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舞运动在高校的兴起与发展研究

2019-06-11 06:30代娟
当代体育科技 2019年1期
关键词:高校

代娟

摘  要:排舞运动既可以集体共舞,又可以个人独享、表现形式多元、旋律与内容丰富多彩、文化内涵独具特色,适合在校园、广场、社区、俱乐部等场所开展,也具有丰富的社会与教育价值。排舞不仅融合了国际上多种流行时尚舞蹈元素和音乐节奏,也融合了世界各国各种民族风情的文化,越来越走向现代。可以说排舞运动具备了自身内在强大的可持续发展的艺术生命与动力。

关键词:排舞运动  高校  兴起与发展

中图分类号:G8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813(2019)01(a)-0071-02

1  排舞运动的兴起

1.1 排舞运动在国内的发展

排舞运动是从国际舞蹈和国内舞蹈多元化的動作、旋律、文化等元素的融合和创新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排舞运动既有自身的独特文化和表现形式,也融合和展现出了牛仔舞、伦巴舞、桑巴舞、恰恰舞、摇滚舞、民族舞等风格与文化的影子。排舞运动发源于20世纪70年代的美国西部乡村舞曲,2000年前后传入亚洲并在港、澳、台取得了一定的发展。并于2002年在我国萌生了发展的雏形。2006年中国北京体操协会从国外因日该项目实现了我国零的突破。2008年排舞运动首次亮相北京奥运会开幕式舞台。2009年,派去被列入全国总工会重点推广的大众健身项目,同时国家体育总局出台了排舞运动比赛评分标准草案。由于国内起步较晚,我国出品的排舞作品占世界排舞舞曲不到5%。尽管国内的三大赛事还没有将排舞运动列入正式的比赛项目,但是通过对未来的发展趋势的分析可以看出,不久的将来排舞运动定会成为重大赛事行列的佼佼者。

1.2 排舞运动在高校的发展

自2008年起,广东、上海、陕西、山西等省市的部分高校就开始尝试在大一、大二年级中的公共体育课程开设排污运动项目的教学,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排舞运动课程的难易结合、音乐旋律的激昂、舞步动作的创新、表现形式的多样、健身娱乐的凝聚、健身健心的功能等在高校的体育教学中表现得淋漓尽致。学校的体育场地设设、校园文化建设、雄厚的师资力量、广泛的学生群众基础、科学研究基础等因素都为排舞运动的发展和创新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1.3 排舞运动在我国发展及前景

自从排舞运动登陆国内运动陆地以来得到了广泛的传播与飞速的进展。首先在北京、上海、广东、浙江、四川、江西等省市开办了多场次健身排舞培训班和赛事,并且排舞运动的小火苗在公园、广场、俱乐部等地方燃起和蔓延开来。同时还在国内部分高校的课程建设方面取得了尝试性的成功与发展。在国内重要赛事方面上海体院、成都体院、广州体院等参赛队伍都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其他普通本科院校的参赛队也为排舞运动的发展起到了很好的推动作用。从目前的发展势头和优势条件来看,在未来的几十年里,排舞运动将会在我国形成一个新的发展历程,将会有突破性的飞跃。作为竞技体育发展的重要基地的高校也成为排舞运动发展和成长的重要阵地之一。经历了近十年的发展,目前我国参与排舞运动的人群已经超过了上千万人,可以看出,排舞运动的发展也有利于推进体育的生活化,建立更身后的群众体育基础。

2  排舞运动的价值分析

2.1 排舞运动是全球交际文化的凝聚

排舞运动最大的一个有别于其他类舞蹈的特点就是其具有国际统一的舞曲和音乐旋律风格,但是却在具体的动作编排方面没有严格的规定,这样既保持了国际特色,又可以结合本国文化特色和舞蹈表现形式进行动作的编排与表演。

2.2 排舞运动具有强大的内在生命力

尽管排舞运动在国内的起步较晚、历史资源缺乏,与健美操和舞蹈相比没有稳固的根基和文化底蕴,但是排舞运动实在操类和舞蹈类发展的过程中衍生出来的新型运动项目,其多元的文化特性和顽强的生命力决定了排舞运动将会与美操和舞蹈一起繁衍在中国的体育大舞台并快速成长起来。

2.3 排舞运动丰富的校园育人功能

排舞运动独特的文化元素、表现形式、教学形式能够有效的促进体育育人功能的实现。尤其是对于学生个性发展、表现力培育、参与体育的积极性提高、身心健康得到提升、身体形态的健硕、兴趣爱好的发展、社会适应能力的提升等方面都起到了积极的助推作用。

3  排舞运动在高校推广的可行性优势分析

3.1 良好的文化基础

有助于丰富校园文化,促进校园文化的良性发展。校园文化需要集体性突出的文化项目来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合作精神,而排舞运动独特的文化属性与表现形式就恰好有助于集体主义合作精神的培育。排舞运动动作的编排与创新也为学生更好地学习与创新提供了发挥自主性与创新性的机会,这也符合现代大学校园发展创新思维的校园文化的大方向。

3.2 国内扶持力度较大

(1)排舞运动群众基础良好并不断扩大。

(2)排舞运动教练与裁判队伍建设专项培训课程不断推出。

(3)排舞运动推广与竞技化发展政策倾向扶持重视。

3.3 学生的接受程度比较高

虽然排舞运动的旋律和节奏有着特定的规定和要求,但是岁参与者肢体动作和舞蹈动作却没有统一的要求,可以自主创编和创新适合自己展现个性的动作。因此深受当代新青年新思想的喜欢和追捧。通过对部份文献资料调查数据和实验数据的统计分析可以看出,目前已经成功开展排舞运动公共体育课教学的高校,参与和接受排舞运动课程化的人数比例已经超过了调查人数的三分之二,参与排舞运动积极性较高的人群占接近60%;参与排舞运动积极的一般的人群占接近25%;参与排舞运动积极的较差的人群占接近15%。

3.4 高校排舞课程的特点分析

排舞运动与健美操、舞蹈教学对比分析。2009年排舞运动被列为世界上最具健身价值的项目的首位。排舞运动动作的难易度适中。排舞运动相比较健美操和舞蹈更容易被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所接受和吸收。排舞运动团队合作易于开展。排舞运动相比较健美操和舞蹈的整体动作完成和音乐旋律的配合方面,更容易实现简单动作的整齐划一与旋律的完美配合。

参考文献

[1] 梁琪,胡效芳.排舞运动在高校公共体育课开展的可行性研究[J].湖北体育科技,2016,35(2):185-188.

[2] 邓嘉.健身排舞的多元特征及其推广价值[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11,37(3):32-34.

[3] 李珊珊,陈勇军.排舞在大学公共体育课开设的可行性分析[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09,4(2):176-177.

[4] 邹英梅.浅谈排舞与高校校园体育文化[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0(12):156.

[5] 郭瑞.时尚健身项目“排舞”在高校普及推广的研究[J].陕西师大体育学院学报,2010,25(6):83-85.

[6] 李遵.排舞创编的要素特征[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12,38(10):55-58.

[7] 王美,朱莉莉.时尚健身项目“排舞”在高校普及推广的研究[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14,26(2):137-140.

[8] 李敬敬,张立天.排舞与高校健美操融合教学研究[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14,26(2):137-140.

猜你喜欢
高校
大数据时代高校学生知识管理
浅议高校仪器设备信息化管理体系建设
高校安全隐患与安全设施改进研究
提升高校官方微信公众平台传播效果的几点思考
新常态下高校档案工作发展研究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高校辅导员职业认同提升的策略研究
弘扬雷锋精神与转型期高校校园文化教育整合性研究
试论高校党建工作中的党史教育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