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允强
【摘要】课程是彰显学校特色的重要载体。通过“课程文化”这个点引领学校跳绳特色的发展,从“童心绳韵”的独特意蕴、“绳”采飞扬的课程路径、“绳韵”文化的深度建构三个方面,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环环相扣地进行阐释。挖掘“绳资源”,构建“绳序列”,彰显“绳魅力”,打造“绳文化”,有效提升学校特色办学、内涵发展水平。
【关键词】“童心绳韵” 教育意蕴 实践诠释
课程是彰显学校特色的重要载体。特色课程,应给孩子留下怎样的印记?带着这样的诉求,笔者基于对学校特色历史的追溯、对现实的考量以及对未来的期待,将理性的思考和深层次的价值追求,融入对学校跳绳特色课程的教改试验中。
从传统体育锻炼的“本色跳绳”,到赏心悦目的“花样跳绳”“特色跳绳”,到如今的“童心绳韵”特色文化,“跳绳”内涵融入我校二十余载,已成为学校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多年来,我们从“学校的特色首先是课程特色”这一层面,去实现处于深水区与转型区“跳绳特色”向“内生发力”和“内涵发展”的华丽转身,逐渐探索出了一条以课程建设促进学校优质特色发展的“绳韵”路径,步入学校发展新常态。
一、绳之约:“童心绳韵”的独特意蕴
跳绳是一项历史悠久、方便快捷、喜闻乐见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群众基础。传统的跳绳融合了现代元素,成为了新兴体育运动项目。国家把跳绳列为小学体育课教学内容,把一分钟跳绳纳入了《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研究发现儿童跳绳有七大好处:促进儿童健康发育,确立数字概念,提高记忆能力,提高思维灵敏度,培养平衡感和节奏感,培养方位感和整体意识,培养团结协作意识。
理念决定出路,基于以上认识,从学校整体层面上来规划、凝练、定位,注重顶层设计,建设有根的“童心绳韵”特色文化,融入学校发展愿景。
1.“童心绳韵”特色文化内涵的厘定。
其一,源于“童心”。激发童趣,培育童情,呵护童真。强调原生态的儿童心灵内化过程,注重对儿童人格及素质的整体关照。其二,缘于“绳韵”。以绳为媒,开展“绳”系列活动(跳绳、绳编、绳操、绳歌、绳舞、绳贴画等),提高身体素质,带来身心的愉悦,形成健康的心理、良好的审美情趣和团队合作意识等,促进全面发展,形成独特的意蕴。其三,愿与“童心绳韵”文化有约——特色辦学、内涵发展的核心价值观。通过学校文化的寻根与自省,以“绳”为轴心,整合资源,着力打造阳光活力的“有形”文化和自信合作的“无形”文化。用“绳韵”文化中的“规矩、灵动、温暖、普惠、坚韧、包容、合作、创新、快乐”的精神,提升师生的生命品质,让“绳韵”文化能惠及每一个,发展每一个,快乐每一个。
2.“童心绳韵”课程体系的建构。
基于“儿童为主体,绳韵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学校创设适合儿童心灵发展的课程组合,设计符合学生潜能发展的教育环境,让孩子在“绳韵”的润泽中自由成长。跳绳不是单一的体育运动,学校以“健体、增智、促德、育美、怡心”为目标,形成课程开发与实施过程的立项、实施、跟踪、评估和反馈机制,挖掘最实用、最具活力、最贴近实际的内容,开发多层次、多样化、个性化的课程,形成交融、渗透的建构性课程文化。课程共分为基础课程、拓展课程、研究课程三个部分。基础课程方面,挖掘学科资源,开发多维课程,全面渗透。拓展课程实行“选课走班”,打破原班级限制,以“课程超市”的形式让学生自选,为不同潜质、不同个性的学生提供多样化的选择。研究课程则拓展研发“绳与健康、绳与艺术、绳与学习、绳与生活、绳与法制”等内容,改变传统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
学校特色以学校文化为背景,就有了方向、基础与意蕴。课程传承、建构、提炼着文化,站在课程文化的高度去架构,“童心绳韵”课程体系应运而生,有机融入学校的办学理念、内涵与方略中,促进整体发展。
二、绳之跃:“绳”采飞扬的课程路径
基于“绳韵”系列化、课程体系主体化,整合课程资源,实现课程的多样性是关键。
1.开发动态资源,突出核心内容建构。
学校有序整合并认真落实国家课程、地方课程与校本课程,开发课堂主渠道的课程资源,提供丰富的学习素材和多样化、个性化的学习条件。学校编写校本教材《“绳”采飞扬》,将校本课程开发、实施、评价融入其中。结合校本课程的总目标,建构阶梯式内容体系,开发出适用于不同年级学生水平的教学内容。低年级以“情境激趣式”为主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中年级以“竞争合作式”为主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手脚协调的能力;高年级以“自主合作探究式”为主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花样跳绳水平。在教学的过程中,除了重视学法外,还进行知识、方法的迁移运用,富有人文性。
2.建设特色社团,增强课程的多样性。
学校依托社团活动及“课程俱乐部”的优势,把“速度跳、团体跳、花样跳”等内容巧妙地纳入社团活动中,分年级、分特点、分风格开展,点面结合,实现课程的多样性、选择性与开放性。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曾说过:“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教师和学生是课程的个性化使用者、创造者和主体。学校夯实课程实施的人力及硬件保障,加强前沿的研究,拓展团队的创新空间,提升了自主创新能力。如:针对竞技跳绳单调、难以持久的特点,学校开发、推广了花样跳绳。将课程设计、实施的自主权交给学生,教师给予辅助和引导,学生兴趣盎然,创造出了形式多样的花样跳绳。花样跳绳中融入了运动、舞蹈、音乐等多种元素,学生的多项技能得以培养,多项潜能被激活。让每一个学生的兴趣、特长得到发展,让跳绳由点到面,得以全面普及与推广。
3.大课间“三个一”,搭建互融平台。
传统课间活动局限于跑步或做操,其内容单一,形式机械,索然无趣,我们把“绳元素”融入了“三个一”:一操一绳一瑜珈,彰显了“绳魅力”。“一操”指的是自编的韵律操,融体育与艺术为一体,根据跳绳的基本动作和年龄特点创编,在变换队形和互动的过程中享受跳绳的乐趣。“一绳”指的是自由花样跳绳,既有必学内容,又有自由创造,班班有特色,人人有绝招,极大提高了参与、创新意识。“一瑜伽”指的是放松整理活动,以舒缓的音乐为背景,以轻盈的动作为依托,不仅能够放松身心,更在潜移默化中得到了“绳韵”文化的熏陶。
大课间是生动活泼的运动场面,是动静有序、张弛有度的美丽画面。全员发动、全体参与、全面提升,凸显体育与艺术、休闲与锻炼、传统与现代相结合的新型课间活动模式,让学生乐在其中,兴味盎然。
三、绳之越:“绳韵”文化的深度建构
课程不只是“文本课程”,更是“体验课程”和“文化课程”。教学不只是课程创造与开发的过程,更是不断变革与创新,转化为“自己的课程”过程中一种动态生长性的“生态系统”和完整文化。
1.选课走班,拓展体艺“2+x+1+x”。
根据的学校的实际情况,学校将体艺“2+1”项目调整为“2+x+1+x”拓展型课程,采取“全面+特长”“选择+组合”的走班制方式,满足不同方向与不同层次的发展需要以及适应社会多样化的需求,让特色课程走得更宽广。“2”是指花样跳绳和绳韵律操,推陈出新,建立其新序列。第一个“x”代表特色自选课程。一年级跳格子,二年级跳皮筋,三年级踢毽子,四年级踢足球,五年级呼啦操,六年级竹竿舞。建立长效考核机制,做到全员普及,人人参与,让运动更广泛、更有趣、更持久。
艺术“1+x”,拧成学生艺术特长的纽带。艺术特长往往被狭窄地锁定在“吹、拉、弹、唱、写、画”上,其实它并不能保证每个孩子都能从中真正获益。艺术的“1”演绎为“1+x”。“1”是指绳编、绳贴画创作,利用综合实践课程、社团活动充实教学。“1”后面的“x”则代表朗诵、国画、书法、环保、围棋、小微博、微写作、足球等社团。这里的“2”和“1”是全校普及的,“x”是学校开发的自主选修式课程。采用选课走班形式,打破原班级限制,以“课程超市”的形式让学生自主选择,重新组合。课程不再是板着的面孔,而是有着丰富的表情,让学生去感知、体验。
2.丰盈内涵,功能“再造”。
学校进一步延伸、重组与提升课程文化资源,拓展“绳与健康、绳与艺术、绳与学习、绳与生活、绳与劳动、绳与法治”等内容,实施生活化教育。如“绳艺”,利用跳绳柔软易塑、颜色多样、粗细不等的特点,根据需要做出各种图案,不僅可供观赏,展示跳绳的种类及演变过程,而且还能够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与创造力。除此之外,跳绳还能够成为赏识教育与挫折教育的载体。不少学生缺乏克服困难的勇气和毅力,参加跳绳系列活动,能够培养信心,展示才华,锤炼意志,享受成功。“童心绳韵”文化渗透到学校核心的价值取向、办学理念与教育方法中,融入师生血液,成为自觉言行,凝成特有气质,助推学校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课程的实施是复杂的、系统的、艰巨的,我们要像蜜蜂一样辛勤地耕耘,更要成为放风筝的人——心中有天空,眼里有目标,手里有分寸,脚下有土地。心有所系,情有所钟,善于传承,勇于创新。释放教育的热量,为学生的人生打好底色,让生命“绳”采飞扬,让教育如花绽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