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淑娜
(滨州医学院烟台附属医院 山东 烟台 264110)
血瘀在临床上常见,由于患者身体内血液淤积发病,若未能及时将患者脏腑、血脉中血液散开,患者可能影响血液流通,可对患者身体脏腑器官产生直接或者间接影响。中医学认为,人体受到损伤后,机体病理代谢物可转化为瘀[1],可形成淤血或者以无具体形态存在,可阻碍患者机体中气血运行,临床实践证实,中医内科治疗原则是辨证施治,例如活血化瘀法,中医内科患者实施活血化瘀法,可有效治疗有形淤血、无形淤血。入组58例患者,对“研究中医内科患者实施活血化瘀法的效果”进行了临床实验。
自我院2017年12月—2018年11月临床诊断、治疗的中医内科患者中随机抽取58例,签订了知情同意书,根据抽签法均分患者,每组29例患者。实验组患者中男女比18:11,年龄23岁至68岁,中位年龄46.5岁,冠心病、中风、糖尿病、慢阻肺患者例数分别是10例、5例、6例、8例;对照组患者中男女比19:10,年龄24岁~69岁,中位年龄46.6岁,冠心病、中风、糖尿病、慢阻肺患者例数分别是11例、6例、5例、7例。对比分析2组患者性别、年龄及病情等数据,差异不显著(P>0.05)。
对照组患者行常规方案治疗:给予患者吸氧吸痰支持、抗生素治疗。
实验组患者行活血化瘀法治疗:给予肾阳虚致血瘀患者实施补肾活血法治疗,推动患者体内阳气以促使患者全身活血;给予舌红口干、热像过重患者实施清热活血法,促使患者体内血气运行畅通;寒凝致血瘀患者表现手足不温,实施温经活血法治疗;气滞致血瘀患者表现疼痛全身游走、痛无定处,实施理气活血法治疗,可有效调理患者血气运行。
治疗后,疼痛完全消失,短期未复发,判定治愈;疼痛基本消失,存在轻微疼痛不适,病情容易复发,判定显效;疼痛部分消失,存在疼痛不适,判定有效;不满足以上标准,判定无效。治疗总有效率=(治愈例数+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根据SPSS19.0软件分析数据,计量资料行t检验(±s),计数资料行χ2检验(%),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
实验组患者与对照组患者进行比较,治疗总有效率显著提高(P<0.05),见表。
表 两组患者疗效对比(例)
血瘀可分为瘀滞内结、血液污秽、血液离经,瘀滞内结可表现为血液流变学异常、血栓形成、血流动力学异常、血管狭窄等,血液离经属于各种脏器出血,血液污秽多数属于病理产物。
中医内科治疗在临床上运用范围不断扩大,活血化瘀法常用,可脉助通畅、散结消瘀。血瘀诱发主要因素是情志郁结,表现为心痛憋气、面色灰暗、存在黑眼圈,可导致患者体质、运血能力下降,容易形成淤血。
若人体长期存在淤血,可对患者气血运行、脏腑造成严重影响,患者可出现头痛症状,对于不同部位淤血患者来说,治疗方法差异性较大,目的是活血化瘀通络,有效促进患者血液流通。
胸痹疾病中常见冠心病,发病机制是心脉瘀阻,治疗期间应贯穿活血化瘀治疗,标本兼顾,随症加减,充分发挥药物作用,禁止滥用药物,常用药物时复方丹参滴丸、芎芍胶囊,属于中成药,效果理想,可有效促进血管重塑,可促使患者各系统恢复动态平衡。
中风属于血瘀证范畴,使用活血化瘀药物,可促进患者血肿吸收并保护患者血脑屏障,可促使患者脑水肿减轻、微循环改善,可促使患者脑组织修复加快并抵抗细胞凋亡,可保护患者神经细胞,可促使患者疗效提高,药物可选择大黄、花蕊石、蒲黄、三七粉等。
糖尿病发病机制是气阴津亏、燥热,根本治法是益气养阴、生津清热、补虚化瘀。分析得出,血瘀可对糖尿病慢性并发症发生及发展产生严重影响,使用滋阴养血活血中药可增加患者血氧供应,可促使患者细胞活力、外周组织受体敏感性有效增强,可对患者胰岛素抵抗起到消除作用,可促使患者胰岛功能有效增强,对患者胰岛细胞分泌起到促进作用,降糖效果理想。临床治疗时,药物选择葛根、丹参、三七、川芎等,可补虚化瘀,可促使患者机体自身修复功能提高,可明显改善患者后期并发症。
慢阻肺患者血瘀征象是胸闷、紫绀、气短等,血液特点是浓、粘、聚,治疗方法是补气化痰、温阳降气,药物选择川芎、丹参、益母草、桃仁等,对改善患者血液流变学、减轻患者肺动脉高压,可促使患者缺氧症状有效改善。
临床实践总结分析得出,中医内科患者治疗期间应结合患者实际病情开展辨证施治,由于活血化瘀药物药效较强,可能伤正,因此治疗期间应合理把握剂量,结合辨证与辨病,选择药物种类时应切合患者病情发展变化,确定剂量时应对患者疾病病理机制进行充分考虑,对用药时机进行确定后应着眼疾病预后,权衡疗程时应关注长期受益,配伍加减时应注意协同及增效作用。
本组结果:实验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明显更高。结果证实,中医内科患者实施活血化瘀法,可行性较高。
综上所述,中医内科患者实施活血化瘀法的效果较为理想,可有效活血化瘀,值得临床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