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燕
行政事业单位由于其特殊的非盈利性质,占据了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地位。因此行政事业单位也同一般的企业的内控管理制度不同,具有一定的独特性。现如今,我国行政事业单位通常是指行政单位和事业单位的统称,中国特殊的政治体制决定了行政和事业单位不分家,很多政府部门如房管局、规划局等,有的地区是行政单位,但有的地区是事业单位。行政单位包括各级党的机关、人大机关、行政机关、政协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和各民主党派机关,事业单位包括教育、文化、卫生、医疗等。随着行政事业单位的发展,相应的业务活动、资产管理等工作也逐渐变得繁杂起来。行政事业单位不仅具备了一般企业的相关经济活动,同时还具备在预算管理、政府采购管理、执法以及检查等行政事业单位独有的活动。因此,行政事业单位的内控管理同一般企业内控管理比较起来,范围更广,工作执行难度更大。
行政事业单位其设立初衷就是为了更好地服务社会,造福人民,为社会提供便利,同时弥补中公共服务的不足之处,其目的是促进社会发展和社会效益。因此,明确行政事业单位此性质,是做好内部经济控制的基本前提。
一、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内控制度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领導者内控意识薄弱
内控制度的建设是以领导者的思想意识为前提条件的。一旦领导者意识薄弱,内控制度就形同虚设,流于表面。现如今我国大多数行政事业单位内部依然存在此种现象。管理层没有认识到内控管理的重要性,对风险管控不够重视,造成观念上的误区。同时,还存在某些单位领导者一人独权的现象,领导者采取“一言堂”的管理方式,其做出的决策存在主观性,也束缚了其他工作人员的权力。
(二)缺乏专业管理人才
内控管理工作的实施是否能够深入落实贯彻制度条例,直接取决于管理工作人员的素质与技能水平。行政事业单位内部的会计管理工作一直以来都是弱项,专业知识技能水平不高,工作人员年龄结构老化,管理会计的观念薄弱。难以适应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对内控管理建设工作无法担此重任。此外,风险管控意识不到位,无法对风险采取有效手段进行评估防范,原始单据把关不严,会计信息缺乏真实性,管理会计工作执行力度不够,工作流程散漫无结构。
(三)预算编制、执行以及绩效评价体系不全面
考核作为内部审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有效推动单位内部的发展进步。而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在预算编制管理工作上却不尽如人意。预算编制的水平低直接造成预算编制依据不具有真实性,计算出的预算数据同实际数据相比差距大。同时,不真实的预算数据甚至导致有的单位为使实际数据同预算数据吻合,开出虚假发票、阴阳合同等现象屡见不鲜,资金流动与去向不明确,内部控制建设无法起到真正的作用。
二、优化内控建设对策
(一)完善内控制度
内控制度的完善首先要保证全面性,即内控制度的实施范围不仅仅局限于某一个层级的员工,而是对内部所有员工都同样适用。做到全面深入涉及到每一项工作活动的每一个环节当中,保证单位内部的管理工作万无一失。其次,针对特别重要的工作活动采取专项针对的内控管理,避免出现纰漏。最后,还要遵循制衡性原则,将不同岗位和部门之间通过硬性条款相互制约,形成相互监督管控的机制,保证每一个部门以及岗位的职能明确,避免职能交叉模糊。
(二)明确内控经济制度目标
首先,单位内部的一切经济业务活动都在法律法规允许的范围内进行,严格遵循我国相关政策规定,保证操作行为合法性。其次,预算管理同资产管理相互协同结合起来,以期达到资源最大化优化配置,保证资金安全。然后,通过完善会计管理和预算管理,保证财务信息的真实可靠,加强财务分析,为监督提供可靠依据。随之,将相互制约机制构建起来,有效保障经济活动和经济风险得到控制,杜绝徇私舞弊。
(三)加强组织领导
提升领导者的内控制度建设观念意识,是完善内控建设的先决条件。因此,领导者要以身作则,首先树立和宣传起“优化内控经济建设”的思想观念,引导员工主动进行内控管理工作,结合实际情况,将内控制度的内容进行细化,杜绝“一言堂”现象。将资金的数额进行详细划分,通过数额大小分别分成分管财务领导审批、分管财务领导和法人代表审批等等,同时保证超过一定金额的业务活动必须保证两人以上的员工做出决策,以保证决策的客观性、公正性。也为内控制度的完整性、可操作性提供了保障。
(四)提升专业人员素质
人才的专业素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内控经济管理工作的成效。只有高素质人才和完善制度结合起来,相互协同,才能最大程度发挥出内控经济建设的效力。因此,定期对员工进行思想教育培训以及专业知识技能培训,加强宣传教育,提升道德素质水平,以保证内部员工能够适应行政事业单位的发展需求,不断提升自我,为单位创造更大的价值,更好地造福社会和人民。
三、结语
综上,行政事业单位内控制度建设其过程繁琐,需要进行系统全面的规划和落实,以达到最好的效果。因此,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应当以我国法律法规为基本原则,深入贯彻落实内控制度的建设工作,单位内部各个部门相互协同合作,员工思想意识到位,内控制度滴水不漏,才能够有效促进我国社会经济飞速发展。(作者单位:中国建筑材料工业地质勘查中心福建总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