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全超
成功后的抑郁
张海今年40岁,可以说是很多人羡慕的人生赢家:自己拥有多家企业,身家已经上亿,住着独栋的别墅,开着百万豪车;而且妻子非常贤惠,一双儿女学习也不错,完全不用张海操心。这本是很多人向往的人生目标,但是对于张海来说,他却突然感觉失去了生活的乐趣,整天闷闷不乐。后来去医院做了诊断,他被诊断为中度抑郁。
与很多抑郁患者的外在表现不同,张海翘着二郎腿坐在我的对面,仰靠在沙发上,笑着说:“我现在车子、房子、票子,老婆孩子都有了,别人都很羡慕我。而且我前段时间刚从美国回来,在那边和家人住了半年多,什么都不用管,公司也交给别人管理了。”他在努力地彰显自己的优势和价值,好像要在我的面前表现出特别优越的状态。作为心理咨询师,我没有给出具体的评价,我点了点头,等待他更多的陈述。
他开始讲这半年在美国的生活,讲自己和家人多么和睦,讲自己在事业上多么成功。不知不觉,时间过去了快20分钟。这个时候,我试着回应他:“在很多人眼里,你的确非常优秀、成功。只是他们可能更多看到你的风光,却很少体会到你内心的感受。”
他吃惊地看了我一眼,停顿了几秒钟,脸上的笑容收起来了,转而变得有些阴郁和严肃。他叹了口气,说道:“是啊,他们都看到我很成功,很幽默,没有一个人相信我会抑郁。但是,这种感觉真的很难受。”说完,他又深深地叹了口气,然后身体坐直微微前倾。
从他的身体语言可以看出,他之前更多的是一种虚张声势,对咨询师的一种试探——你能否走进我的内心。当他的身体姿势开始前倾,说明他试着愿意和我走得更近一点,信任更多一点。我邀请他多分享一些他内心的想法和感受。
张海描述,自己被诊断为抑郁状态已经半年多了,一直在坚持服药。不过,一年前他就感到自己的情绪状态出现问题,开始变得不爱讲话,做事也没有效率,脑子没有之前那么聪明了,更重要的是感觉做什么都没意思。
人生目标消失
一年前发生了什么事呢?
“我最大一个公司成功上市了。”张海看着我笑了笑,然后继续回忆说:“上市之前的时间我一直特别忙,为这个事忙得天昏地暗,那个时候感觉特别有干劲,其他什么都不想,一心想着如何把工作做好。公司完成上市的时候我也很开心,但是并没有持续多久。”
张海喝了一口水,继续说:“我在当天晚上的庆功宴结束后,忽然之间陷入了一种深深的迷茫,不知道第二天的人生目标在哪里。仿佛整个世界都是灰暗的,与我无关,我不知道自己未来该做点什么。”
目标感,是支持我们过上有意义生活的核心要素。有的人将所有精力投注到一个目标上,好处是将爆发出惊人的能量;而弊端也很明显,就是容易固着在这个目标上,一旦目标实现后没有找到更具有意义的目标,则会陷入到深深的恐慌和无意义中。张海可能就属于这类人。
他告诉咨询师,自己一直是一个很努力上进的人。从学生时期就认真学习,一直将第一名作为目标,而且也大部分情况下都能够拿到第一名。工作后,不满足于体制内安逸的状态,与别人_起创业。一起创业的人先后放弃或者离开,只有他一直坚持下来,最终也获得了成功。
“但是,突然之间达成了目标,我不知道下一步该走向哪儿?”
强者阴影中
咨询师很好奇,来访者最初是如何确定自己人生目标的呢?为什么就不能设定新的人生目标了呢?
我试探性地问他:“你的人生目标是为谁确定的呢?”
听到这话,张海猛然看向我,非常吃惊的样子。他有些不知所措,回道:“因为我哥哥吧。可是,现在一切都没有意义了。”说完,他双手抱着头,陷入了沉默之中。
我没有立刻追问,而是默默地等待着他,给他充分的时间去体验和回味與哥哥相关的重要经历,等他跟我去分享。
过了大概三四分钟的样子,他抬起头,勉强带着微笑,说道:“我试—下吧,这些事情从来没跟别人讲过。”我向他郑重地点了点头,表示一种鼓励,也是一种承诺。
张海是家里的第二个孩子,从小就生活在哥哥的阴影之下。哥哥非常聪明,每次考试几乎都是全年级第一名,而且体育、美术、音乐各项都很优秀。尽管张海很努力,但是在父亲眼里永远都是更多看到哥哥的存在。有件小事让张海印象很深刻,父子三人_起上街,父亲见到多年的老同学开始寒暄,然后不断夸奖自己的大儿子多么优秀和聪明。直到谈话结束,父亲从来没有提及过张海一句。这类事不止一次地发生,总是让张海久久无法释怀。所以,张海发誓一定要超过哥哥。
接下来的时间,不论是考什么大学,找什么工作,还是离职创业,这些都是紧随哥哥的步伐。现在,自己的公司顺利上市,终于领先了哥哥一步。但是,这种竞争因为哥哥一年前的离开戛然而止,张海也瞬间失去了努力的方向。
面对这种突然而至的丧失,亲人往往短时间难以接受。对于张海而言,哥哥既是陪伴自己长大的手足至亲,又是长期的竞争者,这让他不知道如何面对哥哥的离开。这种感情往往是非常复杂的,既有伤痛、难过,又有自责和懊悔,同时也无法适应没有哥哥的生活。
所以,表面看起来是抑郁的表现,但是深入了解之后发现,这是一段丧失引发的复杂性创伤。更往深处了解,会发现来访者内心还有着对于父爱的缺乏与苛求,以及对于被父亲忽视的怨恨与愤怒。
走入阳光之下
这些情绪和想法被长期积压在内心深处。而张海的应对方式就是化悲愤为力量,全力实现自己在学业和事业上的价值感。不过,心理的问题也被压抑和掩盖。此刻,恰恰就是原来的应对方式失灵,新有效应对方式没有出现的阶段。
在后面的几次咨询中,咨询师一方面去引导张海回顾过往成长经历中那些被压抑的记忆,特别是记忆背后的感受与需求,去一点点地梳理和抚平创伤。另一方面,会帮助张海针对当前的状况作出一些具体的干预,帮助他感受到自己进步和改变的希望。在以前的家庭生活中,张海总觉得跟孩子无话可聊,所以咨询师引导他更加细致地体会与孩子互动的过程,不仅仅关注孩子的名次和分数,可以更加积极地参与到孩子的考试和学习环节中。比如询问孩子每一个科目的成绩,然后看看有哪些进步,作文题目是什么,写了什么内容等等。这样不仅为孩子提供高质量的陪伴,还可以提升张海本人对生活的积极体验。
随着咨询的深入,来访者逐渐回归到了正常的轨道。与以往不同的是,他现在可以享受那些生活的琐碎与日常,体验到了更多生命的乐趣和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