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 敏 官伟波 张小英
(苏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江苏苏州,215009)
传统的苏州桃花坞、天津杨柳青、山东潍坊杨家埠、四川绵竹等四大年画,通过纸质为媒介的吉祥桃符语言,是一种承载着人们对未来美好憧憬的民间艺术表现形式。内容主要取材于中华南北方百姓传统的生活民风习俗,具有丰富多彩的表现形式,而且刻绘制作精美和讲究,其题材样式和吉祥图像影响深远,也深受国内外人们的喜爱。它的产生和发展历程,揭示了中国民间吉祥文化元素的审美经验和价值取向,对于后来者无异于留下了丰厚的历史宝藏和多纬度的创作参照体系。尤其是通过对首批中华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南桃北柳”的桃花坞、杨柳青年画吉祥元素进行分析研究,以期能够互融出中国传统民间吉祥元素的特征,通过深度研究分析和归纳,并以雅俗共赏、喜闻乐见的方式,从艺术角度进行提取创作,同时以现代美学理念进行二次设计、开发、移情、嫁接、创新设计出具有时尚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简称“非遗”)风格特征的纺织系列产品。
“吉祥”预示好运之征兆和祥瑞之意。中华传统吉祥寓意纹饰是中国传统文化高度浓缩的视觉形象代表,它以特有的“借物言志,以物喻情”的手法,寄托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南桃北柳”年画中的“画中要有戏,百看才不腻;出口要吉利,才能合人意;人品要俊秀,能得人欢喜”,具有一版一色鲜明的南北地方文化风格特点,其造型夸张,线条流畅,构图丰满,色彩鲜艳不失清雅,富有装饰性和朴实感。其内容取材广泛,有民间传说、山水、人物、花鸟还有戏文故事及装饰图案等,尺幅规格有门画、中堂、条幅、斗方等品种。图1(a)为桃花坞年画代表作品,清道光年间作品《寿字八仙》,尺寸85 cm×53 cm。图中寿字中绘有八仙、寿星和神仙、仙山琼阁、松柏常青、祥云缭绕和鹤鹿同春图案,内部框架内容围绕老寿星、西王母、八仙、寿石、寿桃、青松、仙鹤等象征长寿之意,叙述了“福如东海,寿比南山”的祝寿喜画。图1(b)为杨柳青年画代表作品,清康熙年间作品《四季平安》,尺寸98 cm×46 cm。为了迎合喜庆的节日气氛,两对体态丰腴欢快喜悦的童子,手持4只不同类型的如意瓷器物,上面绘博古图案,分插有吉祥菊花、凤串牡丹和荷花盆莲、莲生贵子象征物,构成一幅生机勃勃、祈福迎祥的喜庆景象,有着荣华富贵的寓意。
南北方“非遗”年画吉祥元素中,各朝代具有典型代表形象和雅俗共赏的吉祥元素,适合当今百姓群体共性的审美情趣和生活习俗,运用现代二维收集的资料手段进行归纳、整理、提炼,形成资源库,为现代纺织系列产品提供图式研究、开发和资料参考。通过现代创意设计手段,将传统年画中吉祥元素进行提炼再设计,保留传统吉祥桃符神韵的历史发展规律,催生出时尚“非遗”纺织系列产品款式。同时分析出南北方“非遗”年画吉祥元素中的发展与纺织系列产品的异同和共性融合,进行创意设计,形成既定语义及价值意义上约定俗成的新时尚“非遗”纺织系列产品。
在内容题材上与社会百姓生活息息相关,从世俗民风中包含了“福禄寿喜”等寓意祈福,讴歌传统美德,表达了百姓对未来生活的美好憧憬。时尚“非遗”纺织产品的内容题材形式,应该从我国民间传统内容情节和审美风格特征以及南北方不同的生活习俗来进行提炼和借鉴。对“福禄寿喜”等几项重点的吉祥寓意观念进行探源,认识传统儒教、道教等思想,结合文化、宗教、政治和社会的关系,以认识论为视角,构建并确立桃花坞、杨柳青等四大年画吉祥元素寓意的艺术价值及文化内涵。坚持“从传统中来,回到传统中去”的思路和原则,采用市场法则的原理来定位,经过互融创新后,产生崭新的时尚“非遗”纺织系列产品,让人们可以从中感受到经过提炼和互融设计后所显现出来地域文化中丰富的文化意蕴和审美价值。
从祈福迎祥、驱凶避邪、时事风俗、戏曲故事等为题材的表达形式来展开提炼互融表现。同时从山水风景画、装饰图案画、门神和灶神画、仕女画、农事画、童趣画、历史故事画和神州传说画等种类的表达形式来展开提炼互融表现。通过对桃花坞、杨柳青等四大年画中,各朝代具有典型代表形象和雅俗共赏的吉祥元素,运用Photoshop、CorelDRAW、Illustrator等现代二维平面电脑辅助设计软件,完成时尚“非遗”纺织产品中的二次创意转化、提炼、互融再设计的过程,保留四大年画吉祥寓意的传统神韵和中华民族丰富的艺术文化内涵,融合当今百姓群体的审美情趣和生活习俗,以喜闻乐见的融合创新设计形式加以应用,形成整合、创新、互融的整体转化形式,目的是开发出具有时代民族文化特征、清新雅意的时尚“非遗”纺织系列产品设计,续写生生不息的互融发展局面。
《千字文》中“福缘善庆”一语,喜庆能引来福。图2(a)为“福”字长条形状浴巾设计,尺寸65 cm×220 cm。把桃花坞年画中的“福”字,经过色彩加工调整,在构图中采用上下错位设计,在浴巾上下设置对称的古体“福”字,通过整条浴巾围合起来,聚合成双“福”字。中间线面流动结合体为祥云和如意造型的桃符,以“福”古体字大小不同分布成星星点缀在浴巾上。上下“福”字框架内容围绕梅竹松岁寒三友、刘海戏金蟾、天宫赐福、麒麟、财神、状元、和合二仙的故事进行了叙述。牡丹花卉衬底,象征着富荣华贵之意[1]。图2(b)为“禄”字长条形状桌旗设计,尺寸65 cm×190 cm。构图采用原桃花坞年画清末明初作品《金钱虎》中的虎踏八宝,虎身绘有“生意兴隆”、“连中三元”、“状元及第”、“五子登科”等铭文金钱。表示吉祥、喜庆、光明的意思。中间线条流动是一对如意吉祥错位设计造型桃符,以求禄福同庆一屏条的寓意。同时采用古体“禄”字,在构图中上下错位设计,聚合成双“禄”字,大小圆点是“禄”气升腾之意,适合青年人使用。图2(c)为“寿”字正方形混纺地毯设计,尺寸200 cm×200 cm。构图采用篆书和隶书体组合成圆形,链接“寿”字圆围合成中华传统的回纹外形,有自然长寿之寓意。中间是清道光年间桃花坞年画《寿字八仙》经过处理,符合整体设计要求;图中老寿星、八仙、西王母、寿桃、石松、仙鹤等,还绘有仙山琼阁,寿山青松,祥气仙鹤同寿,象征了长寿之意。图2(d)为“喜”字长条形壁毯设计,尺寸50 cm×180 cm,适合老年人使用。采用行书“喜”字作为整块壁毯的主题,围绕心心相印之意,把“喜”字外形造型线延伸至上下幅面,使得线条形状含有祥云寓意,活跃了构图的气韵氛围,有吉祥喜气,喜庆临门、子孙绵延的意蕴。采用桃花坞年画《一团和气》、《富贵长春》、《连生贵子》传统佳作,手执“和气吉祥”字卷,配带“长命富贵”银锁的童子,盛开的牡丹、石榴、桃子,加上洞房花烛夜、鸳鸯戏水、喜结同心以及连生贵子的欢乐情景,凸显出永结同心、双喜临门、喜鹊闹梅的表现形式,展示了人们对美好、喜气、吉祥生活的祈求,适合青年人婚庆场合使用。
娃娃是年画中最重要的表现题材,童趣娃娃年画的吉祥寓意与中国繁衍观念以及佛教文化紧密相连,是最具有中国传统民族理想和世俗崇拜精神的表现形式。互融应用在室内家居床上用品纺织印花纯棉四件套上。图3(a)为一对枕套,尺寸85 cm×18 cm。吹笙的童趣娃娃胸前带有一串百家锁,配以莲花、莲蓬等组合,象征着家族子孙繁荣昌盛,左右以“平安富贵,莲生贵子”的设计文字,把莲与蓬赋予桃符文化加深渲染。图3(b)为一件床罩,尺寸200 cm×200 cm。选用一群生龙活虎、活泼可爱、神彩奕奕、体态丰腴的童趣娃娃,手持各种吉祥器物,神态亲昵,欢乐游玩于各种游戏活动中。画面鲜活、讨喜,回纹和中间的“福”字映衬于其中[2]。图3(c)为一件床单,尺寸200 cm×200 cm。采用六幅年画构成一组故事连贯的场景图。以中心展开式,线条呈放射状构图形式,前后画面层次错落有致,视点以位居画面中间的《洞房花烛夜》做主景,其余五幅高低错落左右推移排列,有的童趣娃娃手端石榴和桃,胸带长命锁,身穿五毒纹样的肚兜,绣以鲤鱼跳龙门纹样,期望娃娃长大后能荣光耀祖的景象。穿插一个红色大福字,配以“国色天香”的牡丹花,象征着花开富贵、年年有余、儿孙满堂之意。表面用现代几何抽象的圆点连贯成祥气点缀融合其中。图3(d)为一件被套,尺寸200 cm×200 cm。采用线条呈放射状构图形式,形成系列化设计。为了迎合喜庆的节日气氛,娃娃以传统民族的姿势高举着莲花,娃娃手捧花瓶,拎着莲花,手持如意骑在龙背上,手端竹笙和竹笛的欢乐场景。娃娃们个个形象饱满富态,圆润柔美的面部,个个显得鲜活和亲切可爱,适合儿童房间床上用品。
十二生肖织绣文创旅游产品设计,具有自然生灵、年画、文化、现代艺术元素相结合的生肖动物印象,见图4。每幅作品尺寸16 cm×23 cm。创意设计来源于桃花坞年画《华英生肖月份牌》、《鸡王镇宅》等作品中的灵感寓意,以十二生肖图造型为基础,采用鲜明的桃花坞、杨柳青年画风格和色彩元素,吸收了传统形象中“吉祥寓意”元素并融入了现代设计元素,运用了拟人化、象征性、幽默性特征形象的表现手法,强化新十二生肖体态造型丰腴、装饰性强的年画风格特点,重构出具有卡通动漫,又似年画风格般的天真可爱,充满喜庆和乐趣的个性造型形态,使其包含了意向、寓意、隐喻的祥意,其特征在新时代环境中传递新的语义。
图4 十二生肖织绣产品设计
通过以上三个不同系列的案例创新实践证明,时尚“非遗”纺织产品设计中的年画吉祥元素通过提炼、互融、借鉴和创新应用实践切实可行。虽然互融创新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角度也非常之多,但是更加合情合理、恰如其分,兼容并蓄地去相融发展才是中华民族民间艺术吉祥寓意真正的思想精华和价值体现。既要做到传承与保护,又能够把“非遗”年画桃符文化继续发扬光大,只有通过提取年画吉祥元素中的精髓艺术,合理采用现代设计理念和手段,开发融合应用在时尚纺织产品之中,使其独特的民俗性、功用性和实用性转换成新的载体,以活化的形态表现出来,并以生活化、功能化、实用化和艺术化的产品形式与大众生活紧密相连,将传统吉祥寓意的内涵和喜气文化,注入当代人们的生活情愫,融合中国本土的现代审美思想和理念,使我国民间“非遗”年画中的吉祥元素文化保持其最佳的生命力和互相交融发展的态势,散发出持久而新鲜的艺术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