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倩倩 张春兵 沈梅红 方晨晨 沈洁 李茜
(南京中医药大学 1附属医院,江苏 南京 210029;2基础医学院;3第二临床医学院;4针药结合重点实验室)
卵巢早衰(POF)是指妇女在40岁以前发生以血清促性腺激素升高和低雌激素水平为特征的疾病,常有闭经、月经稀发、不孕、烘热汗出、心烦易怒、阴道干涩等临床症状〔1〕。近年来,发病率逐渐增高并且呈年轻化趋势〔2〕,西医治疗因其禁忌证、短期副作用及长期使用有致癌风险而有局限性,针药结合治疗POF疗效显著、副作用小,为了探索其临床规律,通过中国知网(CNKI)、维普、万方数据库,对2007年1月到2017年12月针药结合治疗POF的中文文献进行了检索分析,以期为临床针灸结合中药综合治疗提供直接可靠的思路和参考。
1.1数据来源 搜索近10年于CNKI、万方、维普里收录的关于针药结合治疗POF的临床研究。
1.2检索方法 检索限定词为“卵巢早衰”或含“闭经”、“不孕”分别与“针药结合”、“灸药结合”进行组合检索,检索CNKI、万方、维普数据库。
1.3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①诊断为POF标准明确,排除其他疾病;②治疗方法以针药结合为主;③临床方案设计合理,设对照组,疗效明显;④有具体的针灸组方和药物处方。排除:①对于POF治疗冗杂缺乏针对治疗;②针灸和药物组方模糊;③综述、个案报道、动物实验研究类文献;④数据重复引用的文献,仅取1次;⑤主要治疗含有西药类文献。
1.4数据的规范化 参考《中药学》〔3〕、《针灸学》〔4〕,分别对药物名称和分类、腧穴名称和归经均进行规范化处理。
1.5数据的挖掘 运用Excel2010建立数据库,应用统计学软件SPSS22.0、Clementine12.0分别进行描述性分析、聚类分析及关联规则分析。
2.1关联规则分析 将使用频次≥8次的腧穴和中药作为高频药穴进行关联规则分析,设置支持度≥10%,置信度≥80%,共获得关联规则125 778条;本研究将支持度≥35%,置信度=100%的43条关联规则列表,见表1。置信度表示前项出现条件下后项出现的概率,支持度表示前后项同时出现的概率。
表1 治疗POF高频药穴关联规则表
2.2频次分析
2.2.1腧穴频次分析 对纳入文献的36条处方进行腧穴频次分析,结果显示在本研究中治疗POF共涉及54个腧穴,使用总频次共267次。将腧穴按照降序方式依次排列,显示针药结合治疗POF时,频率≥3次的腧穴依次为:三阴交(31次)、关元(23次)、足三里(17次)、肾俞(15次)、气海(13次)、血海(13次)、子宫(13次)、太冲(13次)、脾俞(11次)、中极(9次)、次髎(9次)、肝俞(9次)、太溪(8次)、归来(7次)、命门(6次)、天枢(4次)、膈俞(4次)、气穴(4次)、中院(3次)、神阙(3次)、期门(3次)、水道(3次)、丰隆(3次)、腰阳关(3次),使用频次最高的腧穴依次为三阴交、关元、足三里、肾俞。
2.2.2经脉频次分析 结果显示共涉及9条经脉与奇穴腧穴。选用腧穴所在经脉频次大于30次的依次为足太阳膀胱经(64次)、任脉(55次)、足太阴脾经(49次)、足阳明胃经(34次)。
2.2.3单味药频次分析 药物频次分析发现共涉及107味中药,使用总频次564次,将使用频次≥5次的药物按照降序排列,依次为:熟地黄(31次),当归(28次),菟丝子(27次)、淫羊藿(21次)、山药(21次)、枸杞子(19次)、甘草(17次)、白芍(16次)、山茱萸(15次)、茯苓(14次)、杜仲(14次)、丹参(14次)、女贞子(11次)、牛膝(11次)、鹿角胶(11次)、香附(10次)、川芎(10次)、柴胡(10次)、白术(10次)、马戟天(10次)、紫河车(9次)、赤芍(9次)、郁金(8次)、黄芪(7次)、党参(7次)、丹皮(7次)、续断(6次)、仙茅(6次)、酸枣仁(6次)、何首乌(6次)、桃仁(6次),肉桂(5次)、肉苁蓉(5次)、墨旱莲(5次)、鸡血藤(5次)、浮小麦(5次)。
2.2.4药物分类使用频次分析 将处方中中药按其主要功效归类、统计,结果显示共分为16类,补益药使用频次最高(330次),而后依次为活血化瘀药(71次)、清热药(30次)、收涩药(24次)、安神药(23次)、利水渗湿药(21次)、理气药(20次)、解表药(16次)、温里药(12次)、平肝熄风药(4次)、化痰药(4次)、止血药(3次)、祛风湿药(3次)、消食药(2次)、泻下药(1次)、化湿药(1次)。
2.3聚类分析 对使用频次≥8次的腧穴和中药进行系统聚类分析,图1,图2可见,按群集数10来分,得出10个有效聚类群:甘草-茯苓-白术-柴胡、川芎-赤芍-气海、郁金-女贞子-足三里、白芍-子宫-紫河车、巴戟天-香附-鹿角胶-次髎-中极、山茱萸-牛膝-杜仲-丹参、太溪-太冲-血海-肾俞-肝俞-脾俞、山药-枸杞子、淫羊藿-熟地黄-菟丝子、三阴交-当归-关元。
将其分为两大类,经分析发现一类为重点药穴,一类为辨证药穴。
图1 治疗POF高频药穴聚类树形图
图2 治疗POF高频药穴聚类冰状图
《素问》:“帝曰:调此二者奈何?岐伯曰:能知七损八益,则二者可调,不知用此,则早衰之节也。年四十,而阴气自半也,起居衰矣。”书中首次提到“早衰”,并提出早衰时间界限为四十岁,与西医对POF的年龄范围一致〔5〕。POF属中医“闭经”“血枯”“不孕”等范畴,临床多用人工周期疗法,但该方法见效较快但不能治其本,停药后复发,长期性激素的使用也会有增加诱发子宫内膜癌、乳腺癌的可能〔6,7〕。祖国医学多倡导选用针药结合从多方位多层次多靶位综合治疗POF。祖国医学认为肾为先天之本,主生殖,肾藏精,肾又为冲任之本,天癸的产生依赖肾精的充足,肝肾乙癸同源,女子以肝为先天、以血为用,脾乃后天之本。故POF的病机多责之于肾〔8〕,涉及肝脾功能的失常,本病辨证以肾虚为本,常兼有血瘀、气郁。治疗以补肾为本,兼以活血化瘀、疏肝理气并重视顾护脾胃,调和冲任气血。
本研究结果显示针药结合治疗POF,主要选用足太阳膀胱经、任脉、足太阴脾经、足阳明胃经上的腧穴,与田梦等〔9〕人分析针灸治疗POF的针灸选用经脉一致。其中使用较多的腧穴为三阴交、关元、足三里、肾俞、气海、血海、子宫、太冲等,可协同补肾阴、疏肝气、理脾胃、调补冲任气血、顾护正气,正合本证病机。联合使用的中药大多为补虚药、活血化瘀药等。补肾活血中药可使卵巢内残存的少数滤泡能得以复苏,可恢复部分卵巢功能,有活血化瘀改善微循环作用的丹参与补肾药同用,具有明显的促排卵作用〔10〕。使用较多的药物为熟地黄、当归、菟丝子、淫羊藿、山药、枸杞子、甘草、白芍、山茱萸等,大多归属于肾、脾、肝经,具有补肾、活血、调经和疏肝理气之功,针灸腧穴和中药的使用均与本病的病机病证相一致。
对选穴用药采用关联规则分析,补肾为本,调补肝脾。本研究结果显示熟地黄分别与淫羊藿、山药的相关性最高,腧穴与药物相关性最高的是熟地黄-山药-三阴交。熟地黄为补益肝肾要药,淫羊藿补肾阳,山药平补肝脾肾。熟地与淫羊藿相配专补肝肾、调和阴阳,熟地黄与山药相配补肾强阴,三阴交为足三阴之交会穴,乃妇科要穴,三者配伍补肾填精、调补肝脾。
本研究对使用较多的腧穴和药物进行聚类分析,重视冲任气与血的和、畅、旺,分析得出10个有效聚类群,腧穴中药被分成2大类,第一大类为当归-三阴交-关元-枸杞子-山药-菟丝子-熟地黄-淫羊藿,当归补血活血,三阴交活血调经,关元为任脉要穴、调冲任培元气,枸杞子、菟丝子补肾益冲任,熟地黄滋阴补血,淫羊藿补肾阳。此组药穴通调冲任补肾活血、气血阴阳兼顾,整体调节卵巢功能〔11〕,是治疗POF的重点药穴。第2大类为辨证药穴,聚成3小类,第1小类“脾俞-肝俞-肾俞-血海-太冲-太溪-丹参-杜仲-牛膝-山茱萸”;肝俞、脾俞、肾俞、太溪、山茱萸、杜仲调补肝脾肾、阴阳兼顾。血海、丹参养血活血,牛膝补肾引药下行,使肾中阴平阳秘、精血旺盛。故该类药穴组重在调和肝脾肾之阴阳。第2小类“女贞子-郁金-足三里-紫河车-子宫-白芍-香附-巴戟天-中极-次髎-鹿角胶”女贞子、紫河车、子宫、鹿角胶、足三里补益精血,香附、郁金,活血化瘀疏郁,白芍、中极补中有通,通中寓补,此组药穴从血的角度养血活血祛瘀,使血海如期满溢,促进排卵〔12〕。第3小类“白术-茯苓-柴胡-甘草-赤芍-川芎-气海”,白术-茯苓-甘草健脾益气助运化,补而不滞〔13〕。赤芍-川芎-气海使任脉经气畅旺,此组药穴从气出发,疏肝理气益气。
综上所述POF病因病机虽复杂,但是治疗仍有规律。临床运用时因证因症合理组合运用加减重点药穴与辨证药穴,紧扣肾虚一以贯之,调补肝脾肾三脏兼以活血化瘀、疏肝理气并重视脾胃、充养冲任气血。纵观近10年针药结合治疗POF的文献,各医家学者辨证论治的同时也出现针灸药物处方有较强的自主性,POF的诊断依据缺乏统一的标准,并且POF病程长,属于慢性病,对于其治疗缺乏复发率与长期疗效的统计,因此需要进一步合理规范针药结合治疗POF的临床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