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睿 陆长春 刘慧
(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 1药学部,陕西 汉中 723000;2感染科;3血液科)
慢性丙肝(CHC)发生率逐年上升〔1〕。老年CHC患者因身体免疫力低,合并并发症多,一旦未受到及时治疗时,将会造成肝脏组织出现坏死、纤维化等特征,进而可能会发展成肝硬化或者肝癌病变,对患者的生活造成了巨大的影响。聚乙二醇α-2a干扰素(PEG-IFNα-2a)联合利巴韦林(RBV)可增加老年CHC患者的抗病毒免疫能力,抑制病毒的复制,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2〕。有研究表明,CHC主要是由于病毒迅速变异,进而造成机体出现免疫逃避,淋巴细胞功能缺失,最终难以清除病毒〔3〕,而淋巴细胞的功能的缺失与T细胞凋亡、外周组织耐受能力等因素相关。Fas及Fas配体(FasL)介导细胞的凋亡过程,二者互相结合,可诱导Fas细胞凋亡,当其功能出现异常后,会引发肝脏疾病。有学者发现,血清可溶性Fas、FasL与慢性丙型肝炎疗效具有一定的相关性〔4〕。本研究探讨利巴韦林配伍PEG-IFNα-2a对CHC的疗效,同时研究利巴韦林配伍PEG-IFNα-2a对老年CHC患者的血清可溶性Fas、FasL及T细胞亚群的影响。
1.1一般资料 选取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2014年1月至2017年6月收治的80例老年CHC患者。纳入标准:①患者均符合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制定的《丙型肝炎防治指南》中的诊断标准〔5〕;②患者均为初次诊治;③患者知情且同意本研究方案。排除标准:①全身免疫性疾病、恶性肿瘤、感染性疾病患者及合并甲、乙、丁、戊型肝炎病毒和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及非酒精性脂肪肝、酒精性肝病等其他病因所致的急慢性肝脏损害;②近期接受免疫治疗患者;③对本研究方案药物过敏患者;④不配合本研究治疗方案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及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男22例,女18例,年龄61~81岁,平均(67.1±3.6)岁,病程2~9年,平均(4.6±2.2)年,轻度CHC 16例,中度14例,重度10例。对照组男23例,女17例,年龄62~82岁,平均(66.4±4.2)岁,病程2~10年,平均(4.2±2.1)年,轻度CHC 15例,中度13例,重度12例。两组性别、年龄、病程、疾病严重程度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经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1.2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均接受饮食调节、肝脏、免疫功能调节等常规治疗。对照组中给予普通IFN联合利巴韦林进行治疗,首先在皮下注射普通IFNα-2b(哈药集团,20140507)剂量为500万IU,3次/w,连续1年,服用利巴韦林(浙江诚意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10940157),剂量为500 mg,3次/d,连续1年。观察组患者以PEG-IFNα-2a联合利巴韦林进行治疗,皮下注射180 μg的PEG-IFNα-2a(上海罗氏制药,国药准字SH0215),1次/w,连续1年,口服利巴韦林,剂量为400 mg/次,3次/d,连续1年。对两组患者的心率、血压变化进行密切监测,同时还需观察患者的用药反应,一旦出现不良反应时,应该立即采取对症治疗。
1.3临床疗效的评估 临床疗效:①持续应答:患者治疗后,丙型肝炎病毒(HCV)RNA为阴性,谷丙转氨酶(ALT)水平保持正常;②复发:治疗结束后,各项指标均恢复,随访12 w后,HCV RNA为阳性,ALT水平异常;③无应答:治疗结束和随访中HCV RNA和ALT水平处于异常。HCV RNA以上海科华实业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的荧光定量PCR试剂进行检测,ALT以美国贝克曼库尔特FC5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完成。总应答率=(持续应答例数+复发例数)/患者例数×100%。
1.4外周血T细胞亚群检测 收集患者治疗前后的5 ml全血及抗凝血,将血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分析后,在-80℃下保存,以流式细胞仪对患者的外周血CD4+T细胞、CD8+T细胞、表面的PD-1、CD19+B细胞进行检测。流式抗体购自美国BD公司,操作按照说明书进行检测。
1.5血清可溶性Fas、FasL水平 患者均在治疗前后抽取5 ml的静脉血,在转速为3 000 r/min下进行离心,时间为10 min。离心后在-80℃下保存。以放射免疫法对血清可溶性Fas、FasL水平进行检测。试剂盒购自武汉默沙克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操作按照说明书进行检测。
1.6不良反应 治疗时观察患者的反应,对白细胞减少、瘙痒、失眠等不良反应进行观察并记录。
1.7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9.0软件进行t及χ2检验。
2.1临床疗效比较 两组总应答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n(%),n=40〕
2.2两组治疗前后的血清可溶性Fas、FasL水平对比 治疗前,两组血清可溶性Fas、FasL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可溶性Fas、FasL水平均明显降低(均P<0.001),且观察组血清可溶性Fas、FasL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均P<0.001)。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前后血清可溶性Fas、FasL水平比较
2.3两组治疗前后CD4+T、CD8+T及CD4+T/CD8+T比较 治疗前,两组外周血CD4+T、CD8+T及CD4+T/CD8+T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治疗后的外周血CD4+T、CD4+T/CD8+T水平均显著降低,而CD8+T细胞显著增加(均P<0.05)。观察组治疗后CD4+T、CD4+T/CD8+T明显低于对照组,CD8+T细胞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01)。见表3。
表3 两组治疗前后CD4+T、CD8+T及CD4+T/CD8+T比较
与治疗前比较:1)P<0.05
2.4两组不良反应比较 两组总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经过减少剂量后,不良反应均消失。见表4。
表4 两组不良反应对比〔n(%),n=40〕
利巴韦林是一种广泛的抗病毒药物,主要通过抑制病毒的生长及扩散,具有效果强,安全性高的特点〔6〕。PEG-IFNα-2a是一种可与利巴韦林配合作用的长效抗病毒类药物〔7〕。PEG-IFNα-2a相对于一般IFN有包裹作用,难以被体内酶降解。有研究表明,利巴韦林联合PEG-IFNα-2a治疗CHC时,可以显著改善患者的肝硬化情况,具有较高的免疫应答率〔8〕。
本研究结果表明,利巴韦林配伍PEG-IFNα-2a可提高疗效,缓解症状,促进病情的康复。PEG-IFNα-2a中的PEG基团可以良好改善IFN的药代动力学,延长药物的半衰期,可以保持稳定的血清PEG-IFNα-2a水平〔9〕,因此可提高观察组患者的病毒学应答率。利巴韦林可调节免疫系统,促进病毒免疫应答从T细胞辅助细胞(Th)2型转向Th1型,抑制HCV RNA多聚酶的活性,抑制病毒的复制,影响病毒RNA的形成。本研究结果表明利巴韦林配伍PEG-IFNα-2a的安全性较高。
CHC的病因主要是病毒快速变异而造成机体的免疫逃避,缺失淋巴细胞功能,最终难以清除病毒〔10,11〕。老年患者免疫抵抗能力较低,更易发生机体免疫逃避功能,清除难度更大。T淋巴细胞是细胞免疫的主要成分,其中CD4+T细胞活化后产生多种细胞因子,促进CD8+T细胞活化、增殖,导致B细胞产生抗体,调节着免疫应答作用,CD8+T细胞通过细胞溶解或者非溶解机制消除机体的病毒感染〔12,13〕。CD4+T/CD8+T比值升高则表明机体自身免疫功能相对强,低则相反。本研究中,CHC患者的T细胞亚群数目明显失去平衡,经过治疗后,两组患者的T细胞亚群均明显恢复,表明CHC患者经过治疗后具有良好的疗效,且利巴韦林联合PEG-IFNα-2a的效果更好。
FasL是一种死亡因子,Fas是FasL的受体,两者均会成为可溶性功能活性分子〔14〕。当T淋巴细胞的FasL与其他细胞的Fas互相结合之后,会导致表达Fas的细胞出现死亡。病毒性肝炎发病的主要机制为由Fas-FasL系统介导下的肝细胞出现凋亡,肝细胞表面Fas抗原由于肝炎病毒出现刺激而逐渐增多,同时肝炎病毒还会诱导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TL)表达FasL。由此可知,Fas与FasL共同参与了肝细胞的凋亡过程,此时病毒性感染的肝细胞的DNA将会被降解。有学者通过免疫组化法对慢性丙肝患者以IFN治疗前后的肝穿刺标本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对于HCV RNA阴性组,与治疗前相比,干扰组治疗Fas抗原水平明显降低,但HCV RNA 阳性组,干扰素治疗后Fas表达水平并无显著差异,表明Fas持续表达与HCV的持续感染相关〔15〕。因此,血清可溶性FasL、FasL水平可以评价CHC抗病毒预后的指标。本研究表明利巴韦林配伍PEG-IFNα-2a可明显降低血清可溶性Fas、FasL水平,促进其逐渐恢复正常。