘 要】创建“书香校园”和实施新课程改革为契机,优化育人环境,提高师生素质,实施素质教育,努力创办人民满意学校。
【关键词】要做教书人先做读书人
苏霍姆林斯基说:“一个学校什么都没有,只要有了书那就是学校了,相反,可能一个学校什么都有,但假如没有为师生的精神发展的图书,那它不是一所学校”。近几年来,我校以创建“书香校园”和实施新课程改革为契机,优化育人环境,提高师生素质,实施素质教育,努力创办人民满意学校。我们提出一个口号:“要做教书人,先做读书人”,我校将“教师读书工作”与书香校园建设相结合,精心组织教师开展读书活动,读书活动做到有计划、有方案、有措施、有总结,努力打造一支适应课程改革要求的学习型教师队伍。
一、营造氛围,让校园浸书香
我们通过校园环境的建设来营造读书的氛围。走进雅小,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条条读书宣传标语,“经典浸润童年,诵读丰厚人生”“与经典同行,打好人生底色;同名著为伴,塑造美好心灵”“让阅读像呼吸一样自然”……沐浴着晨光,品读着名句,萦绕着书香,师生乐在其中。一楼,道德长廊呈现了图文并茂的经典名句,引导学生明礼诚信,厚德笃行;文化长廊展现了精美典雅的师生书画作品,彰显着浓郁的人文气息;楼道间、过道旁再现了丰富多彩的书香园地,书架上摆放着随手可取、随时可读的教育书籍,一股书香味正以其独有的方式走进师生的心灵。
教室是营造读书氛围的主要阵地,走进雅小的教室,独具匠心的手抄报展示栏,主题鲜明的艺术天地,琳琅满目的经典图书,生机盎然的自栽植物,凸显着每个班级的文化内涵。教室的每个角落无不让孩子浸润在书香里,无不让孩子在潜移默化中陶冶情操。
二、建立组织,让阅读有力量
如果对阅读只是一般的要求效果肯定甚微,怎样让师生做到持之以恒阅读才是关键。为此,学校成立了“明雅”读书会。读书会是在学校的关心和支持下由教师自愿组成、以读书为主要目的的群众性社团。读书会的成立旨在进一步激发教师读书热情,营造读书氛围,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丰富学校文化,推进“书香校园”建设。我校“明雅”读书会目前已有会员40余人。会员担负着“完善自身、发展学校、享受职业、美丽人生”的责任和使命。
1.实行“你阅读,我购书”工程
“一所学校可能具有一切设施,但是,如果没有书,没有人的全面发展及其丰富的精神生活所必不可少的书,或者,如果大家都不爱书,对书无动于衷,那么它就还不能成为学校。”这是苏霍姆林斯基对“书与学校关系”的精辟论述。
我校每学年第一个星期就对教师进行“你最想阅读的教育书籍”的问卷调查,从意向表中筛选购买一百本教育书籍放在阅览室供教师阅读。这种“你阅读,我购书”工程,进一步激发读书会老师们的阅读激情。
2.启动“一十百千万”读书工程
读书会要求每位会员每学期精读一本教育名著,阅览十种教育期刊,钻研百篇文章,撰写千字学习心得,做好万字阅读笔记。
为了营造良好的读书环境,学校在上班期间开放图书室。学校制定借书制度,给每位会员发放借书证,让会员把书不仅可以借到办公室读,还可以带回家阅读,拓宽了会员阅读的时间和空间。
3.开展“书香驿站”读书交流活动
萧伯纳曾说:“你我之间苹果的互换,结果仍是每个人只有一个苹果,但你我之间思想的碰撞,可以形成更新的多元思想。”为此,学校积极为会员搭建读书交流的平台。在每周一学习时,由会议主持人随机抽取会员进行读书交流。通过以书会友,跟同伴分享,与经典为伴,与大师对话,来陶冶我们教师的思想情操,开拓我们教师的视野,进一步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和人文素养,促进教师专业成长,让教师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形成良好的校园读书氛围。
三、开发课程,让阅读可生长
1.编写国学教材
国学经典,是古圣先贤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一册册书卷积淀了几千年厚重的文化底蕴与人生智慧。但往往经典过于深奥,孩子们不容易理解掌握。2015年,针对小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点,我们改编出一套符合我校实际,能够激发孩子们读书兴趣的国学启蒙校本教材——《道德经》。教材所选的80章节或短小精炼,通俗易懂,或生动凝练,传为经典。它不仅开阔了学生的读书视野,积淀了文化素养,规范了学生的行为,还将德育、智育和美育有机的融于一体。
我们不断探寻老子《道德经》的智慧,并把《道德经》这一国学经典纳入校本课程,开设国学课。每天早上10分鐘的经典诵读,每两周开设一节40分钟的国学课。采取“诵读+践行”的方式使学生得到心灵的净化、思想的启迪,达到学识与品行的共振。我们以1-2年级为第一梯队,开设内容为唐诗宋词,任务是:吟唱中华传统诗歌,以经典诗句启蒙,立身养性;3-6年级为第二梯队,开设内容为《道德经》,任务是:吟诵经典诗文,知行结合,塑造儒雅风度,谈古论今,弘扬中华文化,传承文明。
2.开设国学小课
我校针对在整个苏教版教材体系中,没有一篇小古文的现状,2017年下半年开始研制《诵读小古文》校本课程。学校每月组织全体语文教师利用半日研修活动开展小古文教学研讨活动,在打磨校本课程《诵读小古文》过程中,教师专业素养得以提升。通过打磨和借鉴,我校初步编成文言启蒙课程。低年级诵读《笠翁对韵》。中高年级学习小古文,一个年级段编一本。按主题单元编写,每个年级段编四个单元,每个单元编四篇小古文。
四、专家指导,让阅读有高度
教师的专业发展离不开专家的指导,为此,我校先后邀请了特级教师姜树华为我校老师做了《儿童阅读问题,根子全在于大人身上》的讲座。邀请海安实验小学的校长、特级教师周振宇为我们的课题研究把脉,并且做了《朝向生命,共生教育的呼应》的精彩的讲座。两位专家的讲座,强有力的推动了我校教师专业成长,为我校教师的阅读指明了方向,让阅读有了高度。
五、开展活动,让阅读有快乐
1.读书节,学生享受阅读
每年的读书节,我们制定详细方案,认真落实每次活动,让师生在读书节活动中得到锻炼和展示。2016年的读书节我们邀请儿童阅读推广人吉忠兰老师和儿童作家秦爱梅老师来校指导阅读。2017年的读书节,我们诚邀海安朗诵艺术家协会会长、电视台的主持人钱莉来我校为师生指导朗读。2018年的读书节期间,我们开展一系列活动:“吟诗弄词闹元宵”手抄报展示;“母语最亲,汉字最美”硬笔书写大赛;“咏春笔会”文学社团现场展示;“情系母语,寻找雅小最美声音”系列朗诵比赛;“我爱母语,快乐阅读”课外阅读知识测查。
2.晨诵午读,学生阅读有保障
①晨诵,与黎明共舞
我校把国学经典诵读活动纳入日常教学工作体系,坚持清晨一读。每天孩子们伴随着悠扬的乐曲声,拿着经典诗文静静地读,轻轻地吟,朗朗地诵,与古人对话,与圣贤交流,整个校园书香盎然,古韵飘香。孩子们在自由宽松的环境中,彰显个性,受到古典文化的熏陶。
②午读,跟作家对话
午读,是学生在校阅读的黄金时间。为了保证孩子读书的时间,我们坚持每天中午安排40分钟的阅读时间。学生们手捧书卷,与作家对话,静悄悄的校园,是最美的风景线。
六、推进读书,让书香溢满园
有人说:“读书使穷人变得富有,读书使富人变得高贵”。读书不仅使教学改革取得重大成果,而且使校园文化建设硕果累累。我校先后主办了县“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现场研讨活动和县书香校园共同体研讨活动,我校也被评为县“书香校园”。我校先后有四十几位老师在省、市、县论文评比中获奖,其中徐海娟老师在省陶行知研究会第九届“行知杯”征文中获一等奖,陆海玲、王长春两位老师分别在2016年和2017年“藍天杯”教学设计中荣获省一等奖。
回首我校开展读书活动的每一个瞬间,每一段历程,活动之初的“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是一种迷惘与困惑;而逐渐的对读书“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是一种渴望与需求;最终我们“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是一种境界与幸福。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今后我校将在书香校园建设的道路上一如既往的努力。“书香能致远,书香闻学识,书香溢满园 ”,始终是我校全体师生坚定的信念和永恒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