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路行业信息化评价指标筛选方法的研究

2019-06-10 07:52
铁路计算机应用 2019年5期
关键词:指标体系铁路考核

刘 园

(中国铁路信息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北京 100844)

随着铁路信息化的飞速发展,云计算、信息共享、大数据管理等技术被不断应用在铁路行业中,建立智能铁路、现代物流中心更是离不开信息化的支撑[1]。

铁路转企改制后,越来越重视对信息化的投入,与此对应的是企业也开始注意信息化投入之后所产生的效应,即信息化评价。

企业在对信息化价值的认可过程中,信息软件和系统的使用效果不仅仅涉及到技术因素,还涉及到使用人员、企业文化、配套流程等外界环境因素,因此,信息化应用效果评价起来非常复杂[2]。随着信息化建设投入金额的增加,企业需要确定投入产出结果,以决定后续投资方向及数量。基于这种需求,2002年,国家测评中心正式推出了企业信息化评价指标体系,其指标体系中分为基础指标、效能指标和评议指标。其中,基础指标从战略地位、基础建设、应用情况、人力资源、安全、效益指数6个方面进行评价。效能指标从战略适宜度、应用适宜度、投资适宜度、资源匹配适宜度、组织文化适宜度、和信息灵敏度、管理运行灵敏度、对外反映灵敏度、创新灵敏度等方面评价。也正是由于国家测评中心此项测评标准的推出,引发国内大型企业对信息化考核中效益等精细化指标的落地。而铁路行业考核指标的建立,正是在这种浪潮的推动下,立足铁路实际,顺应潮流趋势而做出的选择[3]。

1 信息化考核指标选择

所谓评价,就是根据拟定的目标来测定对象系统的属性,并将这些属性变为客观的定量数值或主观效用的行为。对企业进行信息化评估,如何从众多影响企业效益的信息化指标中有效选择最关键的影响指标就成为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比如从企业对信息技术的硬件、软件和服务的总投资3方面衡量企业信息化程度;企业中的网络建设完善情况和员工对于信息技术的掌握程度衡量企业信息化的程度[4];信息化对无形资产的影响等。一般来说,信息化指标选择遵循以下原则[5]:

(1)导向性原则。应从支撑企业战略目标的实际出发,通过评价体系中不同指标的权重设置与灵活调整来体现与之相关的管理导向,使评价体系成为有效的管理工具。

(2)动态连续性原则。在信息化建设的不同阶段,要根据工作重点对指标进行调整和改变。

(3)科学性原则。采用的评价方法能够全面、准确地反映信息化的实际状况和发展规律,具有代表性和综合性。同时,在评价维度划分时保证分类的正交性,避免评价指标的互相包含和重叠[6]。

(4)客观性原则。避免人为因素,尽可能量化指标,指标数据以现实的或能够计算的数值为基础,定性指标用程度差来体现,对于不同的等级有明确的描述。

(5)适应性原则。采用国内外先进理念,密切结合企业实际,满足企业的信息化水平评价与绩效考核管理的需要,评价结果合理。

(6)可操作性原则。评价的方法和过程易于理解,有较强的可操作性,便于实施与管理。

(7)可扩展性原则。评价体系要能够根据情况的变化进行灵活调整,以适应信息化发展及铁路总公司战略调整的需要。指标体系能够根据发展阶段和实践需要进行内容取舍和拓展。

2 铁路行业评价指标选择

2.1 信息化考核评价现状

2014年,铁路信息化行业发布了《信息化专业管理考核评价办法》,从基础管理、建设应用,运维安全指标和重点任务4个方面建立考核评价体系。具体考核指标如表1所示。

表1 考核指标内容

从这套指标体系中可以看出,铁路行业最初的考核体系设计是以完成生产任务、保证系统安全运行的角度来设计的,符合铁路企业的实际情况。铁路作为运输枢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一直以确保运输任务完成及安全交通运行作为首要任务,因此,这套信息化考核体系是非常实用的,初期也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随着铁路行业的发展和“十三五”规划的出台,对铁路信息化的考核提出了新的要求,将信息化工作全面纳入铁路总公司的绩效考核体系,完善信息化评价考核管理机制,定期对信息化规划、建设、应用、运维以及信息安全工作进行全过程、常态化的评价和考核。建立客观公正、覆盖全面的信息系统应用价值评价指标体系,推进铁路信息系统应用价值评价,实现以评价促应用、以应用促发展的目标。

根据上述要求,企业信息化考核指标不仅要满足日常生产需求,还应满足企业长远规划、战略发展目标的要求。

2.2 信息化考核指标制定过程

信息化考核指标的筛选,基本上是在借鉴国内大型国营企业经验的基础上,广泛收集国内各行业的相关考核指标[7],根据铁路实际情况,采用淘汰式筛选方法,选出适合铁路企业的指标,并将筛选出来的指标通过在铁路局发送调研问卷,根据反馈结果调整考核指标的过程。

铁路行业的主要参考指标是国家测评中心推出的企业信息化评价指标体系。这套体系中包涵基础指标、效益指标和效能指标,3个方面各有侧重。基础指标衡量的是企业目前信息化建设水平,与传统考核指标有重合。效益指标,是反应和评价企业信息化实效的一套评价指标体系,主要从“是否合理”的角度,考察企业在信息化过程中的行为和状况,反应企业这个有机体的生命特征的代表。而评议指标则考虑绩效影响的一些个性因素,使企业的信息化评价更加准确。

在基础指标部分,也与目前铁路行业的指标有所不同,除了应用水平、安全、基础建设这几个方面以外,企业还加入了战略地位(信息化重视程度)、效益指标(库存资金占用率、资金运转效率、企业财务决算、增长指数)和人力资源指标(人力资源指数、信息化技能普及率、学习的电子化水平)。

战略地位指标增加的意义在于将信息化定位为企业战略高度,这个需要企业高层认可信息化对企业战略的贡献。效益指标的选择,是认可信息化投入之后,信息决策水平的提高会推动企业业务处理速度,提高企业资金运行效率,对企业整体效益的影响[8]。人力资源指标是由于在企业发展过程中,“人”的因素越来越重要,员工素质是企业发展的决定因素,加强对这个指标的考核其实是评价企业长久发展的动力[9]。

铁路行业的测评指标还借鉴了国家发展改革委出台的中央企业信息化水平考核指标:(1)信息化领导力:认知度与推动力、战略与规划、工作执行力;(2)信息化基础建设:投资策略与投资结构、系统架构技术路线、标准规范与管控体系、基础设施建设水平;(3)信息化应用与效果:主营业务信息化、管理信息化、企业协同与电子商务、信息化集成水平、变革与创新;(4)IT服务管理与IT治理:信息化建设项目管理、信息安全管理、运维管理、IT绩效管理、IT治理;(5)信息化人力资源:信息化培训、信息化人才;(6)安全:用于信息安全的费用占全部信息化投入的比例、信息化安全措施应用率;(7)效益指数:库存资金占用率、资金运转效率、企业财务决算速度、增长指数。

该考核体系与国家测评中心所提供的信息化评价指标体系有共同之处,在评价指标的选取上,注重企业战略的影响、基础设施、人才队伍、安全等因素。并对每项考核指标进行详细的定义,下发数据采集表,对每项考核指标的数据来源准确定义。从整体结构上看,将效益指标作为企业长远发展需要考虑的因素,没有在企业的年度信息化考核指标中单独体现出来。这样可以让企业的考核过程更加精简,目标更加明确,也为今后目标不断调整打下了良好的基础[10]。

结合目前的铁路企业现状,最终提出考核指标体系如表2所示。

表2 考核指标体系内容

相比2014年所推出的体系,这套指标配合企业未来的发展战略,将企业未来发展的重点内容落实在具体的考核指标中,使企业的信息化战略更具有可实施性。

3 结束语

企业信息化考核指标见证了信息化对企业发展的影响。考核指标由原来的粗放式考核向精细化考核过渡,说明信息化由最初的辅助性角色已经转化为企业发展的关键性的影响因素。铁路企业在信息化考核方面的布局,从多元角度考虑信息化考核,铁路企业已经从战略角度意识到信息化是企业发展的基石,对企业发展业务内容、流程再造、创新能力等具有重要影响。本文提出的信息化考核框架,已通过问卷方式在部分被考核单位征求了意见,但是在执行过程中还有很多需要细化、修改和提高的地方,需要根据企业实际情况进行调整。目前,这种信息化考核的趋势不会改变,信息化考核方式也会进一步推动信息化技术的发展,加速信息技术的整合和创新,对铁路企业未来发展具有推进作用。

猜你喜欢
指标体系铁路考核
2022城市商业魅力指标体系
沿着中老铁路一路向南
一路欢声一路歌 中老铁路看点多
内部考核
网络空间攻防对联合作战体系支援度评估指标体系构建
创新完善机制 做实做优考核
铁路机动车管理信息系统
发挥考核“指挥棒”“推进器”作用
层次分析法在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指标体系中的应用
供给侧改革指标体系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