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晓翠
在当今互联网大背景下,互联网+精准扶贫是各个地方扶贫的重要手段,精准扶贫工作也发生了重要变化,各地高校作为“互联网+精准扶贫”在各个贫困地区发展的顶尖力量,为中国扶贫工作作出重要贡献。本文以柞水县为例,通过对柞水县的教育扶贫工程与现状进行分析,探究“互联网+精准扶贫”视角下的高校扶贫。
一、前言
在当前社会的大背景下,政府都在推动互联网在各地扶贫得的重要作用,高校作为各地最优质的教育资源、最丰厚的人才储备更应该响应号召,作为当今社会中的顶尖力量应该利用自身在学术、资源、科研等众多方面的优势对贫困地区的发展做出重要引导,充分展现各地高校对当地扶贫任务的担当。通过互联网整合各方人力财力物力资源,完善政府、市场和社会的协同机制,使互联网和扶贫政策有机融合,构建有利于消除贫困的组合机制。
二、开创扶贫地区的互联网平台
柞水县在“互联网+精准扶贫”的过程中找到互联网的困难,顺势而为,开创柞水县经济的互联网平台,利用高校生在科技、资源与发展的优势,打造新的经济平台。根据帮扶高校的特色,对不同环境开展不同的活动,对当地村民进行不同的技术指导。
(一)认识到高校精准扶贫工作的作用与帮助
乡政府让高校到柞水先进行产学研活动,然后还在高校学生最柞水县开展工作的一切给予帮助和支持。柞水县作为当地高校的重点扶贫对象,附近的多个高校、职业院校都有不同专业、不同特点的学生开展,深化扶贫工作到实处,促进各个高校对当地的发展。强化优秀院校中优秀学生与乡镇的联络,增强柞水县帮扶工作的提升。高校作为当今社会最大的人才储备资源库,利用当地各个高校的合适专业人才,针对不同地区的人力资源与产业特点的差异进行新的战略部署。开创新的引进人才渠道,利用政府的宣传优势增强高校学生对乡镇发展的兴趣,让学生带着科技化、信息化的技术将乡镇经济推向高潮。利用当代新青年在互联网上的优势,通过先进的科技手段与专业知识的结合增强当地的经济效益,并且建立合理的发展规划订立适合当地特点的发展目标。
(二)针对不同地区开展不同经济战略
柞水县以县职教中心为依托,建立了以柞水县社区教育学院为起点、以乡科教中心和村文化技术学校为补充的第三级培训网络体系,在社区教育学院新建了电子商务、老年保健、月嫂小时工等多个实训教室,再以不同高校的特色专业,开设了服务人员、培训人员、招聘人员等培训课程,对当地人口开展各类职业教育和实用技术培训提供了平台。根据每个高校的不同的特色与不同擅长的专业,对当地的就业形势和当地文化进行分析与预测,搭建了资源共享、技术培训、创新创业等6大平臺,利用多种方式全面的发展互联网新技术在乡镇中的作用,将“精准扶贫”落到实质。
三、在实行学业帮扶的同时实践就业帮扶
柞水县在“互联网+精准扶贫”的过程中实践就业帮扶。充分认识到高校结对帮扶脱贫攻坚工作的重大意义,选送当地高校优秀毕业生到柞水县贫困镇(社区)实践和就业,为当地建设发展发挥人才支撑力量。
(一)认识到高校精准扶贫工作的作用与帮助
柞水县召开高校结对帮扶工作座谈会议中建议高校多到柞水开展产学研活动,并在人才、项目和技术上给予帮助支持。全省高校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积极帮助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各个下乡大学以乡村类型与特征开展不同的方式将农民的产业卖出去、以各种物流将村民的产品运送出去,利用互联网的科技资源兑现带领贫困群众致富的承诺。
(二)促进毕业生当地就业,为发展储备人才力量
高校生作为扶贫工作中的尖端力量在毕业后也是各地发展工作的重要资源。在扶贫工作进行的同时,柞水县人社局开展活动,围绕柞水县就业扶贫实际开展情况和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现状,积极做好相关政策解读和经办管理服务知识的宣传,为全县就业扶贫和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营造了良好的舆论氛围。同时尽可能为柞水籍学生提供免费就学和就业机会,让更多毕业生留在这里,考出去的学术也回到家乡,为柞水的发展
四、结语
以柞水县为例,在互联网+的大社会背景下,高校在精准扶贫中的作用日趋强大高校作为当今社会顶尖人才的人才储备库,掌握了先进的科技手段与思想。只要合理的分析当地局势,精准的做出发展策略与拟定明确的发展目标,通过为扶贫地区开创新的经济平台,高校学生在对贫困地区建设奉献青春力量的同时也是对其自身历练的机会。高校学生利用自身对互联网的理解与运用,充分发挥互联网在扶贫地区的作用,让中国扶贫地区迎来“新时代”。(作者单位:陕西财经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