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向华 李保华 唐侨
(四川省南充市仪陇县人民医院 四川 南充 637600)
慢性胃炎隆起糜烂型属于胃炎的一种,且具有特殊性。该疾病的发病机制多与幽门螺杆菌感染有关,患者多存在消化溃疡和消化不良的问题[1],需要积极的改善治疗方案。本次实验选取了2017年1月—12月在我院就诊的慢性胃炎隆起糜烂型的患者为对象,通过临床实践分析,进一步为患者提供有效地、高效的治疗改善方案。
选取2017年1月—12月在我院就诊的慢性胃炎隆起糜烂型的患者为对象,入选的人数共计有84例,每组42例。其中,男性患者46例,女性患者38例,从年龄分布上看,在25~61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0.1±2.8)岁。病程在3个月~10年之间,平均则有(5.4±1.1)年。患者均无治疗的禁忌症,并经过检查得到确诊,符合疾病的诊断标准,并排除了患有胃癌等严重疾病的情况。此外,患者对本次实验表示知情,能够配合治疗方案的实施。
对照组实施单一的胃三联方案,指的是使用阿莫西林(每天2次,每次1g)、克拉霉素(每天2次,每次0.5g)和兰索拉唑(每天2次,每次30mg)为治疗措施。观察组则在高频电凝技术的支持下实施治疗,即需要进行常规准备,即对患者凝血功能进行检查,以及关注心电图的变化情况。在插入胃镜之后,将电流的功率进行科学的设定,在20~30w之间,并通过电凝探头对病灶进行灼烧,将隆起糜烂的部分进行凝处。治疗四周后胃镜检查,关注患者的Hp感染根除情况。
本次实验在评价标准为临床治疗结果,Hp根除率进行分析比较。在临床治疗情况上,如果黏膜糜烂部位痊愈则认定为治疗显效,隆起部分平复,并黏膜开始愈合则为有效,不达标则为无效。此外,关注患者是否出现腹胀、上腹疼痛等问题,关注其严重程度给予改善治疗。
采用专业软件SPSS19.0进行具体的分析。其中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行t检验,P<0.05表示具有统计学意义。
观察组在治疗总有效率上表现更好,总有效率高达95.2%(40/42),对照组则为83.3%(35/42),组间对比差异较为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在Hp根除率的对比上则无明显差异,即观察组为90.5%(38/42),对照组为88.1%(37/42),P>0.05。
我们对比了患者嗳气、反酸、腹部疼痛等相关临床症状,经评分量表评分比较,结果以观察组效果更好,见表。
表 两组患者临床症状评分结果对比分析(±s,分)
表 两组患者临床症状评分结果对比分析(±s,分)
组别 例数 嗳气反酸 腹胀 上腹疼痛观察组 42 0.22±0.07 0.18±0.05 0.16±0.03对照组 42 2.33±0.14 2.41±0.12 2.33±0.08 t-102.363 154.366 185.362 P-<0.05 <0.05 <0.05
慢性胃炎隆起糜烂型胃病成为常见疾病之一,其主要的形成原因是胃粘膜出现了深度的糜烂,导致黏膜基层的增厚,如果不进行有效地治疗,糜烂部分将进一步扩大,对患者的腺颈细胞造成较大的损伤,甚至产生更为严重的疾病[2]。
在本次实验的治疗过程中,采用胃三联治疗模式能够对疾病产生不错的改善效果,能够促使黏膜糜烂的部位开始愈合。但是观察组患者使用的内镜高频电凝技术则有更为理想的效果,即借助高频电的有事发挥热效应,对组织进行凝固坏死,促使隆起的病灶部位进行消除[3-4]。在直接接触的过程中,促使病灶部位变得平坦,能够有效地推进疾病的治疗,提高疗效。与此同时,在内镜技术的协助下,能够扩大治疗的效果,有利于减缓嗳气、上腹疼痛等情况,在Hp感染率上也可以进行控制[5]。由此,笔者可以认为使用高频电凝技术对于该疾病的治疗有着更好地治疗成效,强化了治疗效果。
综上所述,针对慢性胃炎隆起糜烂型患者实施内镜下高频电凝联合胃三联方案进行改善,能够有效地改善患者的病症,患者对治疗结局表示治疗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