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BSC的L林业企业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2019-06-11 05:48莫鸿滨
财讯 2019年6期
关键词:林业企业绩效评价

莫鸿滨

摘要:林业企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其生产经营活动不仅仅涉及经济效益,还关乎生态环境和社会责任,与我国目前提出的生态文明建设密切相关。现阶段L林业企业的绩效评价还停留在对财务业绩评价的单一阶段,而没有将非财务因素纳入其考核范围,随着企业的发展和经济环境的变化,这种传统的评价方法已经难以满足企业的战略发展需要。本文在L林业企业绩效评价中引入BSC理论,结合企业所处行业特点和自身经营管理特征,从财务、顾客、内部运营、学习与成长四个维度中选取21个指标,以此构建基于BSC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并分析了企业在建立绩效评价指标体系过程中应注意的一些问题。

关键词:林业企业;BSC;绩效评价

一、引言

林业企业主要从事以森林资源为对象的加工利用与再加工利用活动,其业务通常包括森林资源培育、生产加工、制浆造纸等,在我国国民经济中的占据着重要地位。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的林业企业纷纷审视自身经营活动对社会的影响,企业在追求经济效益的同时,还需兼顾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在新的经济形势下,人们对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识不断提高,侧重于经济效益的传统绩效评价不能体现当前社会发展和经济环境变化对企业的影响,已经无法适应林业企业的战略发展需求。因此设计更具创新性、准确性的绩效考核指标,合理评价林业企业的经营绩效,有利于林业企业综合考评影响企业发展的各方因素,将企业战略目标更好地转化为组织各层级的绩效指标和行动,克服传统财务评价方法的短期行为,以实现企业的长期发展目标。

二、BSC理论回顾

平衡计分卡(BSC)是哈佛大学教授Robert Kaplan与复兴国际方案总裁David Norton提出的一种能将战略目标与绩效评价相结合的评价工具。BSC以企业战略为导向,通过财务、客户、内部运营和学习与成长四个维度及其业绩指标的因果关系,全面管理和评价企业综合业绩,是企业愿景和战略的具体体现,既是一个绩效评价系统也是一个有效的战略管理系统。

BSC与传统财务绩效评价方法不同,传统财务绩效侧重于财务指标的业绩评价,BSC则在传统财务绩效评价的基础上,引入顾客、内部运营以及学习和成长三个层面,从四个维度设计出与企业战略目标相结合的绩效考评指标,兼顾了财务指标和非财务指标、企业长期目标和短期目标之间的平衡。BSC强调的是企业不仅要关注财务绩效,还要关注与财务绩效相关的非财务因素,将企业战略目標有效地融入到企业具体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中。

三、L林业企业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L林业企业是一家国有林业企业,肩负着林浆纸一体化项目建设、国储林项目建设和林业生态建设等一系列任务。经过几年发展,其业务从单一的营造林、人造板加工,发展到现在涵盖林业的一、二、三产。其中一产包括森林资源培育;二产包括林浆纸一体化、林板一体化;三产包括林业物流、林业贸易、森林旅游、森林食品等,形成了主业突出、全产业链的一体化发展的格局。在环境保护方面,林业企业具有天然的优势。L林业企业在成立之初,就一直比较注重生态建设,在生产过程中注重环境保护,并积极参加植树造林,保持其林场的森林覆盖率,创造经济效益的同时,也取得了一定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

虽然目前L林业企业发展规模不断扩大,涉及领域也越来越广,其经营管理方法和绩效评价方式较成立之初也有了较大改进,但是企业现有的绩效评价主要还是通过财务指标来对营业收入、经营利润、企业规模等方面进行评价,侧重于经济效益,而没有涉及到企业的战略目标、生态效益、环境保护等方面,未能体现出企业发展的可持续性和与社会环境的协调性,导致企业难以树立战略管理思维,对企业经营的内外部环境变化的适应性也较差。因此,L林业企业有必要根据林业行业的特点和企业自身经营管理特征,将BSC引人到绩效评价体系中,促使企业能充分发挥林区优势,转变经营理念,树立战略思维,强调三大效益的平衡与统一,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和基业长青。

(1)财务维度

财务业绩是企业过去生产经营所产生的结果表现,它代表着企业过去的生产、经营、管理等活动为企业创造的经济价值,在平衡训分卜中财务维度是顾客、内部运营和学习与成长三个维度的起始点和终点。企业作为一个盈利组织,具有一定的逐利性,业绩是企业运营的驱动力和最终成果,也是企业运营状况的综合表现,企业经营管理效率的提升也往往通过业绩来反映。在财务维度中,较为典型的财务指标有营业收入增长率、总资产报酬率、资产负债率和经济增加值等。L林业企业旗下拥有较多森林资产,在对企业财务业绩评价指标进行设置时应该结合企业资产特征而与其他一般企业有所区别,其财务层面的绩效评价指标可以分解为8个,分别为:净资产收益率、森林资产收益率、总资产报酬率、总资产周转率、资产负债率、销售增长率、森林资产增值率、营林成本费用利润率,主要反映企业的盈利能力、资产营运能力、偿债能力和发展能力。

(2)顾客维度

顾客层面的评价体现了企业在客户对企业态度发生转变时所做出的反应。顾客维度关注的是企业能在多大程度上为客户提供满意的产品和服务,它是BSC的平衡点。企业只有充分了解并不断满足顾客的需求,产品的价值才能得以实现,所以管理者们应该明确企业所面对的目标市场和目标客户群,并将其转换成一系列指标。用于评价顾客方面的业绩指标主要有市场份额、顾客保持率、顾客获得率、顾客满意度、顾客盈利率、新客户开发率等。L林业企业客户层面指标可以设置为4个,即市场份额、客户满意度、客户保持率、客户获得率,主要反映企业产品适应外部市场的能力及未来成长性如何。

(3)内部运营维度

内部运营层面主要关注的是企业的哪些流程对实现战略目标的实现作用最为直接。内部运营层面的评价主要是从创新、经营和售后服务三方面来进行评价的,能为企业的战略目标指明方向。在内部运营层面,BSC重视是客户对产品、服务的要求以及股东对业绩的追求,以此为目标来完善企业的内部经营流程,并为此设立考核指标。典型的内部运营层面评价指标包括影响新产品引入、周转期、质量、雇员技能和生产效率的各种因素。从内部层面来看,森林资产质量、营林质量效益、森林覆盖率等是L林业企业保持基业长青和可持续发展的基石,在设州企业内部运营层面时可以通过以下6个指标来进行反映,即造林成活率、抚育合格率、营林生产能力利用率、森林资产利用率、采伐林地更新率,主要反映了企业当前的内部管理效率和资产使用效率。

(4)学习与成长维度

学习与成长层面主要关注的是企业如何通过改进员工能力从而提升企业的运营能力,进而为企业创造更多价值,它是企业保持竞争优势和长期发展的动力和源泉,也是实现平衡计分卜其他维度目标的基础。学习和成长层面反映的是企业为保持发展潜力和未来获利能力而进行的对未来的投人,包括对员工能力、企业生产、员工满意度等方面的衡量,主要评价指标有员工满意度、员工流动率、员工知识水平、员工培训费用比率、技术投入比率等。L林业企业是劳动密集型企业,员工的成长和生产技术的更新对企业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为此可以把BSC中学习和成长层面的指标设计为:员工培訓费用比率、技术投入比率、员工知识水平、员工满意度。

四、建立基于BSC的L林业企业绩效评价应注意的问题

第一,绩效评价指标及标准值的选择。林业企业与其他一般企业相比,有其特殊性,如:社会责任、生产资源、管理方式、企业文化等。林业企业应该根据行业特点和企业特性,并结合企业内外部环境,合理选择评价指标,并在环境变化时适时地对业绩评价指标加以调整,建立适应企业自身战略发展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同时,在完成指标的建立后,企业还要对评价标准进行确定,确定评价的方法通常有3种:历史绩效标准、预算标准、标杆企业的标准。

第二,绩效评价指标的权重分配。BSC虽然给出了绩效评价的四个维度,也指出了各个维度的一些具体指标,但并没有给出各个维度在整个体系中应占有的比重,更没有给出某个具体评价指标的权重比例。要对企业绩效进行评价,不但要对四个维度进行权重分配,还要对同一维度下的不同评价指标进行权重分配。权重的分配并没有统一标准,而是需要企业根据自身的行业特点和经营管理特征来具体确定,那么管理人员在进行权重分配的过程中就存在着一定的主观性,对指标权重的分配可能就会出现一定的差异,而权重分配的不同将直接影响评价结果的不同,从而会影响到绩效评价的准确性和有效性,这也是将BSC成功引入到的企业绩效评价的难点之一。

第三,相关成本的投入。其一,建立基于BSC的绩效评价的指标较多,通常多达18-25个,考核和数据收集的过程就存在不小的工作量。其二,部分指标量化困难,量化过程中还可能存在不合理而需要进行调整的可能。所以说,建立和实施基于BSC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工作量大,需要消耗大量的时间成本和人力资源成本,企业在建立的过程中要综合考虑到成本的投入,不可一蹴而就。

参考文献

[1]李小勇,马丽莎,陈志军.平衡计分卡在我国森工企业绩效评估中的引入[J]研究方法,2009,25(4);304-306

[2]汪庆,姜樊.基于平衡计分卡的林产工业企业社会责任绩效评价指标研究[J]中国林业经济,2018,(5);41-45

[3]王巍.绩效评价在黑龙江省森工企业中的应用研究[J]森林工程,2005(6);60-62

[4]徐琳.林业企业绩效评价研究[D]哈尔滨:东北林业大学,2006

猜你喜欢
林业企业绩效评价
基于DRGs的老年医学科医疗服务绩效评价分析
对财政预算项目支出绩效评价的探讨
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实践存在的问题及改进建议探索
新常态下政府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管理体系的思考
就业创业资金绩效评价存在的问题及优化路径
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结果应用于问责的困境与出路
以人为本理念下的林业企业思想政治工作
林业管理策略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