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体育教育内容与基础教育阶段健康教育内容的衔接研究

2019-06-11 06:30王磊
当代体育科技 2019年1期
关键词:课程设置健康教育教学改革

王磊

摘  要:高校体育教育是否与基础教育阶段健康教育相适应,直接影响符合社会需求的新型体育人才培养效果。从现状来看,高校体育教育和基础教育阶段健康教育并未很好的对接,因此本文从微观教育层面,通过调查研究,反思与探讨高校体育教育内容,各阶段体育教育内容分析,对我国高校体育教育专业课程设置提出改革建议。

关键词:高校体育教育  健康教育  课程设置  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813(2019)01(a)-0134-02

我国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中,对体育教育的改革是自下而上的,先是树立了“健康第一”的体育教育指导思想,然后依次对义务教育阶段、高中阶段体育教育改革颁布了相关文件。大学体育教育应与基础阶段体育健康教育建立良好的衔接,适应基础教育体育课程改革的要求,进而形成“小、中、大”系统化的体育教育体系,培养适合社会需求的体育人才。从我国当前高校体育教育课程设置的现状来看,主要体现以下五个方面的特点,即注重实用价值、教育类课程突出、公共必修课开设较为统一、专业必修课特点鲜明、选修课程较丰富。因此可从当前大学体育教育课程设置的基础上,通过调查研究,加强“小、中、大”体育教育的衔接。

1  调查研究分析

1.1 调查对象与方法

为获得最为直观全面的资料,以便实现“小、中、大”体育教育的衔接,本文选择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比较研究法和数理统计法的研究方法,通过对国内相关研究文献查阅与成果归纳,构建思路,然后通过问卷调查进一步完善框架,寻找大学体育教育和基础教育体育教育的衔接点,最终提出建议。调查对象包括大学体育教育专业领导和教师、中小学体育教师、体育教育专业实习生、体育领域的相关人士。

1.2 基础教育体育和健康教育课程情况

(1)中小學体育和健康课教育目标。

《新课程标准》与《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为中小学体育和健康课教学确立了明确的目标,要求学生通过体育和健康课学习达到五个方面的目标:一是增强体能,提高体能与运动技能,掌握和应用基本的体育和健康知识与运动技能;二是培养学生运动爱好和兴趣,发掘学生体育专长,引导他们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三是锻炼良好的心理品质,培养与提升合作精神和竞争意识,表现出人际交往能力;四是提高学生自我健康和群体健康的责任感,塑造健康的体魄和素养,进而养成良好的、健康的生活方式;五是理解体育精神内涵,发扬体育精神,培养乐观开朗、积极向上的学习和生活态度,强化学生自我健康和群体健康的社会责任感,并构建积极的人生态度。

(2)基础阶段体育和健康课内容。

从义务教育和高中的体育与健康课教学实践来看,《新课程标准》将其内容划分为五个学习领域,两条主线,即运动主线和健康主线。

①运动参与领域:积极参与体育活动的态度,科学方法参与体育活动的行为,自觉体育锻炼,参加体育锻炼的科学方法。②运动技能领域:运动基础知识和技能,安全进行体育活动,野外活动的基础技能。③身体健康领域:正确的身体姿态和良好的体能,身体和健康的意识,身体健康的影响因素,预防疾病的意识和能力,改善身体健康,理解营养、环境和生活方式对身体健康的影响。④心理健康领域:体育活动对心理健康的影响,身心发展关系,通过体育活动方法调控情绪,坚强意志品质的形成,培养积极的自我价值感,预防心理障碍和保持心理健康。⑤社会适应领域: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良好的体育道德与合作精神,积极的社会责任感。

1.3 高校体育教育专业课程设置情况

(1)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培养目标。

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培养目标多是在《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教育本科专业课程方案》(以下简称《课程方案》)的基础上,结合学校实际情况而设置,不同高校间虽存在一定的差异,但差异性并不显著。《课程方案》指出,“高等学校体育教育目标为适应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实际需要,培养社会需要的专业人才”。但从实际来看,高校体育教育中,首要目标仍凸显“体育师资”,比如师范型、应用型专业人才、多能一专复合型体育教育人才、一专多能复合型高级体育人才等,这与基础教育阶段体育和健康教育目标存在一定的差异。

(2)高校体育教育专业课程设置。

从课程比例来看,总体呈现必修课时下降、选修课时增加,术科课程比例下降、学科课程比例上升,限选课程比例下降、任选课程比例上升等特点。这说明高校体育教育中不仅要求培养学生过硬的运动技能,还需要较高的人文素养,体现了“多能一专”的要求。

从专业课程结果来看,高校体育教育分为专业必修课和选修课,必修课包括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主干课、实践课等。课程结构比例基本符合《课程方案》要求,即必修课占比75%左右,选修课占比25%左右,必修课总课时与选修课总课时也基本符合《课程方案》要求的2500学时与880学时。

(1)必修课包括公共必修课和专业必修课,体现出以下特点:一是教育类看课程较多,实践性较强;二是体育运动科学类课程的实用性加强。比如不同类型高校在体育教育必修课课程安排上存在差异,比如单科体育院校注重术科课程,且比重高于学科类课程,师范类院校注重学科课程开发,综合性院校较注重术科课程开发,比重与学科课程相差不大。

(2)选修课通常包括限选课和任选课,其中限选课主要体现体育的专业性,而任选课则范围较广,覆盖面大。选修课一般是高校结合本校师资和场地器材的情况而开设,通常具备特色和应用性。比如我校开设限选课包括了专项选修、体育人文、运动人体、休闲健身、教学训练、民族体育等类课程,任选课范围则更为广泛,课程划分更为细致,比如休闲体育、体育游戏、体育美学、定向运动、健美运动、拓展训练等。

1.4 二者对接情况

第一,高校体育教育专业课程设置不能满足基础教育体育课程改革的需要,主要体现在学校体育学、运动训练学、运动生理学等课程设置方面。第二,高校体育教育专业教师对基础教育体育和健康课程改革的了解不够,对高校体育教师进行的相关调查结果显示,超过半数的体育教师表示对基础教育体育和健康课程改革不太了解或了解不够。第三,大学阶段学科知识不能满足需要,对基础教育体育教师、从事体育专业的人员的相关调查结果显示,普遍认为“高校体育教学中虽开设了学校体育学、教育学、体育运动学等课程,但课程设置不系統,课程内容深度和广度不够”,普遍认为高校体育教育中应提高专业理论知识的重视,第四,大学体育课程中术科知识、技术、技能不能满足需要,课程教学应更加精细、透彻。

2  高校体育教育教学改革建议

总结前文分析可知,高校体育教育专业课程设置与基础教育体育和健康课程改革对接不好,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上未有明显调整,且需进一步了解基础体育课程改革。因此可靠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考虑。

第一,转变观念,重视对基础教育体育和健康课程改革的学习,组织学习《课程标准》,加强高校体育专业教师的培训。第二,调整客户层设置,优化课程结构,尽可能与基础教育体育课程形成系统,实现从小学到中学,再到大学的平稳过渡。对相似课程进行整合简化,减少课程间的重叠,增设一些与基础教育体育课程改革相关的课程,尤其是增强学生自身体育素质、体育技能方面的课程。第三,加强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科研水平,注重教育实习环节,延长教育实习时间,提高实习的质量。

参考文献

[1] 张岩.关于构建大中小学相互衔接的体育课程体系的建议[J].科教导刊,2017(10):103

[2] 樊姝皎.高校体育教育专业课程设置与基础教育体育课程改革的对接研究[D].郑州大学,2010.

[3] 俞福丽.我国义务教育阶段体育与健康课程内容嬗变研究[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18,37(5):119-124,139.

猜你喜欢
课程设置健康教育教学改革
授权理论在使用无创呼吸机COPD患者健康教育中的应用
健康教育在烧伤护理中的应用
糖尿病足的预防及护理方法初步研究
高职物流专业课程设置与物流岗位职业证书的有效对接
独立学院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
现代信息技术在高职数学教学改革中的应用研究
以职业技能竞赛为导向的高职单片机实践教学改革研究
微课时代高等数学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