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鲁婷
本文对财政专项资金绩效评价为研究对象,分析目前制约财政专项资金绩效评价工作发展的的因素,最后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近些年来,财政专项资金每年在我国财政支出中占很大一半部分,专项资金使用效果如何有没有发挥它应该有的效益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话题,财政专项资金绩效的评价对于政府公共财政的公信力与执行力的提高都有著积极作用,因此,为保证资金的利用效率和效果,对财政专项资金的使用进行绩效评价具有现实意义。
一、我国财政专项资金绩效评价遇到的困境
(一) 财政专项资金绩效评价机构的机制不健全
首先,从全国范围来说,缺乏一个具有权威性以及专业性的管理监管部门对全国的财政专项资金进行整体全方位的统筹和监管,导致在绩效评价工作的开展过程中,缺少相应的监督规范以及掌控能力。其次,缺少统一的标准去衡量和规范。在财政专项资金绩效评价过程中,缺少统一的标准去衡量和规范,导致财政专项资金绩效评价结果出来后,没有权威性的规范去参考与评判,这就使得财政专项资金绩效评价的公正性以及客观性受到了各方面的质疑,从而降低了财政专项资金的使用率,有限的资金得不到合理分分配。更有甚至会直接影响财政专项资金在基层基础设施的投入使用上,由于职责划分不清,难以达到宏观调控以及统一管理的效果。
(二)财政专项资金绩效评价的指标很难量化细化
首先,指标设置的难题。我国设置多种财政专项资金,有文化产业专项资金、特殊群体帮扶资金等等,每项专项资金都有专门的管理办法,并且使用方向和资金拨付方式也各不相同,所应关注的重点不一样,这就导致难以用一种方式来评价所有的专项资金绩效。其次,是指标权重问题,在确立绩效评价指标后,需要对各级指标赋予权重,权重设立是否科学同样很重要,目前,对于权重赋值大多采用层次分析法、头脑风暴法、专家讨论法等等,这些方法最大的问题在于主观性太大,如在对某省政法经费绩效评价和产粮大县绩效评价中,决策管理和过程管理占的比重较高,产出和结果绩效比重有时仅占10分,群众满意度指标应当是体现政府决策,百姓是否满意的很重要的指标,但仅只有3分的权重。因此权重问题成为仅次于指标设置的一个重大问题,权重一定要体现重点问题的重点方面,再次,是指标的标准问题。指标标准本应当是在确立绩效目标时设立的,但是,目前在绩效目标的设立、报送、审核方面存在不少问题,如报送的绩效目标模糊,甚至有的单位只报送项目用途和所需资金额度,其他内容均未填报。因此,绩效评价指标标准多数是评价前才临时设立的,而这样做往往容易脱离实际,标准忽高忽低,达不到评价的目的。
(三)绩效评价资料收集难度大。评价资料主要由项目实施单位提供,存在没有存档造成遗失,不能提供信息资料多种情况,因此,这样评价结果只能依赖于有限的、且真实性也难以保证的信息而得出。
二、对完善我国财政专项资金绩效评价措施的思考
(一)建立专业的财政专项资金绩效评价机构
首先,各级财政部门应该建立专业的财政专项资金绩效评价机构,便于财政专项资金绩效评价工作的顺利开展,同时提高了财政资金使用效率及规范了财政资金的使用途径。同时,还需要加强与审计、统计、人事等部门的交流协作,相互沟通配合,实现信息的共享,确保绩效评价工作的同步开展,使得绩效评价信息更为准确、全面。
(二)科学制定绩效评价指标体系。
财政支出绩效评价与企业绩效评价最大的不同是不仅要评价经济效益,还要关注社会效益、可持续效益、环境效益,这几个方面往往也是政府和社会公众最关心的。财政支出方面的多样性决定了评价指标的多样性,就项目支出而言,每个项目都有其个性特征,在确定共性指标后,个性指标的确立是非常重要的。一个项目的个性指标,是非常多的,怎样在众多的指标当中选取评价指标,就显得特别重要。一般而言,评价个性指标的选取一般以3—5个为宜,最多不超过8个。确定评价个性指标兼顾、相关性原则、重要性原则、系统性原则、经济性原则。在具体选择时,还要注意:绩效指标应当具体、明确、切中目标;绩效指标应当可衡量、可评价,能够形成数量指标或行为强度指标;绩效指标应当是经过努力能够实现,不得过高或过低。绩效指标应当符合现实,并具有时限性。
(三)要十分重视现场勘察。现场评价不仅仅是收集资料,更多是需要与实施人员进行交流、咨询、发放和收集调查表。现场勘查评价粗细与能否通过绩效评价发现问题有着直接的关系。评价人员不能仅仅通过项目实施单位领导的介绍就加以认可,应该要善于从现场的蛛丝马迹顺藤摸瓜,发现问题。所以,评价人员要认真勘查现场,才能发现问题,使评价结果真实可靠。(作者单位:山西工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