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在妇科手术患者术后疼痛管理效果分析

2019-06-10 11:42陈敏霞花莲英钟利映寇琳黄少丽
中国医药科学 2019年2期
关键词:疼痛管理妇科手术术后恢复

陈敏霞 花莲英 钟利映 寇琳 黄少丽

[摘要]目的 探讨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FMEA)在妇科手术患者术后疼痛管理中运用的效果。方法 成立FMEA管理小组,分析妇科手术患者术后疼痛管理流程中容易发生失效环节,分析出引起妇科手术患者术后疼痛管理失效原因,针对妇科手术患者术后疼痛管理关键环节,进行为期半年的整改。比较两组妇科手术患者术后疼痛管理失效模式医疗风险危机值(RPN)、患者术后疼痛管理质量变化。结果实验组妇科手术患者术后疼痛管理RPN值为362分,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的1720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术后疼痛管理质量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FMEA模式在在妇科手术患者术后疼痛管理中运用可以預见和量化妇科手术患者术后疼痛管理流程中的失效环节和安全隐患,制定出整改措施,从而规范妇科手术患者术后疼痛管理,提高妇科手术患者术后疼痛管理质量,加速患者术后恢复。

[关键词]FMEA;妇科手术;疼痛管理;疼痛管理质量;术后恢复

[中图分类号]R47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0616(2019)02-116-04

随着人们对生活质量要求提高,疼痛越来越被人重视,被确认为第5大生命体征[1]。外科手术术后疼痛是不可避免的,而且因为患者对疼痛认知不高,患者因疼痛产生恐动症,导致伤口感染增加、呼吸道感染等并发症发生,是影响患者术后康复进程的一个重要因素[2]。妇科手术患者手术创伤较大,术后疼痛程度严重,是术后常见的一个问题,若不能得到有效缓解,不仅会影响到患者术后的恢复,还会影响患者对术后的满意度[3-4]。随着生活质量的提高和医疗技术的进步,如何使妇科手术患者安全、无痛、舒适的度过围术期成为临床医生及相关科室越来越密切关注的话题。FMEA是一种前瞻性系统评估工具,主要对可能产生潜在风险的流程和环节进行分析,找出可能产生问题的根本原因,针对性进行改造和改进,从而达到避免或减少问题发生的目的[5]。本研究将FMEA模式运用于妇科手术患者术后疼痛管理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96例妇科手术患者术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病例入选标准:(1)无内科包括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等严重并发症者;(2)ASA分级1~2级者;

(3)文化程度在初中级以上者,并具有良好的沟通能力者;(4)对镇痛药物无过敏者。排除对象:(1)有吸毒史者;(2)有认知功能障碍或既往有精神异常者。本研究经我院伦理医学会批准。96例研究对象年龄18~74岁,平均(42.7±7.2)岁;文化程度:初中49例,高中或中专28例,大专13例,本科及以上6例;诊断:宫外孕16例,子宫肌瘤34例,妊娠46例。将96例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分组的方法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两组,每组48例患者。对照组采用传统围术期疼痛管理方法,实验组采用FMEA模式管理围术期疼痛。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对照组采用传统围术期疼痛管理方法,责任护士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和对术后疼痛管理效果进行评价,报告医生对症处理。

1.2.2 实验组采用FMEA模式管理围术期疼痛,具体做法如下。

1.2.2.1 成立FMEA管理小组成立多学科合作妇科手术术后疼痛FMEA管理小组,包括妇科医生2名、护士2名,麻醉医生1名,麻醉护士1名为组员。小组成员均经过FMEA理论知识和妇科术后疼痛管理相关知识的系统培训并通过考核,能熟练运用FMEA管理模式,对妇科术后疼痛管理安全意识强。

1.2.2.2 通过绘制流程图,找出流程中容易发生失效环节并进行统计危急值小组成员共同绘制出简要妇科手术患者术后流程图,根据FMEA评分标准,计算出RPN值,计算方法:RPN值=O×D×S[6],RPN值1~100分,分值越大,说明安全隐患越大。

1.2.2.3 根据风险因素,制定出整改措施

1.2.2.3.1 明确妇科手术患者术后疼痛管理团队成员的资质和职责,规范妇科手术患者术后疼痛的评估、监测、治疗和护理,加强多学科之间的协调合作功能首先确定妇科手术患者术后疼痛管理质量管理直属院领导和团队成员的资质和工作职责:妇科护士主要职责为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及时实验组患者术后疼痛管理质量明显优于对照评估患者对疼痛知识需求和疼痛情况,对患者行相关知识宣教,教会患者应对疼痛的技巧,适时对患者行心理干预,遇到不能解决的问题,向病室医师汇报;妇科医师主要职责是在进行在患者术后镇痛过程中根据患者疼痛程度采用“三阶梯”镇痛,使用镇痛药时评估患者预期疼痛情况、疼痛带来的合并症以及术后疼痛带来的风险,在遇到疼痛不能缓解时,寻求麻醉医师和疼痛科医师的帮助和介入;麻醉科医师负责术中麻醉、术后麻醉医师对患者疼痛情况和整体情况进行评估,确定术后微量控制镇痛泵配置方案,对患者术后疼痛管理随访及疼痛管理效果评价;麻醉护士负责参与术后随访,加强患者疼痛知识宣教,加强各学科之间的合作,通过情景模拟等培训方式,协调各学科间默契度。

1.2.2.3.2 加强镇痛知识的宣教采用不同层次方法对病区医护人员、医学生、患者及家属进行术后疼痛与镇痛知识教育和再教育,及时更新医护人员对妇科手术患者术后疼痛知识和技能认知;让患者了解手术疼痛和镇痛知识,加深对术后疼痛和镇痛知识的认知,掌握缓解疼痛技巧,使得患者感受疼痛与医护人员评估结果一致,无差异性;通过各种形式和途径对社会群众进行镇痛知识普及。院直属领导与护理部不定期来病室对医护人员与患者对妇科手术患者术后疼痛知识和技能掌握情况进行抽查,抽查结果与随管医生、护士绩效挂钩。

1.3 两组患者术后疼痛管理质量评价

参考张丽芳等[7]研制的术后镇痛管理质量评估单,自制妇科手术患者术后疼痛管理质量问卷来调查,问卷包括9个方面,每个方面采用Linkert,0~5计分法,总分值越高,表示患者术后疼痛管理质量就越高。该问卷证实有良好的信效度,量表的内部一致性信度Cronbach'sα系数为0.71。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分析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采用χ2检验(Fisher确切概率法),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RPN值比较

实验组妇科手术患者术后疼痛管理RPN值为362分,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的1720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患者术后疼痛管理质量比较

实验组患者术后疼痛管理质量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3 两组患者术后恢复情况比较

实验组患者下床活动时间、并发症发生率、住院天数都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讨论

3.1FMEA模式在妇科手术患者术后疼痛管理中运用,能优化妇科手术患者术后疼痛管理流程,提高术后疼痛管理质量

Rawal[9]研究认为,解决术后镇痛不完善问题,关键在于建立一种有效的术后疼痛管理模式而不是镇痛技术本身。在我国启动的新一轮医院评审工作中,卫生部出台的《三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实施细则》(2011年版),首次将“疼痛治疗管理与持续改进”列入评审标准;而且新的诊疗药物及技术广泛运用于临床,但围手术期疼痛管理质量仍不高,患者对术后疼痛护理仍不满意。追其原因,主要是没有一套规范的围术期疼痛管理标准和流程。FMEA作为一种风险管理方法,能前瞻性地发现工作流程中潜在的缺陷,使管理者及时对其修正和完善[10-11]。研究者绘制妇科手术患者术后疼痛管理流程图,运用FMEA模式进行分析,找出容易发生失效环节和发生原因,制定出对策,使得术后疼痛管理流程更加合理,更加规范。而且专业团队高水平专业素养,对患者悉心照护和知识宣教,会让患者掌握更多关于术后疼痛知识和镇痛技巧,让医护

人员赢得患者的信任,并让患者参与到自身疼痛管理中来,从而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和术后疼痛管理质量,保障患者安全。从研究结果,实验组妇科手术患者术后疼痛管理RPN值为362分,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的1720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FMEA模式在术后疼痛管理的应用能规范术后疼痛管理工作流程安全性高;实验组患者术后疼痛管理质量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FMEA模式在妇科手术患者术后疼痛管理中运用,能提高术后疼痛管理质量。

3.2 FMEA模式在妇科手术患者术后疼痛管理中运用,降低并发症的发生,加速患者术后恢复

传统的管理方法式格式化镇痛方法,缺乏对患者个性化评估,而且,因为镇痛药物有镇静作用,麻醉医生担心患者镇静过度,而忽视了镇痛效果;再者,由于医学院校没有开设疼痛专业,医学生没有系统学习过疼痛专业知识。毕业后,全凭传统经验相授和自身经验总结,因此,临床上大部分医护人员对术后疼痛知识认识不足,手术患者术后疼痛控制不佳,不仅不利于术后早期活动和减少术后并发症;而且,因为镇痛药物有镇静作用,麻醉医生担心患者镇静过度,而忽视了镇痛效果,导致大部分医院的疼痛管理存在不足,而且增加了住院时间和费用[12-14],导致患者术后疼痛管理质量不高。手术患者术后疼痛控制不佳,不仅不利于术后早期活动和减少术后并发症,而且增加了住院时间和费用[15-16]。FMEA模式是一种风险管理方法,它在术后疼痛管理的应用中将每一位患者视为一个个体,它实现了全面评估、风险量化、疼痛教育,根据每一位患者的评估结果来制定个性化的镇痛管理方案,这就能提高患者镇痛效果,降低并发症的发生,加速患者术后恢复。研究结果表2显示,实验组患者下床活动时间、并发症发生率、住院天数都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由此可见,FMEA模式在妇科手术患者术后疼

痛管理中运用,能够预见和量化妇科手术患者术后疼痛管理流程中的失效环节和安全隐患,制定出整改措施,从而规范妇科手术患者术后疼痛管理,提高妇科手术患者术后疼痛管理质量,加速患者术后恢复,值得推广运用。

[参考文献]

[1]赵荣华,尹玉平.骨科术后病人自控镇痛泵的安全管理[J].全科护理,2012,9(10):2451-2452.

[2]张传汉.临床疼痛治疗指南[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8:502.

[3]连丹红,董锦云,黄瑞珠.妇科术后疼痛的护理[J].当代护士(中旬刊),2016,21(3):122-124.

[4]陶粉华.护理干预对妇科手术患者术后疼痛的影响[J].江苏医药,2016,42(11):1314-1315.

[5]刘碧瑶,沈毅.“失效模式和效果分析”降低医院医疗风险的研究进展[J].国外医学:卫生经济分册,2005,2(22):73-76.

[6]张琼,张际,郑显兰,等.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在麻醉复苏期风险管理中的应用[J].护理学杂志,2014,20(29):39-41.

[7]张丽芳,唐碧云,朱永满,等.AIDET沟通模式在术后镇痛随访中的应用[J].中华护理杂志,2013,48(4):302-305.

[8]黄颖,张雪梅,彭城,等.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应用于患者风险管理的可行性探讨[J].医学与社会,2013,26(10):65-68.

[9] Rawal N.Postoperative pain management in surgery[J]. Anaesthesia,1998,53:50-52.

[10]黄颖,张雪梅,彭城,等.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应用于患者风险管理的可行性探讨[J].医学与社会,2013,26(10):65-68.

[11]石碧玉,李琼,黄婷婷,等.医疗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在长途转运危重患者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当代医药,2017,10(27):95-97.

[12]赵彩霞,张振清.护理干预对骨折患者术后疼痛的影响[J].吉林医学,2010,31(8):1096-1097.

[13]田子明,郭建军.外科疼痛的评估及护理进展[J].全科护理,2010,8(5):1201-1202.

[14]菅原正秋.慢性疼痛的评价与治疗[J].全日本针灸志,2004,54(2):120-136.

[15]程瑶,李敏,马玉芬,等.外科手术患者术后疼痛知信行的现状调查及分析[J].2016,16(11):1579-1583.

[16]凌桂娣.個体化疼痛管理对创伤骨科患者围手术期疼痛的影响[J].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16,26(15):27.

猜你喜欢
疼痛管理妇科手术术后恢复
可吸收医用膜预防妇科术后盆腔粘连的疗效分析
宫外孕腹腔镜术围手术期及术后恢复的护理对策
品管圈在妇科手术患者健康教育管理中的应用
优质护理在晚期胃癌患者疼痛护理管理中的应用
全程无缝隙护理对胃切除手术患者的效果观察
延续性护理干预对乳腺癌患者术后恢复的影响
腰硬联合麻醉等对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术后恢复效果的影响
妇科腹腔镜手术不同气腹压力时超氧化物歧化酶、TNF—α的动态变化及意义
疼痛管理在疼痛专科护理中的应用研究
《疼痛评估记录单》的设计与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