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纳水上村落

2019-06-10 08:45赵桂林
海外文摘 2019年6期
关键词:木船木屋木板

赵桂林

舂木薯的水村人

今年,我在加纳度过了来非洲工作后的第二个春节。大年初二,我和几位同事到营地附近的一个叫水村的地方参加“扶贫活动”。去过的同事介绍说,那是一个建在湖上的非洲原住民村落,很原始,很有非洲特色。我们怀揣好奇心踏上了旅程,说是旅程,其实20分钟就到了,渡船售票处很不起眼,如果不是当地司机熟悉地形,我们这些老外几乎找不到。四五个年轻的黑小伙在售票處坐着,不知是在等游客还是无所事事。说着流利英语的小伙问我们是坐人工船还是机动船,抬头望望炎炎烈日,我们毫不犹豫地选择了机动船。

我们跟在船老大身后,沿着弯弯曲曲的河道,一直向丛林深处走去。因为是旱季,小河里水很浅,河水呈棕褐色,偶尔能见到几条小鱼游动。另一边是开阔的草地和沼泽,远处是高高的墨绿色棕榈树和椰树林,一幅典型的热带雨林景象,使我想起电影《马达加斯加》里几个纽约小伙伴被海水冲到岛上时抬头望见的情景。

“这里有没有鳄鱼?”一个人问。

“听当地人说——有。”一位之前来过这里的同事说。

气氛立刻有点紧张,如果不是众目睽睽下不太好意思,我真想捡根树枝防身。

终于到了坐船的地方。没有码头,三五条木船横在河边,一位黑大嫂坐在一棵灌木树荫里,怀里抱着孩子,友善地冲我们笑笑。船老大英语相当流利地指指救生衣要我们穿上。

马达轰鸣,小木船缓缓前行,河道慢慢变宽,两边是水草和长在水里的灌木林。橘红色的救生衣在这丛林里格外显眼,似乎在向这个荒野世界说:“嘿,快看,外星人来了!”

“如果足够幸运,可以看到猴子。”船老大说。大家立刻睁大了双眼四处搜寻,可惜除了树叶什么都没找到。

木船左摇右摆地过了一处栅栏水门,水面豁然开朗,呈现在我们面前的是蓝蓝的天空、朵朵的白云、幽幽的湖水和几只翱翔于水天之间的雄鹰。木船犁开水面加速前行,泛起褐色的浪花,那湖水竟然是黑色的。这黑色湖水的真正成因无从考究,可能是浅水区草丛树木、枯枝败叶被经年累月浸泡后的产物。飘荡在巨大黑色湖面上的那种神秘莫测感实在令人难以忘怀!

临水远眺的孩子

我远远地看到了一处扎在湖边的村寨,有几个黑色的身影在晃动。船慢慢靠近,村寨也渐渐清晰起来,一个个木屋近在眼前。木屋都是单层的,十平方米左右不等,由几根木头柱子撑在水里。说是木屋,并不是厚木板,而是一根根棕榈树大叶子的杆排在一起构成的一面木墙,这种叶杆虽没有树干那样厚实,但也算结实,是非洲百姓搭建棚屋的常用材料。屋顶早先都是茅草的,现在大都换成了防雨效果更好的瓦楞板。几十间这样的木屋连在一起,中间用木板、木棍搭起大约两米宽的甬路算是主街道,整个村子就这样构成了。我在国内和东南亚的湖边、海边见过很多这种水上的房子,只不过要结实牢固得多,像这样原始、简陋的水上木屋,我还是第一次见。

我们的木船靠在一座单薄的木条栈桥边,大家相互搀扶着上了栈桥。栈桥和村子里的木板街道是相连的,走上去就会发出吱吱嘎嘎的声响,桥那边一些村民三三两两坐在各自屋前,抬头友善地望望我们,然后继续无所事事地坐在那里。一些孩子围在他们妈妈的身边,不吵不闹。几个大孩子正在跳水嬉戏,男孩子一丝不挂如黑泥鳅一般,女孩子裹着被单(也可能是裙子),一个接一个扑通扑通地跳进黑色的水里,褐色的浪花四溅。“这水……”同行的一位女同事瞪大眼睛看着游泳的孩子们,张大嘴巴,欲言又止。不管怎样,这欢乐的景象还是让我想起小时候和伙伴们在池塘戏水的情景,那时候不也是泥里水里摸爬滚打如泥猴一般吗?

走在木板街道上,低矮的小木屋错落无序地排列两旁,一些洗过的衣服就晾在街上,一些地方的木板破损或坏掉了,不小心就可能踏空把脚卡进去。透过开着的门窗,可以看到木屋里面没有什么家具,几件衣服挂在墙上,地上铺着床单,当地人应该就睡在地板上吧。

“这里比两年前好多了,至少已经通了电。”一位同事说。

的确,村子里有电,一些木屋里传出电视机或收音机的声音,但我们没有看到输电线路,也没有听到发电机的轰鸣,难道用的是蓄电池?走到村子中间,有两个明显大许多的房子,宽敞明亮,从其中一个大门里传出说话声。“这是教堂,今天是星期日,大家在做礼拜。”兼做导游的船老大说,加纳大部分人信奉基督教。在几乎所有地方,最好的建筑就是教堂和学校,这里也不例外。

船老大一边陪着我们往前走,一边介绍村子的情况。大约300年前,一些非洲土著为了躲避战乱,从现在马里所在的区域长途跋涉来到这里,发现这里远离道路,只有坐船才能进来,既僻静又安全,还可以捕鱼为生。于是,长期遭受血腥战乱之苦的人们,便在这个远离尘世的“世外桃源”安了家,自然条件虽然艰苦,但至少有珍贵的和平。300多年过去了,世事变迁,非洲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尤其是在加纳这个很少发生战乱的国家,经济发展日新月异。距离水村不远的湖区外面已经通了公路,亮了电灯,有了自来水。但不管外面如何繁华,水村的人们依旧依恋着自己的这片故土,几年前有人发现了这块与世隔绝的非洲文明,很快这里就成为一个旅游景点,捐赠也随之而来,水村人的生活水平大为改善。现在仍有上百人居住在这里,为现代人守护着这份留存下来的文化遗产。我们在返程中见到十几个背着书包穿着校服的大孩子正往水村方向走,船老大说那是在外面读中学的水村孩子。

“村里的小学在哪里呢?”一位同事问。

“在村头,就到了。”顺着船老大手指的方向,我们看到一排L形的长排木屋,比民居稍高一些,屋外有木板条做成的走廊。走廊一头挂着一块白色的牌子,上面用英文写着学校的名字。在获得许可后,我们走进一间教室,五六排已经被磨去棱角的木桌和长条板凳整齐地摆在那里。教室里最引人注目的就是那块写满英文的黑板,字体隽秀整齐,内容还有些难度。在另一间教室里,课桌和板凳矮一些,黑板上写着阿拉伯数字,估计是小学低年级孩子的教室。几间教室里都没有书本,也没有纸张,连废纸篓都找不到一个。沿着L形的走廊拐过去还有两间小些的房间,透过窗户可以看到里面有几张桌子,上面摆了一些课本,这是老师的办公室。旁边一间里有个小小的书架,上面零零散散摆着一些书籍。

“这个学校有多少学生?”我们问。

水上小学

玩游戏的当地人

“有200多个,包括附近村子的孩子。”船老大说。

难以想象这么小的地方如何容下这么多孩子,我们站在教室里唏嘘不已,感慨万千。多年前中国偏远山区的学校也是这样的吧,幸运的是随着国家的发展强大,不堪回首的贫苦已经成为往事。什么时候这里的黑人兄弟也能享受到自己国家的发展带来的荣光啊。作为已经富强起来的中国人,作为“一带一路”、中非合作发展的倡导者,我们携手非洲人民一起前进吧。站在棚沿下,远眺蓝天白云下浩渺的湖面,美丽的大自然涤荡着人的心灵,除了感慨,还有对黑人朋友的满满祝福。

猜你喜欢
木船木屋木板
木船
会飞的木屋
会飞的木屋
俄“木屋之城”前途未卜
麦 田
木屋
友谊的小木船
木板
不会上浮的木板
小木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