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院所项目经费使用的廉政风险及对策

2019-06-11 07:50李小花
今日财富 2019年11期
关键词:科研院所科研项目科研经费

李小花

自从10年开始推行《廉政准则》,国家在此方面一直下大功夫,希望可以扫除贪污腐败。但在某些领域,由于资金比较庞大,仍然存在着贪污现象,比如科研院所。科技是评判一个国家的综合实力的标准之一,而科研院所就是大力推进国家科技发展的地方。国家每年为科研投入的成本非常高,如此庞大的资金肯定会惹某些人眼红,于是就出现了科研项目经费被贪的情况。本文将会分析一下,科研院所项目经费使用的廉政风险程度,以及该如何应对,以供参考。

引言:科研可以推动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作用非常重要。随着时代的发展,对科研的要求越来越高。要想科研能够顺利进行,国家需要根据科研项目的重要程度,拨放相应的科研项目经费。项目经费是物质基础,是推动国家科技发展的重要基石,如果经费被贪,影响的绝不是一两个项目,而是整个国家的发展。正是因为项目经费至关重要,因此国家在相关方面有颁布条例。贪污腐败不管在哪里都需要打击,务必要杜绝此恶劣现象。和科研沾上边的贪污,则更是要严查。

一、科研经费

科研经费从字面上理解就是用于科学研究所使用的费用。一般这笔钱都是由政府出资,企业或者是民间组织,也可以通过委托等方式来赞助科研项目。新时代的口号是科技乃第一生产力。大多数的国家都非常重视科研,也会投入相当多的科研经费。这笔钱的数目能够体现出国家对科研的重视程度。科研院所拿到这笔钱款以后,就会投入使用。目前科研经费的使用存在以下问题:

(一)经费支出缺乏监管

科研院所是一个大团体,由专人负责经费的分配。一般负责经费支配的都是课题组织人或者发起人。他们在小组中的话语权比较重,可以自我决定经费支出,导致经费支出不明确。有些课题人会利用自己的职权挪用经费,导致科研资金不够。为了更好地管理,很多科研院所设立了专门的财务部门,要求将每一笔花销都记载到账上,以便后续核实,不容易出错。这种方法确实能够有效的遏制挪用经费的情况,但其不是专门的科研人员,无法判定相应的经费是否会按照预算执行,这样就很容易被人钻空子。这是目前经费管理中的难题之一,也是廉政风险隐患的最大之处。

(二)资产重购现象普遍

科研所用的仪器大多数是一些高科技的产品,价值不低,购置时往往需要多台购买,但没有办法实现共享。为了提高便捷性,部门会重复购买相同仪器,于是就造成浪费。仪器购置完毕后,使用率并不高,但机器每年都在折旧,这也是资金浪费的另一种表现形式。

(三)剩余经费管理不善

一个课题结束以后,要对相关课题拨放的经费进行整理。但很多科研院所都会存在着一个问题,那就是科研项目结账不及时。这就导致很多户头存着大量的小额经费,事后却并没有投入到科学研究中,这也是科研人员滥用经费的方法之一。关于这种细枝末节的问题,很难进行整理,或者整理起来比较麻烦,于是就出现贪污现象,廉政风险较大。

二、廉政风险

廉政风险主要是指党员干部在执行任务的时候发生腐敗贪污行为的一种可能性。一个人手中的权力若是增大,那么他利用权力为自己谋求私利的可能性也会增加。这是国家坚决要杜绝的情况。以科研院所为例,目前关于廉政风险,存在许多的问题。

(一)认识不到位

廉政风险主要是由反腐倡廉实践中得出来的新说法,对于科研院所来说显然非常陌生。领导干部对这项工作的认识不到位,导致工作实施时存在困难。

1.大多数的科研单位会认为廉政风险只是政府部门的事情,便觉得没有防控的必要。正是由于这种懒散的思想,才助长了贪污腐败的嚣张气焰。事后再想检查时,就会觉得无从下手。

2.科研院所对如何展开廉政风险防控的工作还不够清楚,又没有专业人员指导,自我认为只要挑出毛病便可。由于不懂,工作时便缺乏积极性,这就导致工作无法实施到位。

3.科研资金掌握在主要决策人手里,自然对廉政风险防控工作不上心,存在着走过场的形式主义思想,这种情况也非常容易滋生贪污腐败。

(二)决策不给力

负责科研项目经费支配的往往是组织的决策领域。这里的权利最集中,也是最容易滋生腐败的地方。要想廉政风险防控发挥实质的作用,就必须对决策环节实行有效的监控。从目前的科学院所对项科研项目经费实行的廉政风险防控措施来看,主要由两部分构成。一部分是工作岗位的人员需要自我监督,另一部分是下级向上级反应情况。前者的主要责任人是工作人员,而后者的主要负责人则是领导。从廉政防控来说,后者会更容易实现贪污,更需要被监督。主要的方法就是对决策层整体进行权力分割,将风险控制在极少的一部分人那里。如果出事情,找犯罪人员就会比较容易。

(三)管理不明确

国家针对廉政风险,专门划分了等级,主要的依据包括风险发生概率、造成利益的损害、后果的严重程度等。但即便是有了如此明确的指标,相关部门对风险防控管理的手段还是没有什么差别,主要方法还是由执行人自下而上,层层上报,最后将意见全部汇总到决策层面。这种粗暴的方法会导致监控不够全面,管理不够集中。但凡有一个人不上报,那么廉政风险就会大大增加。在一些关键环节产生的重大风险,就得不到有效的管理,非常容易滋生贪污腐败。

三、针对科研院所项目经费使用的廉政风险的对策

(一)强化监审力度

1.强化审核程序

贪污腐败为何屡禁不止,主要是因为缺乏监管。如果科研项目经费的支出和报销环节一再加强,根据支出费用的多少来决定签字人数,比如支出1000元,就需要得到经办人和课题负责人的签字;支出达到5000元,必须得到经办人、课题人和单位领导的签字。申领项目经费手续难度增大以后,贪污腐败的现象就会减少。器材入库以后,要及时进行审批和核查。一旦发现票据造假,工作人员就要及时向相关部门反映。

2.强化监管程序

课题相关负责人不仅要对自己的课题负责任,对外来投资资金的流向也要担起责任。最好建立一个专门管理科研经费的部门,以便能够更好地监督每一笔经费的用途。如果发现有人员滥用或者挪用科研经费,要视情节轻重,采取相关措施,比如取消申报课题资格。追回滥用挪用的资金。情节严重或者金额巨大,需要移交到警察局。

(二)加强沟通协作

在使用经费时,要经常与财务部门进行沟通,及时跟进账目信息,为以后项目的验收打好基础。财务必须由专人负责,方便交接事情前后花费的金额数目。这样也可以提高科研和财务的效率,降低廉政风险。

(三)防止资产浪费

加强对资产的管理,可以保证资产的固有价值,减少损失。一方面是为了更好的利用器材,另一方面则是对资金进行有效管控。在器材方面做好强力的监管,防止资产浪费流失。没有漏洞,就没有贪污的地方。如此就能够降低一部分的廉政风险,减少贪污现象的产生。

有效管理科研经费能够提高资金的利用率,还能够提高科研人员的积极性。推动科研项目尽快完成,国家才能大力开展科教兴国战略。要想有效管理科研经费,就必须深入实行廉政风险防控工作。加强对上下级的管理,减少工作管理措施上的漏洞,坚决杜绝贪污腐败现象的产生,才能营造良好的科技发展环境。(作者单位:武汉大学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

猜你喜欢
科研院所科研项目科研经费
医院科研项目信息化管理应用探讨
科研院所政工干部队伍建设策略
高校科研经费预算管理的现状、问题及建议
浅谈高校科研项目管理模式的创新
基于财务视角的科研院所内控体系建设研究
浅谈科研院所无形资产管理
科研院所科研信息化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应用
高校科研经费管理的研究
不要把院士的科研经费变成唐僧肉
国务院印发《关于改进加强中央财政科研项目和资金管理的若干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