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我国保理行业发展现状、问题、及解决思路

2019-06-11 07:50袁义林
今日财富 2019年11期
关键词:产业链商业客户

袁义林

随着改革开放和对外开放程度的不断深入,我国在经贸领域的探索不断进行。保理业从进入中国到现在已有26年的发展历史,在发展过程中既有机遇又有挑战,作为我国在贸易领域的新兴业务,无论其成熟性、专业性、还是先进性都需要继续发力。本文从银行保理和商业保理两大保理发展的角度出发,先分析了我国现代保理业发展的现状,再对保理行业存在的问题进行剖析,最后对我国保理行业发展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关解决思路。

一、我国现代保理业发展现状

(一)银行保理方面

从银行保理市场份额方面看,我国银行保理占据我国保理行业主体地位。在我国,银行是首先从事保理业务的,在保理业务方面发展时间较早,且银行资金实力雄厚,加之银行客户资源丰富,尤其是大企业客户,所以相对商业保理而言,银行保理凭借其先发优势和丰厚资源占据主体地位。从银行保理业务类型方面看,国内保理为主,国外保理为辅。在我国,部分银行同时开展国内和国际保理业务,但大多数银行以国内有追索权保理业务为主。从银行保理客户类型方面看,银行保理侧重于中大型企业。从产业链环节方面看,银行保理处于保理的中心环节。在产业链中,产业上游与产业下游之间发生的应收账款转让通过银行进行处理,卖方即保理服务或融资服务申请人从银行获得融资资金,有追索权的保理业务使得发生坏账的风险由债权人承担。

(二)商业保理方面

市场份额方面,商业保理市场份额占比较银行保理少;业务类型方面,大多数商业保理公司以国内有追索权保理业务为主;客户类型方面,中小微规模企业居多,大多为不能被银行给予授信额度支持的中小微企业,客户数量少;产业链环节方面,商业保理公司现实情况表现为其并不能很好的去融入全产业链保理当中,相比银行保理发展,商业保理公司在如何开发全产业链保理方面问题突出。

二、我国保理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保理发展结构不均衡

在保理发展中,银行保理占据行业发展的绝大多数份额,具有行业垄断性质,而商业保理相对而言份额占比极小,体现我国保理市场发展结构的不均衡。从长远来看,未来随着我国贸易的快速发展,无论是对内贸易还是对外贸易,对于保理服务的需求会越来越大,目前在我国从事保理业务的就区分为银行保理和商业保理两种性质,从FCI及中国银行业协会、国家统计局相关数据不难看出,近年来银行保理增幅在我国保理行业趋于缓和,相反的是,商业保理在我国保理行业中增幅很大。所以,解决保理发展结构不均衡的问题对于迎接未来贸易大发展对保理的巨大需求具有重要意义。

(二)两大保理之间业务密度松弛

在我国现代保理行业中,商业保理与银行保理的紧密程度不大,这对于保理行业的长效发展极为不利。主要体现在,一方面,能被银行支持并提供资金融通的上下游企业大多为与银行经常有相关业务往来的大中型企业,而真正融资需求迫切,资金流通紧张会带来巨大风险的小微企业却很难从银行保理这一渠道获取保理支持;另一方面,商业保理公司因为资金实力相比较小,只能在为具有融资高风险的成长型小微企业进行保理这一市场中生存。其根本原因在于我国的两大保理之间业务密度过于松弛,且市场化的分工与资源的配置不合理。

(三)未能有效充分进行保理行业产业链融合与创新

在互联网产业链金融快速发展的今天,保理行业的新的发展方向在于如何将互联网、产业链金融、与保理相融合创新,通过供应链金融实现产业链上下游的整合。我国虽然于2014年就已经出现通过大型电子商务平台进行保理业服务,但是从对于互联网资源应用以及产业链金融融合方面来看,我国保理行业还存在应用与融合不充分的现实情况。

(四)政策法规与征信体系不健全

政策法规方面,由于保理行业发展时间较短、且其标的物性质区分易受其他因素影响、加之我国并未针对保理行业制定专门的法律法规,所以在保理行业发展过程中,相应政策法规是不健全的。征信体系方面,虽然我国已经建立特殊领域、行业主体及相关个人的信用信息体系,但是真正能直接应用在保理行业发张需要的、富有针对性、专业性的征信体系还不够健全。

三、我国保理行业发展存在问题的解决思路

(一)构建合理的保理行业发展结构

银行保理与商业保理业务展开方面,既有竞争又有互补。在保理发展的过程中,如何构建合理的全产业链保理发展结构对于保理业在以后行业潜力的充分激发方面意义重大。笔者认为主要应围绕三大方向展开,一为两大保理的市场定位,二为两大保理的产品定位,三为两大保理的营销方式选择。第一,市场定位方面,首先无论是银行保理还是商业保理都应该将“应收账款”作为原则与核心,任何业务的开展或发展方向的选择或相关创新都不能脱离这一原则与核心;其次是客户定位,银行在保理方面因开始时间早、资金量充足、信誉较高等,其客户基础较好,所以银行保理在客户定位方面应以大型应收账款保理客户为主,在提高业务团队专业化程度前提下,根据客户贸易性质制定符合需要的国内或国际保理服务,而商业保理在客户定位方面,考虑到发展时间、接受保单能力以及信誉等方面,在初期应该以中小型企业的保理为主,逐步进行客户积累,在保理企业贸易性质方面应该以国内保理为主。第二,产品定位,银行保理应以融资性保理、国际保理为主体,而商业保理应该在融资保理保持发展的同时着力开发非融资类保理服务,如:保理信用风险管理、账款的管理与催收等业务。第三,营销方式选择,在这一方面,商业保理应更加着力于“P2P”互联网营销模式,银行保理应在充分利用自己线下网点的基础上加强线上营销业务的办理,合理构建营销模式。

(二)(提高银行保理与商业保理关联度,优化保理服务市场配置

银行保理与商业保理在我国保理市场发展的进程中,除自身保持正确合理的市场定位外,纵观保理市场长远发展,两大保理的互补效力必须充分发挥,只有将“保理市场”蛋糕做大以后,才能从中实现彼此利益最大化。两大保理在保理客户信息互享、共同保理、协作保理方面应密切沟通与交流,向保理市场横向与纵向一体化战略发力,使保理市场需求与供给能够效率最大化,从而优化保理资源市场配置。

(三)充分利用互聯网及产业链优势,积极推动互联网产业链金融+保理发展

在现代经济金融发展中,互联网充当着重要媒介、平台作用,为传统金融产业的战略发展提供重要动能。两大保理在发展过程中对于这一媒介的利用不够充分、没有使得互联网的动能作用得到优先显现。所以,在以后我国保理发展中,两大保理应当在整合产业链资源的同时加大对互联网服务保理业方面的投入,加大“网上保理业务服务”创新力度,运用先进的互联网技术提高保理业务服务效率,拓宽服务范围,融合互联网优势资源,积极推动“互联网产业链金融+保理”发展壮大。

(四)建立健全保理行业针对性政策法规与征信体系

任何行业的的长久发展都离不开良好的宏观发展环境、成熟及健全的行业规范体系,保理行业亦然。一方面,保理行业作为金融和贸易服务的结合,一直以来都是在金融范围的制度体系下发展,面临着没有专业性、针对性的法律法规的窘境。另一方面,征信体系,由于银行在信用管理方面经验与信息充足,故在此仅对商业保理公司在征信方面问题提供解决思路。商业保理公司首先应该与银行间密切征信信息管理合作;其次,对于重要保理客户可以通过运用第三方信用评估的方式进行信用管理;最后,建立商业保理公司自身内部信用评估体系尤为重要。(作者单位:西安外事学院经济系)

猜你喜欢
产业链商业客户
推进内蒙古产业链现代化的思路和举措
长三角人工智能产业链联盟成立
五招教会你做好客户转介绍
机会
记录二十年商业社会的风云变幻
绿建筑的商业姿态
中国商业医疗保险的增长轨道
重庆将重点打造千万亩产业链基地
Apple Watch产业链上的企业
商业物业经营个股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