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视阈下高校网球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探究

2019-06-11 06:30王昀博
当代体育科技 2019年4期
关键词:互联网+互联网教学模式

王昀博

摘  要:随着我国网球运动的迅速发展,网球作为一项优雅的体育运动以它独特的魅力深受广大高校学生所青睐,但高校网球课程因受课时、人数、场地等因素的限制难以在有限的课程内达到网球教学目标的整体要求,本文在“互联网+”教育综合改革背景下,针对高校网球课程发展的制约因素,利用互联网信息技术平台,将课内网球教学与课外网球运动进行有效的衔接,构建具有时代特色的网球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

关键词:互联网+  网球课  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8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813(2019)02(a)-0087-02

1  网球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内涵

网球课内外一体化是指,为了充分的发挥网球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强调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和理念,提高学生在网球课堂的学习兴趣和主观能动性,有组织、有计划、有目的的开展课外形式的网球运动做为有效的课内补充,弥补由于不同因素而带来的课内教学的局限,并将课外部分的学习形式按照一定的比例纳入成绩考核之中。课内外一体化总体的教学目标是统一的,将网球课程分为“课内”和“课外”两个部分,形成优势互补,使课内外有效的结合,拓展了网球教学的时间和空间,推动了课内学习带动课外运动的良性教学模式,帮助学生提高网球技能和训练兴趣。

2  普通高校大学体育网球选项课现状分析

2.1 普通高校大学体育网球选项课课时情况分析

按照教育部对大学生体育课程要求,普通高校大学生每学期体育课程不少于18节(32学时),国内大部分高校大学体育课程每周只有一节课程,由于大学生体育课程受课时所限,学生能够在网球课程专任教师的指导下学习的时间仅局限于每周一次的选修课上,除个别学生能够在课余时间进行网球运动的活动外,由于缺少课外专项化的指导,相关机构及教师的有效组织,其余部分学生的网球技术提高非常有限,很难在32学时内达到网球课程要求的标准化程度。

2.2 普通高校网球场地现存情况分析

由于网球运动对场地的要求比较严格,标准的网球场地长23.77m宽10.98m,一片网球场占地至面积在不小于36.6m(长)宽18.3m的区域内规划,经统计,普通高校一节大学体育网球课程的选课人数平均30人,有的高校选课人数在40人左右,按照网球运动的人员标准一片场地容纳6人练习,至少需要5片以上的网球场地才能够满足基本的课程需要,然而实际情况是由于场地受限每片网球场地至少10人甚至20人使用一片网球场地授课,严重影响授课质量和课上的练习效率,在这种人均占有率较低的场地进行网球教学和练习,其运动的危险系数也在不断的加大。

2.3 学生网球运动基础分析

自2004年雅典奥运会上我国网球选手李婷、孙甜甜获得女子网球双打奥运金牌(中国网球运动史上第一块奥运金牌)后,我国的网球运动开始崛起并深受广大大学生所喜爱,而且影响力越来越高,由于网球运动对“软、硬件”的要求都比较严格,大多数学生在进入高校之前很少有接触网球这项运动的,其运动基础几乎是零,学生对于网球运动的向往多处于好奇和情怀。研究发现,在课堂上对网球技术掌握较快的学生,多因为在中小学阶段有过乒乓球或羽毛球运动的基础,在某种程度上该运动与网球运动个别技术存在正向迁移。任何一项体育运动的学习都需要有兴趣、耐心和持之以恒練习的决心,但多数学生在仅有的一周一次课堂上较难全方位掌握网球技术,更甚者影响了学生学习网球的兴趣和积极性。

3  互联网+网球课内外一体化方案设计与实施

充分利用互联网、大数据、运动 APP、微课、手机课堂等组织形式,把课内外教学进行有效衔接,使课外体育成为课堂体育的有机延续和有效补充,使体育课的时间和空间将得到扩展,从而营造浓厚的校园体育文化氛围。

3.1 网球课程课内外一体化实施

充分利用移动互联网信息平台将网球教学课内外相结合,分成课前、课中、课外三部分进行有效的,通过建立网球教学班级微信群,课前通过微信群将本次课程的相关内容以视频,图片,理论教案的形式让学生提前了解,通过观看相关技术动作的视频资料,结合理论讲解的文字描述,在课前可以进行有效的视觉及动作表象印记,通过课前的自学技术练习与体会,让学生带着问题及体验来到课堂,更能够提高上课效率与学习技术动作的效果,真正达到探究式与启发式教学的目的。

课中教学,进行有效的分组,互联网媒体与传统的教学方法相结合,使学生更能够直观的感受与体验在网球运动学习中的进步,通过分组练习与实践,在课堂上组员之间相互合作,相互指导,教师巡回指导,集中讲解,形成一个良性的循环“练习—纠错—再练习”进一步提高学生网球课上的学习兴趣与效率。

3.2 课外网球活动组织机构的有效补充

3.2.1 课外网球活动智能化的组织

网球理论的多媒体教学,网球作为一项室外运动很大程度上受天气条件的影响,如果出现雨雪天气等恶劣条件影响无法进行有效的室外网球活动,就可以进行微课、视频、多媒体等风雨课程进行有效补充,通过微信、微博等网络互动平台与教师进行互动讨论,解决学生们不懂的问题。通过推送相关的APP,关注网球运动的公众号(网球天地、好动网球、网球、网球之家等)搜集海量的网球运动资源,同时教师根据需要筛选一些与网球课程相关的技术动作、练习方法、技术GIF、体能训练等资源放入微信群、QQ群、讨论群等平台供大家学习探讨,这样更能够有的放矢的进行学习目标的精确导入,避免了学生在众多的资源中浪费太多时间。

3.2.2 高校课外网球运动社团和第二课堂的功能拓展

做为网球课程的延伸,高校网球社团、网球第二课堂、校内网球俱乐部将在“课内外一体化”模式中扮演重要的角色,成为主要载体,学生可以通过参加课外的网球社团、第二课程、网球俱乐部等专门组织机构来拓展课内的技术内容及理论知识,学生通过参加相关的课外网球组织获得相应的素质拓展学分与课堂教学进行有效的链接,通过任课教师、社团及俱乐部指导老师、社团骨干等人员制定相关切实可行的组织章程、活动内容、形式、考核制度,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进行与课堂内容进行有效的衔接;做为网球课堂的有效补充,高校网球运动队(校队)将是课外网球活动必要的组织形式,通过课内、课外社团、二课堂、俱乐部的选拔进入高校网球运动队,以不同形式的梯队训练、定期不定期的举办组织分级比赛,制定考核、晋级、选拔制度,与其他兄弟院校进行比赛交流,不断提升技术水平与训练兴趣。

4  结语

互联网信息化教育资源与传统授课方式相结合,可以有效的提高网球课程的学习兴趣及练习效率,网球课程的课外组织形式的建立,是课时受限、人员及场地等问题有效补充,网球课程课内外一体化,要根据本校的实际情况进行设计与实施,充分利用互联网信息资源的直观、便利性,可操作性丰富课内、外网球教学的手段;充分利用课外体育锻炼、网球运动协会、第二课堂、网球课外俱乐部、网球校队训练等有效的组织来提高学生的网球技术,使网球课程的在时间和空间上得到扩展。

参考文献

[1] 陆莉,裘友凤.高校体育“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探讨[J].当代体育科技,2018,8(29):115-116.

[2] 王强.网球运动对辽宁省高校校园体育文化建设的影响研究[D].沈阳体育学院,2010.

[3] 杨洋.普通高校健美操“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构建研究[J].才智,2018(25):144.

猜你喜欢
互联网+互联网教学模式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思”以贯之“学、练、赛、评”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索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从“数据新闻”看当前互联网新闻信息传播生态
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的实施
以高品质对农节目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
5E教学模式对我国中学数学教学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