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员工持股计划(ESOP)指的是由企业员工持有企业的股票或者期权而使该员工获得利益的一种长期绩效奖励计划。在实务中,通常是由企业内部员工出资认购本公司的部分股权,并委托员工持股会管理运作,员工持股会代表持股员工进入董事会参与表决和分红。员工持股最开始的提出是为了解决企业内涵的代理问题,因其以高级管理者,核心员工乃至普通员工的持股,最大化其的主人翁感及组织承诺,使其与公司股东经营目标一致,故而能够很好的缓解代理问题以降低代理成本,提升企业绩效,实现企业、股东、员工、社会多赢的有利局面。
关键词:员工持股;代理成本;企业绩效
员工持股计划(简称ESOP)是一种股权激励方式,指的是企业通过员工持股来团结、激励企业员工,使其拥有剩余索取权的利益分享机制和经营决策权的参与机制。
一、我国ESOP的发展历史
我国实行员工持股制度的起步较晚,经历了更多崎岖坎坷,却也积累了不少经验教训,为更好的探究适合我国国情的员工持股计划方案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我国的员工持股最早出现在乡镇企业中,例如1984年北京天桥百货向职工定向募集了300万职工股,这是我国出现的首次员工持股。80年代末期,地方政府为了响应中央的号召,加快进行股份制改革,值此期间由于急功近利造成了一些不合规的情况,导致国有资产流失,为此国家也出台了相应政策就行指导和规范。到了90年代,公司开始大规模出现内部职工股,但最后由于“内部股社会化,法人股个人化”的原因而遭到国家禁止。直到2013年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允许混合所有制经济施行企业员工持股,形成资本所有者和劳动者利益共同体”。“员工持股”第一次出现在中央文件中,这充分肯定了员工持股的积极意义,是未来企业产权结构改革的重要方式。
二、企业实施ESOP的优势
(1)股权结构的多元化。ESOP使得员工持有企业股份,获得了资本收益。但是相比于员工获得的资本利益,获得一个能够参与公司决策,充分了解公司内部信息的渠道才是最重要的。员工持股能有效调节产权结构,降低资产负债率和财务杠杆,有利于企业的发展,也使得员工与经营者,经营者与股东信息不对称的问题得到缓解,有助于员工在管理层中拥有一定的话语权,增加了股权机构多元性,便于。
(2)激励员工,降低代理成本。自委托代理问题出现以来,始终是现代企业无法回避却又难以解决的问题,一方面全面监督是不现实的,另一方面一些简单的利益激励又无法缓解代理问题。就这两方面来说ESOP可以起到激励与监督的双重作用,有效降低代理成本。ESOP可以从下至上的对各个阶层管理者都能起到监督的作用,使得经营者在作出决策时由于自己和公司的利益捆绑关系从而不再进行逆向选择,所有者和经营者达到一个平衡点,在这中间就是员工持股起到的桥梁作用。
(3)改良公司治理机构。ESOP的出现一开始就是为了缓和委托代理问题带来的社会财富的高度集中和劳资纠纷,通过在企业微观层面上的改革,利用ESOP对企业管理者进行有效地制约,规避“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推动企业的民主化管理,大幅度地提高公司监督效力,对公司治理机制进行更新升级。
三、ESOP给企业绩效的影响
(1)ESOP的推行有利于改善企业产权结构和治理机制,公告的发布等于向市场发出积极信息,能够使得企业的业绩在短期内出现上涨。
(2)国有企业在实行ESOP后,介于ESOP可以有效缓解国企根深蒂固的产权结构问题,员工对国企的稳定性和国家推行的混改体制有足够的信心,且国企因其享有的财政扶持和政策倾向的优势,其竞争力也足够强,故员工会采取长期持有的方式,又因其信息公示度也高于民企,内部职工竞争性也远弱于民企,便于员工有效地掌握“内部消息”,以员工持股大会的名义拥有一定话语权,故国企推行ESOP可以实现长期受益,其业绩提升呈现长期性。
(3)民营企业等非国有企业因为ESOP无法解决其根本性问题,只是一种职工福利的功能,员工持股对于经营者的决策没有施加任何压力,也不能有效地掌握相关内部消息,故员工持股后大多为短期目的而持有,不能形成长效激励。所以其业绩的提高也呈现短期性但在一定时期也会给企业带来较大收益。
四、ESOP的实施给出以下建议
(1)员工持股的短期行为(即主要靠上市公司的股票溢价来谋取一时之利)已经很大程度上违背了我国ESOP推行的初衷,80年代我国推行内部职工股的失败此项因素也占据了不少的比重。因此为了机制更加完善,应对长期持有公司股票的员工给予尽可能多的激励,鼓励他们稳定的服务社会和企业发展。
(2)由于目前职工持股的比例还比较低,除了个别企业例如华为的99%等,其余的均在不到10%。即使是政府大刀阔斧进行的国有企业混改距离国资委设定的员工持股占比30%的指标还有不小的差距。因此,员工持股大会对企业制定经营和财务政策的过程也不能进行有效的参与和监督,也就起不到其降低代理成本的作用。故政府应出台更加有利的政策鼓励国有企业和非国有企业进行员工持股改革,但是过于激进的实行会导致公司治理机制的破坏,因而分阶段分时期地进行ESOP是一个有效的选择。
参考文献
[1]张小宁,经营者报酬、员工持股与上市公司绩效分析[J]世界经济,2002(10):57-64.
[2]朱斌,马晔华. 员工持股制度及其在中国实践的思考[J]经济问题探索,2000(4):109-112.
[3]冯邦彦,叶穗瑜. 员工持股计划在我国的适用性研究[J]江汉论坛,2003(7):58-61.
[4]黄群慧,余菁,王欣,等.新时期中国员工持股制度研究[J]中国工业经济,2014(7):5-16.
作者简介:付可政(1992—),性别:男,民族:汉族,籍貫:河北沧州,学历:在读研究生,单位:西南财经大学会计学院,研究方向:管理会计理论与实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