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立德树人”理念在小学教育中的渗透

2019-06-11 03:47王冰清
学周刊 2019年18期
关键词:小学教育立德树人

王冰清

摘 要:文章重点分析了新时代小学教育落实“立德树人”理念的重要意义,探讨了当前小学教育“立德树人”理念的落实现状,并从五个层面阐述了“立德树人”理念在小学教育中的渗透路径,将“立德树人”教育目标真正落到实处。

关键词:立德树人;小学教育;滲透路径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9)18-0191-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9.18.176

党的十八大将我国当前教育的根本任务确立为“立德树人”。习近平总书记在座谈时提出要把立德树人的成效当做衡量和检验学校各项工作的根本标准,实现以德育人、以文化人。在教育教学改革新时期,为促进小学生身心健康成长,有必要在小学教育中渗透“立德树人”理念,对学生道德品质进行有效培养,帮助学生成长为人格健全、全面发展的人。作为学校教育的初始阶段,小学教育将会深刻影响着学生今后的学习、工作与生活。因此,学校应基于小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德育基本原则开展“立德树人”教育活动,将“立德树人”教育目标真正落到实处。下面,将重点分析新时代“立德树人”理念在小学教育中的渗透。

一、新时代小学教育落实“立德树人”理念的重要意义

对于人的一生而言,儿童与青少年阶段属于成长的关键期,是道德体系开始形成发展的阶段。可以说,小学阶段的德育工作对一个人的成长方向起到决定性作用。如果道德品质不过关,那么即便掌握再多的科学文化知识,拥有再大的能力,也无法真正为社会做出贡献,甚至危害社会。随着经济上的飞速发展与社会结构的转型,小学教育中的德育工作迎来重重挑战,网络上的不良思想与错误价值观更是严重干扰小学生的道德取向与行为标准。在这种情况下,在小学教育中渗透“立德树人”理念、加强德育教学极具必要性和重要性。而作为学校教育的有机构成部分,德育同其他各育同样重要。学校兼具传授文化知识与培养学生道德品质的双重职责,必须承担其培育学生良好品德的重要任务。而作为新时代的建设者与接班人,小学生是民族的未来、祖国的希望,在小学教育中渗透“立德树人”理念、加强德育工作实效性,不但有助于塑造学生完整人格,更是培育国家社会需要的社会主义建设者与接班人的必由之路。

二、新时代小学教育“立德树人”理念落实现状分析

(一)德育意识普遍匮乏,教学成果偏低

纵观当前小学阶段教育现状可以发现,一些教师及教育管理者从思想上并不重视德育工作。传统的应试教育思维至今仍影响着教师教育教学工作的开展,教师与家长过分关注学生的学习,以学习升级的提升作为主要乃至唯一的教育目标。这不仅大大增加学生压力,更是严重挤占了德育教学实践,导致德育教学成果一直以来得不到明显提升。

(二)德育方式相对落后,学生参与度不足

新时代小学生大多成长于互联网环境下,互联网从各个层面影响着小学生的学习与生活。碎片化信息的大规模传播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小学生的价值理念,再加上互联网信息稂莠不齐,导致小学生在信息获取的过程中也有许多问题、迷惑产生,渴望教师给予他们正确的答案。然而,传统教育是现阶段小学德育的主要方法,即理论传授、课堂讲解与道德灌输,单一的教学形式很难从实际上为小学生思想的困惑提供解决方法;以教师为主体的教学模式也使得学生参与度大受影响。

(三)德育内容不符合学生认知,与实际生活相脱离

当前部分学校存在德育教学内容方面的问题,德育内容的选择未能对小学生认知水平加以考虑,而是基于社会需求角度展开“填鸭式”教育,德育内容同小学生实际生活相脱离,未能有效回应社会现实。这样导致小学生普遍对德育教学持排斥、厌烦态度,即便接受了德育理论知识的学习,也无法将其内化为自身的行为准绳。从整体内容来看,小学德育工作同小学生的实际生活之间是相互脱节、无法衔接的,这样当然无法取得理想的德育效果。以传统方式开展的“立德树人”教育已经脱离了新时代的发展,其改革创新工作迫在眉睫。

三、新时代“立德树人”理念在小学教育中的渗透路径

(一)转变德育教学理念,在师生互动中渗透“立德树人”理念

在小学教育阶段,作为引导学生开展各项课堂活动的重要人员,教师的思想行为会在较大程度上影响学生学习及道德发展。小学阶段的“立德树人”教育同样不能脱离实际的教学实践活动。因此,教师首先要从思想上转变落后的“立德树人”教育理念,重视德育工作对学生发展的重要意义,基于自身优势积极改革德育课堂教学模式,创新教学策略,增强师生互动交流,在此过程中实现德育工作实效性的提升。不仅如此,教师也要具备终身学习的理念,采取多种方式实现自身专业素养及教学能力的提升,全方位开展对小学生的“立德树人”教育,将这项教育任务真正落到实处。

(二)创新德育教学方法,在德育教学中渗透“立德树人”理念

在小学教育中渗透“立德树人”理念,重点在“渗透”上。仅仅将德育知识一股脑地灌输给学生往往会取得事倍功半的效果。只有教学方法科学合理,学生才能主动接受德育教育,实现德育教学效果的优化。在开展“立德树人”教育工作时,教师可基于实际情况将合适的任务布置给学生,引导他们通过对互联网的利用来落实任务,从而实现学生学习热情的增强。或者在德育课堂教学中采用多媒体技术,以此实现课堂视听效果的增强,帮助学生拥有更广阔的视野。使学生在和谐的德育氛围下学习德育知识,在潜移默化和耳濡墨染的过程中实现道德素质的提升。

(三)丰富德育教学内容,在传统文化教育中渗透“立德树人”理念

优秀的传统文化能为小学德育工作的开展提供源源不绝的优质素材,因此对德育教学内容的进行丰富,教师可考虑从传统文化角度入手,例如组织优秀传统文化的相关知识讲座;在校本课程的开发过程中加入国学知识等等。利用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丰厚土壤来有效开展“立德树人”教育教学工作,使德育理论知识更为丰富、更能满足小学生的基本需求。例如开展以《三字经》《论语》等为主题的课程教学,通过构建相对完整的课程体系来确保“立德树人”教育工作的连贯性。

(四)优化德育课程体系,在多学科课程教学中渗透“立德树人”理念

当前,我国的基础教育改革面临一项现实任务,即如何推动课程综合化发展。在小学教育过程中,通过有效整合课程内容提高学生对世界认知的完整度及全面性,对于学生学习、生活中面临的实际问题进行多样化解决。在这种改革背景下,整合小学阶段的各门课程,促进小学教育综合化发展,能够对学科合力进行充分利用,基于整体效应来完善学生品格。在“立德树人”教育中,可采取多学科渗透教学的方式,对于德育课程及其他课程之间的关系进行协调处理,通过直接与间接相结合的教育方式来强化小学德育效果,将学科课程与活动课程、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的作用综合性地发挥出来,重视合理开发小学德育课程资源,实现求同存异与多元化发展。同时,德育课程体系的优化应重点关注学生主体地位,以调动学生独立自主学习为课程开发建设的基础性目标。

(五)组织德育实践活动,在课堂课外实践中渗透“立德树人”理念

在小学教育中渗透“立德树人”理念应注意方式方法,尽可能避免枯燥乏味的说教和强制性要求,注重营造良好的道德培育氛围,在此基础上积极组织多种类型的德育实践活动,在教学实践和课堂开展过程中渗透“立德树人”理念。

具体而言,教师可基于多样化、有效的课堂课外实践活动来开展“立德树人”教育,使学生能够主动参与到实践过程中,实现德育效果的深化。小学阶段的“立德树人”教育必须实现理论与实践的有效结合,因此实践活动是必不可少的。在德育过程中合理组织课堂及课外实践活动,有助于学生在活动的参与过程中实现道德素养的提升,确保德育工作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教师可以在母亲节或父亲节组织学生开展相应主题的实践活动,通过活动培育小学生的感恩之心;或是在学习语文课文《詹天佑》的过程中,引导学生以小组活动的形式领略詹天佑为国家铁路事业发展而不懈奋斗的精神,激发学生爱国之情。

参考文献:

[1]郑秀玲.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立德树人理念[J].甘肃教育,2018(22).

[2]肖永基.立德树人背景下小学生德育培养研究[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8(9).

[3]李樹新,胡珠峰.坚持立德树人 培育“四好”少年[J].中国德育,2018(16).

[4]潘世俊.把立德树人作为小学教育的根本任务——未成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经验谈[J].学周刊,2015(18).

猜你喜欢
小学教育立德树人
立德树人视阈下的服务型基层党支部构建方式探究
谈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任务
学校体育器材管理自助化
研读教材,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实效
提高小学德育工作实效性与有效性的方法研究
略谈小学语文课堂的生活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