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是我国深化基础教育改革的关键一年,更是全面推进基础外语教育改革的关键一年。《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的颁布与实施,促发了我们对课程、教材、教学、学习和测评等各个领域的深度思考与探究。2018年虽已过去,但在我们迈入2019年起点的时候,很有必要再次倾听2018年的声音,回顾历程,梳理思考。本期“热点·观点”栏目中,我们对基础英语教育界在2018年发出的声音进行整理,从政策解读、阅读、教师发展、测评、信息技术等角度展示和总结具有代表性、前瞻性、体现核心要义的观点与表述,以期它们能在2019年的征程中继续启发、激励我们的探索与努力。
1.核心素养
和2003年版英语课标相比,新版课程标准的维度更加简化,原来画了个复杂的大圆形,现在分成核心素养四大块: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学习能力。新课标在强调语言能力、学习能力的同时,突出强调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增强文化自信,培养具有中国情怀、国际视野和跨文化沟通能力的人才。此外,还有一个比较明显的区别是新课标把“思维品质”提升为四大核心素养之一。
教师该如何对待核心素养里的这四个方面呢?用矛盾论的观点来讲,它们是不是均等的?我觉得如果不作区分的话,教师们很容易把我们最重要的外语特色——语言能力目标弱化了。因为外语跟其他学科不同,外语教学的目标就是学生最终要学会用外语做事情。如何通过外语这门课,真正地教会学生用外语来做事情呢?
其他的三个素养——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学习能力都是隐性的,并不是显性的素质。我们不可能开课专教思维品质。思维品质的教学要以语言为载体,融会贯通,潜移默化。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文化意识也是要通过学外语来培养的。所以这些素养应该融入到语言学习的过程当中。比如教阅读就可以培养思维能力,学生学习语篇,理解作者的思路,在层层推进中,揣摩其中的逻辑关系。教写作的时候,教师要求学生写的文章要逻辑上通顺,那学生就必须要有比较清晰的思维。再如学习能力,教师要关注学生学的东西能不能迁移,课外还愿不愿意用学到的东西来进行拓展等。总之,我们要充分理解核心素养的内容,摆正它们之间的关系,任课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恰到好处地加以贯彻落实。
说起核心素养如何落地,我认为最重要的是有好的课例。教师们要学习理论,同时我们也要拿出课例来演示给教师看,给他们展示传统的课我们是怎么上的,而现在我们按新课标来上课,要怎样把语言教学和其他三种素养有机融合。对于教师培训而言,可能讲一万遍道理都不如用几个课例来演示说明现在的课应该怎样上。
文秋芳,北京外国语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外国语大学学术委员会主任。
摘选自2018年1月《英语学习》(下半月刊)
《谈修订版课标中核心素养的落地实施——专访国家教材委员会专家委员文秋芳老师》
在核心素养的培养中,对学生正确价值观念和必备品格的培养指向“做人”,而对关键能力的培养则指向“做事”。“做事”的能力可以通过对学科内容(知识、技能、文化知识等)的学习、理解和探究,并通过参与特定的学科活动(听、说、读、看、写等)在具体情境中逐步形成和发展。但是“做人”不能只靠知识的传授和学习,学生还需要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学习学科内容和实施学科活动,在解决具体情境中的问题的过程中生成对如何“做人”的理解和实践。由此可见,培养关键能力是落实核心素养的一个重要抓手。换句话说,关键能力是每个学科应该发展的基于本学科课程内容和活动构建的能力,主要是培养“做事”的能力;必备品格聚焦“做人”。“做人”是养成性的,需要融入对关键能力培养的过程,通过与课程内容和活动的结合,在课堂上实施对学生的教学和教育。
王蔷,北京师范大学外国语言文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外语教育与教师教育研究所所长,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专家工作委员会委员,国家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修订组核心成员,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修订组组长。
摘选自2018年2月《英语学习》(下半月刊)
《“中小学生英语学科能力表现框架”在英语教学和测评中的应用》
围绕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英语教学,离不开对主题意义进行探究的语言实践活动。对主题意义的探讨与深度学习是分不开的,这也是培养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过程。高中英语教学要明确学习词汇的目的是为了理解和表达意义,需要在语境中学习和运用词汇。此外,通过学习有限的词汇,让学生形成一种“词汇观”,也就是词族、隐含意义、学习词汇和记忆的策略等。学习语法也是如此。同时,英语教学要让学生喜欢英语,能够赏析除母语之外的另一种语言的美。英语教学应该指向综合语言运用能力,摆脱目前教学中的题海战术,让学生形成扎实的语言能力,促进学生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教学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教师应把高中整体发展目标具体落实到每一节课的教学活动中。
陈新忠,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基教研中心英语教研员,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修订组核心成员。
摘选自2018年3月《英语学习》(下半月刊)
《2017年热点反思和2018年发展趋势大家谈》
2.《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
我们这个时代对“立德树人”的认识就更加深刻了。我们在任何时候都不能忘记,我们是在培养人,而不是培养仅掌握零星知识和机械使用这种低阶学习技能以及设定低阶学习目标的群体。这个时代的关键是素质教育。素质教育的一个显性的抓手就是要给学生以学养,所以我们提出素养育人。
另外,高中已经进入了普及化的阶段,更不用说义务教育。这也提出了一个新时代的课题——如何正确地、深刻地认识全面发展的人。全面发展一定是从德、智、体、美出发。同时,《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也指出,“实施普通高中英语课程应以德育为魂、能力为重、基础为先、创新为上,注重在發展学生英语语言运用能力的过程中,帮助他们学习、理解和鉴赏中外优秀文化,培育中国情怀,坚定文化自信,拓展国际视野,增进国际理解,逐步提升跨文化沟通能力、思辨能力、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这也是我们课程建设的第一大理念。
梅德明,语言学与修辞学哲学博士,上海外国语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教材委员会专委会委员,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修订组修订组组长。
摘选自2018年8月《英语学习》(下半月刊)
《谈当前中国基础外语教育面临的机遇与挑战——专访〈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修订组组长梅德明》
基于主题意义探究的英语教学设计,以语篇为基本学习材料,以语篇的内容和主题为中轴,辅之以聚焦语言知识学习的英语教学思路。围绕有意义的主题进行英语教学,强调语言在实际生活中的使用,主张语言教学情景化、生活化,把语言教学与内容的学习结合起来。
尽量围绕主题和语境设计教学目标。教学目标应该既包括基于主题的教学目标(如学习有关某个主题的新知识、加深对某个主题的理解),也包括语言目标(如语言知识、语言技能方面的目标)。
围绕主题设计教学内容和教学活动,通过主题把教学内容和不同教学板块联系起来。
以主题和内容为主线、以语言为暗线设计教学活动和教学环节。学生在理解语篇内容、探究语篇主题意义的过程中体验语言的使用,感知语言的结构,尝试运用所学语言。
将学生自身的知识、经验、情感与学习内容结合起来。
合理安排主题意义探究与聚焦语言知识的学习活动的顺序。
程晓堂,北京师范大学外国语言文学学院教授。
摘选自2018年第10期《中小学外语教学》(中学篇)
《基于主题意义探究的英语教学理念与实践》
任何学习活动,只要重视学生的全面素养发展,重视在语境中进行知识、技能、策略等的整合性的学和用,注重融语言、思维、文化为一体,就符合《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提倡的学习活动观。至于语言学习过程中的一些操练与记诵,是具体内容、具体阶段的必要学习行为,与课程目标并不相悖。真正与课程价值相悖、与活动观不相容的,是那些漠视语言特点、剥夺学生学习实践的教师“满堂灌”,把语言实践课上成知识传播课;是那些痴迷于中考、高考试题,把考试形式变成教学模式,脱离语言运用的真实情境以及真实、开放的语言任务,把学生的思维框束在直觉、推测、间接判断等非语言运用范围内,误导了外语学习的途径。与活动观不相容的,还有那些无视学生个性需求强加给他们的“翻转”学习,以及那些以习题为主、划一摊派的“导学案”学习等。新一轮课程改革需要解决的问题,表面上看是改变以语言知识为主要目标的狭隘的外语学习观,改变知识、技能、策略等相互割裂的训练方式;从深层看是要解决人在语言学习中如何发挥主体性、自主性、创造性等问题,尊重主体,关注个性,让学习具有亲和力,让学生学得有尊严。
高洪德,山东省教育科学研究院英语特级教师,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专家工作委员会委员,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修订组核心成员。
摘选自2018年第4期《中小学外语教学》(中学篇)
《英语学习活动观的理念与实践探讨》
酝酿已久的高中各学科课程方案(课程标准)的颁布将全面改进基础外语教育,新课标对外语学习对人的成长作用有了更深刻、更科学的阐述和实现路径的体系设计,但也需要我们思考如何在经济、社会、教育等方面发展不平衡的地区渐进落实课标要求。
张连仲,北京外国语大学教授,国家《英语课程标准》研制及修订组核心成员,全国基础外语教育研究培训中心常务副理事长。
摘选自2018年3月《英语学习》(下半月刊)
《2017年热点反思和2018年发展趋势大家谈》
3.其他重要发言
21世纪初以来,随着各级學校对英语教育关注力度的加强,社会上曾经出现过至少两次反外语教育的歪风,甚至有人在人大和政协会议上提出小学不学英语、推迟英语课的开设时间、减少中学的英语课时、降低高考英语在录取标准中的所占分值(从150分减为100分),甚至取消高考中的英语考试等,呼声不一而足。这些人将中小学生语文水平降低的现象归咎于英语教学消耗了学生太多精力。一时间,全国很多英语教师已经开始考虑转业了。当然,这些歪风由于众多有识之士和广大外语教师的力争,尤其是国务院教育主管部门的坚定态度,没有真正刮成“台风”而造成危害。但我们还是要加强警觉,并以做好外语教育工作、提高全民族外语水平的新业绩来予以回答。
陈琳,著名教育家,2018年教育部“全国优秀教师”荣誉称号获得者,
全国基础外语教育研究培训中心理事长,
国家《英语课程标准》研制专家组组长,
北京外国语大学教授。
摘选自2018年9月《英语学习》(下半月刊)
《40年来中国外语教育的发展和对今后的展望》
英语教学的目的是教会学生用英语进行交流,实现语言的功能,而不是只让学生学有关英语的知识。我们需要与国外合作,“借他山之石为我所用”。合作的原则是“以我为主,洋为中用,互为补充”。教材编写必须以教学大纲为依据(如贯彻“寓思想教育于语言教学之中”的原则),充分考虑中国人学习英语的特点(如语法和语音教学的系统性),继承传统而有效的方法,同时吸收功能法、交际法之优点,有所创新,立足本国国情编写教材,保证语言的地道性、原创性,且解决版权问题。
刘道义,课程教材研究所研究员,
人民教育出版社编审。
摘选自2018年10月《英语学习》(下半月刊)
《谈改革开放40年来基础英语教材的变革与发展——专访人民教育出版社编审刘道义》
Good communication depends on not only what we say, but also our value system and behaviors. Therefore, as teachers, we need to think about what character strengths and virtues students need, and what mindset and thinking skills they need in the future.
龚亚夫,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
中国教育学会外语教学专业委员会理事长。
摘选自2018年7月20日“TESOL中国大会”
主旨发言Re-conceptualizing Communication—Going Beyond the Language and Culture
1.阅读教学
阅读本身不仅仅有语言和文字信息的解码,还能使学生更多维、更丰富地认识这个世界。我们所说的认识世界,不仅包括认识这个物理的星球,还包括认识它的历史、风土人情、风俗文化、社会公约等。通过阅读,孩子们能更好地了解社会,理解什么是生活,从而能够更好地融入社会,承担社会责任。读书就是阅读人生,阅读生活。
我们今天面临的很多社会问题,归根到底都是教育的问题。而阅读教育的使命之一就是提升生命的价值,让孩子们感受生命的美好。多一个阅读的孩子,就减少一名走上歧路的儿童。
王蔷,北京师范大学外国语言文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外语教育与教师教育研究所所长,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专家工作委员会委员,
国家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修订组核心成员,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修订组组长。
摘选自2018年11月16日“第四屆全国中小学英语阅读教学学术研讨会”开幕式致辞
主题提供语篇的语境范围,语篇承载语言结构和文化信息,语言本身建构语篇、传递文化内容,而文化内容阐释主题意义。同时,语言技能保障学习行为的有效发生,而学习策略保障学习行为的有效结果。
夏谷鸣,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修订组核心成员,英语特级教师。
摘选自2018年4月17日“2018全国基础外语教育教学研讨会”
主旨发言《核心素养背景下英语课程内容与教学方式变革》
对阅读教学的理解是解决阅读教学中的“碎”与“整”的问题的关键。教师需要认识到阅读教学的核心是阅读理解。对母语与二 / 外语阅读的相似与不同之处的理解,将有助于教师思考如何帮助学生正向迁移母语的阅读能力,以及发现学生在二 / 外语阅读中可能存在的困难。同时,只有了解不同文体的写作特点,教师才可能从更为宏观的层面思考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可能遇到的挑战,从而给予相应的指导。
杨鲁新,北京外国语大学中国外语与教育研究中心教授。
摘选自2018年10月《英语学习》(下半月刊)
《外语阅读教学中的“碎”与“整”》
2.自然拼读与绘本教学
3—4岁开始英语启蒙的中国孩子:为孩子提供大量的听力输入尤其重要。
5—6岁开始英语启蒙的中国孩子:将自然拼读的准备阶段和起步阶段合二为一,单词的识别顺序从“音、义——形”改为“形、音——义”,音素切分和组合方式发生变化。
7—8岁接触自然拼读的中国孩子:在教授自然拼读的过程中,可以越过识别字母名和字母形的阶段,直接教授字母音和基本单音节单词的拼读和拼写。同时,教师还要对孩子进行持续听力输入。教师一定要注意孩子学习路径的特殊性与培养其英语阅读能力和兴趣的紧迫性。
9—10岁还没有开始学习自然拼读的中国孩子:系统地梳理自然拼读知识和掌握构词法,对于解决这些孩子在英语阅读方面遇到的问题会很有帮助。
刘宝胤,北外国际教育集团学术部主任。
摘选自2018年3月《英语学习》增刊
《基于中国不同年龄段学生的自然拼读教学建议》
分级阅读的本质是匹配性阅读,帮助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目标读物”,进行独立阅读。
运用分级阅读培养学生阅读素养的三个实践策略:一是分级阅读课程化。营造阅读氛围,发挥学校隐性课程的功效;课内外联动,保证阅读时间;善用评价导向,保证阅读质量。二是指导学生利用分级阅读进行大量的自由泛读。运用Frayer Model结构图进行词汇积累;运用可视化学习图进行意义建构。三是课堂读书精读化。根据班级水平进行整本书阅读,整本书阅读的整体设计要整进整出,包括激趣导读课、讨论交流课和创新生成课。
张金秀,北京教育学院外语与国际教育学院院长、教授,教育部国培示范性项目首席专家。
摘选自2018年4月19日“第五届全国自然拼读与英语阅读教学研讨会”
主旨发言《运用分级阅读培养中学生英语阅读素养的核心理念与实践策略》
绘本阅读教学设计的四条原则:一是厘清教学文本的内容与形式,细化可以实现的核心素养具体内容。二是要选择适当的绘本阅读教学方法,创造学生自主探究空间。三是设计阅读任务,铺设核心素养的三个实现途径——读前活动需要调动学生阅读的兴趣,通过提问、预测等方式激发阅读的动机;读中活动可以获取和概括信息,梳理文本内容,采取拼读阅读、阅读圈等多种形式;读后活动则利用本次阅读获取的知识内容、语言结构等,与学生已有的知识整合,进行一定的评论、赏析、创造等活动,任务形式可以是表演、讨论、辩论、创编、续写等。四是在教学实施中关注学生的状况,启发学生的思维与文化意识,达到学科育人的目标。
钱小芳,北京师范大学外文学院副教授、博士。
摘选自2018年4月20日“第五届全国自然拼读与英语阅读教学研讨会”
主旨发言《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小学和初中英语绘本阅读课堂教学设计》
合适的绘本可以加深孩子们对教材主题的理解,补充有关自然拼读的训练,巩固教材的词汇、句式、语音、语法等语言知识,还可以培养孩子良好的阅读习惯。
教师可以突破客观条件的限制,选择适合自己学校和学生特点的绘本教学形式,来弥补教材在趣味性和育人功能方面的不足。
周琳,文学博士,首都师范大学初等教育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
摘选自2018年10月17日“第六届全国自然拼读与英语阅读教学研讨会”
主旨发言《促进儿童身心发展的阅读教学》
在许多课堂上,教师仍注重语言知识学习,强调词句的训练。教师的头脑中仍存在着根深蒂固的知识本位的教学信念,形式在前,意义在后;也就是说差不多到一节课快结束的时候,教师才明白绘本的意义何在。但是我们应当提倡意义在前,让意义来引领知识的教学,这才是绘本存在和应用的功能所在。
阅读本质上是read for communication。基于阅读,我们是在进行一种思想的交流,与作者的体验和情感的深刻交流。这种交流就意味着老师在课堂上要用目标语(英语)或母语来引导孩子进行理解、体验,进而建构意义。整堂课都要体现communication的状态。
侯云洁,上海外国语大学博士生、副教授,
教育部英语学科“教师培训标准”研制组核心成员,
云南师范大学英语学科教学硕士生导师。
摘选自2018年10月17日“第六届全国自然拼读与英语阅读教学研讨会”
主旨发言《如何基于文本解读进行绘本教学设计》
绘本文本解读有“读”、“看”和“解”三个层次的含义。教师可以通过“读”文本来了解梗概和大意;通过“看”图研究细节,找到空白;再通过引入背景知识和自己的生活经验,来“解”读文本和图片的深层次意义。
陈则航,北京师范大学外国语言文学学院教授、副院长、博士生导师。
闫赤兵,北京市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小学英语教研员,中学高级教师。
摘选自2018年3月《英语学习》(下半月刊)
《小学英语绘本文本解读与教学设计》
普通教师要想提高,搞点务实的小科研是必要的。教而不研则俗,研而不教则空。这种科研应该集中在行动研究上,聚焦在上好每一节课上,而不要好高骛远;应该以个人研究为主,不断反思、记录、尝试、总结,注意急用先学,从小事做起。
李俊和,北京市第四中学英语特级教师,
教育部国培计划专家库成员之一。
摘选自2018年1月《英语学习》(下半月刊)
《中小学外语教师的成长之路》
教研是幫助教师提高教学水平,实现教师成长的重要途径。教研可以将“固定”的课堂变成“有生命力”的课堂;引导教师将作为“范例”的教材变成“自己”的教材,还可以让每一个学习者热爱这个学科。我认为这就是“教研的力量”。
可能NBA“公牛王朝”的功勋教练菲尔·杰克逊不是最好的运动员,但是他可以培养出“飞人”乔丹、皮蓬和罗德曼这样的“铁三角”,外加神投手史蒂夫·科尔这样阵容强大、所向披靡的伟大球队。教研员就像一个地区的教练一样,要带出能征善战、本领高强的教师队伍,提高一个地区的学科教学水平。对于一个省级教研员来讲,要建立省、市、区、县分层的教研团队,做好研究实践工作,引领学科发展,同时还要注意建立起教研团队的威信和公信力。
朱浦,上海市英语特级教师,上海市教委教研室英语教研员。
摘选自2018年9月《英语学习》(下半月刊)
《如何成为一名出色的“教练”——访上海市小学英语教研员朱浦老师》
学会评价是衡量中小学英语教师专业核心素养的一项主要指标。新时代的英语教师不仅应是课堂教学的能手,更要成为教学评价的专家,能够根据需要胜任不同场合的评价任务。教师既要掌握基本的评价知识、评价技能和评价方法,还应当秉承先进的评价观念,时刻怀有一切评价活动都是为了促进学生学习的评价意识,增强对测评伦理的敏感性,把学生当成真正的人来塑造,培养学生的英语学科核心素养和人文情怀。
吕生禄,西安外国语大学英文学院副教授。
摘选自2018年9月 《英语学习》(下半月刊)
《中小学英语教师课堂评价的胜任力及其表现特征》
没有科研关照的教学是盲目的,没有教学支持的科研是空洞的,教学科研与教学本来就是时刻相伴的。教研论文所承载和分享的是教育思想和教育智慧,判断其价值的简单尺度就是真、善、美。真就是真材实料,不空洞、不虚假;善就是能让同行教师读了受益,启发思想,改进教学;美就是表达清晰、简明、朴实。
陈力,人民教育出版社资深编辑,课程教材研究所副研究员。
摘选自2018年5月《英语学习》(下半月刊)
《一线教师如何写好学术文章,如何做好研究》
教师是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的关键,是推动我国教育现代化的主导力量。有些一线英语教师对信息技术的应用持保留意见,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教育现代化进程。为了消除该阻碍,我们有必要将技术应用到英语教师个人的专业发展中,从“内因”上改善教师对技术应用的态度。
李晨,北京外国语大学网络与继续教育学院讲师。
摘选自2018年7月 《英语学习》(下半月刊)
《技术丰富环境下的英语教师语言能力提升》
1.测试理论
基础教育阶段的英语学科测评日益重视能力考查。测试重点逐渐由语言基础知识变为语言运用能力,单词或单句层次的试题逐渐向篇章层次的试题过渡。这样的安排符合语言教学与测试理论的基本原则,即:语言教学的目的是培养语言运用能力,而不是掌握语言知识;语言测试的重点自然也应该是考查语言运用,而非语言知识。
纵观国内的各项考试,我们可以看到,读写一直是考查的重点,听力次之,口语则几乎被回避;听、说、读、写基本都是进行分离式的考查。这样的考试难以反映出考生的英语水平,也会对教学产生负面的导向作用。因此,考试无疑应该进行调整,一定要尽力保障考试内容的全面性、综合性,充分发挥考试对教学的导向和反拨作用。
刘庆思,教育部考试中心科研处处长、研究员。
摘选自2018年7月《英语学习》(下半月刊)
《谈改革开放四十年来英语测试与评价体系的变革——专访教育部考試中心科研处处长刘庆思》
所谓学业质量是要看学生掌握课堂教学内容的情况。基于标准的测试将考生的英语运用能力表现与标准能力描述相匹配,这是我们必须要把握的。基于内容标准的测试检测学生达成课程内容目标的情况,是学业成绩考试,也就是我们所说的“会考”,它不负责选拔。分析学业质量要关注可观察的学习成效,而分数的解释与报告应该与测试目标紧密相关。另外,考试分数的分析数据可以帮助我们了解不同水平的学生的表现,有利于我们进行教学决策,能够使我们决定采用什么样的活动、选用什么样的材料以及是否需要补充材料等。此外,分析影响学业成绩的因素也同样重要,也就是说,我们也需要关注学生的情绪、动机和学习策略等。
武尊民,北京师范大学外国语言文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师范大学外语测试与评价研究所所长。
摘选自2018年4月20日“第二届英语教学与测评学术研讨会”
主旨发言《基于标准的英语学业质量分析与反馈》
2.《中国英语能力等级量表》
在英语测评方面,《中国英语能力等级量表》可提升考试质量,推动国内外考试的对接与互认,促进多元评价的发展。一是提供考试质量保障,为各类考试的内容设计、试题命制、评卷及成绩报告提供科学的能力测评标准,使考试的各环节有章可循;二是提供考试对接基础,为国内外考试提供衔接定位的统一标尺,提升考试的可比性,推动国内外考试的对接与互认;三是提供多元测评支撑,为英语教学的过程性和终结性等测评方式提供能力参照标准,促进多元评价的发展。
《中国英语能力等级量表》是面向我国英语学习者的首个英语能力测评标准,对我国各级、各类英语学习者的英语能力从低到高进行系统、连贯的描述,覆盖不同层级的语言学习者和使用者的英语能力,满足不同用户的需求。《中国英语能力等级量表》的理论框架在交际语言能力框架的基础上,融合了语用学、功能语言学、认知语言学和教育学等学科的理论,体现了外语教育发展的趋势和方向。
刘建达,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副校长、博士生导师,
全国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研究中心主任。
摘选自2018年7月《英语学习》(下半月刊)
《〈中国英语能力等级量表〉对英语教学、学习、测评的启示》
标准为先,使用为要。
《中国英语能力等级量表》不仅仅是用于测评的能力标准,从教学的角度而言,《中国英语能力等级量表》在教学目标设定、教学内容选定、教学设计和教学反馈等各个方面也有用武之地。
就英语专业的写作教学而言,《中国英语能力等级量表》有助于教师明确能力构念、分解教学目标、细化教学内容、设计教学任务,还有助于融合能力和知识两大板块的要求。在写作测评方面,《中国英语能力等级量表》有助于教师建立写作测试构念、设计写作测评任务,有利于学生开展自我评估,还能使写作测评的反馈更加丰富。
邹申,上海外国语大学英语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摘选自2018年4月20日“第二届英语教学与测评学术研讨会”
主旨发言《初探〈量表〉在英语专业写作教学与测评中的应用》
《中国英语能力等级量表》将提高英语测试结果的可靠性、科学性和可比性,为我国各级、各类英语测试提供统一的标准,能够科学认定英语学习者和使用者的英语水平。也就是说,以后英语学习者和使用者在提及自己的英语水平时,不再以高考英语分数、四六级分数或雅思成绩等作为参考,而是根据《中国英语能力等级量表》的等级对英语水平进行认定。目前,我国在测评领域出现了诸如外语考试种类繁多、测试题型不尽相同及测试分数结果相互无法参考等问题,这就给人才考核和选拔带来繁重的测评工作。有了统一的《中国英语能力等级量表》后,各个测试结果就可以实现互通和比较。这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减轻考生负担,节约考试资源。
黄丽燕,华南师范大学外国语言文化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摘选自2018年7月《英语学习》(下半月刊)
《〈中国英语能力等级量表〉对英语教学、学习、测评的启示》
《中国英语能力等级量表》从听力理解能力、阅读理解能力、口头表达能力、书面表达能力、组构能力、语用能力、口译能力和笔译能力八方面对英语语言能力进行界定,为英语测试到底要检测哪些能力提供了内容范围上的引领。此外,《中国英语能力等级量表》在对每一项能力的描述中,都选取了典型的认知能力和行为表现进行“能做……”的描述,这些描述在英语测试的内容设计方面发挥了引领作用。
扈华唯,湖北省教育科学研究院教育教学评价研究室主任,
中学英语学科负责人,特级教师,
湖北省教育学会中小学外语专业委员会理事长。
摘选自2018年7月《英语学习》(下半月刊)
《〈中国英语能力等级量表〉对英语教学、学习、测评的启示》
3.高考
改革是高考永恒的主题。2014年《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颁布后,高考英语学科启动新一轮考试内容改革,一方面强化考试的育人功能和价值导向作用,通过选材和题目设置落实立德树人的教育根本任务;另一方面强调以语篇为基础,通过设计真实问题情境深入考查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中学英语教育应当进一步领会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精神,了解高考评价体系的总体要求,引导教学回归教材、遵循教育规律,强调学习必备知识,培养关键能力,养成学科素养,内化核心价值。
教育部考试中心
摘选自《中国考试》2018年第7期
《积极引导素质教育 促进英语教学改革——2018年高考英语试题评析》
关于“高考考什么”这个话题,大家比较清楚高考命题有两个依据,一是依据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二是依据高校选才需求。高考是衔接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的一个重要环节,因此高考英语改革在关注基础教育的同时,也要关注高校在人才选拔需求上的变化。高考要在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之间起到桥梁的作用。
高考是核心素养落地的重要环节,因此高考的考查内容必将基于对核心素养的考查,而落实对核心素养的考查就需要从命题方式、命题技术和题型选择等方面来进行探索,并在实践中不断地完善。
高考要引导和促进中学英语教学和课程改革。本轮高考改革的目的是要促进英语在改革中再现活力,从而实现“以评促学、以考改促课改”的目的,发挥高考对课程改革的正确引导作用。高考英语坚持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为导向,强调对学生的基础语言知识和基本语言技能的考查,也重视对学生思维能力和文化意识的培养。
乔辉,教育部考试中心外语考试命题处副处长。
摘选自 2018年4月21日“第二届教学与测评学术研讨会”
主旨发言《高考英语考试改革与“一年两考”的实施》
4.测评形势把握
我们现在已经可以看到,国家正努力地从考试文化向评价文化转变。之所以说“努力”,是因为这种转变的发生并不容易。我们目前还处于考试文化中,但是大家也非常期待评价文化能够更好地反馈教学。评价是外语教育改革的主体内容,谈改革必谈评价,评价也是改革的推动力。如果改革中缺乏测评的内容,则会没有抓手,也会缺乏关注。同时,评价研究和评价素养的發展应该紧密结合外语教育改革的目标,紧跟国家对人才培养的需求。
学习是一个高度个性化的过程。因此,要把标准化的流程施加到每一个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可能还是比较困难的。我们要将个性化的反馈与大规模的诊断和测评手段相结合,因为完全标准化的流程是难以非常好地契合每一个学生的学习需求的。技术运用是测评的一个重要方向。当前,技术运用极大地拓宽了测试的构念并显著改进了测试的手段,使评分更加有效。同时,技术还能为教师提供部分反馈信息,这也是测评技术发展的一个方向。
金艳,上海交通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全国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委员会主任,
亚洲语言测试协会联合主席。
摘选自2018年4月20日“第二届英语教学与测评学术研讨会”
主旨发言《外语教师评价素养发展:理论框架和路径探索》
当前我们国家的发展已经进入了一个新时代,日益迈向国际舞台的中央,经济、社会和文化等领域的对外开放力度也在不断加大。立足于服务国家的战略,外语教学和人才培养越来越受到重视,英语教学与评价改革也迈进了体系化、科学化的新时代。与此同时,《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的颁布及高考外语科目改革的深化,都将对未来的外语教学产生深远的影响。如何在教育教学与测评实践中高效地运用这些标准,如何打造适应新时代的教师团队,如何更好地发挥测评对教学的反拨作用,这些可能是我们每一位教师经常会思考的问题。
我们希望能够从考试文化向评价文化转变,这也是我们一直努力的方向。我们不仅要努力让“考”和“教”不分离,而且还要尽量运用测试这个杠杆,让课程设置尽可能地科学、规范而且有衔接性,让教材的开发和使用尽可能地贴合实际,同时也要注重建构校本考试体系。
郭乙瑶,北京师范大学外文学院副院长、教授。
摘选自2018年4月20日“第二届英语教学与测评学术研讨会”开幕式致辞
通过实施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到2022年基本实现“三全两高一大”的发展目标,即教学应用覆盖全体教师、学习应用覆盖全体适龄学生、数字校园建设覆盖全体学校,信息化应用水平和师生信息素养普遍提高,建成“互联网+教育”大平台,推动从教育专用资源向教育大资源转变、从提升师生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向全面提升其信息素养转变、从融合应用向创新发展转变,努力构建“互联网+”条件下的人才培养新模式、发展基于互联网的教育服务新模式、探索信息时代教育治理新模式。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摘选自2018年4月13日《教育部关于印发〈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的通知》
我认为,人工智能正在成为我们不可或缺的朋友,就像手机一样。手机的确是好工具,但是如果我们过度依赖手机,人和人之间的交往就没有意义了。实际上,我们还需要在一起面对面交流,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是有温度的、有爱的,是能激发灵感的,这是人工智能做不到的。
我们要认识到:第一,人工智能是我们的好朋友,但是不要把它当作一个替代品,不能自己主动地退让;第二,不要恐惧,要以包容的态度去拥抱技术。我们还在观察人工智能到底能够走到哪一步,当前的人工智能技术在完全替代人的自然智能这方面,可能性是不大的,特别是它难以替代高端的认知和思维。即便有层出不穷的人工智能产品,我认为这仍不足以说明人的教育活动已经可以被替代了。
梅德明,语言学与修辞学哲学博士,上海外国语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国家教材委员会专委会委员,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修订组组长。
摘选自2018年8月《英语学习》(下半月刊)
《谈当前中国基础外语教育面临的机遇与挑战——专访〈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修订组组长梅德明》
基础教育阶段英语学科测评日益重视新技术的应用,例如作文自动批改、计算机辅助考试和自动评分等。我们做过实验,得出的结论是机器对主观题的评判是十分科学的,评分信度高于一般评卷教师评分的结果。例如,口语考试的新技术对语音的识别率基本在95%以上,保证了语音识别的准确性。同时,机器对语言的流利性的把握和对重读、连读及文字间的关系的识别能力也要强于人,因为人的耐受力是有限度的。此外,机器也能识别应试者语言内容的丰富性,根据应试者选用单词的难易程度及与试题主题的契合程度给出相应的判断。从以上三个评判维度可以看出,现在的新技术对语言教学和语言测试是非常有帮助的。当前,技术的发展相对而言已经比较成熟,但这个发展过程是没有止境的,以后肯定会越来越先进,应用也会越来越多。
刘庆思,教育部考试中心科研处处长、研究员。
摘选自2018年7月《英语学习》(下半月刊)
《谈改革开放四十年来英语测试与评价体系的变革——专访教育部考试中心科研处处长刘庆思》
虽然改革开放40年来信息化发展迅速,但教师的信息素养提升之路才刚刚开始。现在大多数教师的思维还是停留在传统教学模式上,但信息技术与外语教学的深度融合是大势所趋,要想实现这个目标,教师的观念一定要开始改变。教师首先要愿意变,要认识到技术是可以引领教育发展的。技术本身并不能改变教育,但它是引领教学变革的重要手段。因此要想真正实现技术与教学的融合,构建新的教学模式,最根本的是教师的观念发生变化。
在信息化时代,知识的来源是多元化的,教师的教授不再是学生获取知识的唯一途径,有些学生的知识面甚至超过教师。因此,让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的办法不是传输知识,而是创造学生的学习需求。小孩子肚子饿了自然会吃饭,同样地,学生有了需求自然会学习。那么如何创造学习需求?例如:让学生根据课本中的话题拍一部小电影,或者制作某一种类型的作品;开展辩论比赛,教师负责组织,学生课下查资料、进行准备。学生为了完成任务,就自然要去获取相关知识。
我可以借助“健康幸福”的理念来形容新时代的教学理念。人们越来越关注健康幸福的生活,注意食品安全并加强体育锻炼。同样,当教师的我们也应该为学生创造“健康幸福”的学习。教师要注意知识的安全性,多为学生提供“新鲜”的知识,同时为学生提供更多“锻炼”的机会,不能是教师自己“满堂灌”,而是让学生能够健康地学习。另外,教师除了教学之外,还应该让学生端正学习心态,多给予鼓励并培养他们的兴趣爱好,让学生树立学习的信心。只有增强学生学习的幸福感,学生才能真正爱上学习。让健康学习幸福地发生!
曾用强,广东省外语外贸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广东省外语艺术职业学院院长。
摘选自2018年11月《英语学习》(下半月刊)
《谈信息技术对基础外语教学变革的促进——专访广东省外语艺术职业学院院长曾用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