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青岛的红色基因(一)

2019-06-11 01:51史文杜永健
走向世界 2019年7期
关键词:纱厂工人青岛

史文 杜永健

1921年7月23日,中共一大在上海秘密召开,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在12名党的创始人中,有两名来自济南,—个是王尽美,另—个是邓恩铭。他们还与青岛建党、建团,有着深厚的渊源。

青岛市市北区海岸路18号,是中共青岛地方支部旧址,也是青岛红色基因开始的地方——这处建造于1904年砖木结构的房屋,有着红色清水砖墙,原本是四方机厂职员宿舍,直到1923年8月中共青岛组成立才被赋予了非凡的意义。寻找青岛红色基因的第—站,便是从这里开始的。

上海创建中国共产党

1919年5月4日,伟大的五四运动爆发了。王尽美和邓恩铭积极投身于这场伟大的反帝反封建的洪流中,站在了斗争的前列。他们在斗争中相识,一起领导学生宣传演讲、罢课游行,一起研究、探讨马克思主义,一起接受共产主义思想,成为济南学生运动的重要领袖。他们并肩战斗,结下了深厚的友谊,成为风雨同舟的革命战友。1920年4月,共产国际派代表维经斯基来到中国,研究中国建党问题。1920年8月,中国第一个共产主义小组——上海共产主义小组在陈独秀的领导下建立;10月,北京共产主义小组在李大钊的领导下建立。11月,王尽美联络邓恩铭等人发起成立“励新学会”,为济南共产主义小组的建立在组织上、干部上准备了条件。1921年春,济南共产主义小组在王尽美、邓恩铭等人的努力下成立了。他们继续传播马克思主义,开展工人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与工人运动的结合。同年7月23日,毛泽东、董必武、王尽美、邓恩铭等12名青年,代表全国50多名党员,从五湖四海共赴上海,完成了一个重大的历史使命。中共一大的召开,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了。

中共一大闭幕以后,王尽美、邓恩铭回到山东,在党中央派来的代表的指导下,正式建立了中国共产党山东支部,党员有10余人,王尽美任书记。1922年7月,王尽美、邓恩铭等赴上海出席了中共二大。二大后,中共中央特派陈为人到济南,指导党的工作。8月,在中共济南独立组的基础上,建立了中共在山东的第一个支部——中共济南地方支部,王尽美任书记,成员有邓恩铭等9人。邓恩铭对青岛有着较多的了解,1923年春,邓恩铭受党组织派遣来到青岛开展工人运动,筹建党团组织工作。

中共青岛组成立

邓恩铭来青岛后,暂时寄居在青岛公立职业学校校长王静一处。他先与早在胶澳商埠办公署工程课任职的共产党人王象午一起,研究了如何开展工作,并决定首先采用各种方式传播马克思主义。10月,经王静一介绍,邓恩铭谋得《胶澳日报》副刊编辑之职。他利用职务之便,创办了《胶澳副刊》,并以这块文艺舆论阵地,传播马克思主义,宣传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和建立无产阶级国家等。这是青岛报刊上第一次公开介绍马克思主义。

邓恩铭与王象午分别在公立职业学校、电话局、四方机厂、海港码头等处,联络了10余名进步分子。在与进步师生、工人的交往中,他们常以赠送或推荐阅读《向导》《中国青年》《唯物史观解说》等进步书刊和组织谈话会等方式,传播马克思主义,宣传革命理论。

1923年11月,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中央巡视员王振翼、中共济南地委书记王尽美先后来青岛指导建团工作,经与进步分子谈话考察后,决定先发展胶澳商埠电话局职员和胶澳商埠公立职业学校学生等10人为社会主义青年团团员。11月18日,在胶澳商埠办公署工程课召开了团员大会,成立了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青岛支部,隶属团中央直接领导。邓恩铭任书记,下辖3个团小组,团员12人——这是青岛历史上第一个团支部。

在创建青年团青岛支部的同时,邓恩铭等进一步通过各种方式,广泛传播马克思主义,积极筹建中共青岛地方组织。

1924年1月1日,在《胶澳日报》新年增刊上,邓恩铭发表了《今日的感想》。这篇仅有千余字的文章,短小精悍,鞭辟入里,狠狠抨击了北洋军阀政府勾结帝国主义祸国殃民的罪行,同时指出中国要和平统一与独立,非走劳农俄国的道路不可。邓恩铭在深入调查了解工人群众的劳动状况的基础上,写成《青岛劳动概况》一文,发表在同年6月出版的《十日》旬刊上。文章以大量事实说明青岛工人的悲惨遭遇,并指出是万恶的资本家的压迫剥削造成了工人的贫困。同时,总结了当时工人罢工斗争的经验教训,以通俗亲切的言语告诫工人,团结才有力量,有力量才能与资本家抗争。邓恩铭还先后在胶澳日报社、启新书社、青岛书店设立了3个代销处,为上海的中共中央机关办的上海书店及民智书局、泰东书店和中华书局,代销进步书刊。其中有《向导》《中国青年》《唯物史观解说》《共产党宣言》《资本论入门》《共产主义初步》以及《三民主义》《建国方略》《国民党第一次代表大会宣言》等。

1924年5月之前,邓恩铭、王尽美介绍延伯真加入了共产党。这是在青岛地方上发展的第一个党员。同年夏,邓恩铭在四方海岸路18号,四方机厂职工宿舍王象午的住处,召开党员会议,成立了中共青岛组,邓恩铭担任组长,党员有王象午、延伯真等。青岛组由中共中央委任中共济南地方委员会就近指挥。中共青岛组成立后,进行了多项革命活动。

发展扩大党团组织

青岛团的组织发展较快,而且非常活躍。团员的分布面也渐次扩大,除公立职业学校、电话局外,在四方机厂、内外棉纱厂、印刷厂、商店、小学等单位中都有团的组织或团员在活动。1924年5月,在职业学校上学的崂山王哥庄人李因信(林礼周)加入青年团。10月26日,社会主义青年团青岛地方执行委员会(简称“地委”)成立,由秘书部委员、组织部委员、宣传部委员、农工部委员、学运部委员及3名候补委员组成,李因信任组织部委员,下辖4个团支部。至11月,已有团员22人,不久又发展到32人,其中四方机厂工人团员12人。1925年3月1日,

团青岛地委召开团员大会,邓恩铭到会作了国内外政治形势报告和党团工作总结,孙秀峰传达了青年团“三大”精神及决议案。根据团“三大”决议,将“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青岛地方执行委员会”改称为“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青岛地方执行委员会”。大会选举产生了共青团青岛地委,孙秀峰任书记,李因信负责组织,傅书堂负责工人运动,赵鲁班负责妇女运动,梁德元负责学生运动。

青岛党的组织也有了相当发展,党员人数有所增加。1925年2月,根据中国共产党第四次全国代表大会修改的党章规定,中共青岛组改为中共青岛支部,隶属山东地委领导,由邓恩铭任书记,王象午任组织委员,延伯真任宣传委员。同月,李因信加入共产党。在胶济铁路和四方机厂工人大罢工前后,在四方机厂发展了纪子瑞、傅书堂等七八个人为党员。至3月底,党员已有24人,其中正式党员11人。这一年,在青岛市内做工谋生的崂山籍人王星五(浮山后村人)、李西山(毕家村人)、王云九(王家泊子村人)等,在党组织的教育引导下,积极参加罢工运动和其他革命活动,经受了革命斗争的锻炼和考验,阶级觉悟迅速提高,先后被吸收为中国共产党党员。他们入党后,除在市内参加党的活动外,也在崂山家乡宣传革命道理,扩大党的影响。

领导、推动青岛工人运动

中共在青岛开展工人运动,是从四方机厂开始的。四方机厂是青岛最大的铁路工厂,1923年1月成立了行会性质的工人团体圣诞会。1923年6月,中共党员王荷波(化名满玉钢)奉派来到青岛,争取圣诞会加入了由京汉、粤汉、津浦、正太、道清5条铁路的工会联合组成的五路联合会,帮助其从旧式的行会向新式的工会转变。是年秋邓恩铭来到青岛后,与圣诞会会长郭恒祥等人建立了联系。在邓恩铭、王尽美等人的帮助教育下,郭恒祥等人的觉悟不断提高,诚心地接受了党的领导。圣诞会成为共产党在青岛培育起來的第一个工会组织。在党的领导下,四方机厂圣诞会,为保障工人人格,为工人谋利益,带领工人进行了英勇斗争,并获得全部或大部分的胜利。其中最大的一次罢工斗争,发生在1923年8月,为抗议工厂当局无理开除工人,圣诞会发动全厂总罢工,郭恒祥并率领1200余人到铁路局请愿,迫使工厂当局接受了工人的要求。1924年2月,郭恒祥出席了在北京秘密召开的全国铁路工会代表会议。在这次会议上,成立了全国铁路总工会,郭恒祥被推选为“铁总”副委员长。中共青岛组成立后,圣诞会除接受“铁总”领导外,还接受中共青岛组的领导。

中共青岛组织建立后,根据党的“二大”关于工人运动的方针,将有限的人力全部投入到铁路、五金和纺织工人比较集中的四方地区开展工作。在四方地区秘密地开办了一处工人学习班,吸收工人中的先进分子学习。除派专人授课外,还发动大家订阅《向导》周刊和其他进步书刊作为学习材料。邓恩铭等共产党人脱下长衫深入到工人中去访贫问苦,和他们谈心交朋友,为他们排忧解难,启迪他们的觉悟。一大批骨干很快成长起来,如四方机厂的郭恒祥、纪子瑞、傅书堂、丁子明、伦克忠、于维功,大康纱厂的司铭章、苏美一、李敬泉,以及内外棉的阎思栋、水道局的李德根、张洪礼等一大批在以后的工人运动中十分活跃的人物,都是这个学习班的成员,而且都很快参加了共产党或共青团。

在共产党的领导、影响以及四方机厂工人斗争鼓舞、带动下,青岛的工人运动风起云涌,在“二七惨案”后全国工运低潮中异军突起,推动了新的高潮的到来。

各厂工人纷纷起来组织工会,开展斗争。至1925年初,先后成立了工党同盟会、妇女进德会、印刷工人联合会、胶济路总工会,日商6大纱厂亦在秘密串联发展会员,筹备成立工会。码头、水道局等工厂企业工人以及小大车伏、人力车伏等也有人在发起酝酿成立团体或组织工会。

工人的罢工斗争,也此起彼伏,日渐高涨起来。1924年1月,码头工人为反对港政局裁减工人,举行了罢工,取得部分胜利;9月,日商钟渊纱厂5000余人举行罢工,提出恢复被开除工人的工作,增加工资,保护妇女、童工利益等9项条件,迫使日本厂主接受了部分条件;12月,电话局女司机生在共青团员赵鲁玉的发动下,先后两次进行罢工,要求增加工资,取得了胜利。这些斗争锻炼了骨干,树立了榜样。另外,水道局工人反对任用工贼,卫生局工人反对压薪,人力车伏反对加捐,大车伏要求取消漏捐、月捐,小大车伏反对车圈加宽、减少载重量等等斗争先后而起。特别是1925年2月爆发的四方机厂工人大罢工和同年4月至7月日商6大纱厂的3次同盟大罢工,掀起了青岛工人运动的第一次高潮,标志着青岛工人阶级以战斗的姿态,走上政治舞台。

1925年初,胶济铁路发生了浙江派和山东地方势力派之间的内讧,由此引发了2月8日全线罢工停运。中共青岛组织利用这个机会,发动四方机厂工人举行大罢工,提出恢复被开除的郭恒祥等4人的工作、承认工人有自己的工会、增加工资等5项条件。全厂大罢工从2月8日开始,经过反复斗争,到第9天,铁路局才被迫同意了大部分条件。在复工前,8月18日全厂工人举行了庆祝大会,公开宣布厂工会正式成立。这次大罢工,是中共青岛组织发动并领导的第一次大规模罢工。在斗争中,党组织利用敌人矛盾、把握有利时机、正确运用斗争策略,最终取得重大胜利。它像一声春雷,在全市各行各业中引起了巨大的震动和反响。在中共青岛组织的不断发动下,短短的几个月内,全市几十家工厂企业的数万名工人,纷纷成立起工会组织。这次大罢工,也为青岛工人运动的第一次高潮——日商6大纱厂3次同盟大罢工,拉开了帷幕。

自1916年到1923年,日本资本家在青岛先后开办了大康、内外棉、隆兴、钟渊、富士、宝来等6大纱厂(前三者在四方,后三者在沧口)。日本资本家残酷的经济剥削和野蛮的人身压迫,激起中国工人的愤怒和反抗,曾多次自发地奋起斗争。四方机厂2月罢工的胜利,直接鼓舞了日商纱厂的工人,他们听说四方机厂的工会为工人争到很多权益后,都盼望本厂也能成立工会。中共青岛组织在领导四方机厂罢工胜利后,立即调集力量去纱厂开展工作。首先将一部分纱厂工人积极分子吸收到党办的夜校学习,启迪他们的觉悟,然后让他们回到厂里发动工人。至3月下旬,各厂秘密组织的工会已初具规模,其中大康纱厂已有八九百名工人参加了工会。日本资本家坚决不准工人成立工会,并开除了工会骨干分子,因此酿成日商纱厂同盟大罢工。在中共青岛组织的直接领导下,并得到全国总工会副委员长刘少奇的指导,大罢工进行了3次(1925年4月、5月、7月),主要是大康、内外棉、隆兴3厂,高峰时包括日商6大纱厂与铃木丝厂等全部纺织业,罢工工人达1.8万多人,断续近3个月。这是青岛工运史上规模空前最为壮烈的一次斗争。日本资本家使尽拖骗伎俩,最后由日本帝国主义指示中国军阀张宗昌、温树德,于5月29日凌晨,调集了2000多名军警,对四方大康、内外棉、隆兴的罢工工人进行血腥镇压,当场打死8人,重伤十几人,轻伤无数,逮捕75人,制造了骇人听闻的“五·二九惨案”(又称“青岛惨案”)。随后又有数百人被通缉,3000余人被开除。5月30日,上海也发生了“五卅惨案”,与“青岛惨案”合称“青沪惨案”。

“五·二九惨案”发生后,青岛市内、山东省内乃至国内各界人民以及国外友人纷纷通电,谴责日本帝国主义的暴行,声援被害烈士和受伤失业工人。上海、济南、北京等地人民一方面发动募捐,救济难胞,一方面声讨日本帝国主义屠杀中国工人的暴行。6月5日,中共中央发表告全国民众书,号召“全国工人们!农民们!一切被压迫的群众们起来,起来!打倒野蛮残暴的帝国主义!?”共产国际也于6月7日发表《关于青岛和上海惨案告工人、农民和全体劳动人民书》,愤怒地斥责日本帝国主义屠杀手无寸铁的青岛工人是“卑鄙的残暴行为”,号召全世界的劳动人民“全力支持中国工人的斗争。”很快,一场如火如荼、轰轰烈烈的“五卅”反帝爱国运动,以排山倒海之势席卷全国。

猜你喜欢
纱厂工人青岛
要为“乡人”谋一条生路
油田工人
酒厂工人
裕湘纱厂:“湖南工业活化石”
上海纱厂工人代表大会万岁
A Psychological Analysis on the Characterization of Elizabeth in Pride and Prejudice
美丽的青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